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食品界巨人麥當勞,戴著M金拱門標誌,一手拿著漢堡、薯條,一手捧著麥當勞聖經——營業規則手冊,風光地登陸臺灣,並且很快即博得本地民眾的好感。
這個在全球擁有八千家連鎖店的跨國公司,如何能掙得今天的局面?到臺灣定居後,會不會水土不服?更重要的是,我們從這家襲捲全世界、無往而不利的食品連鎖店中,能學到些什麼?
第一家麥當勞店於今春在臺北市民生東路開幕,它明朗的裝潢、整潔的環境、迅捷的服務、洶湧的顧客人潮、每天達新臺幣百萬元的營業額……,在在引起大家的好奇,也引起國內餐飲界種種不同的反應。有人稱這整個事件為「麥當勞登陸臺灣的震撼」。
這個每年賣四十億個漢堡、營業總額高達八十億美金,在全球擁有八千家連鎖店的食品公司,繼在亞洲地區的日本、香港、新加坡、菲律賓登陸成功後,向臺灣進軍,不僅對國內傳統餐飲業的經營構成極大的「威脅」,也使國人的心理及飲食習慣產生變化。
圖2:麥當勞選擇店址極慎重,民生分店開幕後,果然生意極佳。(鄭元慶)
中國美食敵不過西式漢堡?
中國人最講究吃的藝術,中國餐館遍佈全球,大大小小不知凡幾,卻無一家有麥當勞的氣勢與規模。難道說,漢堡真比中式美食佳餚更具誘惑力嗎?
其實就算在麥當勞的誕生地美國,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吃漢堡,甚至有人稱它為「垃圾食物」。然而麥當勞始終盛況不衰,因為它的服務快速、親切,產品營養、衛生,使忙碌的現代人不去計較它口味的單調。更難得的是,麥當勞能在全世界皆維持一貫的服務水準,這是其他同業所望塵莫及的。
哈佛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洪良浩指出,麥當勞成功的關鍵,並不在產品本身,而是背後的經營管理制度與企業精神。麥當勞的黃金拱門標誌,等於就是賺錢與榮譽的象徵,因此各地都有人以與它合作為榮。
和許多傑出美商公司一樣,麥當勞的經營理念十分強調「人」的重要性,他們以為,所有規章制度皆由人所制定,也有賴人去執行,因此在物色合作人選時格外慎重。
圖3:麥當勞提供營養、衛生的西式速食。(鄭元慶)
精挑細選合夥人
過去國內曾有多家企業向麥當勞總公司申請在臺設立分支機構,但都沒有結果。直到二年前,麥當勞才選定旅美華僑孫大偉做為合夥人,原因是孫大偉符合下列條件:具創業精神,積極進取,且願意全心經營這項事業。
孫大偉得到麥當勞的授權後,成立寬達食品公司,並與總公司簽訂合約,約中規定,雙方各出一半資金,利潤平分;總公司負責技術支援與員工訓練,寬達則從每月總營業金額中抽出一部分匯給總公司,做為技術報酬。
同時,總公司派來一批廣告、財務、房地產等方面的專家,展開深入的市場調查,慎重選擇店址,並擬定開店計畫。
接著孫大偉前往麥當勞總公司受訓,同時透過顧問公司及親友的協助,物色創業幹部人選,共找到六位。
前泰北難民服務團長韓定國是其中之一,但他並非經人介紹,而是寫信毛遂自薦的。
麥當勞給了韓定國面談機會,而且前後談過九次,最後一次是由一位美籍顧問主持。
麥當勞關切家庭對員工、尤其是高級幹部的配合程度,因此美籍顧問特地約韓定國夫婦一塊吃飯,並拿出一疊厚厚的問卷,足足問了韓定國三個小時。
最後,他問韓太太:「在麥當勞無論擔任何種職位,都要從基層工作做起。如果你先生必須洗馬桶,你介意嗎?」
韓太太回答:「沒關係,他在家也常洗。」
美籍顧問聽了哈哈大笑,顯然對韓太太的「開明」十分滿意,當場便決定錄用韓定國。接著韓定國和其他五人先後赴美到漢堡大學受訓一年。
漢堡大學是麥當勞制度中重要的一環,提供「市場評估」、「經營技巧」、「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訓練課程。在麥當勞,必須到漢堡大學受過訓,才能當店經理。
圖1:麥當勞西門店屋頂的天花板。(鄭元慶)
用人不論出身,但經多方考量
如何知人善任,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重要的課題。為此,麥當勞設計出一套問卷,來測驗應徵者是否具備「麥當勞人」的特質。
測驗不採筆試,而全用口試,因為面對面的交談,主試者可從對方的言談舉止、應對進退中,對他的性向有更實際的瞭解。而且為了儘量做到公平,面試次數皆不只一次。
麥當勞用人不考慮性別、容貌、學歷、背景,而是看他能不能、願不願意做。自認長得不夠英俊又過胖的韓定國說:「否則我也不可能被錄取。」
他指出,麥當勞用人的考量是多方面的,除了目前的能力外,還要看他的潛力如何?有無敬業及團隊精神?因此錄取的人是總分高的,而非某項成績特別突出的。
他舉例說明:「假如甲的能力有十分,但他只願意付出七成,只能得七分;而乙的能力雖只有八分,但他願意全部付出,可得到八分。因此儘管外人看來,甲的條件比乙優秀,但麥當勞錄取的會是乙而非甲。」
所問的題目,也依應徵職務的不同而有出入。來應徵服務員的,多半是兼差的在學學生,主要是問他們:能夠來上班的時間是否符合公司需要、這項工作對他的意義、體力好不好、父母是否贊成等。
至於招考管理人員,問的題目則偏重於此人是否具有領導、溝通及決策能力,例如,如果老闆請假,要你代理工作,你會怎麼做?或是,如果員工當中有人特別不合作,應如何處理等。
圖2:麥當勞任何工作程序都有嚴格的規定,裝薯條亦不例外。(鄭元慶)
規定多如牛毛
不管過去是學什麼、做什麼的,任何人成為麥當勞一份子後,都要拋掉過去,像一張白紙般,重新開始。就連董事長兼總經理孫大偉,也是從做漢堡學起。做主管的能充分瞭解各環節的工作,對屬下的領導和管理自會比較合理。
服務員是最基層的員工,工作內容包括站櫃臺、煎肉餅、烤麵包、倒飲料、炸薯條、打掃清潔……等。這些工作看來很簡單,真正做來並不容易,因為每個步驟都有嚴格的規定,例如:
站櫃臺——先要歡迎顧客光臨,問清要點的東西,登記後告訴顧客多少錢,然後去取食物,把食物擺在托盤裡,包裝紙盒上的黃金拱門標誌要朝上……。
煎肉餅——必須把肉餅放在煎爐的指標範圍內,煎的時間由微電腦控制,時間到了燈會亮;翻面時鏟子要和爐面成45°度角。
倒飲料——手不能碰到杯口,先放冰塊,再放飲料,以免飲料溢出。冰塊和飲料要放多少也有規定……。
圖3:生意若忙不過來,各級主管也會捲起袖子加入生產行例。(鄭元慶)
麥當勞「聖經」——經營規則手冊
其他像擦玻璃、拖地板、機器的拆卸……,也都有一定的萬法,世界各地的麥當勞分店通行。
這些鉅細靡遺的工作程序,全部記載在一本厚重的規則手冊上,這本手冊被麥當勞人奉為「聖經」,經理人員每人有一本,書上都有編號,每年修訂一次,必須憑舊書才能換得新書。
此外,麥當勞還有其他各種手冊、摺頁,幾乎所有可能遭遇的疑難雜症,都能在其中找到解決辦法,包括:顧客在店堥傷、賭博,店堨═鶠B失竊,甚至對輿論的處理辦法……等。這些規則是麥當勞成立廿九年來,各連鎖店營運經驗的結晶,並由專人記錄下來,提供所有的麥當勞人遵循,因此有人稱麥當勞的文化為「手冊文化」。
對於如此多如牛毛的規定,剛進麥當勞的員工都難免感到訝異,於是傳出這樣的趣聞:「在麥當勞上廁所也該有標準程序,那是——用右手開門進去,轉過身,鎖好門;拉下馬桶座墊,坐下;伸手拉衛生紙,撕下一定長度,摺好,紙上的黃金拱門標誌朝上……」
圖4:麥當勞的各級員工制服各不相同。(鄭元慶)
凡事皆有道理
雖然這只是笑話,背後卻有深意。該公司顧問李長基說:「為了控制產品及服務的品質,工作程序必須標準化。為了做到標準化,就不得不有詳細的規定。否則全憑個人主觀的認定,結果會有很大的出入。麥當勞的每項規定,都是經一再試驗找出的最好方式,媕Y都有學問,因此我們很有信心地要求員工照著去行。」
一名楊姓女服務員曾在數家餐館做過事,她表示,初進麥當勞時不大能適應,因為她從未碰過要求如此嚴格的地方。
她回憶剛到麥當勞的情況說:「訓練員先放生產過程的錄影帶給我看,然後帶我到工作站實際操作。起初我很緊張,老是出錯被糾正,後來比較穩了,但也只能做到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比如下肉餅,要等一分半後才翻面,我便呆站在那裡,不知該做什麼。訓練員在旁邊說:『趁機擦擦工作臺啊!』我才趕快抓起抹布擦拭。現在我已相當能掌握工作的節奏,生意忙時,也能抽空幫別人的忙。」
圖1:麥當勞希望顧客在進食完畢後,自行將紙盒丟入垃圾桶。(鄭元慶)
尊重員工,獎懲分明
對工作要求固然嚴格,但員工如果表現得好,也有各種獎勵辦法,比如考績高的人,一年可升好幾級,而且階級愈高,加薪的幅度愈大。
除了升級、加薪外,服務員每四個月發一次考績獎金,經理人員每半年或一年發一次考核獎金,金額依表現、階級而不同。
另外,公司每年都訂有預算,為員工舉辦各種康樂活動,如晚會、郊遊等。最近還挑選了一位優秀服務員,招待她到美國參觀奧運會。
對於資深員工,麥當勞也有種種鼓勵,做滿一年送戒指一枚,三年送對筆,五年送表,十年送鑽戒……,獎品上都有黃金拱門標誌,代表公司的榮譽。資深員工並有休假,如做滿十年,除了應有的休假外,另有二個月的長假。
李長基說:「麥當勞提供員工一個良好、有發展的工作環境,不論學歷、年齡、背景、性別,只要努力,都有不斷升遷的機會。由服務員、訓練員,可升至助理經理、襄理、副理甚至店經理。在麥當勞,廿多歲的年輕人當店經理的比比皆是,在別的公司恐怕很難有這樣的機會。」
上述種種措施,對麥當勞而言,均在實現「尊重員工」的理念,以激勵員工的向心力和士氣。但如果有員工表現不好,一定加以糾正,或施以再訓練,直到他能勝任為止。
經理韓定國說:「除非萬不得已,我們不輕言開除員工。但員工心裡也明白,在麥當勞,沒有鐵飯碗,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己身的表現才是最好的保障。」
圖2:麥當勞店內有專為兒童設立的遊樂設備。(鄭元慶)
隨時備戰,品管嚴格
「品質、服務、整潔及價值」是麥當勞的座右銘,也使它保持極佳的企業形象。
控制品質在服務業最困難。製造業有足夠的時間剔除不良產品,但在服務業,顧客當場考驗其產品,沒有時間修改。
韓定國形容麥當勞的員工隨時都處在「備戰狀態」,他說:「我們總不能告訴顧客,某段時間最好不要來,因為那時櫃臺的服務員情緒不好、烤麵包的機器故障、打掃的工人請假……。」
嚴格的品管是品質的保證,麥當勞規定,任何食具只要掉到地上,絕不能再用。有次一位服務員彎腰去撿掉在地上的紙杯,周圍的同事看到了,不約而同地對著他叫:「不可以用!」足見「教化」已深植人心。
另外,按規定,漢堡煎好十分鐘、薯條炸好七分鐘,若尚未賣出,就必須丟棄。組長連漢唐說:「這是體貼顧客的做法,試想,誰不喜歡吃新鮮、熱騰騰的食物?而我們這項規定的原意,並不在表示麥當勞財力足、丟得起,而是希望品管人員能善加控制產品的流量,使顧客上門時都能吃到剛出爐的東西,儘量不要有估算錯誤的情形。但如果硬是有難以控制的情況,我們為維護品質,只有不惜丟棄。」
圖3.5:麥當勞的裝潢明朗、環境整潔,顧客以年輕人居多。(鄭元慶)
注重小處,追求完美
品管工作通常由組長擔任,他必須掌握顧客的數量,這一方面要不斷看成品銷出的統計數字,一方面也憑經驗。另一位組長項仁匡說:「到尖峰時間,按規定最好能卅秒服務一位顧客。這時,臨時做怕來不及,若準備太多,又怕要丟棄,品管的壓力著實很重。」
有員工覺得漢堡做好十分鐘就丟,實在太可惜了,為什麼不把時間延後一點呢?副理劉維民說:「其實品管的觀念若未真正建立,產量的控制若未有效講求,就算把時間延長為十五分鐘,漢堡還是會丟得一樣多。品管尺度一定要把得嚴,一步都不可放鬆,一時的心軟、妥協,就可能造成一放再放,終至一瀉千里而不可收拾;營建不易的品質、效率、服務、信譽……,亦將如江河日下而再不可得。」
不忽略任何細節,是麥當勞優良的傳統。麥當勞堅信由小見大——追求每個小處的完美,才會有整體的完美。這需要每位員工全力以赴,毫不鬆懈。
韓定國說:「有時服務員會不經意地犯點小錯,這時在一旁的主管就受到考驗了,如果主管裝做沒看見,服務員心中就會埋下一顆種籽:摸魚是被容許的。就算下次另有人糾正他,恐也難改變他的觀念了。」
圖4:服務員協助顧客點東西。(鄭元慶)
坦誠開明,注重溝通
當主管的若事事能以身作則,則更能贏得屬下的信任。在麥當勞,平時每個人的職權都劃分得十分清楚,一旦生意忙不過來,各級主管也會捲起袖子一起幹。而他們做事的過程與方法,會產生一種示範作用,一點都疏忽不得。
服務員站在第一線,直接與顧客接觸,最能影響服務品質,因此麥當勞十分關心他們的感受,採「公開獎勵,私下責備」方式,使他們覺得受到尊重,願意賣力工作。
麥當勞的主管很在意服務員的意見,除每三個月召開一次全體員工溝通會議外,平時服務員若有需要,也可申請召開臨時座談會,提出心中的疑難問題,由各級主管作答。開會時間工資照算,員工獎懲原因也都公開說明,期能徹底做到「坦誠開明、注重溝通」。
服務的品質很難量化,因此麥當勞如何為服務員打考績,也是大家關心的。副理劉維民說:「經理人員是輪班制,有很多機會和服務員一塊工作,誰表現好,誰表現差,大致都了然於心。若有疑惑,則大家聚在一起相互討論,期能儘量做到公平、客觀。」
「整潔、衛生」是麥當勞保持良好形象的重要因素,麥當勞店中,隨時保持窗明几淨,到處都沒有死角,不可能藏汙納垢;廚房中的料理臺都採不鏽鋼檯面,整潔光亮;店中所有的把手亦都擦得光可鑑人;連廁所的衛生也絕對受到重視,堶掘g常都保持香噴噴的;……這是工作人員經常去巡視、清理的結果。
由此可見,麥當勞風潮能夠襲捲全球,絕非偶然。臺灣IBM人事部助理潘中輝認為,這要歸因於創立者的高瞻遠矚,以及後進者承繼其精神及信條,始終奉行不渝。
諮群顧問公司總經理衣治凡則指出,結合人性化及科學化的管理,是麥當勞成功的重要因素。
即將在臺設立的美國Mister Dornut臺灣連鎖店副總經理馬德新說:「近乎『洗腦』般的徹底訓練,使所有規章制度得以深植人心、貫徹執行,是麥當勞致勝的關鍵。」
但是這套來自西方的管理制度,能否在臺移植成功?會不會有南橘北枳的結果呢?
圖3.5:麥當勞的裝潢明朗、環境整潔,顧客以年輕人居多。(鄭元慶)
觀念的徹底改變,是最大的挑戰
不少餐飲界的人事與管理專家認為,麥當勞在剛開始時,經營會比較容易些,他們從本地眾多人口中,去揀選一批符合麥氏特質的人,應不太難;但如果要再繼續開分店,是否還能找到足夠性向投合的人呢?再者,已經進用的員工,做久了以後,會不會變「皮」了,漸漸流露出違反麥氏傳統的毛病來?這些問題,該公司的主管人員已經逐步遭遇到了。分析起來,值得憂慮的問題有如下幾項:
一、國人比較不善於表達,欠缺溝通的習慣,要人人做到坦誠開明並不容易。
二、國人有濃厚的士大夫觀念,覺得服務和勞動有失面子,常需花費一番唇舌,說服某些服務員去站櫃臺或拖地板。
三、國人比較「聰明」,做事喜歡按自己的主張來,對一板一眼的規條懶得遵守,常不經意地偏要反其道而行試試看。
四、比較欠缺就事論事的胸襟,及與人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
一位在餐飲界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人士預測:「麥當勞往後會做得更辛苦,因為國人往往在熟悉環境之後,各種毛病就慢慢顯露出來了。」
堅持到底是成敗的關鍵
哈佛企管公司總經理洪良浩對麥當勞的前途則持以樂觀的態度,他說:「有人的地方,一定就有問題。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想把事情做好,總得付出代價。觀念並非不能改,但需要時間,這就要看領導者能不能堅持到底。」
他舉例說:「當年希爾頓飯店在臺灣成立時,規定廚師都要戴帽子、穿制服,當時廚師也都很排斥,現在則已完全視為當然。」
在文化及銘傳教授餐飲管理的馬德新也持類似看法。他指出,麥當勞剛開幕時造成的轟動,各界有不同的看法。其實本地餐廳開張後的幾天也都很熱鬧,花圈、花籃排排站,上門的有好奇的消費者,也有來觀摩的同業,然後營業額便逐漸往下降。成敗關鍵在於,能否繼續堅持服務的品質。以麥當勞的傳統精神及目前在臺的營運情況來看,應已立於不敗之地了。
馬德新看好麥當勞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他指出,有些連鎖店的總公司,把經營權出售,就不再過問對方的營運,連鎖店的服務品質完全不能控制,成為「連而不鎖」。
麥當勞的做法則非如此,若連鎖店有下列情況之一——未能依規定程序開店,未能以整潔、衛生的方式經營,銷售不合總公司規格的產品,拒絕總公司派員到店檢查,……總公司都得以終止合作關係。因此各連鎖店必須戰戰兢兢,以免被「吊銷執照」。
結合人治與法治,方能竟全功
許多管理學者亦認為,麥當勞制度能在全球通行無阻,表示它的人性化管理原則是世界共通的。
其次是麥當勞懂方法,不厭其煩地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並且視情況常作修訂,一切白紙黑字載明清楚,員工均須遵行,比空口說白話要有憑據得多,也容易執行和持續。手冊中載明的規章制度,實乃管理經驗的結晶,並能不斷累積、去蕪存菁。
馬德新指出,麥當勞帶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應是:管理必須「人治」與「法治」並重,才能竟全功。所謂「人治」,就是瞭解員工的心理與需要,使員工心甘情願地工作;「法治」則是建立各種規章制度,使員工知所遵循、獎懲有據。
發揮高度的敬業與團隊精神
「國內有些企業引進國外的規章、技術,卻沒有學到人家的觀念、精神,結果自然事倍而功半。」馬德新說。
哈佛總經理洪良浩指出,中國式的管理至今還未能明確地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麥當勞的例子可提供很好的借鏡,國人應可據此研究出適合本身企業體質的管理方式。
麥當勞經理韓定國則認為,我們的教育及傳播事業,應多宣揚團隊合作與敬業精神的重要性——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裡,企業員工必須有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並懂得團結合作來發揮整體力量,企業才能據有一席之地,並不斷進步、發展。
麥當勞帶給我們的,實不只是漢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