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是學者從政的典型:學識豐、觀念新、懂方法,而且勇於嘗試、突破。他將現代企業管理的觀念和方法,運用到黨務工作上,他以為,中國國民黨在我國政黨中,固然是一家「百年老店」,但在今日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也得不斷推陳出新,並講求包裝、設計、宣傳,才能維持市場佔有率,使金字招牌維持不墜。本此信念,他從事黨務工作後,推動許多革新措施,備受各方矚目。
關中是個「行動派」的黨政界新銳,素來主張「多做多對、少做少對、不做不對」。但在行動中,他也服膺古人所說的「有所為,有所不為」。
他說:「由於少數黨工人員對黨的精神、主張、政策,未能充分掌握;對己身工作的內容、意義和影響,也未能真知篤行,以致於言行有所偏差,使得社會上某些人對我們開國政黨的用心和作為感到迷惑,減低了對執政黨的信賴和擁護,這是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我希望藉本身奉獻、服務的熱忱,迅速、實際的行動,重新建立大眾對中國國民黨的信心,證明國民黨是個光明磊落、積極求進步的政黨,以恢復黨的正確形象。」
右圖:關中的全家福。(張良綱)
飽經戰亂之苦,國家民族意識強
關中今年四十三歲,安東省鳳城縣人。父親關大成,曾任黑龍江省黨部主任委員,對日抗戰時從事地下工作,對黨國貢獻至鉅,勝利後曾當選立法委員。
關中生於抗戰時期,因父親工作關係,四歲時全家廿三口被日軍拘禁,二個叔叔、一個妹妹死在獄中。勝利後出獄,但不久又逢中共作亂,親歷許多戰爭的悲苦慘況。
大陸淪陷後,關中一家來臺,他就讀於臺中空軍子弟小學。童年特殊的遭遇,使他有強烈的國家民族觀念,曾立志從軍,因為軍人能最直接地報效國家;加上東北老家出了不少空軍烈士,因此他尤其嚮往做一名空軍戰鬥機飛行員。
這個夢想因高中時得了近視而不能達成。
他準備考大學時,想到自己的興趣一向在文而不在理工,並憶起古人所謂「大丈夫不為將,得為使」,便決定考外交系,將來當個外交官。
青少年時期的關中,身高體壯、活潑外向、能說善道,他果然考入政大外交系,親友都覺得十分合適。
大學時代的關中非常活躍,也很注意儀表穿著,套句他自己的話,當時還相當「騷包」哩,並非循規蹈矩、埋頭啃書的乖學生,但他相當聰明,讀書時擅於把握重點,因此考運一直很佳。
上圖:關中出席南港區黨部幹部工作研習會,鼓勵大家做好基層服務工作。(張良綱)
服兵役時充分體會「以身作則、公正嚴明」的道理
服兵役時他有了很大的改變,他說:「軍中嚴格的體能和紀律訓練,磨去了我的率性,使我變得比較成熟穩重。尤其擔任預官時,要帶領手下的弟兄,讓我首次負起責任的擔子,才瞭解什麼是『以身作則、公正嚴明』。直到今天,這兩句話一直是我待人處事的座右銘。」
由於心理上沉靜、穩定了,他在這段時間讀了不少書。退役後,則考遍所有與外交有關的考試,而且「每戰皆捷」。最後他選擇一面進入外交部工作,一面讀臺大政治研究所。
接著,他又考取中山獎學金,前往美國深造兩年。他當時計畫進修後仍回外交部做事,因此進入專門訓練職業外交官的美國佛萊契爾國際關係研究院就讀。
在美留學時,他非常用功,幾乎可說是一生中最用功的一段時間,他說:「以前固然考運頗佳,但自己心裡明白,肚裏紮實的學問不夠。赴美後,年齡較長、心智較成熟了,自己也知道該好好用功,但若不是受外來因素的刺激,我大約也不會那樣發憤。」
下圖:關主任偕夫人參加北市婦女團體負責人工作會議。
困而學之,成績斐然
佛萊契爾的學風崇尚自由,在中國問題上,言論則多傾向中共,其中頗多論點根本與事實不符。關中聽了十分憤慨,每回都努力壓抑內心的激動,竭盡所能地與老師、同學論辯,但是:「當時我的英語能力不好,常急得面紅耳赤,卻辭不達意。為證明對方的謬誤,我只好拚命上圖書館看書、找資料,在辯論時,務必舉出實證來駁倒他們。由於所言有憑有據,語言表達就成為其次了,使我非常有成就感。也因為這樣有系統地讀書、分析、研究、做摘要、寫報告…,使我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實覺值得全心鑽研。因此我不再想當外交官,而想改走學術路線。」
在佛萊契爾時,關中愛國心切,只要一談到中國問題,情緒就很激動,使與他意見相左的教授頗為反感;但由於他的努力和執著,一篇篇言之有物的報告,也令那些教授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這件事使關中領會到:一個人只要有原則、懂方法、肯努力,一定會受到肯定和尊重。
在佛萊契爾二年,關中得到「文學」和「外交法律」二個碩士學位,他當即遵守中山獎學金的規定,束裝返國。
回國後,關中一方面在政大東亞研究所當講師,一方面在國際關係研究所當研究員,並參與籌備由當時國關所所長吳俊才舉辦的中美大陸會議。同時期,他和現任國防部副部長張國英的女兒結了婚。
返國三年後,關中二度赴美深造,取得佛萊契爾國際關係哲學博士,回國後由講師升任副教授。當時他的另一位老師杭立武在亞盟秘書處任職,並成立亞洲世界社,準備籌辦一些國際性學術會議,並出版刊物。杭立武對關中一向十分賞識,便將這些工作交由他負責。
上圖:關中主張黨的服務活動要從基層做起,他常與民眾打成一片。(張良綱)
接受徵召,一切為黨國
教書、研究、寫文章、辦國際性會議、出版刊物,都是關中極感興趣的工作,他幹得十分有勁,也在學術界嶄露了頭角,黨政長官都對他印象頗佳。
民國六十六年一月,關中被中國國民黨徵召出任中央黨部青年工作會副主任。他說:「當時我對自己手邊的事做得非常愉快,成績應該也不差,實在不想換崗位。後來我還是決定接受黨的徵召,其原因有二:一,我從小就有濃厚的愛國觀念,認為愛國是最高的道德、最美的人格、最大的快樂,能有為國家做較多服務的機會,我沒有理由推辭;二,我是受組織栽培的,當初若不是國民黨提供中山獎學金,我不可能出國念書,所以我認為自己有義務回報,為黨服務。」
然而,有人認為,國民黨並不等於國家;在我們社會中,也有不少學者從政,但結果不佳、又重返杏壇,關中對這二方面作何感想呢?
他說:「在我們的國家裡,中國國民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主導角色,它不僅是開國政黨,也一直是建國以來的執政黨;它革命民主的特質,更一直是推動國家發展的主力。如果黨務工作做得好,對國家建設會有很大的助益。」「至於學者從事黨務工作,確實要犧牲教書的興趣,還可能遭遇許多挫折,以致得不償失……,但是我想,個人的志趣、毀譽、得失,和黨的目標、貢獻相較,實顯得無足輕重。」
青工會的工作對象是青年黨員,主要工作範圍在大專院校。這時期關中常至校園演講、座談,與各校師生就國家處境、國際局勢、社會問題……進行溝通,很能發揮他的所學、所長,工作性質尚屬單純。
下圖:關中致贈慰問金給家遭遽變、需要經濟援助的市民。(張良綱)
不畏繁艱,願作「調人」
民國六十七年初,關中改調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負責組織與政策的協調。這項工作在以前並不受重視,後因黨外勢力在六十六年五項公職人員選舉後興起,政策會便負起與無黨籍人士溝通的任務。而關中因職務關係,頻頻與無黨籍人士接觸。
這種開創性的工作無前例可尋,一切得自己摸索,有時甚至「兩面不討好」。但他秉著開放、包容、真誠、理性、顧全大局……的態度,贏得黨內外的信任和尊重。
一般以為,政治理論和實務多少會有距離,關中以一介書生,當時在複雜的情勢中折衝斡旋,會不會覺得書本上的知識不夠用?
關中說:「我想絕大多數的學者都明白,理論和實務不可能全然一致。如果書本能把現實世界的各種現象都描述得清清楚楚、分析得透透徹徹,那世上也就沒有什麼難解決的問題了。再以政治來說,它最簡單的說法是『管理眾人之事』,但『人』本身是複雜多變的,『眾人』就更複雜,彼此的思想、觀念、利害、意願……都不相同,談到『管理』『眾人之事』,自然更是經緯萬端、複雜多變。如能有學理的素養,多少能幫助我們化繁為簡,從錯綜複雜的現象中理出頭緒,盡速研析出協調、解決之道。因此有學理基礎應比沒有要好,可幫助我們早點進入情況;但是如果只是死讀書,不知變通,則反而劃地自限。因此,學理是基礎、是工具,運用得當與否,還得有慧心,還得靠對人性、人情、現實環境的關心與瞭解,否則就可能架空了。」
關中以為,不斷把複雜的現象簡單化,是很有意思的挑戰。他相信人生就是一直在學化繁為簡的工夫——理出幾個明確的原則,使有所遵循;做該做的事,說該說的話,並堅持到底。原來複雜的事也就變得單純了。
從事民主運動應注意的原則
在與無黨籍人士進行溝通時,關中便曾提出幾項原則,希望對方在從事民主運動時能加以注意:
一、要區別「民主」與「本土」運動的差異。黨外民主運動常與本土運動糾纏不清,甚至和海外臺獨份子有所牽連,且絕大多數無黨籍人士不願表明與臺獨劃清界線。
二、要釐清「法律」與「政治」問題。黨外常把一些法律問題,渲染為政治問題,將法律上的規定,扭曲為政治上的壓制,藉以博得社會同情。
三、要分辨「個人」與「全體」問題。某些黨外人士將個人不幸,誇大為全體的不幸,以此做為政治籌碼;或因某位黨工個人的失職,而否定國民黨的一切作為。這種「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作法,極須加以糾正。
四、要區別「言論」與「行動」。在法律的規定下,有些事情可以說,不能做;但某些無黨籍人士藐視法律,不惜以身試法,終於鑄成大錯。
不能罔顧大敵當前的現實
從政治學觀點來看,任何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內部都會有團結和分裂兩種因素。關中認為,以我國當前情勢,團結因素必須大於分裂因素,才能維持國家的生存與進步。遺憾的是,今天許多無黨籍人士,都無視於國家的處境,好像中共的威脅並不存在;而且曲解歷史,利用臺灣曾割讓給日本來製造分裂,甚至自命為「亞細亞孤兒」,將歷史的遺憾轉嫁給當今政府。
其次是某些無黨籍人士千方百計把自己塑造成受壓迫的形象,近乎神經質地把一切都歸論於政治因素,認為今天政府和執政黨的所做所為,都是有心在對付他們。殊不知政府最關心的,是如何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全體人民的生活福祉。
此外,無黨籍人士常有一種錯誤的心態,好像發表了反政府的意見,就可稱為「民主鬥士」,日後即用來作為政治護身符,犯法也可不受處罰或減免刑期,否則就罵你「政治迫害」。其實「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誰也不能利用這種矛盾來為所欲為。
政治要負責任
關中感慨,今天黨外真正具有崇高政治理想與胸襟的人士不多。他們往往高聲喊民主,實際言行卻又顯示不懂得什麼是民主。
關中說:「無黨籍人士希望能在政治上取得較大比例的權力分配,這種想法基本上沒有錯;如果真有為民服務的抱負與條件,自應出來參與政治。可惜的是,我們很難從他們的言行中看到這些。多數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權力欲,甚至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現象。」
基於以上的感觸,關中認為,有心問政的人士,應該要瞭解下面兩點:
一、民主要負責任。參與政治便負有政治責任,所謂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也足以喪邦;可以使同胞蒙利,也可能傷害同胞。因此參政者不能任性胡為,只顧一己之私,而損及眾人的利益。
二、改革必須理性。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政府,改革是絕對必要的,但必須理性。今天有人動輒聲言要推翻體制、改變現狀,事實上臺灣並沒有革命的條件與理由。古今中外,所有的制度、主義、思想,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謀求人民生活的安定與富足。國民黨在臺卅多年來,一直朝這個目標努力,且成果有目共睹。因此,任何以一千八百萬同胞的安定、富足,甚至生命、財產為賭注的行為,都是難以令人理解且不會被接受的。何況海峽對岸有虎視眈眈的中共,臺灣地窄人稠、資源缺乏,唯有大家團結一致,才能確保復興基地的安全與發展。
罔顧事實、濫用地域觀念,是溝通合作的大忌
總之,關中認為,多數在野人士對當前國家潛在的危機和中共謀我日亟的野心,並未充分體認,只罔顧事實,要在政治上作激烈的變革,這是臺灣民主政治發展的隱憂。
人難免有地域觀念,但黨外人士應避免將地域觀念提昇到政治層次,甚或當做政爭的籌碼,如此將使溝通工作立於不公平的基礎上。
儘管如此,關中對黨內外的溝通工作,仍抱著樂觀的態度去推動。他認為,任何政治體系中,都會有反對勢力,因此對黨外人士的批評,不必太大驚小怪。重要的是,設法找出問題的根源以對症下藥,在雙方彼此尊重和體諒的基礎上,坦誠交換意見,如此才能有效地面對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他並且強調,我國在安全考慮的前提下,民主政治的發展,難免會受到若干外在因素的牽制,無法像西方民主先進國家那樣無拘無束地發展,這是我們在追求民主時應有的共識。
中齡幹部負有「承上啟下」的重任
民國七十年五月,關中被發表任命為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任委員。一般認為,以關中的學識和青工會、政策會任內的經驗與表現,從事地方黨務工作,應可加速政治與學術的結合,提昇黨務工作的水準,有助於執政黨新形象的建立。
國民黨推翻滿清、締造中華民國,又領導全民北伐、抗戰、剿共,是個具有光榮歷史與優良傳統的政黨。革命動亂時期,大家為求國家的獨立、統一,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國民黨的任務、目標,突出而明確。但到了承平時代,許多人對黨的角色和任務,漸漸地有點迷惑。
在國民黨老、中、青三代黨員中,老一輩的黨員很清楚自己當初入黨的目的——把自己投身於黨團中,藉整體的力量,成就大事;他們經歷了驚濤駭浪,對黨的感情根深柢固。
中年黨員也多半經歷過戰亂,有相當強烈的國家民族觀念,也有報效、奉獻的赤忱,他們很自然地加入這個歷史悠久的政黨,欲結合黨中同志的力量,為國家的建設、復興而全力以赴。
但是,年輕黨員往往就意念模糊了。他們當時可能是因見到身邊師長、父執、親友都是國民黨員,於是也入了黨,但甚少參加黨的活動,也不知如何把自己的力量匯入這個大團體中,以對國家社會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黨的中齡幹部似應負起承上啟下的責任——把得自老一輩的經驗與教誨,充分傳遞給年輕一輩,結合三代的力量,共謀恢復國民黨光榮的形象;並把黨目前扮演的角色及任務,讓各界明確認知。
關中屬於才俊型的中齡幹部,對於上述任務,他有捨我其誰的使命感,也確實有心以新觀念、新作法,及高度的熱忱、毅力,為黨工人員樹立新典範。
民主是目標,革命是手段
關中指出,國民黨是由革命政黨演變成的民主政黨,具有「革命、民主」的性質——民主是目標,革命是手段。今天我們努力建設國家,創造民主環境,要達到以三民主義統一全國的目標,就是一種革命;而人民生活自由、平等、幸福,就是民主的體現。
關中認為,每一個開發中國家,都需要有一個政治主導力量,帶領國家走向現代化。國民黨卅年來一直扮演這樣的角色。國民黨既身為執政黨,它的任務在於為國家擬定發展政策、制度、步驟,並藉從政黨員去推動、執行;而全體黨員則應遵從黨的指示,在各個工作崗位上發揮奉獻、服務、敬業的精神,產生像酵母般的作用,做為全民表率,影響周遭的人,一同帶動國家社會的進步。
國民黨在中央黨部之下,有地方黨部,包括省市(院轄市〕、縣市及區、區分黨部。臺北市黨部屬於地方黨部,主要任務是執行中央黨部的政策、協調黨務與行政工作、督促地方的黨籍民意代表為民服務、並做好基層服務工作。
關中說,所謂協調黨務與行政工作,亦即協調縣市政府和縣市議會間的意見。以臺北市而言,目前執政黨在市政府有許多黨員,在市議會中又佔多數,彼此配合得很好;但亦會有意見出入的時候,這時市黨部就必須從中溝通協調,使雙方意見趨於一致。
黨務工作範圍廣,且複雜繁瑣
許多人把黨工人員視為公務人員,關中以為兩者的工作性質不盡相同,至少有下列相異之處:
一、政府單位各有專司,職權分明;黨務工作則是全面性的,可謂無所不至、無所不包。
二、政府單位在其組織條例下,依法執行任務;而黨部處理的事,多半是需要協調數個單位的疑難雜症,除守法外,還要顧及理、情,以照顧同胞的生活,促進社會的安定、和諧。
關中指出,地方黨部與政策會的工作相較,層次較低,涵蓋面廣,而且複雜繁瑣。他說:「黨務工作是長期而廣泛的,不論多麼努力,一時卻看不見效果,很難有成就感,只有抱著『但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心態埋頭苦幹。」
關中擔任臺北市黨部主委後,推動許多革新措施,受到各方矚目。他說:「感謝上級長官對我的信任、支持,讓我能放手推動許多新的觀念和措施,而並不要求我先請示再執行。基層黨部工作彈性很大,很多事要靠自己主動去挖掘、規畫,中央規定的只是原則,只要有心做事,上級長官不會侷限我們的腳步。」
居心安正,不必顧忌太多
萬一腳步太快了,弄砸了鍋,出了什麼紕漏,該怎麼辦?關中笑答:「我們做事,一定把握一個原則,就是絕不循私,一切為公利、公益。有著坦蕩蕩的胸懷,應該不會出什麼大錯。」
領導人有這種胸襟,還得屬下都有這種體認才行。所以關中十分注意加強黨工人員的工作知能,及培養良好的氣質。
他上任未久,即在市黨部內進行人事大調整,從副主任委員、總幹事、書記到組長,調動達卅八人次。這項「人事大搬風」曾引起部份老幹部的微詞,但他用人唯才、因才適用、拔擢青年……的苦心,是毋庸置疑的。他不僅有心為地方黨部注入新血,並且疏通人事管道,務使各得其所,讓大家覺得工作有意義、前途有希望,士氣為之大振。
充實工作知能,培養良好氣質
為達到「培養黨工人員良好氣質,及對各項業務徹底瞭解」的目標,關中特別重視各級幹部的在職訓練,設有訓練委員會,負責每年在職訓練的整體規畫。
在職訓練的內容,無論市、區黨部,均定期舉行演講、座談及研習會,並編列幹部進修參考資料,供幹部閱讀、進修。每週一的周會,都請專家來演講,聽後要參加測驗;每天的早會除讀訓外,一周內有二天是教唱時間,期使黨工人員在參加活動時,有把場面帶得熱和的能力;並舉辦辯論、演講比賽,激勵大家的團隊精神與榮譽心。
此外,還實施電化教育,每個區黨部都有成套的電化教材(錄影帶、錄音帶等),利用活動或下班時間,播放給義務幹部、地方黨員或民眾觀賞。
關中指出,執政黨的一切作為,皆以民眾的利益為依歸,也就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國民黨永遠與民眾在一起」,絕對是國民黨的心聲,而不是口號。因此,北市黨部的主要工作內容即是服務民眾,與民眾結合,共謀國家社會的和諧與發展。他就任以來,把絕大部份時間都花在與基層黨工、黨員、民眾的面對面溝通上,俾能深入瞭解基層,以提供確切、有益的服務。
健全組織,加強文宣
「黨務工作要在基層落實,主要有兩大做法,一是健全組織,俾能有效推動各項工作;二是做好文宣,把黨的做法讓民眾充分瞭解,進而產生認同。」關中說。
組織要健全——人事、職務的調配要適當,也要有活力——不斷地辦活動,否則會有萎縮之虞。
過去常有人批評地方黨部平時不做事,只在選舉時才看到黨工人員四處拉票。關中承認過去曾有這類情事,但已積極檢討改進。
他堅信,黨務工作須植基於平時日積月累的努力,並藉著各種不同型態的活動,把黨和民眾的距離拉近。
這些活動有的由市黨部主辦,有的則透過地方團體舉辦,大致分為三類:一、服務性,例如急難救助、法律服務等。二、啟智性,例如各種技藝訓練班、座談會。三、康樂性,例如各種聯誼會、節慶晚會等。
關中對這些基層活動十分重視,幾乎有活動必到。如有一項以上的活動同時進行,他就參加人數較多的,俾能與更多民眾接觸。
服務的性質,隨社會進步而改變
關中本身是個比較外向的人,能說善道外,唱歌、跳土風舞、喝酒……樣樣都放得開,因此很快就能和大家打成一片。
關中指出,地方黨部的日常工作和所舉辦的各種活動,基本上都是以服務為主。但服務的項目和層次,已隨時代的進步而有所改變。例如過去社會比較貧窮,民眾的期望不外急難救助或醫療服務;可是今天真正貧窮的人已經很少,服務的方式勢必有所改變。
值此社會轉型期,某些民眾對權利、義務分辨不清,北市黨部特別提供法律及繳納所得稅等服務,希望能解答民眾的疑難問題。
舉辦活動要能不斷推陳出新
由於活動辦得多,北市黨部員工都有疲於奔命之感。更吃力的是,活動要推陳出新,不斷求變化,才能引起民眾參與的興趣。為達此目的,每個活動都有評鑑及考核辦法,通常以競賽方式,督促負責的黨工人員多動腦筋,並將結果做為改進參考。
在這種情況下,北市黨部確有些別出心裁的作法:頒發榮譽狀給資深黨員;印贈精美摺頁(端午節教民眾包粽子、做香包;母親節教編結飾物,送給媽媽做禮物;中秋節告訴民眾賞月的去處……);製作民意調查表(請臺北市民為國民黨籍的市議員打分數……);並編印定期刊物,作為市黨部與黨員、民眾溝通的橋樑;……都予人生氣蓬勃、耳目一新之感。
尊重專家,講求方法
關中很重視文宣工作,也懂得善用現代各種傳播媒體及方法;他也委請專家代為設計和製作文宣品,沒有一點八股味道。他說:「我是學政治的,政治學最重視參與和溝通。我認為宣傳是很好的溝通方式,透過宣傳,可讓大家瞭解我們的工作,進而加以利用、予以支持。宣傳和組織,實是一體的兩面,不能偏廢。」
近年來,企業化的經營、科學化的管理,可說是每行每業所追求的目標。政府行政部門為提高工作效率,也採行企業管理的原則。關中對此極感興趣,他把執政黨比喻成一個百年老店,今天面臨現代社會的挑戰,產品必須不斷推陳出新,並講求品質、包裝、設計及宣傳,才能維持市場佔有率,使金字招牌維持不墜。
運用現代企管的精神
關中說:「地方黨部所做的,可說是群眾工作,也是一種建立公共關係的工作。這與產業要建立品牌聲譽以拓展市場,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在內部要健全組織,並長於統御、領導,以增加向心力,充分發揮整體力量;對外則要技巧地推銷自己,讓別人肯定、接納。其間如何以最低成本,收最大的效益,就要運用企管觀念。」
因此他最愛讀有關管理的書,對於表現優異的同仁,也常贈送他們這類書刊,鼓勵他們多多研讀,以做為一個現代化、講求工作績效的黨務工作者。
關中雖常透過各種方式與人溝通,藉以培養共識,但他仍然最相信「行動」——以高度的熱忱、實際的作為,來表現黨的精神,並促進地方的和諧,推動各方面的建設。
他說:「我至少有信心做到兩點:一、做事有勇氣。我的人生觀是『多做多對、少做少對、不做不對』,遭遇困難時,要有突破困境的勇氣,去迎向挑戰。二、做事一定公正。每到選舉期間,為提名問題,常有各種風言風雨,我們是『事無不可對人言』,一切秉公處理。」
這樣具有新觀念、新作風的地方黨部負責人,像一個火車頭,帶動了地方黨務工作的蓬勃發展。服務活動他主張質量並重,但對於黨員的吸收,他則主張「質重於量」。
關中以為,一個黨性堅實、有能力、有理想的黨員,勝過千萬個心思浮動、見「利」思遷的黨員。他主張,凡事慎乎始,在吸收黨員時,要注重考核,以免某些人利用入黨做為謀私利的工具:當黨有利用價值時,把它捧得像天一般高;當黨不符合他的意願時,又把黨貶得一文不值。
擔任黨務工作得要有狂熱
至於黨內專職幹部的要求,則應更嚴格。關中說:「招考黨工人員口試時,我一定再三問對方,對黨務工作有沒有狂熱?黨的工作是全天候的,如果沒有犧牲奉獻的精神,最好不要加入。」
專職幹部的數量畢竟有限,而黨務工作是群眾性、社會性的,因此必須仰賴其他熱心黨員的支持,也就是義務幹部的參與。
專職幹部是支薪的,而義務幹部本身都有職業,並不支薪,例如區分黨部的常委、書記、小組長等。有些義務幹部非常熱心,對地方上的活動出力甚多,關中只要有機會,總要公開表揚和感謝他們。
近年來,國民黨已有許多革新措施,頗受各界好評,但仍有些活動,例如小組會議、動員月會等,予人流於形式之感。
關中認為,隨著社會變遷,國民黨的組織、編制,實有必要加以調整。而地方黨部的職責,在於蒐集地方上的意見,反映給中央方面參考。
舉例來說,黨在地方上的小組是十分重要的基層組織,當年在進行革命行動時,這些「小組」利於動員,發揮了極大的力量。但時代、社會變遷,大家工作都忙,地方上的「小組」似已不再具有實質意義,同組的黨員因知識水準、從事行業、經濟能力……的不同,在一起聚會往往談不出什麼道理來,不如改用職業來劃分黨員小組,或許更能發揮功能。
像這類事,關主委有心廣泛蒐集資料,並加以研析,以呈報中央作為改進參考。
上回市議員選舉輔選不成功?
關中接掌北市黨部未久,即逢辦理七十年底的市議員選舉。當時北市黨部採高提名政策,提名四十三人,當選卅六人,七人落選。相對地,無黨籍主流派推薦九人,當選八人。有人認為這在北市黨部輔選史上,是空前的失敗。
但也有人指出,以得票數來看,北市黨部並未失敗。因為國民黨提名者的總得票數很高,而無黨籍人士的得票數隻有十四萬多,比起六十九年國大代表選舉的廿三萬,和立法委員選舉的廿二萬,都少了很多。能將無黨籍候選人的票數壓下來,可看出國民黨在臺北市仍極佔優勢。
無論成敗得失,一定堅持原則
無論外界對這次選舉的評價如何,關中始終強調兩點:
一、選舉是手段,不是目的。國民黨是為服務而存在,在此一前提下,任何黨員想要參政,都要在基層扎根,並得到肯定。換句話說,擴大基層黨員的參與,尊重黨內同志的意見,將是今後臺北市黨部提名、輔選作業的重要原則。
二、提名不等於當選。過去執政黨非常看重「面子」,提名者若未當選,就覺得非常難堪,因而造成一些流弊:有的黨員做表面工夫、拉關係、走捷徑,以爭取提名;被提名後則過份依賴黨的輔選,以為提名就等於當選。他們平時不注意基層,當選後也無心真正為選民服務。因此關中上任後再三強調:有意參政的黨員應自己找選票,平時多做向下扎根的工作,否則臨時抱佛腳,市黨部也愛莫能助。
重結果,也重過程
關中不諱言新觀念、新作風的推動,其間難處超過他的預期。但他的態度相當坦然,仍堅持朝他認為該堅持的政治理想邁進。他說:「今天的選舉競爭很激烈,國民黨不能再墨守成規。改革雖然困難,但總要有人邁出第一步,只要經過一段適應及過渡時期,就會逐漸被大眾接受。」
在上次市議員選舉之後,關中曾提出「選舉過程重於結果」而引起爭論。有人以為,這是關中在為選舉的「挫敗」做辯護。也有人覺得疑惑,選舉過程重要,難道說結果就不重要嗎?
關中說:「我從未說過選舉結果不重要,只是不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我始終認為,今天全體國民黨員,尤其是黨工人員,要率先倡導選舉的『真正守法』與『公平、公正、公開』,這比不顧一切地爭取多當選幾個黨員要重要得多。我深信,凡事只要過程做得好,結果一定不差;結果若是不理想,一定是過程有失誤,必得檢討改進。所謂『理有必然、事有必至』,我絕非拿『過程重於結果』這句話做為卸責的藉口,或許我該這麼說:結果重要,過程也重要!」
凡事按道理做
關中一再強調自己從事黨務工作「無所求、無所懼」,「凡事按道理做」,不大在乎外界的批評。所謂道理,就是依法辦事、顧全大局、以國家的利益為依歸。
關中說:「生活在法治社會,一切得守法。法律若不合時宜,固應修改,但在修改之前,大家仍然都得守法。」
今年底的增額立法委員選舉即將來臨,大家見到他都要問一聲:「很忙吧?」關中說:「黨務工作主要在平時,如果平時不努力,等到這時再忙,也就來不及了。這段期間工作目標單純,反而不似平時那麼忙了。」接著他正色道:「從上次到這次選舉,對我而言,一直在進行多種連續性的改革,雖然至今難論成敗得失,但我以為非做不可。」
今年年底的立委選舉,北市黨部推出更多民主化的新措施,尤以提名作業最受好評。
近年來,執政黨感受到:我國民主政治益趨全面化、黨外勢力擴增、黨員參政意願提高……,在每次選舉時,對提名作業一再力求突破,以期符合時代潮流,並滿足黨員的參與感。
近年來執政黨的提名作業,已更加注意基層黨員及黨工幹部的意見,提名作業不再只由少數幾位主事者負責。
確實做好意見反映及幹部評鑑
中央黨部在五年前,即指示各地方黨部在提名前,先做黨員意見反映及幹部評鑑,瞭解基層黨員心目中的理想人選,以為提名的參考。
至於意見反映及幹部評鑑的方式,則由各地方黨部自行擇定辦理。比較起來,今年北市黨部的基層反映及幹部評鑑作業,做得格外落實、深入。
以基層意見反映來說,市黨部按臺北市十六個行政區的劃分,在每個區黨部逐日召開聯合小組會議,由五十三位登記提名的黨員,在會中依次做兩分鐘的自我介紹,再由與會黨員圈選四名理想中的人選。由此可瞭解各登記提名黨員的民眾基礎。
緊接著北市黨部展開對登記提名者的評鑑,由各區級黨部的幹部做綜合性評鑑。
並非全國性選舉活動,外界不必過於重視
有些人把上述提名方式看做類似美國的「預選制」或「假投票」,並要求市黨部公開投票結果。關中表示,這是北市黨部遵照中央黨部規定,自行舉辦的活動,既非全國性的,也不是假投票和預選,因此北市黨部不能公佈結果。
這回北市黨部舉辦的十六場基層黨員意見反映及五場幹部評鑑會,共有十萬以上的黨員參加,場面十分熱烈。但有人批評這是規避選罷法限制的「脫法」活動,也有人認為北市黨部在做「政治秀」。
對於上述批評,關中指出,北市黨部平時舉辦活動種類多、次數繁,但因與選舉無關,大家都不注意,獨對選舉之前的活動特別「關切」,這是不公平的。他說:「過去國民黨沒有做黨員意見反映,被認為是忽視黨員;現在做了,竟又被批評不對。但我認為,只要大多數人持正面意見,就應該繼續去做。」
一切落實在基層
由這些活動可知,在執政黨提名候選人的考慮因素中,群眾基礎佔有重要的分量。然而,有群眾基礎的候選人,品德、才能、學識等條件未必也夠水準。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權衡取捨?
關中認為,選舉是民主的手段,而民主應由下而上,最重要是尊重民意。當然被提名者最好不但有群眾基礎,又具備才學、能力等條件,但若無法兼顧,寧以民意優先。在此情況下,黨提名人選有的可能未盡理想,但這是一個國家民主化過程中必經的,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問政者的水準也將隨著提昇。
在現階段選舉中,執政黨也考慮到議會專業人才的重要性,尤其在中央民意代表選舉時,總會推出一些條件好、形象佳、嫻熟議事運作的候選人,但原則上仍看重他們的群眾基礎。
期能培養優秀的「中流砥柱」
關中較傾向於理想型的政治,主張培養中道力量(才學高、能力強、形象佳的民意代表),對「商而優則選」,則抱著不鼓勵、但也不反對的態度。原因是商人參政常缺乏理想,難望形成中流砥柱的力量;但若對方有為民服務的熱忱,品德上沒有重大缺失,民意反映又頗佳時,站在執政黨對黨員一視同仁的立場,也沒有任何理由不讓他參選。
國民黨如何儲備人才,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北市黨部基層活動愈辦愈多,目的之一即是希望在活動中尋覓適當的人才,不斷為組織注入新血。
在七十年市議員選舉中,關中已大量推出新人,四十三位提名者,有廿四張新面孔。但市議員選舉屬於地方性選舉,一個候選人只要掌握十幾個鄰里,幾乎就篤定當選。立委選舉就不同了,立法院的論政層次較高,應選名額較少,屬大選區制,候選人必須具備全市聲望與影響力,才有可能當選。
新人與舊人孰宜?
一般認為,任何一個議事單位都強調它的連續性,而立法院又是國家立法的重要場所,一個稱職的中央民意代表,不是三年兩載就能訓練出來的,所以也需要「老成持重」的連任人選。
然而,一個執政黨要帶動社會進步,應該注重新陳代謝;議會也需要新血,因此又得考慮新人參選的可能性。
關中不認為這二種期望會全然抵觸,因為提名考慮是多方面的。中央黨部、立委黨部和市黨部各有看法。例如中央黨部重視黨性,立委黨部看重競選連任者任期內的表現,而地方黨部則偏重人選對地方的服務性與代表性。無論提名新人或舊人,這些因素都要考慮在內,三者相加,總成績最高的幾位,即可獲得提名。
今年立委改選,北市仍採不足額提名(應選八名,提名六名),目的是希望讓友黨及黨外有服務熱忱的人士,也有問政的機會。
至於未被提名的黨員,是否能自行參選?關中指出,中央的原則是:提名足額的地方,不准黨員自行參選;提名不足額的地方,未被提名的黨員若有意自行參選,須先取得地方黨部的同意。
黨紀有維護的必要
前年的市議員選舉,有未被提名的黨員,未經許可,違紀競選,而遭開除黨籍,今年是否援例處置?
關中表示,屆時將依中央規定辦理。不過他個人以為,既然地方黨部廣泛地調查民意,並慎重地辦理提名,為維持黨紀,未經提名的黨員,不應自行參選。
關於這一點,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是:在多元化的社會中,不宜太強調政黨的屬性,亦毋須太重視黨紀,以免給黨員太多的約束;另一種則是:國民黨既然強調「服務由上而下,意見由下而上」,要求黨員以身作則,貫徹黨的主張,如果黨紀散漫,何以樹立典範?
關中認為,這兩種說法並不相悖,關鍵在於黨是否提供黨員充分表達意見的機會?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黨員對黨的決定必須服從,不該有例外。
關中自認上任以來,對擴大黨員參與及意見溝通不遺餘力,他說:「執政黨必須尊重民意,對多數黨員負責。如果有人認為,他個人的利益超過黨的利益,我們絕對不能接受。」
估算時代脈動,掌握民意趨向
談到執政黨如何匯集民意、反映民意時,關中認為,必須隨時代潮流穩健地前進,既不能太激進,也不能太保守。也就是說,要掌握中間多數的心理狀態,正確估算出時代的脈動。
至於該如何正確估算?關中說:「一方面要靠專業知識,我們學政治的人,對於開發中國家必經的階段、面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多已有相當瞭解,對許多社會現象,因此較能掌握。另方面要認識實際的社會情況,可藉閱讀書報雜誌、請教學者專家、常與基層民眾接觸,以瞭解多數人的看法,從中歸納、整理出民意的架構與趨勢。」
談及國民黨未來努力的方向,關中認為教育很重要,有必要進一步讓全體黨員與民眾瞭解國家的處境,及國民黨的成就與苦心,以加強內部團結,並吸引更多優秀青年入黨。此外,國民黨雖是開國、執政的泱泱大黨,仍有必要不斷虛心檢討,找出過去積非成是或習焉而不察的缺失,不斷加以改進。
即知即行,言行合一
關中說:「我是個行動至上主義者,以前社會有兩種陋習極待改進,一是說了不做,二是言行不一。當然在行動前,要先經過詳細的計畫,考慮整體的利益、使用的方法及預計達成的目標。行動時,一定要堅守立場;行動後,則不必太在乎外界的毀譽。」
許多踏入政界的人,全心投入工作,做出興味後,常漸會覺得身不由己,處在只能進不能退的境況中,並非為爭逐名利,而是希望能有更高的位置,好施展更大的抱負。但是關中以為,大丈夫從政應該「可進可退、知所進退」,不應戀棧職位。
他說:「今天我還能維持強烈的企圖心和衝勁,不怕得罪人,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就因我不在乎個人的去留、得失。」
稱不上是「世家子弟」?
有人說關中是典型的「世家子弟」,所以能快速在黨政界崛起,他哈哈大笑,說:「我也有資格稱得上是世家子弟嗎?老實說,我父親目前生意是做得不錯,但由於他極愛冒險犯難,因此在我幼年和青少年時期,家境並不好,爸爸也常不在家。當年我若沒有考進外交部,恐怕就沒有飯吃;後來如果沒考上中山獎學金,也就不可能出國留學。」
他誠摯地說:「如果今天我還能算得上略有成就,一切都是黨國和師長的栽培。」所以他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常懷感激之心(雖然有時不免也小有「遺憾」——不能隨興之所至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得做出一副「老成持重」狀,因為「人在政壇,身不由己」),並且極思貢獻所學與所長,以為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