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幫的誕生
今年56歲的白錫旼,1977年畢業於東海建築系,當時東海全校只有2000多人。人稱「白總」的白錫旼回憶:「東海的設計訓練很強,但是影響我最深的是漢寶德先生。我永遠記得他所說的:要從社會中找問題、分析問題的本質,然後用建築的手段提出解決方法,並引導出進步的新局。」在漢寶德的影響下,當時學生的畢業設計常以農村、漁村改造,或是聾啞學校等弱勢者的生活空間為題目。
白錫旼召集了一批同學,對於台中的房地產市場亂象提出分析,指出在投機搶建之下的惡質建築文化,將加劇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他們還援引民國初年推動平民教育運動的晏陽初的鄉村建設理念,矢志要以建築為手段,重建鄰里社區的互動關係與集體認同。同時,他們以其在房地產業界任職的經驗,將目標鎖定在觀念開放的新興都市中產階級客層。
在理想指引下,他們完成了許多建案,其中之一就是「唐莊」。在建築語彙上挪用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唐莊」,在空間配置上是個有趣的挑戰。當時參與設計的陳永松回憶,按照「唐莊」的長方形基地條件,一般作法一定是設計成背靠背的兩排連棟透天厝,中間隔著窄小陰暗的防火巷,居民彼此不相往來。但是他們卻將住戶交錯配置,一方面使每戶的格局保持方正,另一方面則圍出一塊塊共有的庭院,塑造了社區的公共空間;此外,同一個社區中還兼容並蓄著多種價位的住宅單位,象徵各階層融合的理想。
這些設計在1980年代的台中房地產界皆屬創舉,不僅締造了銷售佳績,也使「唐莊」成為少數以商業集合住宅獲得建築師雜誌獎的名作。
捨棄兩排式長條販厝傳統,藉共有庭園促進鄰里間互動;完成於1984年的「唐莊」,其大膽嘗試對台灣社區建築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