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日本「明星大學」印象如何?
問題一:提起這些大學的名字,你會聯想到……
答案——
慶應:有錢人家的小孩、有品味、性格有點輕浮、富人、菁英分子。
早稻田:從鄉村來的、貧困的人、平民化、有點自卑、堅苦卓絕、努力上進的。
東京大學:菁英分子、頭腦好、會考試的人,很認真、性格不太明朗、戴眼鏡、娘娘腔。
問題二:畢業後的出路……
答案——
慶應:在爸爸公司上班、去美國留學、當醫生、到商社就職。
早稻田:到大眾傳播、廣告界、或是保險公司做事、富士通或日本電氣就職。
東大:到大藏省(相當我國的財政部)任職公務員,進大學院深造。
如果你到過日本,或對日本社會、風俗習慣有些瞭解,看到以上問卷調查的結果,定會發出會心一笑。
這是日本一家雜誌社向五十名大學女生所做的一份抽樣調查結果。雖然是項遊戲之作,但不經意回答勾勒出的日本大學特質,卻也有其真確之處。這是在日本關東地區,最被看重的三所明星大學,即日本人所稱的「名門大學」。
日鈔一萬圓上的人像,就是慶應的創辦人福澤諭吉,他是日本近代史中西洋學問的引介者。(張良綱)
學歷等於信用
在講究集團意識與人脈關係的日本社會,考進一所好大學,就好比有了護身符,不僅保證了個人的「錢」途、職業、名譽和地位,甚至也等於個人的信用。這種令人難以理解的文化特質,對慶應大學的台灣留學生來說,以前只是聽說,現在已是親身體驗。
去年三月才從工學部畢業的陳建宏就遇到這種情形:
兩個月前,陳建宏陪著一名從台灣來的女留學生在東京找房子。他試了幾家房屋仲介公司,得到的結果都是:外國人不租。
陳建宏來日本已五年,畢業後又在一家日本公司做事,一口流利的日文,並未消除日本人的戒心。直到有一天,他無意間說起自己是慶應大學的畢業生後,「對方連說話的語氣、態度都轉變了」,陳建宏說,仲介公司的人不僅幫他找到房子,在帶他去看房子時,還特別向房東介紹他是慶應的畢業生。
目前在野村證券外國部服務的洪清鋒也指出,日本人對學歷的重視,令他感到受寵若驚,「在鄉下,老太太們若遇到東大畢業生會彎腰鞠躬致敬;若說起是慶應出來的,則點頭答禮」,洪清鋒說。
目前在商學部就讀的張士立指出,慶應大學「講師級」以上的教授,甚至能與大企業的科長、部長一樣,在銀行享有同等額度的貸款,這種尊重慶應——一所私立大學系統教授的態度,令他這從台灣私立院校畢業的學生感到吃驚。
慶應附設有國小、初、高中,一貫化的教育也是慶應的特色之一。圖為草創時期附屬小學的學生照,圖中的制服款式至今仍沿用。慶應附屬小學也是慶應「貴族色彩」最濃的一個地方。(取材自「慶應125年」)(取材自「慶應125年」)
從根研究「洋學」
但是,慶應的特質是什麼?果真如問卷結果所說,只是一些受父母庇蔭的公子哥兒們所念的學校?
慶應大學的前身「蘭學塾」創辦於一八五八年,慶應大學正式成立於一八六八年(日本年號為慶應四年,慶應因此得名),至今有一百卅年歷史,比日本的第一所公辦大學——東京大學成立的時間還早,是日本創辦最久、最古老的一所大學。
慶應大學開辦的年代,正是德川幕府鎖國時代將屆,西方列強正想來日本扣關、明治維新順勢將興的時期。
慶大創辦人福澤諭吉,是日本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位思想家,他震撼於西洋船堅砲彈之利,但也明瞭更「可怕」的是船堅砲利背後的紮實基礎,日本若不急起直追,以後更難在世界舞台上立足。
急起直追的第一步是:瞭解西方列強為何能船堅砲利?知道西方列強為何在十九世紀能以狂瀾之勢來到東方?他覺得最簡單的方法是從教育著手,於是開辦大學,希望能從根——從研究西洋政治、法律、經濟之學著手。
(張良綱)
不大昂貴的名校
因此慶應一創校便開辦文學、理財、法律、政治等人文學科。這些個學科在大正時期又擴充成文學、經濟學及法學部,與後來成立的醫學、商學及理工學部合組成慶應大學大學部,是為慶大的六大學部(我國稱為六大學院)。
六大學部之外,慶應還設有大學院(即研究所),分博、碩士課程兩種,共有文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商學、醫學、理工學、經營管理學等各研究科。
碩士班課程一般須修兩年,法律研究所則要三年。而文學部(包括國文、歷史、英、法文等系)幾乎只收日本學生。現任教於文化大學日語系的童如雯算是極少數的例外。她在國內念日語系,在慶應念歷史。她表示,慶應研究所招生的規定之一是:必須是相關科系才行,像念文學的就不能申請商學系,這點與歐美的研究所不同。
除此之外,慶應還設立一些研究專門論題的學術機構,日本人稱為「研究所」,如新聞、產業、體育、地域研究所等。
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慶應屬一流學府。在關東地區,除國立的東京大學、私立的早稻田大學外,幾乎沒有一所學校可與其相提並論。在所有科系中,又以法學、商學、經濟學等最受推崇,我國留學生也多半就讀這些學系。慶應雖是私立大學,但研究所的學費並不貴,「比早稻田大學還便宜哪!」現任永利證券公司副總經理的何鄭陵指出。
歷史悠久的慶應大學,卻也有資訊流通便捷的現代特質。學校看板上貼滿了各類法學文獻,看來非常「壯觀」。(張良綱)
為什麼要讀慶應?
與其他大學相比,這些科系有何特出之處?有趣的是,大多數的留學生都提不出具體答案。
那為什麼會選擇慶應就讀?還在念研究所的柯孫達的回答,似乎是個頗具代表性的「慶應模式」。
柯孫達指出,當初他在選擇報考大學時,曾在報考國立的一橋(此大學亦以商學科系著稱),與私立的慶應間猶豫不決,他因此詢問保證人的意見。
保證人問他:想念商學的目的是什麼?想當學者,還是想從事實際工作?他答後者。保證人說:那麼就請念慶應吧!
柯孫達指出,保證人的建議是:若是想從商,以慶應招牌在日本社會的聲望,要找工作,絕無問題。這種「理論」,柯孫達乍聽時還似懂非懂,等他進了大學後,眼見學長走過的路,才知道保證人的眼光不賴。
柯孫達周圍的學長中,不少人在日本公司上班,彼此經常交換求職經驗,共同感覺是:比起其他私立大學,慶應大學的畢業生找起事來容易多了。外國留學生即使不能在日本國內就職,以目前日本商社在各國分佈的數量,到任何國家去,也都能找到與日本相關的事情做。
慶應校園一角。(張良綱)
不喜從政的慶應人
「使想從事實務工作的人不會落空,且可以找到好差事做」,一名慶應人指出,正是慶應最吸引人的地方。
慶應能有這樣的「優勢」,一方面由於創校背景;一方面也由於後來的發展。
在世界各國的政治舞台上,文人從政似乎極其自然,慶應創校既早,又以文法科著稱,照理說在日本的政治舞台上應扮演重要的地位。
事實並不盡然。直至目前為止,日本歷任首相中,還沒有一位從慶應出身;而慶應畢業生擔任公職的數量,比起東京大學或早稻田也少了一半以上。
據說這與創校者的性格相關,書上記載福澤諭吉生性恬淡,極端痛恨權術,創校史中有段鮮明的記載:
「權力紛爭無法侵犯它,任何事務干涉、限制不到福澤追求學問的心志,這樣特質的學風,即使到今日,都還在慶應大學完整地保留著。……」
福澤自己不願投身政界,也不鼓勵他的學生從事政務。因此傳統上,慶大畢業生多半不從政,而投身實務工作,例如作生意等。有些人從基層做起,由於紮實的學識基礎,後來成為大企業的領導人,再相互的拉拔下,形成日本企業界堛熙怞章磥O的一群人,被稱為「慶應閥」。據統計,目前日本前兩千家大企業,除東大外,以慶大畢業的人擔任社長職務最多,佔一百八十一名。
歷史悠久的慶應大學,卻也有資訊流通便捷的現代特質。學校看板上貼滿了各類法學文獻,看來非常「壯觀」。
「三田會」聲勢浩大
「慶應閥」的集中地,可以東京銀座為代表。
在銀座,順著街頭走下去,三越、松屋、和光百貨、東京羊羹、八卷岡田(高級日本料理店)、清月堂(法國料理店)、日動畫廊、歌舞伎座……,無論百貨、食、衣、文化等各業,舉凡令人眼睛一亮的名牌,它公司的負責人,幾乎全是慶應出身。
這些人加上在這些企業上班的職員、部屬等,據估計,每天約有一千到一千五百人,每天在銀座出入。
「慶應閥」的勢力,建立在其綿密的組織與團結力,已經有一百一十年歷史的校友會功不可沒。
「我是慶應畢業的!」據說這是慶應校友在公開場合介紹自己的開場白。而不管畢業多少年,相差的畢業期數有多少,只要有這句話,便會有校友挺身而出,給予最好的照顧。在一些小型聚會裡,慶大學生甚至不用介紹自己,就會有校友主動來打招呼。
慶大校友會多以學校所在地三田為名,各以畢業年度、職業、地域、國別、興趣為性質來合組成會。如昭和十三年三田會、朝日生命三田會、音樂三田會等。除了一年一度集合各地三田會舉行的聯合大會外,其他聯繫亦非常密切,以中華民國在日三田會來說,幾個月就有一次聚會。
據統計,目前由各不同性質組成的三田會共有八百個,參加的國內外慶應校友共廿萬人,組織之大、勢力之強,在日本各大學中,還沒有任何一所可望其項背。
學生們喜歡聚集的大學廣場,背後的杏樹已經有很大年紀了。(張良綱)
對待外國人特好
畢業已十一年,目前自己開公司的王夢周指出,靠著慶應念書打下的人脈關係,不僅可吸收情報,還可增強自己公司實力。
四年前從慶大文學部畢業的許乃勝認為,慶大校友會的力量充分顯示日本集團意識的驚人。否則,以慶大每年畢業五千名的學生人數,比起其他私立大學,實在屬於少數,慶大能在日本社會發揮這麼大的影響力,校友會的團結及運作之力,實在功不可沒。
對沒留在日本工作的慶應畢業生而言,更懷念的是學校對學生的照顧和服務。「對研究生尤其禮遇」,慶應國際經濟碩士何鄭陵舉例,他到圖書館找資料,管理員發現他要的文獻某老師正在看,於是寄了張明信片通知對方有人在「排隊」。
他說,日本教授不輕易收研究生,一旦收了,就是「一輩子」的事了!何鄭陵還記得考上慶應後,他的指導教授打電話到宿舍給他:「從現在開始,你在日本的行為舉止我都要負責任……。」他形容這種如同父子的師生關係,比中國人還「中國」。
師生、校友的強烈互動關係之外,自由開放的學風,也是慶應的另一特點。
傳統上,慶應是將洋學引介到日本的第一所學府,因此對外來事務的接受、包容性更強。在慶應,與外國文化相關的附屬單位甚多,專門培育外語人才的外國語學校,或以有工作經驗的外國職員為招收對象的經營管理學校,以及地域研究中心、日本語中心便是顯著的例子。
「在慶應,碰到各國人士的機會很多」,一名慶應人指出,慶應的留學生當中,甚至有從越南來的。目前來留學的各國學生中,以韓國、台灣來的最多,各為一百多名,佔總人數的二分之一。
由於校風的關係,這些留學生在慶應受到頗為周到的照顧,像成立經年的COSMICS,就是一個由日本慶應同學自發組成的聯誼性社團,專門幫助留學生解決學業或生活上困難。「這在日本其他學校是很難見到的」,慶應大學中國同學會會長黃芳星說。
校園裡時髦的慶應學生。
「緊縮」台灣留學生
兩年前從慶大醫學院畢業,目前在慶大附屬醫院就職的柯偉傑也指出,他的感覺是,慶大的師長和同學只記住他們是慶大的子弟,並不把他們當外國人看。
「在醫院裡,我們受到的照顧反而比其他非慶應醫學院出身的日本人還好」,另一名也在慶大醫院就職的賴建守也表示。
但是,來自台灣的留學生們卻也有隱憂,因為慶大的留學生政策似乎正在改變中。
「從我們以後,慶應醫學院就沒再收過台灣留學生了」,賴建守說。他是慶大醫科去年的畢業生,算起來,慶大醫學院已有六、七年沒有台灣學生了。
其他學院的情形也是一樣。黃芳星指出,比起四、五年前,台灣來的留學生報考研究所的錄取率,正逐年下降。柯偉傑覺得,這可能因為亞洲來的學生太多,大學行政主管們想要保留更多名額,提供給其他國家的緣故。
其實,不只是留學生政策,慶大在日本社會的評價似乎也在慢慢變動當中。據日本新聞界報導,近幾年日本學生報考慶應大學比率逐年攀升,每年錄取比率愈來愈低,相較之下,能到慶應的子弟,更成日本社會人眼中的「名流」。日本社會甚至流傳一個說法,慶應招牌快要攻破東大和早稻田大學了。
不少人認為,這是典型的「時勢造英雄」。因為日本社會型態正在改變,而這些改變在在有利慶應勢力的興起。
中華民國三田會OB(校友)們,圖中人皆未婚,校友們笑稱他們拍的是徵婚定裝照。(張良綱)
「慶應朝代」來到
一篇報導指出,日本的國民生活型態已從往日「穿破衣服,住三個榻榻米大的房子,一個月難得洗一次澡,還被女孩子稱為有男性魅力」的刻苦時代,轉變到要「開BMW,住大房子,學用香水,作口臭防治,男孩出門得穿漂亮衣服」的包裝時代;而產業結構也從製造業,轉向服務資訊業;加上日本政壇的瑞克魯特案的醜聞,更讓人見識到政治的陰暗面。因此要求包裝、乾淨、細心、謹慎、保守的社會形象,正被日本人強烈地需求著。
講究包裝、有錢卻乾淨,充分掌握資訊與商情的慶大人形象正與這股潮流相吻合。
據今年八月的統計,日本國會中,慶應大學畢業的國會議員人數與一九八○年相比,增加了百分之卅七,而同期東京大學畢業的只增加百分之八,早稻田畢業的則減少百分之四。
這樣的統計意謂著什麼?原來在日本政界一向屬弱勢的慶應學子,會不會改變傳統,攀上政界高峰,對「最古老」的慶應來說,這一定是個最受矚目的轉折。
〔圖片說明〕
P.123
日鈔一萬圓上的人像,就是慶應的創辦人福澤諭吉,他是日本近代史中西洋學問的引介者。
P.123
慶應附設有國小、初、高中,一貫化的教育也是慶應的特色之一。圖為草創時期附屬小學的學生照,圖中的制服款式至今仍沿用。慶應附屬小學也是慶應「貴族色彩」最濃的一個地方。(取材自「慶應125年」)
P.122
慶應大學創辦於一八五八年,是日本最古老的一所大學。
P.125
三田校區資料豐富的新圖書館,是慶應人最引以為傲的地方,此館藏書二百卅萬冊,是全日本地區最大的圖書館之一。
P.127
歷史悠久的慶應大學,卻也有資訊流通便捷的現代特質。學校看板上貼滿了各類法學文獻,看來非常「壯觀」。
P.126
慶應校園一角。
P.128
學生們喜歡聚集的大學廣場,背後的杏樹已經有很大年紀了。
P.129
校園裡時髦的慶應學生。
P.130
中華民國三田會OB(校友)們,圖中人皆未婚,校友們笑稱他們拍的是徵婚定裝照。
P.131
七條好漢在一班?慶應大學來自台灣的留學生。另一共同特色也是未婚。
七條好漢在一班?慶應大學來自台灣的留學生。另一共同特色也是未婚。(張良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