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冠競豔
而女孩子們,在田野間學習著,四月孤挺花開,六到八月百合花開,知道每一朵花代表什麼寓意,哪一個季節什麼花草可以用來製作花環,知道九層塔與薄荷葉帶有辛香味,用來作草帽,既美麗、涼快又提神。
除了花冠,編織與刺繡更被視為一個魯凱族女孩的基本能力。因此,四十五歲的杜惠蘭,即使受過高等教育,依然如所有魯凱族的婦女一般,具有為丈夫、孩子縫製傳統服飾的能力。而所有的能力,都將在祭典中得到注目與讚賞。「儀式,是美感練習與累積最好的時機,」孫大川表示。
然而令杜惠蘭憂心的是,魯凱族的文化再美、含意再深,如今也面臨斷層的危機,「這一代的孩子因為求學緣故,大多自小就離開部落,他們沒有機會看到、做到傳統技藝,自然就什麼也不會了。」
為此,杜惠蘭堅持讓三個孩子在國小五年級之前,全都留在部落求學,小五之後,再如一般部落孩子寄住到高雄市的親戚家。而不辭辛苦的杜惠蘭,每個星期五,一定親自到高雄將上國一的老大接回霧台,星期天晚上再送回高雄。如今她的三個孩子,都是霧台文化導覽的好手呢!
聆聽部落的聲音
找回石板屋後,自然美景天成,又充滿藝術美感的霧台部落,近年來也成為一個十分火紅的觀光民宿區。
靠近馬路的商店掛出了招牌,有的投顧客所好,還裝上了卡拉OK,新的問題開始浮現,包括許多觀光客任意進出一般民居,甚至翻牆進入,大肆攝影獵奇;有的隨手搬弄滿屋的雕刻、古董;有的遊客帶著小瓦斯爐上山來煮茶、烤肉;有的遊客帶著買家的神氣,對著族人攤販擺設的刺繡腰帶、山豬牙項鍊挑三撿四......。
有的旅行社導遊,在聽過部落解說員的解說後,下回為了省錢,就自己充當解說員。「魯凱族的文化,怎麼能夠由別的族群來介紹、訴說呢?」杜花枝深深地感嘆。
於是族人召開部落會議,大家有了共識,十點後,必須還給部落安靜的夜晚;大家也著手討論招牌的樣式規格,並且擬定了拜訪霧台鄉客人的旅遊守則,希望客人能與族人一起守護霧台的美,霧台的靜,讓這個原鄉部落,既使在週六、日遊人如織的時候,依然可以夜不閉戶,美感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