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上鏤刻〈心經〉、〈金剛經〉,佛之以光
設計初稿完成後,姚仁喜想到一個把佛教經文鏤空刻在牆壁上的點子,用穿過字體的光線來呈現經文。他告訴聖嚴法師,這是「佛之以光」,佛的話,用光線傳進來,加強了水中月、空中花的幻像。
於是,姚仁喜在道場大殿內部西面的牆上,加上〈心經〉的鏤空刻字,讓隨時都在變化的光線射入後,在大殿其他三面的玻璃門窗及牆上,投映出經文虛幻的一面,也讓硬梆梆的建築,呈現無常的空相。
2010年5月,水月道場正式動土,2012年12月落成。聖嚴法師2009年2月圓寂,沒能見到水月道場的問世,彷彿是以身教開示世人,世事虛幻無常,當如空花水月,毋須執著。
配合水月道場新建工程,農禪寺在往關渡的大度路上設置進入道場的入口,訪客進入之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長80公尺、寬40公尺的「水月池」,然後是由22根廊柱支撐的水月道場大殿,視野的終點則是蒼翠的大屯山;這三者由前至後、由近至遠、由矮至高,層次分明,構成了「景觀道場」的主視覺。
大殿後方連接一棟L型建築物,裡頭是禪堂與法堂。這棟建築物外牆上,鏤空刻有五千多字〈金剛經〉經文,與大殿內的〈心經〉相映,宣說直指人心的禪宗佛理。
除了新建工程之外,包含兩層樓的開山農舍與入慈悲門在內,周邊的平靜田園景色都被完整保留,並置出姚仁喜所說的「無秩序的秩序」、一種「說不出道理的可愛的混亂」,以及一種「詩的語言」。
「農禪寺早年是一塊田、一個小小的房子,這些都是可以濃縮起來的故事。水月道場,就是這些元素的綜合,」姚仁喜解釋。
水月道場的建築超越了空間的局限,讓自身成為含攝時間與空間的宇宙,水中月是月也不是月、空中花是花也不是花,姚仁喜在這裡完成建築的修行,聖嚴法師交下來的功課,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