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關渡斜對岸的五股濕地,是淡水河沿線5大濕地中知名度最低的一個,但這片隱身在工業區中的荒野綠地,卻有段滄桑的身世,悠悠訴說著大河的變遷榮枯;如今在荒野保護協會的認養下,煥發出一片盎然生機,蘆葦叢中鳥兒飛翔、泥灘地間萬蟹舞動,多樣豐富的環境,可說是大台北地區最佳的自然教室。
從關渡往淡水河左岸前進,跨越關渡橋後,向右轉是盛名遠播的八里左岸;向左轉,一路水波瀲灩、風光旖旎,騎單車約10 分鐘後,就抵達五股濕地。
一片遼闊綠地映入眼簾,寬約400公尺,長度看不到盡頭,在平坦綠地的左側堤防後面,卻是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原來濕地所在正位於二重疏洪道中。
興建於民國71年的二重疏洪道,可說是淡水河分出的一條巨型人工河道,興建的緣由是因為大漢溪和新店溪在板橋、萬華附近會合後,河道變寬且向右轉彎,向前流到台北橋時河道又忽然縮減1/2,一旦颱風豪雨無法宣洩,勢必釀災,於是政府就在兩溪交會處的左岸,往北一路劃出長7.7公里的疏洪道,到五股洲後村附近再連接上淡水河。(見後頁圖)
在這條總面積為424公頃、相當於16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疏洪道上,不見任何房舍建物,兩邊高堤聳立,中間闢有自行車道、公園、籃球場、棒球場等設施,平時做為市民運動遊憩的綠地,颱風來時就成了滾滾河水的洩洪區,也可逆向吸納自淡水河口倒灌進來的海水。
小雲雀
萬頃良田成沼澤
話說五股濕地並非因為二重疏洪道的闢建才成為沼澤。原來這裡是淡水河轉彎處,因流速減緩而堆積出肥沃平原,兩百多年前經泉州人開墾成大片良田,舊稱「洲仔尾」(洲後村),在日據時代和光復初期盛產稻米和椪柑,「洲仔尾柑」又大又甜,不僅聞名台北城,還是外銷名產,萬頃良田一度是大台北地區的重要穀倉。
好景不長的是,民國52年的葛樂禮颱風帶來空前絕後的豪大雨,淡水河上游單日雨量超過1,000公釐,使整個台北市、三重、蘆洲泡在水裡3天3 夜,並造成全台三百多人死亡和失蹤的慘重災情。政府事後檢討,認為淡水河流到關渡附近時,因為隘口過窄、洪水無法宣洩而肇禍,因而決定「勇敢」地炸寬當年日本人躊躇再三不敢冒動的關渡兩邊山頭,讓河面一舉拓寬100 公尺。
沒想到獅子頭隘口在民國53年炸寬後,第二年颱風竟引發海水倒灌,滾滾浪濤沿著八里、關渡長驅直入,吞沒洲仔尾3/4的土地並滯留不去。之後只要大雨碰上大潮一定淹水,再加上每天2 次的漲退潮,使原本因抽地下水而下陷的地層雪上加霜,水質愈來愈鹹,土地不斷鹽化,桑田於是變成「沼澤」。
民國57 年,政府宣布「北區防洪計畫」,把現今五股濕地範圍劃入「一級洪水平原區」,區內絕對禁建,只能保持原貌;少了人為破壞,水域和沼澤區的生物逐漸演替增多。民國70年前後濕地已生機盎然,賞鳥人士曾經記錄到八、九十種、總數高達4,800隻水鳥的盛況,與關渡並列為北台灣二大水鳥樂園。
網紋招潮蟹
幾番風雨
然而到了民國70 年代,群鷺翩飛、水鴨、扁舟處處的美麗景象,隨著二重疏洪道的興建和堤防外工業區的開發,又悄悄發生改變。
二重疏洪道因需徵收土地、工程浩大,分三期興建,前後歷時12年才完成,期間政府疏於管理,不肖承包商把廢土傾倒到沼澤裡,使水域面積大幅縮小,隔壁五股工業區的污黑廢水也趁隙排入,到了民國80年代,原本生機盎然的濕地變得死氣沈沈,螃蟹、底棲生物非死即逃,候鳥遠颺,偌大的空地只剩下垃圾、髒亂和惡臭。
今天二重疏洪道綠意盎然的模樣,是來自民國86年北縣「700甲河濱綠地整建計畫」──環保署以空污費30億元補助台北縣進行這項浩大的「綠美化」工程。經過5 年整建,民國91年疏洪道煥然一新,成為當時縣長蘇貞昌最漂亮的成績單。從重新大橋(三重到新莊)向下鳥瞰,寬闊而看不到盡頭的長條綠地,悠閒愜意,運動、休閒的民眾往來其間,彷彿中央公園之於紐約,令河對岸的台北市人好不羨慕。
而在這片廣袤綠地北端、佔地92公頃的五股濕地,又因為特殊的地理和環境優勢,吸引了荒野保護協會在民國93年起的認養經營。
早在民國87年時,台大環工所副教授游以德因疏洪道綠美化計畫受政府委託,曾動員二十幾位師生對此區作了一次全面的生態調查和環境分析,認為五股濕地北連關渡自然公園,南可通華江橋的雁鴨保護區,是野生動物遷移時的中繼站,應善加保育。同時,這個區塊的部分河段屬於感潮區(潮汐可達的區域),又是淡水河水域,鹹水、淡水交錯,棲地環境豐富多樣,是活生生的環境教育教室。此外,疏洪道的設置原本即為了防洪,以「沼澤生態區」的野地方式經營管理,最能兼顧防洪、生態、環保等多重目的,可惜在「綠美化」遊憩休閒的主流風潮下,最後未獲政府採納。
多年來致力於棲地保育的荒野保護協會也注意到五股濕地的重要性,於是著手串連當地文史社團、台北鳥會等團體,成立「疏洪道生態保育聯盟」,積極向縣政府「喊話」,呼籲要以更符合生態思維的方式來經營這塊濕地,將人為設施建設減到最低,終於讓縣政府挪出92公頃重新規劃;荒野協會進一步還把責任往身上攬,主動認養這塊濕地。
五股濕地可觀察到鷸行鳥科、鴨科、鷺科各類水鳥,陸鳥如翠鳥、家燕、喜鵲等種類也不少。
「雜草叢生」的生機
「五股濕地是一塊很平實的濕地,」家住蘆洲、在五股濕地觀察鳥類三十多年的「疏洪道生態保育聯盟」副執行長陳勇明說,五股濕地沒有所謂的「招牌」區域,各區都很「平凡」,但都很值得探訪。
可不是?爬上五股鄉的高樓鳥瞰濕地全貌,全區由蘆葦、草澤、矮灌叢、水塘、水圳構成。它沒有八里左岸的浪漫天成,沒有竹圍紅樹林「全世界最大純林」的搶眼光環,或者華江雁鴨公園萬鳥戲波的壯麗景緻,樸實無華,正是五股濕地給人的第一印象。
濕地佔地遼闊,騎自行車是體驗此地的最佳選擇,由北到南 5個次區塊,各有不同風情。
最北端靠淡水河岸的「疏洪生態公園」,是觀察河口灘地生態的據點,退潮時寬闊灘地上可以欣賞群鳥覓食的優雅身影,若天氣不冷,還會有幾萬隻彈塗魚跳躍舞動。此地還可居高遠眺關渡隘口,遙想當年因炸開獅子頭,導致海水入侵,淡水河的蛤蜊、花蜆、香魚、鱸魚等多種貝類魚蝦一夕間大量「鹹死」的慘況。
從河口往南,有片荒野保護協會營造出的沼澤棲地,這裡原本是一片單調草地,由於縣府在附近開闢微風運河,破壞了原本的環境,荒野爭取到這片土地後改做棲地營造,開闢水道引進潮水,又挖出有幾口水塘,經多年演替,已經成為多種生物的餐廳和家園。水塘邊的泥灘地上,退潮時成千的「網紋招潮蟹」上下揮舞橙色大螯,人們只要蹲在池邊,用肉眼就可清楚欣賞蟹兒們的貪吃模樣,以及在洞口挖土修補「煙囪」(漲潮時需填起洞口)的有趣景象。
運氣好的話,還可看到定居此處的翠鳥,從枝頭快速俯衝到水塘塈麭蔽瑭B健身影,這才明白為何翠鳥又稱「魚狗」。隨後見她佇立在水筆仔上,一身寶藍、黛綠、橙紅交織的羽毛在一片草澤中格外引人。
前往「圳邊公園」時,需經過車流繁忙的「疏洪一路」,鄰近馬路的草地上居然有精靈似的小雲雀、黃鶺鴒漫步覓食,陽光下小小野花相伴,一副「喧囂與我何有哉」的怡然自得。
被大片蘆葦叢隔開、藏身自行車道內側的「圳邊公園」,這裡一般自行車不會進入,寧靜而素樸,是自然觀察的秘密花園。
此區可在橋上俯瞰貫穿五股溼地的塭仔圳,水色黑污、了無生氣,是上游工廠多年排放污水的明證;陳勇明表示,荒野多年前曾企圖以蘆葦叢來淨化水質,但因為面積不足功敗垂成。塭仔圳當年是洲仔尾孩童戲水玩耍的天堂,今昔對照,不勝欷噓!
五股溼地可以很容易觀察螃蟹在灘地上覓食、追逐、求偶的千姿百態,是小朋友的最愛;睜著鼓凸大眼眼觀四面的彈塗魚,則有著強烈的領域性。
驚豔處處
圳邊公園有兩個由人工挖出、不受潮汐影響的淡水水域──南池、北池,黃昏中在此駐足欣賞鳳頭潛鴨或小鷿鷈悠游水澤,霞光映照水面閃起瀲瀲波光,美景令人沈醉。
水塘中的草澤,是荒野義工設置的人工浮島,上面種植黃花水龍、野荸薺等水生植物,讓鳥兒在廣大水域上有個歇腳的據點,浮島下則是魚兒躲藏棲息的安全島。
沿著圳邊漫步,道路兩側有巴拉草、羊蹄、半枝蓮等各種高低莖的草本植物,各類鳥兒頻繁進出,一會兒羽色黑亮的八哥雙雙飛過,一會兒一群小巧可愛的黃鶺鴒「唧、唧」地高飛,波浪班的動線彷彿在空中跳舞,接著白鷺展翅遨翔……,天黑前還可目睹一群接一群家燕在空中盤旋「晚點名」,然後飛往隔壁的大蘆葦叢中過夜。
「大蘆葦叢」面積二十多公頃,是北台灣最大的蘆葦純林。外號「蒼鷺」的陳勇明表示,這裡隨著季節,晨昏會有不同樣貌,廣袤的蘆葦叢構成隱蔽的環境,是各類水鳥晚上休息的大本營,也是燕群南遷的中繼站;每年8月下旬太陽下山前的20 分鐘,在此可以觀賞數以萬計的家燕、洋燕飛舞遮天蔽日的奇景。
騎車、步行兩個多小時下來,赫然發現原來繽紛繁茂的生命就隱藏在看似如此平淡無奇的濕地當中。而台北人在水泥森林中有幸徜徉這片野地,荒野保護協會等有心人的經營,是一個重要關鍵。
清白招潮蟹
紅樹林入侵
荒野保護協會副理事長、五股濕地幕後推手賴榮孝表示,荒野的濕地認養包括「教育」、「復育」和「保育」3大方向。
從民國 93年起至今,每週日下午3 點到5點,在成蘆橋下,都有由疏洪道保育聯盟義工提供免費的濕地導覽解說,近來聯盟也開始走進各級學校,希望把五股推廣成為戶外教學的新據點。
復育工作可說是吃力不討好,生態公園和南北池的營造是成功的經驗,但「圳邊公園」教學平台區的螢火蟲復育卻以失敗收場。由於水質太差、強風、光害,螢火蟲根本難以存活,後來轉型為水生植物種原區,種植大安水蓑衣、野荸薺等,吸引了多種昆蟲聚集,更在無意間發現世界級的瀕危物種──四斑細蟌,截至目前為止,台灣還沒有其它地方發現這個嬌客的蹤跡呢!
至於保育,更是一場長期抗戰,比如原本鳥兒棲息的水邊灘地,若被蘆葦「侵佔」而逐漸陸化,就要出動義工加以清除,水塘裡的田蚌被民眾撈來燒烤也必須勸阻,免得和其共生的「牛屎鯽仔」(台灣原生淡水魚,產卵和受精在田蚌中,由田蚌孵化成幼魚)在重現溪流後又遭滅絕。
目前最棘手的保育挑戰,反倒是如何抑止「保育物種」水筆仔(紅樹林)無限蔓延。陳勇明指出,適量的水筆仔可以保護堤防,並做天然濾水器,但數量過多時就成了災難。
「目前水筆仔已上溯到三重沿岸了!」陳勇明清楚記得,30 年前蘆洲對面的社子島沿岸,連一棵水筆仔都沒有,現在不但蔚然成林,還一路往淡水河上游蔓延,他們紀錄水鳥生態時,發現去年某片灘地還是稀疏小苗,今年已長成一個人高!
由於淡水河上游因攔河堰截流、水量日稀,鹹水勢力於是逆勢向上延伸,加上水筆仔生命力強,胎生苗只要漂到一處就能攻城掠地,比如同一水域若蘆葦枯萎,水筆仔就會趁隙入侵,導致灘地淤積陸化,河道變窄,底棲生物被迫遷移,他們發現目前淡水河主流沿岸的「蘆堤生態區」鷸行鳥科候鳥已逐年減少,令人憂心。
位於二重疏洪道北端的五股濕地環境多樣,除濕地外還有草原、灌叢等繽紛繁茂的生態,是大台北水泥森林中人們的後花園。圖為圳邊公園。
讓黑鳶重回五股
五股濕地不在主河道上,水筆仔蔓生情況沒那麼嚴重,但沿著塭仔圳三不五時也有水筆仔蹤跡,近來他們無意間發現「星天牛」產卵在水筆仔上,長大後啃食樹心可以抑制其迅速擴展,十分振奮,已經嘗試在水筆仔附近播撒苦楝種子,吸引星天牛入住,再間接抑制水筆仔繁衍。
透過種種保育、復育作為,荒野的目標是「讓黑鳶重回五股濕地。」賴榮孝說,民國60年代後期,五股沼澤曾有三、五十隻黑黝黝、雄赳赳的黑鳶出沒覓食,70年代後期已完全消失。他們衷心希望透過更多人的關心和守護,五股生態恢復原貌,讓遠颺20年的黑鳶,能再度盤旋於五股的藍天!
四斑細蟌
鳳頭潛鴨
高蹺鴴
黃鶺鴒
淡水河五大濕地
五股溼地可以很容易觀察螃蟹在灘地上覓食、追逐、求偶的千姿百態,是小朋友的最愛;睜著鼓凸大眼眼觀四面的彈塗魚,則有著強烈的領域性。
半支蓮
春、秋兩季是過境鳥最多的季節,蘆堤灘地上常見成千上百的黑腹濱鷸群飛,或退潮後在灘地覓食的畫面。
淡水河五大濕地
沿著淡水河右岸上溯到蘆洲,有綿長的河堤可居高鳥瞰淡水河中游的景緻,還可到蘆堤灘地觀察鳥類活動。
台灣水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