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中國台灣的西海岸,是一單調平直的沙岸,日照特別強,雨季也很短,很適合發展日曬法製鹽。西海岸獨特的鹽田風光,也一直是為人稱道的迷人景緻。多年來,中華民國政府不斷投下人力、物力,一方面改進製鹽的方法,引進動力器械,以節省人工,增加產量;一方面並致力於改善鹽民生活,訂定保障工資辦法,興建鹽民住宅,設立衛生、康樂、日用品供應與技藝訓練中心……。然而,這種種措施,仍然避免不了鹽民轉業、鹽村勞力外流,與海埔地伸展、鹽田內縮的現象;再加上通霄精鹽廠的設立,完全以機械一貫化作業,產品又多又精純,傳統的日曬製鹽,與純樸的鹽田風光,恐有不復再見之虞了。然而,那一粒粒細小、均勻、晶瑩、潔白、衛生的機制精鹽,其中蘊涵著的,又是多少智慧、心血與未來發展的希望!
小火車穿梭在鹽田中,將鹽運出產區。(楊永山)
是民生必需品之一
在基督教的新約聖經裡,曾有多處提到「鹽」字,勉勵基督徒要發揮純真良善的影響力,要在人群中做「光」、做「鹽」。中國人常說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鹽適居其中,可見鹽對人的重要,是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
根據地質學家的調查,世界上鹽源的分佈,相當廣泛而均勻,幾乎地球的每一塊地表上,都有其獨特的產鹽方式。主要的有:岩鹽(礦鹽)、池鹽、井鹽、泉鹽、含鹽滷水和海鹽等。自由中國臺灣是以日晒海鹽法產鹽的海島。
自由中國臺灣的西南海岸,是一單調、平直的沙岸,太平洋的海水,終年拍打著海岸。由於這裏的日照特別長,在陽光的照射下,這一條狹長的海岸線,便孕育出了鹽的特殊產業景觀。從嘉義布袋以下,經北門、七股、臺南到高雄,到處可見一畦畦的方格鹽田,像浸在水中的棋盤;一丘丘晶燦發亮的鹽堆,將那濱海地區鋪染成一片皚白的世界,這裏是臺灣以日晒法製鹽的地帶。
海水、陽光,原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資源。但早年在這荒涼未闢的海隅,人們並不知道利用這大自然所賜予的資源。那時候,土地裏濃重的鹽分,妨礙了作物的生長,這一帶濱海地區是不毛的「鹽分地帶」,只有少數居民以養魚為生,生活十分貧乏。
鹽女在結晶池中耙鹽。(楊永山)
日晒製鹽法開始引進
十七世紀,鄭成功在臺灣駐兵屯田,首先將大陸天日晒鹽法帶來臺灣。日據時代,這一帶海埔地被闢為鹽田,人們修築鹽埕,引進海水,曝晒製鹽,才開始有了謀生的憑藉。
然而,晒鹽卻不是輕鬆的活兒。在那草木不生、交通不便、文化落後的濱海地區,鹽民胼手胝足,朝夕與天爭時,與海爭利,工作十分艱辛,精神上也十分枯寂。
臺灣光復後,中華民國政府積極推展鹽灘、改善產運設備。在財政部下設立臺灣製鹽總廠,管理全省布袋、七股、北門、臺南、高雄五個鹽場的產鹽事業,並力謀鹽民生活的改善。
產業的革新,帶走了龍骨車的揚水與風車的旋轉,也使得原先荒涼的海濱,現出了規劃整齊的鹽田風光:一望無垠的鹽田,阡陌縱橫,水渠密佈,粼粼水波,映著天光雲影,小火車的軌道密織如網,是一幅綺麗的圖畫!鹽民們以前想都不曾想過的財富,也像那一丘丘飽滿豐碩的鹽堆,逐漸地堆高起來了。
天日晒鹽,是以海水為原料,利用太陽的照射和風力,使海水蒸發、濃縮、結晶而成。然而除了這些天然資源外,還需人為的產運設備的配合。目前臺鹽所轄的五個鹽場,都有經過規劃與設計的堤防、水門、水路、灘池、發電、抽水運輸及儲存等設備。
鹽女全身都密密地包裹起來,正一剷剷地剷高鹽堆。(楊永山)
經過規劃的各樣設施
鹽場的最外圍設施是堤防,防止海水倒灌,毀壞鹽灘設施。堤防上的水門,是管制海水的第一道關卡。通常在漲潮後一個小時,開啟水門,引進海水,在儲水池中儲存,這時海水的鹼度是三度波美(濃度的單位)。這些海水按照晒鹽的梯次時間,經由給水路和送水路途到鹽灘的大蒸發地,便開始進入晒鹽的流程。
鹽田中的大蒸發池一般分為五區,每區之間,都有一定的落差。海水一天經過一區,五天之後,便由三度波美濃縮至十二度波美,注入集滷溝,由集滷溝將滷水送至小蒸發池。
由於落差的關係,集滷溝的滷水,必須將水位提高,才能往上輸送,進入小蒸發池。這在鹽田的作業上,稱為「揚滷」。
最早揚滷是用人力踩踏的龍骨車,由鹽民兩人,分踩在踏板上,一起一落,將水激揚起來,注入較高的小蒸發池。這龍骨車是往昔鹽田上唯一的動力,當它軋軋轉動的時候,滷水即譁啦譁啦地潑濺起來,為平坦單調的鹽田,增添了動人的景緻。
規劃整齊的鹽田中,鹽民正勤奮地工作。(楊永山)
機械動力代替人力
人力揚滷,曾是鹽田生產過程中,最費時耗力的工作。後來風車取代了龍骨車,利用風力來帶動揚滷機,雖然節省了勞力,但是遇到無風的天氣,便發揮不了作用,常常徒然耽誤了蒸發的時效。
近年來,各鹽場的鹽灘都已裝置電動馬達,以電力承擔揚滷的重任。舊有的水車(龍骨車)和風車已被棄置不用,成為鹽田風光的點綴品。
小蒸發池分為三段,滷水一天流經一段,三天後,濃度已達二十五度波美左右。這時鹽中的粗石膏(硫酸鈣)大多已經析出,高濃度的滷水注入結晶池,在大太陽的蒸發下,再過一、二天的時間,就可結晶成鹽。
結晶池又因底盤的構造不同,分為土盤和瓦盤兩種。土盤是用適度比例的砂和黏土,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壓縮而成;瓦盤則用碎瓦片嵌舖而成。在一般的情況下,海水進入鹽灘後十二天,瓦盤結晶池就可開始收鹽;土盤結晶池為了減少耙收次數,防止池面損害,所需時間較長,大約要二十天左右才能收鹽。
龍骨車曾在鹽田中擔負「揚鹵」的重任,現在卻已成為鹽田景觀中的點綴品了。(楊永山)
汗水的結晶
結晶池裡,是鹽民辛苦忙碌的所在。婦女們以長耙將池面的白色結晶體耙碎,耙成一條長龍,然後一畚箕、一畚箕地傾入籮筐。一筐筐潔白、晶瑩的鹽,擺在田埂邊,就像白米飯一樣地誘人。
鹽工將一筐筐的鹽挑到灘邊鐵道旁,堆積成小山。為怕雨淋,都覆以稻草,因此鹽田上到處可見一堆堆的鹽丘,整齊地排列在小鐵道邊,等候每天定時鳴著汽笛而來的小火車,將它們運送出去。
目前臺鹽各鹽場的鹽工,可分為承晒和僱晒兩種。承晒工是按工作量計酬的,晒多少鹽,就拿多少工資,收入多寡由鹽工們自己負責。僱晒工則按工作時間計資,但在固定薪資外,另設有生產、超產、挑鹽等各種獎金。
天日晒鹽,最需要的是充足的陽光,所以鹽場最忙碌的季節,便集中在日照最強,而又沒有雨水干擾的月份。因此,每年三月到五月,是鹽的豐收期,也是鹽場最忙碌的時候,鹽民稱之為「大汛月」。
結晶池中以機器幫助收鹽。(楊永山)
爭取天候,奮力工作
這時節,豔陽當空,氣候乾燥而穩定,鹽民活躍在鹽田裡,奮力地耙鹽,加快腳步地挑鹽。男鹽工粗壯而泛著古銅色的臂膀,在陽光下晶亮發光;女鹽工則蒙著面巾、戴著斗笠,也照樣忙得起勁。鹼濕的汗水,一滴滴地滴落田裡,一起結晶成豐收的白鹽。通常這三個月的產量,便超過全年總產量的一半。勤奮的鹽工,夫妻倆承晒一副鹽灘,一個月可收入新臺幣兩萬餘元;就是差一點的,也至少有一萬多元的收入。
六、七、八月雖是盛暑,卻也是南臺灣的雨季。當烈日當空,大地好像快要被蒸熟的時刻,大多數的人們躲在冷氣間裏納涼,鹽民們卻得冒著溽暑,趕緊收鹽;否則午後的一場雷陣雨,便會使即將結晶的滷水「泡湯」。通常在一梯次晒鹽的十二、三天中,平均若下了三場雨,不僅會使產量大減,若是雨量大了,鹽民還得將鹽田堛犖惜竷部廢棄。當那些滷水重回海洋,鹽民們多日辛勤揮下的汗水,也就盡付諸東流了。
政府當局為體恤鹽民「靠天吃飯」的工作性質,特設有「保障工資」。所以遇上雨季或颱風季節,鹽民不能晒鹽時,政府照樣發給每戶保障工資六千元,使他們能維持最低的生活費用。這段期間,鹽工就從事鹽灘的整修工作,或兼營各種副業、來貼補家用。
推土機修整鹽灘。(楊永山)
參與生產,苦中有樂
進入十月後,雨季過去了。秋老虎又探臨鹽場的上空,日頭短了,卻仍溫暖。緊接的三個月,又可以晒鹽了,鹽民稱之為「小汛月」。這段期間,產量比大汛月少了許多,鹽民冒著強勁的海風,在空曠的鹽田裏幹活,苦雖苦,能生產,能多掙點錢總是好的。
鹽工當中,很多都是夫妻檔。許多婦女嫁到鹽村後,便自然而然地裹上面巾、戴上斗笠,拿起竹耙下鹽田幹活。她們的臉和身子,密密地包裹在面巾、手袖和腳套中,我們看不見她們的面容,但她們身手矯健地在鹽田堹珧_一堆堆的鹽,倒在鹽灘邊,又一鏟鏟地堆高了一座座的鹽丘。紅的、花的身影,映在波平如鏡的水面上,使得那片雪白的鹽田鮮活了起來。她們以自己的勞力,貼補了家用,也為國家增加了財富。
當日頭偏西,彩霞塗滿天際,夫婦倆負著鏟子,拎著空籮筐,帶著勞動後的疲憊與滿足,一起回到鹽村的住宅。
古老落後的鹽村已經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排排整齊的平房或新興的二層樓住宅。
整潔、清爽的居家環境,改變了鹽村的風貌。
是廚房的設施。(楊永山)
擁有自己的住屋
在臺鹽員工福利會自辦的鹽工建屋貸款辦法下,自民國六十五年以來,已先後完成三百五十二戶的鹽工住宅。每戶由員工福利會無息貸借十萬元,另向政府申請勞工住宅貸款十八萬元,均分為十五年攤還。建地由製鹽總廠提供公有土地使用。根據臺灣省製鹽產業工會聯合會的統計,歷年來鹽工擁有自己住宅的,已有二、○二九戶,祗有二○九戶住公有宿舍,另有六十八戶租屋居住。
然而,不管是何種形式,幾乎每一戶鹽民的家裡,都有客廳、廚房、臥室與浴室,有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電化設備。這些是他們從前不敢奢望的,現在卻都是家家戶戶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
每天工作完畢後,能回到一個安適的家,的確叫鹽民心裡篤定許多。當主婦在舖著磁磚的現代化廚房裏準備晚飯時,家中的男主人坐在客廳裏看報紙,飲著冰涼的啤酒,恢復一天的疲勞;小孩子們則坐在電視機前看卡通影片。鹽工們多半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但下一代的教育卻很受重視。也許是晒鹽的工作實在辛苦,雖然生活改善了許多,鹽工們仍希望子女多受點教育,將來可以不必吃這碗「鹼飯」。
是起居室裏的生活情形。(楊永山)
生活各方面的供應均不虞匱乏
除了住的問題,政府對鹽民生活其他方面的照顧也都不遺餘力。例如:設立鹽工診療所,為全體鹽工辦理勞保;設立鹽村文康活動中心,內有康樂室、理髮室、燙髮室、日用品平價供應處等設施;輔導鹽工發展副業,舉辦:機工、電工、竹工、藤工、木工、汽車駕駛、縫紉、針織、樂隊等各種技藝教育,並於工餘之暇或淡季時輔導他們就業。
雖然鹽工的收入提高,生活不斷改善,但就像農村子弟一般,鹽工子女長大後也多半不願留在鹽村,而轉往都市求發展,鹽田因此也逐漸面臨勞力不足的問題。
針對此一趨勢,臺鹽總廠近年來積極研究改進晒鹽技術,以機器取代人力。在收鹽方面,採用國人自行設計發明的輕便收鹽機。它像「鐵牛」般,在鹽田裏犛過幾個來回,便將一池的結晶鹽採收置於車前的大畚斗裏;再運用馬達的動力,駛向灘邊儲放。這種收鹽機,節省耙鹽、挑鹽的人力,是產鹽作業邁向機械化的一大步。目前由於這種鐵牛的成本過高,尚未普遍運用。臺鹽總廠,正與國內工業學術機構合作研究改進,預計不久的將來,可以生產出價廉的動力器械,使自動化的生產方式能推展到全臺五個鹽場。
台鹽自製的收鹽機,節省耙鹽、挑鹽的人力。(楊永山)
生產自動化是重要課題
此外,由於海埔新生地逐漸向外伸展,原有的鹽田自然內移,使得舊有的鹽田納潮不易,功能衰退;而接近內陸的低能性鹽田,卻因經濟的持續發展,地價節節高升,漸要轉作別的用途。因此,如何處理面積小、性能低的鹽田?開闢海埔新生地為鹽田?都已列入臺鹽總廠今後的工作要目。目前在開闢新鹽灘及翻修舊鹽灘時,都使用推土機及壓路機,使得工程的進行更為迅速。
近年來由於工業起飛,臺鹽所屬的五個鹽場出產的鹽,均為工業用鹽,已應用到漁業的防腐、農業的選種、飼畜與施肥等方面,甚至碱氣工業、冷凍、製皂、製革、冶金、染料等工業,也都與之有密切的關係。此外,鹽的副產品如:粗石膏、精石膏、高級氫氧化鎂、氧化鎂、乾芒硝、粒狀結晶芒硝、固體氯化鎂等,也因工業所需而配合生產。
通霄精鹽廠製造工廠外景一角。
大量供應民生所需精鹽
在食用鹽方面,過去國人以食用粗粒的洗滌鹽為主,另有少量的再製鹽供應。洗滌鹽是將鹽灘所產粗鹽,以不溶結晶鹽的滷水洗滌而得,雖已較粗鹽為優,但所含氯化鈉僅約百分之九十四,雜質仍多;尤其是散裝儲倉,輾轉搬運,易受汙染,品質不佳,亦欠衛生。再製鹽是用鹽灘所產粗鹽,經溶化後精製而得,生產成本高,設備能量小,年產僅有五千多公噸,實在不敷需要。
民國六十四年,臺鹽總廠秉承先總統蔣公生前「改善食鹽品質,增進人民健康」的指示,並為提高鹽產量,特投資新臺幣六億元,在苗栗通霄海濱設立一所設備完全現代化的精鹽廠,採用最新式的離子交換膜電透析製鹽法,直接由海水提制高品質的食鹽。
精鹽之製造過程為由離岸一五○○公尺之外海經由敷設在海底的直徑約三呎的大鋼管,用虹吸作用引入海底十四公尺深處的濃度較高且清淨的海水,經濾清後使海水濁度達0.5ppm以下,即導入電析槽進行離子交換電透析。
鹽廠的研究室,聘有專家做化驗研究,改進鹽的品質。(楊永山)
一貫作業,完全不需人力
通霄精鹽廠設有日本旭化成公司專利的壓濾機型電透析槽十座,每座包含六個膜組,每個膜組有陰、陽離子交換膜各三百張。陽陰離子交換膜相間排列,構成濃縮室及淡化室,中間隔以PE網狀隔片。濃縮室以濃滷水循環,淡化室通以海水。電透析槽兩端分別設置石墨陽極及不鏽鋼陰極,通以直流電後,電透析濃縮作用即開始進行。
由電析槽所得的濃滷水,在鹽滷池中儲存,再於真空式三效蒸發罐中,利用發電後的低壓蒸汽為熱源,加熱蒸發濃縮結晶成鹽,再利用離心機分離鹽漿中的母液,即得純度極高的精鹽;以每包二十五公斤裝PE大塑膠袋包裝,直接供應食品加工業之用。上項精鹽,再經加碘並用流動床式乾燥機充分乾燥後冷卻,然後用小PE塑膠袋裝成半公斤裝高級精鹽,供應家庭食鹽所需。
使用這種最新式直接由海水製造精鹽的方法,從海水引進到成品包裝,完全採用機器一貫作業,未曾接觸人手。所產鹽粒潔白晶瑩,顆粒均勻,含雜質極少,純度高達百分之九九.五以上,鹼度高而純正,不帶苦味,最適合食用。在製造過程中所加的碘質,可防止俗稱「大脖子」的甲狀腺腫疾病。
通霄精鹽廠生產的食用精鹽,從海水引進到產品包裝,一貫機器作業,完全不接觸人手。(楊永山)
其間有多少智慧和希望
目前通霄精鹽廠,年產十萬公噸精鹽,產量穩定,不受氣候影響,也無淡旺季之分,產銷易於調節兼可減少倉儲損耗及其他費用,且其用地小,工力省,十分適合我國的經濟發展條件。
鹽,是食用上的必需品,在近代的工業生產中,它也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我們的鹽業,正朝著全自動化機械生產的方向邁進。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傳統的人力產鹽方式將完全被淘汰,美麗的鹽田風光,亦將不復再見。但是,機器產製的鹽,一顆顆晶瑩潔白,又清潔衛生,其中蘊涵著的,卻是多少智慧和未來發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