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終,家家戶戶除舊布新打掃居家環境時,各地環保局也忙著處理被丟棄的家具、床墊等大型廢棄物。
過去,這些巨大物資的下場往往是進入焚化廠或掩埋場終結生命,如今,在環保單位的努力下,它們有了重生的第二春。
一月底,冬陽照耀的周六,台北文山區再生家具展示場湧現大批人潮,11點拍賣時刻一到,更瀰漫一股較勁氣息。
「這件骨董茶桌,桌面材質是柳安木實木,底座樹頭是樟木,由環保局回收隊的木工師傅巧手修復。底價4,000元,開始競標!」聲如洪鐘的拍賣官、環保局回收隊員姚文清老練地指揮大局。
只聽到現場「加五百」、「加一千」,甚至「加兩千」的聲音此起彼落,價格直飆到超過底價7、8倍,最後只剩2組客人屏息廝殺。
在台北市環保局資源回收隊的木工師傅悉心修復下,不論是阿嬤的老嫁妝、新潮的沙發、懷舊的學校課桌椅,都能找到重生的第二春。
「3萬5一聲,3萬5兩聲……三聲,成交!」號稱一眼就能看出買家在想什麼的姚文清,喜孜孜地喊出今日拍賣的最高價。
家住文山區,年年必到的老行家黃先生說,他是來純欣賞的,順便了解行情。「傳統精緻家具除了用料實在,都以榫卯技術接合,幾乎沒有用到釘子,而且不光是正面做工細緻,連背板、邊角都會手工鉋平、修邊,摸起來不扎手。」
老家具愛好者中也不乏年輕人,30歲的陳小姐,第一次參與競標,就順利以7,000元標下底價5,000元的檜木衣櫥。「很划算,比我在骨董店看的便宜多多。」
依照環保署定義,大型垃圾包括廢沙發、床鋪、桌椅、櫥櫃、腳踏車和修剪庭院的樹枝等,這些廢棄物因體積龐大,不易定點定時收集清除,過去回收再利用體系還不完善時,多以焚化或掩埋處理。
為了減少垃圾量,環保署自2003年起,協助各縣市環保局辦理巨大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工作,台北市率先實施,其中最體貼的服務,就是免費到府清運廢棄家具,將堪用者加以修復,再低價出售。
例如,市價約20萬元的檜木手工雕刻佛桌,修復後拍賣底價兩萬元,三人座真皮沙發2,500元,最受歡迎的變速腳踏車,僅需數百元。
目前台北市共有萬華、文山和內湖3處再生家具展示場,平時每周五、六、日都會輪流舉辦拍賣會,年終拍賣更是重頭戲,會推出罕見的骨董家具,藉以吸引人潮、加強宣導。
台北市環保局資源回收隊隊長陳麗娥指出,國內環保風氣已開,又或是不景氣下想省荷包的人變多,再生家具的業績也蒸蒸日上。2012年台北共賣出一萬四千多件再生家具及腳踏車,拍出一千兩百多萬元,平均每周約賣出220~250件物品。今年1月的年度拍賣會更創下新紀錄,單是內湖場一天就拍出八百多件物品,拍賣金額達104萬元。
「推動再生家具的目的不在營利,而是要建立民眾愛物惜物的環保觀念,同時收到垃圾減量之效,」陳麗娥說。
在各縣市環保單位的努力下,木質家具回收再利用的比率逐年提高,也喚起民眾惜物的環保意識。
廢棄家具要能再生利用,必須經過修復,不少買主讚嘆修繕的手藝精巧,究竟讓舊家具回春的幕後英雄是誰?
來到內湖回收場,只見從市區回收來的塑膠、瓶罐、紙類、大型家具等資源垃圾堆積成山,等待後續分類回收或焚化處理,景象荒涼。然而,轉入隱身在廠區二樓的再生工坊,卻是另一番忙碌氣息,只見木工師傅正在叮叮咚咚修補,清潔師傅耐心擦拭,油漆師傅做最後的細磨、上漆,最終成就的是一件件從灰敗中甦醒、煥然一新的再生家具。
這三十多位資源回收隊家具班班員,有許多人當年是從全市數千名清潔隊員中「挖角」而來。
現年64歲的木工師傅陳進財,14歲當木工學徒,18歲出師,37歲考入環保局水肥隊,因具有木工專長,總是被派去維修公廁門片,大材小用多年,10年前被回收隊家具班徵召,才恢復匠師本色。
陳進財說,重拾木工本業又能為環保盡一份力,讓他很有成就感,最難得的是能把珍貴的實木家具從焚化爐前搶救回來,賦予新生。「早年台灣生產的檜木家具,形式優雅,材質耐用又防蟲,一旦重新整理、補強,再用50年也沒問題。」
回收隊家具班班長陳世賢指出,對木工老手而言,修繕家具一點也不難,重要的是,如何用有效、節約的方式修復。
首先,在選材階段就先做篩選,「材質較耐用、主體結構尚好的家具,才有修繕價值,」陳世賢說,像三夾板等耐用性差的家具,原本生命周期便短,在第一關就會被淘汰。
其次,主體損壞嚴重的家具,可把有用的部分,如床板、床頭、壓條或把手、抽軌、銅珠等五金拆解備用,節省材料成本,也落實物盡其用。
此外,師傅們也常發揮巧思,進行重組或創造。例如,將缺損嚴重的床板截短,兩端重新接合床頭與床尾,即成為舒適的長椅;或將數個腳踏車輪串接、噴漆,就是一張張可放在戶外的趣味座椅。
為了珍惜物資,家具班也從事皮沙發維修,原則是「不更換皮套」。陳世賢表示,皮革的生產耗費成本,不符合環保精神,因此,這裡的沙發師傅會將皮面尚稱完整的沙發仔細清潔、更換老舊損壞椅腳,或是用皮革塗料將褪色處重新上漆。
有時,翻開沙發底座你會發現,沙發師傅竟拿競選旗幟替換底座墊布,也是一種巧思。「我們很早就向候選人宣導減少旗幟使用,但歷年回收的競選旗幟數量仍然不少,回收隊還曾利用它來縫製單次使用的溝泥袋呢!」陳世賢說。
在各縣市環保單位的努力下,木質家具回收再利用的比率逐年提高,也喚起民眾惜物的環保意識。
在許多國家,二手家具早已自成市場,回收、維修、買賣都很熱絡。台灣經過數年耕耘,也漸漸開啟二手物風潮。
目前再生家具回收量及修復比例名列前茅的縣市,包括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反映出都會區物質較豐裕、人口流動率高的特質。
同時,各縣市也有不同做法與特色,例如,台南府城藏金閣資源再生館,坐落在古味濃厚的優美日式老屋,還開辦家具診所,付費維修損壞家具。又如,地廣人稀的台東縣,雖只靠網路拍賣而無現場展售,卻因擁有獨一無二、用漂流木打造的限量家具,常一開賣就被搶購一空。
根據環保署統計,2011年全國廢棄家具、彈簧床和腳踏車的清運總量有9萬公噸,其中經修復為再生家具的總量為3,885公噸,修復比例為4.3%。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指出,未能修復的廢棄家具比例仍高,主因是破損嚴重或無修繕價值,也與各縣市環保局的業務量有關。不過,在修繕利用以外,另有一種資源循環的途徑,就是將木料破碎處理後,再製成粒片板、纖維板等再生資材,或是供應堆肥或燃料使用。近年,破碎再利用量逐年升高,約是修復量的20倍。
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總經理陳文卿指出,廢家具循環利用的經濟效益,除了販售所得,還有減少的垃圾處理成本和新購家具的成本等;環境效益則包括廢棄物減量、碳排放減量、市容維護等;而蓬勃的二手家具市場,更能創造就業機會,貢獻良多。
在各縣市環保單位的努力下,木質家具回收再利用的比率逐年提高,也喚起民眾惜物的環保意識。
位於桃園中壢的「木匠的家關懷協會」,早在地方環保局之前就開始推廣二手家具回收利用。
2000年,木匠的家由桃園地區的教會與教育人士創立,當時中壢商圈一帶彈子房、網咖林立,因而地方人士希望能打造一處讓年輕朋友和社區居民來此舒展身心的人文空間。
本於環保理念,木匠的家成立所需的大小物資與空間布置皆靠民眾捐贈及志工動手,剩餘物資再以跳蚤市場形式分享出去,久而久之竟成為常態的二手物維修與展售據點。
2005年,木匠的家向勞委會「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提案,將二手物回收結合弱勢就業,進一步擴展規模,如今這個公益的環保二手店,從貨物清理、維修,到倉庫、店務管理都具備專業水準,也脫離政府補助走向自立。
「天生我材必有用,二手物資如此,人更是如此。只要放對位置,通力合作,人人都可發揮才能。」木匠的家總幹事劉修榮說,現有的18名工作夥伴各有不同境遇,包括工廠外移下的中年失業者、車禍脊損的建築工人、患有亞斯伯格症的社會新鮮人、先天軟骨瘤造成右手無力的女性木工等。
二手回收事業是扎根社區的微型社會企業,也能啟動善的循環。廣結善緣的木匠的家,經常在社福單位一通電話下,開貨車將二手資源送往需要的地方。
鄰近的中原大學師生,近年也常把木匠的家當做實習場域,兼回饋社會。「去年共有400人次的志工來協助,包括電機系同學幫忙修電器,企管系同學幫忙募捐推廣,心理系同學來為員工諮詢打氣等。最近,電算中心主任更率領30位同學,一次搞定木匠的家新設的社區電腦中心,所有設備也都是二手捐贈物。」前中原大學校長秘書、也是木匠的家的新任理事長麥宇文說。
不論你是想撿便宜、想挖寶,或是有無可自拔的舊物眷戀症,不妨去住家附近的二手家具環保站走逛,肯定能感受惜物惜福的美好心意。
罕見的古董家具,屢屢為環保局的年終拍賣會掀起高潮。
位於中壢的二手店木匠的家,以協助弱勢就業為初衷,更為社區創造人文綠洲。左為木匠的家和樂融融的工作團隊,右為賣場。
位於中壢的二手店木匠的家,以協助弱勢就業為初衷,更為社區創造人文綠洲。左為木匠的家和樂融融的工作團隊,右為賣場。
在各縣市環保單位的努力下,木質家具回收再利用的比率逐年提高,也喚起民眾惜物的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