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陶藝,典藏東方藝術
三峽祖師廟,自古就是三峽、土城、鶯歌、大溪等地的信仰中心,1947年進行第3次重建,由三峽在地藝術家李梅樹教授主導,集建築、石雕、木雕、銅雕等精彩作品於一堂,素有「東方藝術殿堂」的美名,至今仍香火鼎盛。
木雕師傅洪耀輝參與了1986年至2001年的祖師廟修繕工作,國中畢業後便開始學習木雕,常常得跟著師傅四處奔波,到全台各地廟宇雕刻,練就一身紮實基礎。
攤開工作包,各式尺寸、形狀的工具排列開來,只見洪耀輝手操雕刻刀,堅定而精準的在木頭上鑿出痕跡,如此一點一滴的累積,最後才能成就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現在很少年輕人會想學這個了」,雕刻經驗超過30年的洪耀輝,知道箇中辛苦,然而秉持對傳承的使命感,持續在大學裡開班授課,期望找尋傳承的契機。
講到陶藝,大家最先想到的會是毗鄰三峽的鶯歌,但是陶藝師傅李志豪卻選擇三峽作為創作的基地。最初學習雕刻起家的李志豪,因緣際會之下來到鶯歌的陶瓷廠上班,充滿興趣的他一做就是10年,累積了對陶藝紮實的知識。
將熱愛的雕刻融合陶藝,李志豪漸漸摸索出自己的創作之路,「在創作的過程中,要與土對話。」李志豪認為「土」、「火」、「心」三者之間的協調,是做好陶藝最重要的關鍵。為了讓雕刻的美在作品上完美呈現,選擇不使用釉料,開始鑽研柴燒,更特別選用三峽泥土融入創作原料,李志豪解釋,「三峽環境好、水質好、土質也好,最特別的是三峽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會在窯燒之後顯露出迷人的特質。」
除此之外,不同質地的土也會創造出不一樣的肌理紋路,加上柴燒過程自然落灰所形成的發色,讓李志豪的作品質樸而自然,又在細節中充滿不平凡。無論茶席間、餐桌上或生活中的裝飾擺設,李志豪的柴燒陶之美,盡在日常生活中流露。
洪耀輝創作時專注而沈穩,熟練地運用工具及技法,經過一點一滴的創作累積,將原本平凡無奇的木塊變成栩栩如生的雕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