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人在許多古蹟中,常以高透度玻璃將文藝復興時期的文物就地封存起來,這種新舊兼備的呈現方式,既使文化資產免於破壞,也可以讓民眾完整觀賞。如今,因為傳統工藝與當代設計的跨界合作,古樸之美也可以重新詮釋為當代時尚。
10月18∼20日於台北世貿一館展出、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共同策劃、執行的跨界合作案中,共匯集國內8位國家工藝獎得主,以及8位具國際展出及得獎經驗的新世代設計師共同切磋,以新銳設計師的概念,結合國寶級工藝師傅的深厚手藝,利用傳統的竹編、陶瓷、手染、細銀為基底,最後完成電扇、電腦包、象棋、飾品等共計19件充滿時尚感的作品,是傳統與現代藝術交融的又一次亮麗出擊。
跨界的意義在於突破成規、挑戰未知,以現任IPEVO愛比科技公司設計總監、同時也是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講師的柯迪介推出的「冰銀」手環為例,他形容第一次看到啟豐銀帽林盟振老師的銀飾作品時,就深為那種濃厚的台灣「古味」驚豔不已。
「在設計之初,我企圖找出一種現代設計與民俗工藝共存的風格,在不改變工藝本質的前提下,將我的設計與觀點巧妙地與其共存,呈現出一種新古典風格。」
設計「冰銀」手環時,柯迪介以簡潔的透明結構把銀飾懸空內外夾住,讓精細脆弱的銀飾受到保護,而在視覺上也產生多層次圖形變化。內側則刻意開口,強調手環的剖面,內嵌的銀飾花樣有如寺廟柱雕的鏤空手法,以突顯作品擷取傳統宗教文物之美,而展現出現代時尚新意的況味。
「這個作品差一點就成了『棄兒』,」曾榮獲國家工藝獎三等獎的林盟振說著「跨界」的難處。要將柯迪介腦中天馬行空的設計概念落實為作品,需要一再的嘗試,光是銀材與透明結構壓克力的嵌合就是一項學問,兩者的膨脹彎曲程度不同,壓克力膨脹過度,無法彎出所要的弧度,便無法與內嵌的金屬銀產生一體成形的效果,最後經過精密的計算才克服問題完成作品。
「林老師說,這次合作成不成功,是面子問題,無論如何也要將合作的結晶『生』出來,」柯迪介在成果發表會上說得輕鬆,但在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前,亦映照出跨界的挑戰。
單是化概念為成品仍然不夠,既然標舉「文化創意產業」,要形成產業就必須商品化。台創中心副執行長黃振銘表示,這19項作品都將行銷國際,行銷策略已經在進行中,將於今年底面市推出。同時,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與台灣工藝研究所也正式宣布成立策略合作聯盟,將延續工藝與設計的跨界合作。
傳統與現代可以斷裂,也可以綿延成河,乘載文化滔滔不絕。而在工藝師傅與時尚設計師的對話中,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路看起來又更開闊了。
由8位工藝師與8位設計師共同創造近20件作品,跨界合作對雙方都是正面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