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個假,到日本名古屋施打胎盤素抗衰老,到韓國首爾的整型一條街瘦臉、隆鼻;如果假期更長,泰國的曼谷、布吉與清邁等地,還有旅遊醫療中心,可以讓湧入的外國客人邊玩邊作個全身健康檢查。預估每年全球「醫療觀光」的商機約有77億美元,面對龐大市場,亞洲各國無不積極展開拉攏動作。
現在,起步稍晚的台灣觀光業與醫療業也準備搶攻這塊大餅,我們有何「後發」優勢?
台大醫院最具有讓「顧客走進來」、「醫療走出去」的「國際醫療」能力,尤其對於不孕症治療、重大器官移植手術等,醫療技術遠近馳名。
場景一:台北新光醫院同心門診
華僑徐先生搭了 25小時的長途飛機,從美國佛羅里達州飛回台北。52歲、在美國經營餐廳二十多年的他,這趟專程回台看病。
雖然美國的心臟科醫師認為他的胸悶、心律不整的毛病不算嚴重,但他開車時總覺得精神不濟、會打瞌睡,加上家族有心臟病史,他決定還是回台好好檢查。
2006年6月時他來到新光醫院的「睡眠中心」,自費付了一萬多元,在舒適的單人房裡睡了一夜,頭皮、胸腔、鼻腔都貼上滿滿的感應線,紀錄睡覺時是否有異常抽動、睡不安穩的情形。8小時後,電腦送出幾百頁的報告,詳載他的呼吸、腦波、心電圖、食道壓力、氧氣濃度等資料。醫師解釋,會打鼾的人,容易有高血壓,睡覺時若含氧量不足也會影響心臟運作,建議他睡覺時戴著呼吸器,呼吸會順暢些;如果不想戴,只有減肥一途。
11月底他回來複診,醫師見到他的體重已由90公斤減到80公斤,很高興的說,接下來只要解決鼻子過敏的問題後,睡眠品質會越來越好。這次徐先生還想順道植牙,他估算過,美國植牙一顆8千美金(約合25萬台幣),台灣只要8萬元,「機票錢花得很值得」。
2005年底台大醫院成立「國際醫療中心」,優先服務在台居住的外籍友人。新聞報導也指出,我國的友邦國家如帛琉、索羅門等國總理和總統,常趁來訪期間順便到台大、榮總、新光醫院進行健康檢查。
場景二:台大醫院景福門診
45歲的史提夫走進台大醫院景福門診,門一開,寬敞空間錯落著沙發,還沒坐定,會說英文的護士就帶他走進診間。
在台灣經商、居住多年,已是台灣女婿的他,因脊柱側彎導致腰背疼痛前來求診,他不喜歡台灣醫院擁擠、浪費時間排隊的看病文化,去年他得知台大開設「國際醫療門診」後,立即預約,他只要按照預約時間前來,就可以立即看診。
「在美國看病就是錢、錢、錢,台灣則是關係、關係、關係,」史提夫比較,美國專科醫師的診療費平均一次約200美元,台大國際醫療中心掛號費500元台幣,診療費1,500元,檢查與藥費另計,是美國的三分之一。
但醫療費用便宜並不是史提夫的考量重點,他更在乎服務品質。一年繳納3萬5,000美元保費的他,保險公司會全額負擔醫療費用,即使在外地出差生病,保險公司也會為他支付回台就醫的機票費。他覺得台大醫師很貼心,竟然幫他轉介到萬芳醫院接受「皮拉提斯」背部肌肉訓練,很少美國醫師會這麼做,可見台大醫師真的很為病人著想。
台大醫院最具有讓「顧客走進來」、「醫療走出去」的「國際醫療」能力,尤其對於不孕症治療、重大器官移植手術等,醫療技術遠近馳名。
醫療奇蹟之後
自從1995年台灣實施全民健保以來,價廉物美的醫療制度讓台灣創下「醫療經濟奇蹟」的美名,但近幾年健保財務負擔過重,給付標準越調越低,也讓醫療院所的營運受到限制。
醫界不諱言,如果「日子很好過」,不會想發展自費項目,其中,結合「醫療」與「觀光」兩種產業,讓旅客來台洽商或遊玩時,順便作健康檢查、美容護膚、看牙等,就是各界亟思拉抬競爭力所祭出的法寶。而散居全球的華裔,和派駐在台或來台旅遊的白領外籍人士,正是他們招攬的兩大族群。
2006年5月,時代雜誌在「心臟外包」的專題中指出,由於美國高昂的醫療費用,越來越多保險不足的美國病患選擇到印度、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價格便宜的亞洲國家治病。以曼谷的Bumrungrad 醫院來說,2005年湧進了5萬5千名外國病患,比前一年成長30%,其中四分之三來自美國。
衛生署的資料則顯示,2000年新加坡的國際醫療旅遊人數約有15萬人,2004年暴增一倍到32萬人,2005年又成長到40萬人。
如此「盛況」,原因不難理解,泰國、馬來西亞的醫療費用平均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印度更是低廉。譬如在美國施行關節手術約要9萬美元,在泰國只要1萬美元。
全民健保讓台灣創下「醫療經濟奇蹟」的美名,但近幾年健保給付標準越調越低,醫療院所的營運受到影響,不得不發展整型、植牙、健檢等自費項目。新光(左)與台大醫院都設立看診環境舒適、不需人擠人的自費門診。
醫療觀光新策略
2003年,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擬定「策略性服務產業的THIS計劃」,包含遠距照顧、保健旅遊、整合醫療體系等概念,其中「保健旅遊」被視為商機最大。市場嗅覺靈敏的私立醫院很早就開始積極部署,而第一步則先從「自己人」身上練兵。
新光企業健康管理公司副總經理洪子仁表示,5年前新光醫院大手筆添置一億元的設備,設立「正子斷層造影中心」,當時台中以南的醫院還沒有這種昂貴的儀器,院方就以預防醫學、早期篩檢癌症病灶為訴求,吸引中南部客層北上健檢,順便到附近的北投泡湯休憩;2年前又將美容、健檢整合成健康管理中心,讓美麗與健康一次滿足。
但由於台灣醫療與旅遊的跨業整合經驗並不成熟,4年來新光只吸引了上百人,成效有限。
「我們是投石問路,邊做邊學,實際推動才知道困難所在,譬如醫院與旅遊業者如何拆帳、管銷如何分攤等,」洪子仁說,只有先從國內市場操作起,才能向外擴展,吸引國外客源;不可能還不會走,就想跑。
全民健保讓台灣創下「醫療經濟奇蹟」的美名,但近幾年健保給付標準越調越低,醫療院所的營運受到影響,不得不發展整型、植牙、健檢等自費項目。新光(左)與台大醫院都設立看診環境舒適、不需人擠人的自費門診。
第一種模式:保健旅遊
2005年底,衛生署補助三百多萬元,輔導屏東署立恆春醫院,結合高雄醫學大學、威盛生技公司,在墾丁福華飯店設立醫療觀光示範點「恆醫診所」,由醫師、護士、美容師進駐飯店,推出脈衝光美顏、鑽石微雕護膚、青春光療儀導入、芳香療法、防老生化雷射等服務內容;福華則搭配優惠住宿券,一年下來,有一千多名國內遊客惠顧。
墾丁福華飯店總經理張積光說,當初聽到這項跨業合作的計畫很興奮,也得到董事會大力支持,福華飯店租給恆醫診所的200坪空間,只象徵性收了2萬元月租,雖然獲利不多,但住宿率略有提升(10%),也算小小的雙贏。
張積光分析恆醫模式迄今成長有限的原因,在於國內旅遊以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居多,時間太短,這與國外遊客到東南亞普吉島定點停留7至15天的休閒渡假風氣很不同,因此沒有充裕時間安排美容護膚行程。
其次,醫療團隊讓醫生、護士進駐飯店,若只服務不知何時才會來的散客,不敷成本;理想的方式是與旅行社密切合作,接待旅遊團,事先安排療程;但由於雷射美容屬於「侵入式」醫療行為,旅遊業者擔心若產生醫療糾紛,業者是否需承擔業務過失責任,雙方還在釐清界線中。
「墾丁有山有水,有海有森林,適合三代同堂、全家出遊,也適合精力旺盛的年輕伴侶,只是國內民眾安排假日,時間太短,只能蜻蜓點水,走馬看花,」張積光建議遊客不妨放慢腳步,渡假又養生,才能好好享受「保健旅遊」的行程。
醫療觀光牽涉觀光與醫療兩種產業,以保健旅遊來說,究竟何者為主、何主為輔,是不同的操作模式,目前處於見仁見智階段。
洪子仁表示,保健旅遊訴諸的雖是健康的人,但消費者心理一定是認為保健的重要性高過玩樂,才會參加保健旅遊行程,因為健檢也是人生大事,有時低價或免費促銷都不一定會被接受。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薛瑞元則持不同意見,他認為恆醫診所是「觀光為主,保健為輔」的模式,可以吸引有錢有閒的國內銀髮退休族,來墾丁遊玩時,順便提供慢性病藥物諮詢、健檢、飲食養生等服務。
無論如何,恆醫診所的經驗只是起步。薛瑞元表示,北投、烏來、台東知本、宜蘭、花蓮等地,都很適合仿照奧地利的模式,推出溫泉、水療、按摩等觀光與民俗療法搭配的行程。目前各地溫泉勝地都有類似服務,這是未涉及侵入式醫療行為的保健旅遊。
第二種模式:醫療觀光
相較於保健旅遊,第二種以醫療為主,吸引國外病人來台就醫的「國際醫療」模式,較有共識。但這塊市場已是東南亞國家的必爭之地,起步晚的台灣如何急起直追?
薛瑞元強調,雖然泰國、韓國的整型美容、新加坡的健檢、印度的眼科起步早,「但這幾塊主題醫療的市場門檻不高,台灣的醫療技術與各國不相上下,甚至還有反向輸出海外的能力,有相當潛力。」
2005年底台大醫院成立國際醫療中心,服務在台居住的商務人士、駐華使節、歸國華僑,因口碑相傳介紹而來的外國人,平均一個月有二十多位。
國際醫療中心執行長、婦產科醫師林鶴雄指出,國際醫療有境內、境外之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醫院聞名全球,每年吸引超過90個國家的病人前往就醫,是境內國際醫療的典範。近幾年亞洲的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也積極開發國際醫療業務,吸引中東、中國、印尼富商,或無法負擔高額醫療費用的歐美人士前往就醫;尤其911恐怖攻擊爆發後,很多中東富商都擔心在美國遭到歧視,而轉進亞洲國家。
林鶴雄強調,台大醫院在肝炎、器官移植、癌症診斷治療等領域聞名亞洲,自有利基,但由於器官移植有器官來源不易取得的問題,因此發展國際醫療時,較適合推出肝病治療、開心手術、心血管疾病、不孕症、試管嬰兒等主題式醫療。至於雷射近視、整型美容、植牙等,國內其他醫療院所提供的類似選擇很多,是一場價格戰。
醫療走出去
國際醫療的範圍除了讓「顧客走進來」,還包括「醫療走出去」這一塊。
譬如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院與國立新加坡大學醫院合作,在新加坡大學醫院租下一個樓層專治癌症,派自己的醫護人員進駐服務,成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院的境外分支機構;台灣的長庚醫院、桃園壢新醫院也在中國廈門、上海設立分院,都是醫療走出去的範例。
2004年越南台商協會邀請台大醫院到越南興建分院,估計越南台商約有3萬名,人數眾多,而台灣也是越南的最大投資國,台大醫院已前往考察兩次,前景大有可為。
林鶴雄指出,台大醫院計畫與民間企業合作,除了蓋醫院,提供台商高品質醫療,也要將台灣優質又有效率的醫療技術推展到越南。未來,更將進一步提出「醫療產業」的概念,以醫院為中心,連結製藥、醫材、檢驗診斷科技、復健器材廠商,形成醫藥園區聚落,作為台灣與越南醫療產業合作的平台。甚至可能將部分技術性較低的醫療相關行業(如手套、口罩、縫線製作等)移到越南生產,不但可以促進越南醫療產業發展,也可作為台灣醫療產業國際化的開端。
「相較於東南亞其他國家,越南對台灣最友好,也承認台灣的醫師執照。早年美國、日本,也曾張開雙臂大力歡迎台灣醫師到當地執業,爾後當他們的醫師人力足夠後,就設下高門檻。目前台越關係良好,正是開創國際醫療的最好時機,」林鶴雄說。
此外,台大醫院透過與當地國醫療院所合作,是觸及潛在客戶的最好方式。
「這就像在當地有個前進指揮所,未來還可以把當地無法處理的病患轉介過來,」薛瑞元強調,針對不同國家,要有不同策略,由於台灣的醫療院所與歐美醫院的接觸較少,主動觸及歐美病人的機會不大,我們可以先將目標對準五千多萬名散居在美、加的華人,透過當地華裔醫師轉介病人回台,會比自己行銷更有效。
除了越南外,欠缺醫療檢驗技術的外蒙古,也曾與衛生署國合處接觸,希望借助台灣的醫療團隊過去協助他們建置醫檢中心。薛瑞元說,如果台灣可以把這項業務承攬下來,先讓檢驗科、放射科人員過去佈署,日後利用網路傳輸資料,由國內醫師協助判讀,也是醫療走出去的另一種模式。
醫療也要打廣告?!
台灣醫療技術有競爭力、看似前景大好,但幾年下來,推動的步調緩慢,究竟問題何在?
林鶴雄指出,國內醫療觀光的相關配套措施不足。舉例來說,台灣醫院的英語能力和國際化程度不如泰國、新加坡;其次,國際簽證的取得不夠便捷,譬如泰國政府每星期都會派專人到醫院為國際病患辦理簽證;而新加坡政府則是在國際媒體上大力行銷國際醫療,這些都不是單靠個別醫院可以做到的。
如何把台灣優良的醫術放送到國際社會,讓潛在客戶看到,需要強力的行銷廣告,而現階段的困境是,醫療法規定,醫療機構不得以「不正當手法」招攬病人,否則將處以5至10萬元的罰緩,並可連續處罰。醫療法嚴格限制打廣告,讓旅遊與醫療業者深感綁手綁腳。
新光健康管理公司副總經理洪子仁舉例說,2006年10月北投「湯花戀」開幕,溫泉業者邀請新光醫院在現場推動泡湯與健檢結合的優惠專案,由於廣告有「價格優惠」的字眼,立刻受到衛生主管單位「關切」,認為有「刺激醫療需求」之嫌;然而,「醫療觀光就是要刺激需求,」如果法令不能鬆綁,對促銷醫療觀光很不利。
醫事處長薛瑞元表示,醫療法主要在管理誇大不實、惡意誘導的醫療廣告,但醫療觀光就是為了引發需求,確實會造成兩難。這類廣告最常出現在健檢、正子斷層造影、美容整型等項目,如何拿捏,衛生署還在思索,很可能先從自費、非侵入性的醫療廣告放寬起。
薛瑞元同意,光是價格有競爭力並不夠,台灣醫療院所欠缺英語、日語流利的醫事人員,而每年三百多萬名的來台國際觀光客,正以日本(41%)、美加人士(16%)居多。
「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很多醫療院所因為還沒有看到商機,所以不願培訓醫事人員的外語能力;但如果沒有這類服務人員,等到廣告打出去,若有外國病患看到了打電話來詢問,可能連怎麼用外語回答都不知道,」薛瑞元說,政府也將在近期推出醫事人員的語言培訓課程,預作準備。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統計,每年來台的國際商旅人士約有7萬名,估計,每一個人平均消費金額,是外籍觀光客消費額的10倍。如果可以吸引商旅人士在台出差期間進行健檢和保健消費,對於促進台灣醫療觀光,絕對有相當挹注。
貿協已計畫,一旦醫療廣告標準放寬,將透過在海外的44個據點,洽詢國際醫療觀光通路業者,來台洽談合作方式。
等待13億人口的市場
只是,培訓醫事人員的外語能力,非一蹴可幾。不少醫界人士提出疑問,對於同文同種、中國大陸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為什麼要眼睜睜的放棄,能不能儘速開放?
「理論上政策是開放的,衛生署已向陸委會建議,大陸民眾來台就醫並不涉及國家安全問題,加上語言沒有隔閡,市場很大,目前視陸委會的進度而定,可能與大陸觀光客同時開放,」薛瑞元表示。
國際思奧思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陳楷植說,日前大陸旅遊團來台觀光,不幸在南投發生嚴重車禍,造成悲劇。當時受傷病患對台灣留下最深刻的好印象,就是醫院的細心照顧,很多在醫院休養3星期的病患還想繼續留下來,因為大陸醫院的服務品質要追上台灣,至少還要5年。
專門服務外籍病患轉送回國的陳楷植說,他們曾將住在泰國的美籍家屬轉送來台就醫,相對於泰國,台灣很安全,至少不會發生坦克車政變的事件。
醫界人士咸認,如果基礎建設與政局穩定程度落後的東南亞國家都敢努力推銷,台灣的醫療院所更該大方「秀」出自己的優勢與特色。
以印度來說,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指出,大多數外國人並不認同印度是醫療安全的國度,印度擁擠的人口、垃圾到處丟、街上衣不蔽體的流浪兒童、髒亂的公共衛生環境,讓外國人深感不安,何況它還有醫學倫理的道德難題──印度政府連一般民眾都照顧不好,卻將稀有的醫療資源瓜分去照顧國外的有錢人,對印度人民並不公平。
但印度積極與國際接軌的企圖心說不可小覷,台灣的醫療觀光產業若想登上國際舞台,也得搶搭醫院認證評鑑的全球化列車,因為這牽涉到外籍人士來台就醫能否得到保險公司給付的問題。
「美國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國際部,自1999年起開始對美國以外的醫療院所提供評鑑,該委員會的認證受到世界衛生組織認可,新加坡甚至規定國內所有醫院都要取得認證。目前台灣只有台北萬芳醫院、桃園敏盛醫院通過認證,有興趣搶攻醫療觀光市場的醫療院所,還得在取得國際認證上加把勁。
科技進展瞬息萬變,產品國際化的效率高、速度快,在電腦展上看到一台設計新穎的筆記型電腦,消費者只要喜歡就會立刻購買;但醫療服務的國際化不同,速度較慢,因為它攸關人身安全,醫病雙方都要謹慎以對,而病患能不能感受到貼心的照顧,需要時間醞釀、建立信心,才能形成口碑。
21世紀的三大趨勢是,老年人口增加、全球化與知識經濟興起,這些改變都與健康產業息息相關。台灣醫療的國際化也勢必得跟上全球化潮流,除了要讓台灣的醫療水準與國際看齊外,也要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的醫療實力。
台灣醫療服務國際化SWOT分析
trengths
•台灣醫療水準高,費用比歐、美、日等國家低,符合「物美價廉」的條件。
•台灣的肝病治療、開心手術、不孕症、整型美容、健檢、光電雷射等,是發展強項。
•醫療品質比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泰國高,醫療成本也合理。
•就醫方便,效率高。
eaknesses
•醫療團隊的外語接待能力不足。
•缺乏包裝和行銷,醫界與旅遊界的合作模式尚待磨合。
•法令尚未鬆綁,如開放大陸民眾來台就醫,是初期發展醫療觀光的重要對象。
pportunities
•全球海外就醫的風氣已形成,市場規模龐大。
•可吸引同文同種的全球華人及大陸白領階級來台就醫。
hreats
•台灣起步較晚,東南亞國家有先佔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