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尖踮高的藝術
「1、2、3、4,慢慢抬高下巴,停住,腰伸直,收緊下巴,收肚子,背挺起來,5、6、7、8……。」這堂是台北市福林國小兒童芭蕾社本學期第一次上課,在四面都是鏡子的芭蕾教室裡,老師數著拍子,帶領20位穿著粉紅色蓬蓬裙的小女孩,複習地板暖身的基本動作。
在地板上盤腳坐直的女孩們,先將身體前傾,額頭碰觸地板後,再把背脊慢慢拉起,背部從圓弧狀逐漸伸展至挺直。看到小女孩們錯誤的姿勢,老師會走到她們身旁,協助把動作調整正確。約莫50坪大的教室裡,只有芭蕾配樂跟老師下達指令的聲音。
指導老師黃琪年屆50歲,除了福林國小之外,也在芝山國小兒童芭蕾社教課。她跟其他所有的舞者一樣,外表體態看起來遠比實際年齡年輕。她從小學開始加入天主教蘭陽青年會蘭陽舞蹈團學習連湘舞、鼓舞等民族舞蹈,直到國中3年級才第一次接觸芭蕾,從此結下不解之緣,並曾到義大利Scuola di Balletto芭蕾學校學習俄派芭蕾。
「芭蕾動作大量依賴腳踝和腳尖,這兩者必須強而有力,因為芭蕾所有的動作都要求平衡,若是沒有強壯的後背肌及背部的控制力,舞者便無法穩定下盤,也就無法做出單腳平衡站立的動作。」黃琪指出芭蕾與其他舞蹈形式的根本差異。
每一個芭蕾術語各自代表一個舞蹈動作,譬如Plie(彎曲)意指股關節向外轉開、身體重心下沉的動作。黃琪強調,芭蕾動作要求精準到位,動作術語要求腿抬到某個高度,舞者的腿就得抬到指定的高度,「你只能誇張,不能不夠。」
正因為芭蕾對動作要求如此嚴苛,黃琪表示,就舞者的身體條件而言,世界各國正規的芭蕾專業學校不希望兒童年紀太小就開始接受訓練,因為孩子們無法適度控制自己的身體。舉例來說,雙腳外開180度的動作,很多正值成長期的孩子很難做得好,他們不知如何伸直膝蓋、夾緊臀部、挺起腰桿等。
有興趣,就能舞出樂趣
然而,小學課後開設的兒童芭蕾社團及坊間的芭蕾舞蹈教室,畢竟與專業的芭蕾舞蹈學校不同,教學目標與訓練強度各有差異。小朋友們也各有學芭蕾的動機和理由,但鮮少以成為專業芭蕾舞者為目的。
以福林國小兒童芭蕾社為例,目前就讀2年級的黃思涵從幼稚園大班開始學跳芭蕾,她童言童語地說,是為了「想變漂亮」、「以後不想變胖」。同年級的何欣菱也說,「想讓身體變柔軟」;吳婷儀則說,「跳芭蕾可像天鵝一樣漂亮」。
但實際上過芭蕾課後,小朋友們發現,「變漂亮」是要付出代價的。「拉筋、做『一字腿』,很痛,」黃思涵說。不過,福林國小兒童芭蕾社的小朋友一致認為,跳芭蕾的樂趣遠大於身體付出的疼痛,因此從未想要放棄。
「快樂學習」,可說是家長們樂於讓小朋友們參加兒童芭蕾社的唯一原因,希望孩子們有個愉快的童年。黃思涵的媽媽說:「孩子跳得開心,就好!」
吳婷儀的媽媽則說,孩子參加芭蕾社除了獲得快樂之外,一堂課跳下來,孩子流汗、活動筋骨,也是不錯的運動。
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普遍而言,坊間芭蕾教室對孩子的訓練要求,比學校芭蕾社團嚴格。以芭蕾服裝為例,林秀偉舞蹈花園兒童芭蕾教師張佩雅表示,來到芭蕾教室的小朋友,剛開始難免會有「幻滅」的感受。「課堂上為了看清楚舞蹈時的身形和肌肉線條,所以不會讓小朋友穿著Tutu(芭蕾蓬蓬裙)上課。」
芭蕾是所有舞蹈的基礎,有了芭蕾的底子,日後學習現代舞等其他舞蹈也較能上手。「以前的孩子到舞蹈教室學芭蕾,一半以上都是以進入學校舞蹈班為目標,但現在已沒這麼明顯。」張佩雅點出習舞動機的世代差異。
對於部分家長期待藉由芭蕾讓孩子達到休閒、運動的效果,張佩雅表示,千萬不要有這樣的認知。「芭蕾是一門專業,家長跟小朋友也應該要用學習專業舞蹈的心態來看待芭蕾。」
從舞蹈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觀之,芭蕾的學習過程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而自律正是一切專業的基礎。
「孩子們每堂課必須提早到教室暖身,這些要求老師講過了,不要再讓老師講第二次。」張佩雅表示,學舞蹈,尤其是學芭蕾的孩子,確實比較自律,而且較有自信。
不過,芭蕾界陰盛陽衰,兒童芭蕾班亦如此,放眼望去,男性是鳳毛麟角的稀有動物。不論小公主、小王子們日後是否成為專業的舞者,對於第一次穿上芭蕾舞鞋的感覺,應該都是難忘的回憶。
童年有夢,一生無憾,快樂的芭蕾小天鵝們,盡情地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