
走進書店,一張張古早懷舊的明信片擺在架上,不管主角是國父孫文或大同寶寶,無論背景是日治時代或民國年間,它們都彷彿召喚出某種台灣的舊日時光。
這些富有昔日風情的明信片,背後都掛著「小草藝術學院」的名號。這個由秦政德一人組成的工作室自從1998年發行首套作品開始,已默默地出版了279款懷舊明信片與16種筆記本。
「小草藝術學院」之名,來自1994年陽明山上一場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當年就讀於文化大學美術系四年級的秦政德,由於與系主任創作理念長期不合,在畢業前夕遭到退學。此舉引發全系學生罷課34天抗議,史稱「文化美術系事件」。

懷舊味濃厚的小草藝術學院系列明信片。
在學運裡萌芽的小草
當年聲援秦政德的各界人士在罷課現場組織「小草藝術學院」,主張以自發式的學習來抗衡僵化的教育體制。由於陽明山舊稱「草山」,所以他們採用小草來自土地,狀似渺小卻無比柔韌的意象,來作為學運的精神象徵。整起事件最後在教育部介入調查後,秦政德才獲得「平反」,順利復學。
退伍後,秦政德一邊以本名從事個人創作,一邊蒐集各類歷史老圖像,再以「小草藝術學院」之名將其印刷出版,希冀讓一般民眾能輕易地擁有這些屬於台灣的老影像。

秦政德在陽明山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他認為物質羈絆愈少,創作的自由就愈高。
懷舊是種集體的藝術創作
「以小草為名,是因為過去在學運時得到外界許多援助,因此一直想對社會有所回饋!」神色依舊有著學生青澀味的秦政德靦腆地說。因此他把需要眾人參與的藝術活動都掛上「小草藝術學院」之名,以區別於他的個人創作。
「每個擁有這些影像的人,都等於參與並收藏了台灣部分的文化記憶,並且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它們!」這項工作的長期目標是希望建立一套歷史圖像資料庫,每位購買者與協助者,秦政德都視為這項藝術計畫的共同創作者之一。
每張明信片後面並仿效民間宗教善書常見的「助印人」模式,對曾經大力支持過小草藝術學院的人表達謝意。例如一款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的肖像明信片,背面便將任教於文化大傳系的民歌運動健將楊祖珺列為助印人,向她致敬。
秦政德並在明信片後寫上散文風的字句,作為一種與舊時代的對話和註腳。例如一款1940年代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時期的「帝國少女歌劇團」廣告,背面便寫著「美麗島上永遠不忘被強力動員的柔情鋼鐵」。
銷路最好的60年代本田機車廣告明信片,後面則寫著「......隨著切•格瓦拉《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底腳步,與搞學運的死黨騎著耐操底愛車奔馳在綿延無邊的環島公路,從人民老師地教導裡於土地學校中領到真正的大學畢業證書。」

秦政德擁擠的書房,同時身兼小草藝術學院的倉庫。
創業前夕的摩托車之旅
就像格瓦拉在投身古巴革命前曾藉由摩托車旅行重新認識南美洲,崇拜格瓦拉的秦政德也有他的台灣版「摩托車之旅」。
1998年正好是紅葉少棒擊敗日本滿30週年。剛退伍的秦政德就像年輕時的格瓦拉那麼狂熱,只為了探訪並蒐集幾張長久令他難以忘懷的老紅葉照片,他傻呼呼地從台北騎了16個小時的摩托車南下台東。「騎到花東縱谷時遇上傾盆大雨加爆胎,眼前卻一望無際渺無人煙,真想當場死掉算了!」
這段瘋狂的摩托車之旅最後變成一個契機。為了讓更多人看到這批珍貴圖像,秦政德把蒐集到的紅葉老照片印刷成明信片發行。雖然銷路不佳,但這次經驗讓他深感台灣有太多珍貴的歷史老圖像一直被遺忘漠視 ,加上剛退伍尚無正職,美術科班出身的他於是決定以「小草藝術學院」之名開始投入老圖像的蒐集與出版。
秦政德謙稱自己不是專業的古物收藏家。以業餘者自居的他,蒐集管道包括傳統跳蚤市場、集郵社通訊,以及現在流行的網路拍賣等。

懷舊味濃厚的小草藝術學院系列明信片。
半路出家的業餘收藏者
雖然財力微薄,無法與專業買家相比,但有時看到好貨,他還是會奮力一搏。例如他曾花上3萬5000元,只因看上一塊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發給鴉片上癮者持有的「阿片吸食特許者」鐵牌。「覺得太有意思了!也就不去考慮能不能回本,先搶下來再說!」
事實上以小草的經營狀況,一批明信片整刷1000張賣完也只能入帳約1萬元,「很多時候光收購資料的花費就不止這些了,所以有些系列其實是穩賠不賺,純粹是為了使命感才會發行!」
辨別古物真偽要靠經驗,秦政德過去也曾受騙上當,把一紙網路上標到的「中華民國政府潛伏證」發行明信片。後來他才發現古物市場裡這類情報證件多乃偽作,專門用來矇騙對古文物有興趣但閱歷不足的收藏新手。無奈之餘,他只好當成買一次寶貴的經驗,把這套明信片回收並永不再版。

懷舊味濃厚的小草藝術學院系列明信片。
懷舊風再翻身
懷舊圖像何其多,小草要如何取捨所要出版的種類?「由於資源有限,別人出版或整理過的我們一律不出,其次考量圖像本身的歷史意義是否重大,另外還考慮這張圖像在美術表現上是否特殊。」
譬如二二八事件影響深遠,流傳下來的相關圖像卻相當少。版畫家黃榮燦的經典作品《恐怖的檢查》以木刻表現出當年鎮壓現場的慘況,被美術界公認為二二八的經典作品。「雖然這張圖像一定難賣,但基於使命感,我們還是把它印刷發行出來!」此外如日治時代古地圖、原住民老照片等,均屬歷史意義重大的作品。
另外佔大宗者,則是美術趣味感比較高的懷舊流行偶像或商標廣告,譬如無敵鐵金剛、小甜甜、李小龍、大同寶寶、愛國獎券等,都是許多人年少記憶的一部分。
銷售量有時也受時事影響,例如一款50年代的紅標米酒商標明信片原本賣相平平,卻在幾年前米酒荒時突然大賣。原本銷售端點完全不願意採購的格瓦拉明信片,也因為最近相關電影在台上映而鹹魚翻身。

懷舊味濃厚的小草藝術學院系列明信片。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秦政德原本想像小草的主要購買者,會是和老圖像有切身經驗的中年人,但多年經營下來,卻發現購買者大多是學生或剛出社會的年輕上班族。
以5、6年級生為主的消費口味也反映在個別產品的銷路上。例如銷售量最高的,多是李小龍、科學小飛俠、無敵鐵金剛、小甜甜、本田機車這類流行文化的懷舊明信片。至於秦政德認為最重要的老歷史圖像,則大多銷售平平。
「就個人來講,我想發行更多關於台灣人文與歷史的老圖像,但就實際面來說,小草必須繼續經營一大部分趣味度較高的作品,才能長久走下去。」
尤其開發出新作品前,完全無法預料通路商是否願意銷售,變數頗多。「產品要是印出來通路商卻不採購,存貨就只能囤積在家裡,所以風險很大!」以目前小草出版的279款明信片來說,進貨量最大的通路誠品書店也只願採購其中的100多款,等於有半數以上的系列商品依舊難在市場上露臉。如何在理想與現實間保持平衡,是小草藝術學院最大的挑戰。

除了小草系列,秦政德另以本名從事木雕創作。
一切照舊,只求長久
時至今日,秦政德依舊如學生時期那般,在陽明山上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狹隘如學生宿舍的偏僻住所同時也是他的工作室。每隔一段時日,他仍然騎著摩托車四處奔走鋪貨,一切,都自己來。
生活簡單,執著專一,就像那些他費心蒐羅的舊日景致,一切照舊,就好。「我的野心不大,只希望小草可以細水長流,一直都在,那就夠了,」秦政德說。

懷舊味濃厚的小草藝術學院系列明信片。

憨厚中帶著靦腆,學生氣質濃厚的秦政德,是小草藝術學院的負責人。右下方為小草藝術學院標誌,野百合意象為台灣學運的精神象徵。

懷舊味濃厚的小草藝術學院系列明信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