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產有4寶──蝴蝶蘭、烏龍茶、台灣鯛和芒果,被列為立足國際市場的「一軍」。近年芒果更是佳績頻傳,包括搶進日本高級禮盒市場的「愛文」、深獲澳洲民眾喜愛的「金煌」,加上即將以「奧運指定水果」身份在8月北京風光亮相,可望為台灣再創一頁另類「黃金傳奇」。
居住在「水果王國」的台灣民眾,一年四季皆可享用當令、優質且平價的新鮮水果,很難想像,仲夏時節隨處可見的芒果,外銷日本最高單價居然每顆飆到近千元台幣;另一個驚人的數字是,台灣外銷芒果金額,短短10年成長近100倍,從1996年的300萬元台幣,到了2007年已超過3億1,000萬元台幣,是台灣高超農技的再一次展現。
芒果雖是外來種,但在農技專家細心培育下,卻成了台灣的招牌水果。從左至右分別為金煌、凱特、愛文和海頓。
外來種落地生根
有趣的是,從「芒果」一詞由英文Mango音譯而來,可知它其實是「外來種」。三百多年前荷蘭人據台時,從南洋引進種植,這就是果小皮綠、香氣濃郁、纖維粗大黏牙而酸甜夠味、俗稱「檨仔」的「土芒果」。
由於風土適合且頗受歡迎,到了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又先後自印度及南洋等地引入若干品種;國民政府來台後,又自美國引進愛文、海頓、凱特等多項品種。
1961年,農復會嘉義分所張振宙在台南縣玉井鄉鄭姓果農的果園中,試種了100株從美國佛羅里達引進的「愛文」芒果種苗,小心翼翼呵護3年後,存活下來的4棵芒果終於開花結果,不僅果型碩大、果皮艷紅、果肉金黃,而且皮薄肉細、甜度極高。這種暱稱為「蘋果芒果」的「愛文」上市後,民眾大為驚艷,造成搶購熱潮。
當時台南縣境內多屬山坡地,以前只能種植樹薯、甘蔗等旱地作物,果農眼見芒果利潤可觀,於是爭相種植,主要產地在楠西、玉井、南化、左鎮、山上、官田等6鄉鎮,其中玉井鄉種植最廣,又是台灣愛文的發源地,因此被稱為「芒果的故鄉」。
「開花不結果」之謎
然而,幾年榮景過後,1960年代末期,台南地區的芒果樹大量出現開花不結果現象,原本授粉成功的果實,果重可達300∼400公克,一隻手掌剛好滿握;但若無法授粉,不僅不結果或造成大量落果,即使熟成,果實也只有雞蛋大小。這種被稱為「小愛文」的「無子芒果」,核粒扁薄,吃起來雖另有一番風味,卻不是果農所樂見的。
收成不如預期,果農眼見事態嚴重,於是群集到台北國民黨中央黨部陳情。當時的秘書長蔣彥士於是邀集國內果樹專家組成專案小組,集思廣益為果農解決問題。
現有台灣「芒果傳教士」之譽的台大園藝系教授、前台中科博館館長林宗賢表示,當時經專案小組調查後歸納出幾個可能原因:由於台南芒果種在山坡地上,土層淺薄,土壤缺乏無機質與礦物質;植株太密造成光照不足、果樹無法充分行光合作用;而且芒果花期為每年12月到隔年1月,冬季溫度偏低,花粉不發芽,導致無法授粉完全;加上開花結果時若遇上春雨,潮濕會引發炭疽病,這些都可能造成芒果樹開花不結果。
「禍首」有了眉目,但解決之道何在?卻始終沒有頭緒。畢業於中興大學園藝系的林宗賢還記得,1978年他參加公費留學考試時,考題正是「芒果開花不結果的原因」,可見問題的棘手程度與政府心心念念的迫切感。
台灣芒果品類多,吃法多,可以曬乾、釀酒、製醋,夏天來一客芒果慕斯、一杯芒果冰沙,更是魅力無法擋!
巧遇臭豬頭
1979年林宗賢進入美國加州大學Davis分校果樹系,4年後取得植物生理博士學位,隨後進入台大任教。前農委會主委、時任農委會國產科長的李金龍向他求救,請他走訪產地,實際瞭解癥結所在。林宗賢正希望可以貢獻所學,於是把果園當成實驗室,發揮科學家的精神卯力探索。
「當時流行一種說法,認為南部冬季乾旱、水分不足,是造成芒果不著果的主因。」林宗賢於是以屏東縣枋山鄉的芒果園進行實驗──實驗園區進行灌水,對照的控制組園區則保留乾旱狀態;碰到下雨時,控制組就要搶蓋塑膠布擋雨。有幾次半夜聽到雨聲,林宗賢立刻起身,頂著寒風驟雨,摸黑在果園中蓋布,那種全身發抖、手忙腳亂的窘狀,他至今記憶猶新。
對照實驗的結果卻出人意外,加強灌水的果樹,無子芒果反而變多,推翻了「水分不足造成芒果不著果」的論點。
之後林宗賢仔細觀察果園環境,發現芒果所在的山坡地,因為果農大量開發,施肥除草,又為了預防炭疽病大量噴灑農藥,已將原有的生態鏈破壞殆盡,這其中當然包括各種授粉昆蟲。加上整片山坡地只有芒果樹,單一物種難以吸引授粉昆蟲,更讓問題雪上加霜。
1985年,他在玉井鄉調查時,有一回在鄉間閒逛,附近居民正在酬神做醮,儀式結束後,居民平分拜神的豬肉,剩下的豬頭則被隨手丟棄在一棵土芒果樹下,發臭的豬頭引來大群「麗蠅」。這些大頭蒼蠅嗡嗡飛舞,模樣噁心,但林宗賢卻驚訝地發現,棄置豬頭附近的幾棵土芒果都結實纍纍。難道,這種體色呈金綠光澤、俗稱「金蠅」的「麗蠅」,正是解決芒果授粉問題的救星?
產量三級跳
林宗賢於是說服果農吳清進,1986年開始採「井」字型擺放方式,每8棵芒果樹中間放一堆腐肉或動物內臟。忍受了幾天惡臭後,居然不見「麗蠅」蹤影,吳清進一不做二不休,又將腐肉載到市場垃圾堆旁,誘引「麗蠅」入內產卵後,再將腐肉放回芒果樹下。
吳清進的「怪異」行徑,引來其他果農側目,加上他的果園靠近道路,腐肉的惡臭讓人掩鼻,還惹來嘲罵,但是隔年的收成卻讓吳清進眉開眼笑──芒果開花不結果的問題未解決前,每公頃果園平均年收成量為5至8公噸;放了腐肉之後,第一年產量增加兩倍,第二年每公頃產量已高達25至30公噸!
讓人好奇的是,芒果樹的授粉昆蟲,怎麼不是一般人所熟知的蜜蜂而是麗蠅?
林宗賢表示,其實印度在1960年代就有農業專家出書,證實芒果的授粉昆蟲是蒼蠅,為此他還特地請台大昆蟲系教授吳文哲協助,吳文哲帶領10名研究生,在芒果園內放了10萬隻蜜蜂,半小時後進行點算,發現竟只有兩百多隻蜜蜂有「訪花」行為。「芒果屬漆科植物,蜜蜂並不喜歡,」林宗賢解釋。
每到夏天,位於台南縣玉井鄉、綿延約兩公里的「檨仔市」,總是吸引大批攤商與觀光客前來搶鮮。
從落果到棄果
困擾台灣農業部門十餘年的芒果開花不結果問題,好不容易找到解決方法,卻因「環境衛生」的形象考量,政府下令不對外發表,但民間果農早已口耳相傳,不推自廣。林宗賢強調,腐肉必須選在花穗抽長5到10公分時開始放置,因為這時距離開花期約2到3星期,正好足夠麗蠅產卵孵化,大量繁衍。
有趣的是,由於台南縣芒果園大多位處山區,每年開花期間,腦筋動得快的商人,就載來一車車腐臭的魚賣給果農,沿途電線桿上更貼滿「花期大福音──雜魚來了!」的廣告紅紙,蔚為奇觀。屏東枋山1990年也發生芒果開花不結果問題,相同的解決方式、相同的販賣雜魚和紅紙奇觀,在屏東再度上演。
問題迎刃而解後,台灣芒果產量大幅增加,每年仲夏最大產銷期,台南縣官田省道兩旁綿延約兩公里的「檨仔市」,常見攤商選購新鮮的芒果,玉井果菜批發市場的停車場更停滿遊覽車,來自全國各地的觀光客忙於採購芒果的盛況,讓果農笑不攏嘴。
沒想到物極必反,芒果熱銷、果農一窩蜂搶種,卻又導致生產過剩,衍生果農因賤價求售、血本無歸憤而「棄果」的社會問題,這卻是林宗賢這位芒果救星始料未及的了。
俗稱「金蠅」的「麗蠅」,正是解決芒果授粉問題的救星。
供過於求
以時令來看,台灣因氣候關係,芒果由南往北逐漸成熟採收。最早成熟的土芒果,4月初清明節前後率先上市;緊接著「愛文」和高雄六龜鄉農民黃金煌改良研發、如小形象牙狀、一顆重約兩公斤的「金煌」,兩大明星品種同時在5月中旬登場;接著是「海頓」,但由於海頓結果率低,果農因收益少而產量漸減;產期最晚的「凱特」,如果照顧得宜,果實可重達1公斤,由於9月才上市,俗稱「9月檨」。
台灣南端屏東枋山由於靠海風大、陽光充足,多種芒果皆搶頭彩採收上市,因為一枝獨秀,市場價格頗佔優勢。相形之下,產量大而採收期較晚的台南芒果上市時,常因供過於求,加上民眾嚐鮮期的新鮮感已過,導致台南芒果空有盛名卻價格低迷。憤怒的果農為了自救,曾經將50多噸的芒果棄置曾文溪任水漂流,以突顯問題的嚴重性。
林宗賢表示,芒果產量過剩,除了授粉問題獲得解決外,投入的農民太多也是關鍵。台灣水果品類繁多,果樹栽種總面積約18萬公頃,但芒果卻是農友的最愛,栽種面積獨佔了十分之一,加上產期集中,想不滯銷都難。
從1990年開始,在行政院農委會資助下,林宗賢以5年時間,邀請各行業專家,成立技術服務團,輔導果農降低生產成本和提升品質,除了開闢產業道路、進行「間伐疏果」外,還在果園內進行「草生栽培」,也就是在果樹植株間,任由原生雜草生長而不濫施除草劑,並藉著雜草保溼、保溫及改善土質的作用,來減少土壤流失。
由於國內市場小,林宗賢認為農政單位的當務之急是妥善處理滯銷與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圖中為柑橘園。
優質安全,走向國際
為了求生路,台灣芒果一方面進行產銷調節,並往精緻和合乎環保要求的方向邁進;另一方面,有鑑於國內市場太小,政府於是將挑戰國際市場視為首要任務,並開始積極蒐集資料,著手準備。
1990年代後期,歐洲陸續爆發狂牛病、口蹄疫等疫情,喚醒消費意識抬頭,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消費者對食品品質與安全日益重視。歐洲新鮮果蔬零售商於是在1997年倡議「EUREPGAP」(果蔬整合性生產準則),並在3年間訂定規範,2000年開始實施。
2002年元月,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市場開放、進口水果長趨直入,台灣農業一方面面臨殘酷的全球化競爭,一方面卻也有了銷往國際市場的平等機會。
為此,行政院農委會提出「優質、安全、休閒、生態」為施政主軸,其中發展「安全農業」最重要的做法,便是建立農產品從田間生產管理到消費者餐桌間,所有流程資訊提供的機制,以符合歐洲EUREPGAP和日本「生產履歷制度」的要求。
在官民一起努力下,由林宗賢帶領專家輔導的台南縣南化鄉果樹產銷班第20班,在嚴密的全程品管監控下,終於在2005年10月通過「EUREPGAP」國際驗證與授證。
林宗賢強調,「安全農業」不僅能提高消費者對國產農產品的信賴度,售價也可因各種認證的「加持」而提高,同時這種兼顧農民收益與消費者食用安全的雙贏作法,是台灣農業在未來和其他低生產成本國家競爭的利基。
最甜蜜的「水果大使」
政府對芒果外銷的重視,近幾年已逐漸展露成效,在東南亞、日韓、紐澳及歐洲的西班牙等地,都可見到台灣芒果的身影;去年日本雅虎網站舉行「世界芒果」票選活動,台灣芒果更以76%的超高得票率,遙遙領先進口量大的菲律賓以及日本自己的主產地宮崎縣,而去年台灣芒果的出口總值達到983萬美元,比2006年的428萬美元,足足成長了1.3倍!
台灣芒果的「黃金傳奇」曙光初露,作為主要推手之一,林宗賢仍然兢兢業業,希望芒果有朝一日真能成為「水果大使」,將台灣濃郁甜美的風土人情,隨著果香,傳送到全世界!
在果樹上天然熟成的愛文芒果,香甜濃郁,又稱「在叢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