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國劇臉譜」,不僅是一種精美特殊的化妝方式,也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在歷代藝人不斷地精細描繪與巧妙詮釋之下,如今它呈現在舞台上的圖案之美、哲理之深,實令人嘆為觀止。
「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變萬化。」
「車步行、馬步行,步亦步行;五六步四海九州。」
在國劇世界裡,揮動一根馬鞭,便有萬里馳騁的寓意;搖擺一隻舟楫,則是孤帆遠影的寫照。一塊布畫上城牆,就是銅牆鐵壁;畫上輪子,便成車輛華蓋。幾張桌子,可以是宮室、橋樑、山嶺、亭台;幾步路,可能行之千里;一過場,或許事過百年……。於是小小舞台上,山川、草木、雨雪、車船……是一片變化萬千、運用自如的廣闊天地。
在這片天地中,所有的行頭(服飾)、砌末(道具)、化妝……,也都承襲「唯美」與「非寫實」的特質而來。比如一件藍官衣,可以從三國穿到滿清,既不分朝代,也不拘夷夏,只是為歌舞而設計的「非寫實」舞衣。最明顯的是演員臉上色澤鮮豔、線條複雜的「臉譜」,更不會是現實生活所能見到的容顏。而所謂「一二人千變萬化」的舞台效果,與這種自由誇張、涵蘊豐富的化妝術大有關係。
臉譜多由演員針對自己的臉型特徵,自行按譜勾勒,並沒有專門的畫臉師傅。(楊永山/董敏)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林語堂先生曾將國劇分為「歌、舞、神、容」四種美感來欣賞。可見行家看戲,除了欣賞它的念唱(歌)、身段(舞)、做工(神)之外,對於演員容顏的勾繪(容),更是值得品味的重要項目。雖然國劇中角色繁多,但懂戲的人,只要演員出場一亮相,甚至不必開口,就可以從演員的臉部化妝,立辨其善惡忠奸。
「這個道理,說深很深,說容易,也並不難理解。」已故國劇大師齊如山先生的入門弟子張大夏教授表示,「中國人有句俗話說得好——『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張飛的剛直純樸、關公的忠勇正直、曹操的奸險猾惡、魯智深的豪爽粗獷、項羽的勇猛剛烈……,不同的性情,表現在臉上的神態必然各異。戲台上,如果完全要靠演員臉上的表情來區別,坐在後排的觀眾看來,恐怕是千人一面,無福欣賞了!」
他接著說:「況且,同一演員,可能今天扮項羽、明天演關公、後天也許又要扮包拯,甚至猴面的孫悟空、歪臉的鄭子明……;演員的五官是與生俱來、無從變化的,於是,非要有一種特殊的化妝技巧,來強調其角色特徵。久而久之,這些藝壇前輩更熟練地運用顏色和線條,表現出劇中人的特徵、年齡、身份、乃至命運遭遇……等,使人一目了然。因為是表現各種不同的人物,因此臉譜有類似者,而絕無雷同的。」
曹操的粉白「奸臉」,是最難畫的一種臉譜。抹這種臉的角色,為人處事虛偽不誠,因此用白粉將其面目遮蓋,表示未以真誠待人。眼睛旁邊的「奸紋」,則表示慣用心機,瞇眼皺眉,一付老謀深算的樣子。(楊永山/董敏)
可能由「面具」演化而來
由於國劇臉譜不但勾繪精巧,莊嚴美觀,且在抽象複雜的圖案中,含蘊許多哲理,一向為舉世所推崇。因此歷來許多有心人,也對這項我國獨有的精湛藝術的源起,作學術上的考證。一般認為,臉譜的起源,與中國古代戲曲的產生關係密切。最初可能由早期「代面舞」的「面具」演化而來。
傳說北齊時代有蘭陵王,勇武善戰,但因面貌不夠兇猛,恐不足以嚇人,便特制兇狠面具,上陣時戴在臉上,因此常勝。唐代還為此創了一種名叫「蘭陵王破陣樂」的舞蹈,所有舞者都戴面具,稱作「代面舞」,很受歡迎,一般歌舞隊都競相仿效。此外,宋史中也有大將狄青出戰時以面具嚇敵的說法。於是,狄青和蘭陵王戴面具的記載,被認為是臉譜形成的發軔。
根據國劇大師齊如山的研究,古代歌舞隊表演時,歌舞大多分開:歌者在一旁歌唱,舞者則在場上聞歌起舞。由於舞者不必開口,便可用口銜住面具,手舞足蹈。但宋朝以後歌舞逐漸合一,歌者口中無法銜面具,只好將圖案畫在臉上。齊如山先生認為,最初畫在臉上的形式,一定是按照野史、小說上對劇中人形容的形象來描摩,畫久了,才衍進成抽象圖案。且由簡入繁,由象形而傳神,愈形豐富多變,代代相傳而成為牢不可破的規矩定譜。
臉譜的色彩與服裝有密切關係,像圖中以紅黑二色為主的臉譜,配黑滿髯,紮上紅靠,使得舞台視覺效果極佳。(楊永山/董敏)
由簡入繁,完備於清末
「直到現在,臉譜雖已發展完備,多采多姿,但在扮演沒有唱白、不必張嘴的神怪,如:加官、魁星、財神……時,仍舊戴面具而不畫臉。這種現象,被認是臉譜起源於面具的最好證據。」前文化大學戲劇系主任張大夏教授又表示,「從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名畫『五瑞圖』中,可看到類似今天的戲劇形式和臉譜圖案,我們相信宋代舞劇中已有臉譜了。」
國大代表張伯謹收藏了一千多個歷代名家勾繪的臉譜,公餘之暇,鑽研頗深,他說:「從元明清三代留傳下來的臉譜畫本中,我們可以發現,早期的臉譜用色單純、線條也不多。大約那是根據平話小說的描述而來:書上形容關公『面如重棗』,就畫個大紅臉;包公『鐵面無私』,就來個黑臉;其他『面如藍靛』、『面如傅粉』,就分別畫上藍臉和白臉;逐漸成為辨識人物特徵的準則。後來隨著戲劇內容形式的完備,不但人物增加,性情也漸不單純,大奸大惡者可能有一二可取之處,忠貞良善者也難免有所過失;因此,演員們又在眼窩、眉子、嘴角等處下功夫,且愈來愈誇張抽象。最後甚至把劇中人的遭遇、擅用的武器,也畫在臉上了。到了明末清初,臉譜已大致發展完備,種類極多。齊如山先生曾說:『臉譜祗北平一地即有五六百種。』可見那時已達到飽和,譜式上固定而少有改動,一直留傳至今。」
這種臉譜由於鼻樑間有一「十」字形,因此叫「十字門」,歷史上有名的武將多勾這式臉譜。(楊永山/董敏)
大、小「花臉」,才能入譜
齊如山先生對臉譜所作的一段概括性的解釋,一直被後學者做為臉譜理論研究的準則,他曾說:大致言之,文人不勾臉,勾臉多武人;儒將不勾臉,勾臉多武夫;正人不勾臉,勾臉非正人。蓋臉上一抹顏色,其人必有特殊之處,好的是果敢義烈、粗魯勇壯,壞的則殘暴兇狠、陰險奸詐、無所不為。故無論好壞,勾臉者皆非性情平和之人……。
由此可知,一般清廉官吏、忠厚長者、安分良民、及誠實善良的奴僕、婦女……等平和安雅、個性較不突出的人,通常屬於生角、旦角,他們大多只以白粉、胭脂撲臉化妝,強調面部輪廓而已。而個性較特別、特徵較明顯的武將與勇夫,通常是淨角、丑角,也是一般人所謂的「大花臉」、「小花臉」,才用顏料勾面。
正因為如此,許多人以為,只有以顏料勾面的淨、丑二角,才算做「臉譜」;而生、旦臉上的塗抹,只能叫做「面部化妝」。張大夏教授也堅持此說,他認為:「譜是規格的意思,每個譜子應有不同的形象,各有一定規格。而生角和旦角的化妝大同小異,王寶釧和代戰公主,莫稽和傅朋,化妝大多雷同,怎能入譜?而項羽、張飛、黃巢、包拯……的化妝,都有一定規矩、絕不相同,這才能算作『臉譜』。也只有這些臉譜的勾繪,才表現出或憨直粗魯、或剛烈奸險的內在涵義。」目前一般人也多接納這種看法。
三國演義中形容關公「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因此,勾上忠義有血性的「紅臉」。額上的沖天紋暗示不得善終。鼻窩左邊的黑痣,則因為關公因聖成神,不可冒瀆,演員畫臉時故意「破相」,以別於真正的關公。(楊永山/董敏)
遺貌傳神,察顏觀色
儘管將「臉譜」的定義範圍,縮小到淨、丑兩角,但大、小花臉的譜式,少說也有五、六百種,不但足以使人眼花撩亂,更遑論辨識忠奸、得其真意了。
「其實並不難,掌握幾個基本原則,就不致『離譜』。」張大夏教授接著說:「三歲孩童都會知道世上沒有人是這般長相的,因此,臉譜象徵的是劇中人的『性情』,而非『面貌』。而『性情』主要由顏色和線條來表現。」
他指出,臉譜的顏色很多,每種顏色都有象徵的意義,比如:紅色代表忠義有血性;紫色略次一級,代表沉著堅毅;行話說「黑臉無壞人」,黑臉多是粗鹵莽撞、心無城府的人;藍色則象徵暴躁、兇猛;黃色象徵勇敢、強悍;而白色是最壞的顏色,抹油白者剛戾工心計,粉白者陰險狠毒。此外,勾老紅(赭紅)、粉灰、瓦灰色,表示年老血氣不足;金色和銀色則是神佛或得道精靈的專用色;青色多半是妖魔鬼怪的臉色。
「找到臉譜上的主色,再推究它象徵的意義,大致就能明白這角色的性情。但其中也有例外」,張大夏教授解釋道:「比如關公義薄雲天,滿臉紅色自然當之無愧;而盜賊黃巢的紅臉,卻是因為他殺人如麻、血濺滿臉的緣故。一世奸雄曹操抹粉白奸臉,但齊桓公卻因乳名「小白」也勾白臉(不過臉譜的勾勒較為端正)。此外張飛之子張苞、焦贊之子焦玉,也都勾黑臉,並不表示他們粗鹵莽撞、心無城府,主要是為表現其父子關係而勾繪的類似臉譜。還有青面虎因名號有青字而勾綠臉;金兀術並非神佛而面上略塗金粉,也是因為姓『金』的緣故。」
臉譜的勾勒,大多由眉而下,顏色由淺而深,像繪畫一樣,也講究筆鋒、筆力。(楊永山/董敏)
臉譜愈複雜,身份愈低
用顏色來辨識性情,顯然是一個簡易的方法,但有人也不免疑惑:某些臉譜勾抹了五光十彩,極其複雜,根本找不到主色,又該如何辨認呢?張大夏教授說:「除了顏色之外,構圖和線條也是輔助辨識的線索。大致臉上顏色愈少、構圖愈明朗、線條愈簡單的臉譜,這人身份就愈高;反之,則大多心浮氣躁,成事不足。」他接著解釋這種說法:「因為身份愈高的人,大多氣定神閒,臉上表情況靜安然;而性情浮躁的人,沉不住氣,臉上神色自不平靜,就須多勾花紋。」
舉例來說,臉譜中有所謂的「整臉」,是滿臉一色、端端正正、勾法簡單,這種臉通常是人格完整、身份較高的正派人物,像關公、包拯都勾這種臉。又如老年人專用的「老臉」,構圖簡單,主要顏色佔了滿臉的十分之六;勾這種臉的人,多半是重臣老將,形象凝重而肅穆。還有將眉眼鼻三部份加寬加長,使整個面部分為三塊的「三塊瓦」臉,是臉譜中最常見的,大致也代表水準以上的身份。但由這些臉衍化而來的「花三塊瓦」、「碎三塊瓦」,甚至「碎臉」、「歪臉」、「破臉」,則如非性情暴躁的江湖豪強之流,便是心術不正、行為不端,或生理、人格上有缺陷的人。
金色臉譜,是神佛的專利品。(楊永山/董敏)
一筆一畫,皆有深意
張大夏教授表示,顏色象徵性情,線條暗示身份,是比較概括的辨認方法;臉譜上所代表品格的善惡高下,還須從整體比較和細部觀察,才能深入掌握。
「眉毛是臉譜上最重要的部位」,張教授說:「我們平常形容好人,定說他是『慈眉善目』,說惡人則『橫眉豎目』;人逢喜事時『眉飛色舞』,沮喪時『愁眉苦臉』……。因此,眉子和眼窩是最能透露人的本性及心情的地方。」一般來說,臉譜中「直眉」多屬正直、善良、高貴的人物;「本眉」、「細眉」、「柳葉眉」,形狀自然秀美,適合沉靜平和的性格;還有彎曲的「奸眉」、「刀蜋眉」、「鋸齒眉」、「狼牙眉」,則表示兇惡、暴躁的人。「至於眼窩的勾繪,通常眼窩稍細者,比較平靜;眼窩較寬者,則多莽撞。此外眼窩不論方圓,都須平正,若眼角往上挑、向下勾,或三角眼,絕大多數是心術不正的奸佞之輩。」
「腦門上的圖案最有趣」,張教授表示,這個部位通常暗示其人的命運或某種特質。像孟良能施火,則額間畫上火葫蘆;何路通擅泅水,則繪水紋;關公的沖天紋,馬謖眉心透紅,都暗示不得善終;周倉碰壁而死,以腦門點紅表示血跡;包公額上的月牙是太陰,表示他曾到陰間審案;鍾馗腦門有「蝠」字,乃因他死後才中進士,有恨福遲來之意。還有竇爾墩善用虎頭雙鉤,因此連武器的圖案也上了腦門。總之,張教授指出,「臉譜上的圖案,一筆一畫、一點一勾,都可能含寓深意,看得愈多,愈能心領神會,而覺樂趣無窮。」
這類臉譜,以黑白二色為主,顏色單純,構圖簡單,多半是忠心耿耿,性格率直的老將。(楊永山/董敏)
充滿平民主義的精神
從事國劇理論研究者,雖不乏其人,但終其一身鑽研於此的齊如山先生,至今受人尊崇,奉為國劇大師。齊老鑽研頗深,對臉譜也有獨到見解,他認為臉譜寓褒眨、別善惡,最能表現出中國戲劇的平民主義精神。
在平劇行頭(服飾)的管理上,窮困時穿著的「富貴衣」列行頭之首,漁樵所戴的「草帽圈」,置於朝冠之上,也都是這種精神的表現。而在勾臉的規矩中,這種平民主義精神尤其顯著。雖然臉譜只是戲劇的臉部化妝,但其中褒貶之嚴、見解之高,令人驚訝。他曾舉例子說明:
中國人原是尊君的民族,對皇帝似乎不應有所褒貶,但國劇則不然。如果是演殘害臣子、暴虐百姓的皇帝,便一點不客氣,照樣勾臉,甚至抹個大白臉。比如:宋太祖趙匡胤雖為天子,但其所得天下,終有篡奪之嫌,因此給他勾上兩眉不同的「破臉」,以示貶意;但因他仍是天子之尊,於是眉間有龍形圖案。至於紂王、夫差、周幽王、孫權、司馬懿之流,則都畫上大白「奸臉」。
其次,按戲中規矩,盜賊草寇,不許勾正臉。但梁山泊諸人雖係強盜之流,李逵、關勝、魯智深卻都勾正臉,反而宋太祖趙匡胤勾破臉,齊如山認為,這乃是譏評宋代朝廷失政、擾害民間,比強盜更甚之意。
此外,如三國志中的姜維是紅三塊瓦臉,但降蜀後成為貳臣,所以在額間加添一物變成「破臉」;但他後來忠於蜀國.蜀又為正統,可算棄暗投明,故而額間繪以太極圖式,表示他接納諸葛亮的教化,這是貶中帶褒的例子。
臉譜藝術只有在舞台上才有真生命
「能在紙上畫臉的畫家,未必能真在臉上畫臉」,張大夏教授說,他自己曾為齊大師的著作,勾畫各類臉譜,卻仍不會勾臉。他表示,一般淨角通常從坐科就學勾臉,開始時由師傅勾好左半邊,徒兒自己在右邊臉上依樣畫葫蘆,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就得心應手了。
通常演員勾臉時,要先將臉洗乾淨,然後抹上一層經過特殊處理的鉛粉打底,使顏料容易固定附著。但鉛粉對皮膚有侵蝕性,因此要混入蜂蜜、蛋清,蒸煮一番,才可用來抹臉。底打妥後,由眉往下畫,顏色則由淺而深;像畫畫一樣,也注重筆鋒、筆力,其中功力,自然也立見分曉。
國劇臉譜一代代發展下來,其間踵事增華,累積不知多少歷代藝人的心血與智慧。發展至今,已相當豐富、完整,甚至可單獨視為一項藝術。近年來這種極其精湛的圖案藝術,或被畫家描繪,或被陶藝家燒成精美陶瓷,或製成臉譜卡片、剪紙……,乃至做成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有擺設、項飾、鑰匙圈……等,深入生活,許多人都愛不釋手。
也有不少人以收藏臉譜圖案為樂,甚至鑽研這門深奧的學問。但張大夏教授認為,臉譜真正的生命,仍然在舞台上,他說:「臉譜雖美,仍然須要演員本身的藝術修養來配合,才能發揮高度的藝術精神。它必須與演員的表情、身段、行頭、髯口……互相配合襯托,才能相得益彰,表現出中國戲劇抽象寫意的整體美。否則臉譜只是死的圖案,而不是活的藝術。」
這類臉譜,以黑白二色為主,顏色單純,構圖簡單,多半是忠心耿耿,性格率直的老將。(楊永山/董敏)
外面是誰,裡面也得是誰
這個論點經過藝人的現身說法,或許更能印證。孫元坡被認為是國內菊壇最擅畫臉的名淨,他談到勾臉的經驗時說:「我認為勾臉不只是外邊(臉上)畫的是誰,同時裏邊(內心)也得是誰——我經常花一小時摒住呼吸,對鏡勾臉,然後穿上行頭、戴上髯口,靜坐鏡前,這時,我看到的可能是曹操、是李逵、是張飛,而不再是我自己。」他形容平劇舞台是個奇異的國度,是個迷人的烏托邦,「想進去的人,必須能說它的語言(念唱)、穿上它的服裝(行頭)、學會它的禮法(身段、做工),而最奇妙的通行證是——你還須照著這個國度的形象,化妝、勾臉,直到你忘了自己是誰,才能悠遊在這個寫意、優雅、充滿象徵意味的天地裡。」
以青色為主色的花臉,都是妖魔鬼怪。圖5:淨角勾臉,必先在額上綁一塊「勾臉布」,以增加額頭空間,使臉譜圖案誇大,更具氣勢。(楊永山/董敏)
淨角勾臉,必先在額上綁一塊「勾臉布」,以增加額頭空間,使臉譜圖案誇大,更具氣勢。(楊永山/董敏)
這是項羽的「鋼叉臉」,眼窩倒掛,以顯苦相,壽字眉暗示「不壽」之意。由於譜式特別,絕無雷同,是臉譜中有名的「無雙臉」。(楊永山/董敏)
直到今天,國劇中不必念唱的角色,仍有以「面具」代替臉譜的習慣。(楊永山/董敏)
丑角的臉譜比較簡單。(楊永山/董敏)
丑角的臉譜比較簡單。圖中左邊是「豆腐臉」,右邊是「腰子臉」,都十分逗趣。(楊永山/董敏)
臉譜也被設計成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供人裝飾玩賞,很受歡迎。(楊永山/董敏)
臉譜也被設計成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供人裝飾玩賞,很受歡迎。(楊永山/董敏)
臉譜也被設計成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供人裝飾玩賞,很受歡迎。(楊永山/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