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國志書,台灣的原住民被稱為「東番」,人類學者依照分佈居住區域,統分為高山族與平埔族。
居住在平原地區的平埔族,約有十族,例如台北的凱達格蘭族,宜蘭的噶瑪蘭族,竹苗地區的道卡斯族等,其中分佈以台南縣為主、南至屏東一帶的稱為西拉雅族。西拉雅的命名,來自日據時代學者採該民族語言中「我」的發音。
在東印度公司的《巴達維亞城日記》、荷蘭官方文書《熱蘭遮城日記》,及由荷蘭傳教士以羅馬拼音記錄西拉雅族語的「新港文書」,都載有西拉雅族的風俗習慣。
西拉雅族為平埔族中人口最多,勢力最大的一族。其下分為西拉雅支族、瑪卡道、大武壟三亞族,最大的西拉雅支族又有新港社、麻豆社、蕭壟社、目加溜灣社四大社。
位於今天台南縣佳里鎮的蕭壟社,是西拉雅支族中實力最強的社族,在荷蘭人佔領台灣之前,一直維持獨立王國的姿態。清朝乾隆中葉,漢人大量遷入,迫使蕭壟社民紛紛他遷,在今天台南縣東山鄉東河村建立了「茄菝所」支社(ka-Ma-Sua),後來譯為吉貝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