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先生:
貴刊上期「傳唱憶往歌未央」專欄介紹萬沙浪之事蹟,因筆者與萬沙浪的堂妹李美枝女士頗為熟稔,略知萬沙浪的後續一、二事,盼藉貴刊予以披露。
「萬沙浪」在卑南族語是「英俊、雄偉、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之意,是萬沙浪的母親為他取的藝名,代表家族對他的期許。
文中有關萬沙浪於一九八七年不顧家人反對,堅持到大陸發展,及子女移居美國一事。事實上,萬沙浪是位相當具有族群意識的歌者,從早期他勇於認同「山地人」身份即可見一斑。他與前妻育有一子三女,前妻與他離婚的協議是,她到美國生活穩定後就將四個孩子接到美國就讀。當時孩子係由萬沙浪的母親代為照顧,數年後四個小孩逐一被接往美國,母親也前往美國的大姊處長住。由於事業不如意加上母親與子女都不在身邊,心情鬱悶,在朋友建議下前往泰國、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等地散心,而後在唱片公司安排下,持外國護照到大陸巡迴演唱,但囿於當時兩岸政治因素,不敢回台,也和前往美國的小孩失去聯絡。
萬沙浪回台後的再次出發,秉持不與流行歌手爭勝而應為族群樂舞文化奉獻心力之理念,計畫進行族群傳統歌謠的收集與創作。唯不幸於一九九七年在台東市他所開設的「松竹園」餐廳二樓不慎滑倒摔落,嚴重傷及腦部,經二次手術與多年復健,雖大有進步,然文字辨識能力仍未恢復,尤其去年母親過世後,意志消極而時有輕生念頭,但在堂妹不斷鼓勵與安排下,今年一月,在為一向照顧原住民與貧民不遺餘力的「天主教台東救星教養院、聖十字架關山療養院及台東聖母醫院」所作募款宣導演出中,萬沙浪再次站上舞台。而據知他並未參與協助台東卑南博物館的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