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龍坑保護區重油污染第一階段清除工作,在二月十六日告一段落,在國軍出動八千多人次協助下,清除了三百多噸油污。接下來第二階段的工作,則是如何清除「卡」在珊瑚礁上的油污,與進行潮間帶生物的復育。但如何在除污同時不傷害複雜多樣的珊瑚礁生態,原有的龍坑地區潮間帶生物樣貌如何?又要如何加以復育?由於過去缺乏長期生態調查與建立環境資料庫,學者專家至今仍在「研討決定」中,無法進一步行動。
龍坑油污染事件發生在一月十四日,希臘籍貨輪「阿瑪斯號」由印度載運礦砂準備前往大陸南通港卸貨,不料下午在鵝鑾鼻東方約一公里海域處擱淺,隨後船上一千多公噸的重油與柴油大量外洩。
由於事發地點緊鄰墾丁國家公園龍坑保護區,台灣珍貴的珊瑚礁海岸首當其衝,油漬隨浪潮打上岸,美麗的珊瑚礁黯然失色,魚貝類、海藻嗚呼哀哉,海岸充斥濃濁的油污腥臭味。
事件發生後,沈浸在核四激情吵嚷聲中的台灣社會幾乎沒有察覺。船東遲至一月底才堵住阿瑪斯號船體破裂處,並委託台灣海運公司雇用龍坑當地居民進行除污,但外洩的油污已擴散海岸長達三公里,染黑了南台灣最亮麗湛藍的海域,影響觀光產業,漁民與地方人士叫苦連天,終得媒體披露,引發國人關注。
二月七日,事件已發生三個禮拜,環保署成立緊急應變小組,署長林俊義南下現勘。十日,行政院長張俊雄率相關部會首長搭海鷗直昇機,從空中查勘污染海域,並要求交通部與國防部等相關單位在三十個工作天內清除油污。
環保署也針對油污處理、船體移除、漁民損失賠償,估計所需金額,通知船東、保險公司,並要求繳交擔保金後,才准船長等幹部離境。除了緊急措施,環保署的後續補救重點,將包括向行政院提出「重大海洋污染事件處理專案小組設置要點」及「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計劃」等草案,與建置海洋污染防治法相關規定,並將向立法院提出年度追加預算,充實除污船、攔油索、除油劑、除污專用直昇機等相關污染處理設備。
然而,事件的善後,已錯失危機處理的黃金時間,導致生態嚴重污染,顯示各部會、地方政府整合應變能力不足,民意調查也顯示近七成民眾不滿政府處理油污事件的效率與過程。
在國際貨物交流頻繁的今日,重油污染海域已被國際視為嚴重而棘手的問題。台灣此次污染規模雖不似國際上幾起萬噸油污事件的影響深遠,但台灣四面環海,又是石油輸入國,油輪漏油事件隨時可能發生,學界就呼籲政府,除研擬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計劃,更應儘速建立全國海洋資料庫,否則在龍坑事件中,由於對該地生態缺乏深入調查,可能連向船公司索賠,都無法提出生態資源、人文景觀價值損失的確實「數據」。
同樣的,針對二月中下旬在中部梨山、南部嘉義與屏東林區陸續發生的森林火災,學界也要求政府應儘速進行台灣森林的長期生態研究。
根據調查,近來發生的森林火災,幾乎都是遊客燒垃圾、煮食東西等人為因素引發。雖然大部分火災都即時撲滅,但十八日在雪山延燒的火勢,由於靠近珍貴的鐵杉林與國寶魚櫻花鉤吻鮭棲息地,一度造成社會震驚。
截至目前,林務單位表示幾起森林火災並未釀成重大損失,農委會也要求各林區加強巡邏,以免人為森林火災一再上演。林業試驗所研究員趙榮台則指出,正如龍坑污染事件,社會仍應將幾起森林火災視為警訊,它提醒台灣人,對自己所立足土地環境的瞭解已刻不容緩。例如:什麼樣才稱為森林大火,需要生態復健?什麼情況可以任其自然復原?都需要長期生態監測與研究調查,才能有客觀的判準,與進行正確實質的復育。
造物主花幾十、幾百萬年功夫所形塑的大自然,在破壞後,往往無法依賴人為手段復原,事後補救更常常徒勞無功。如何喚回福爾摩沙美麗大地,已是台灣之子亟待努力的課題。
p.67
重油由擱淺的阿瑪斯號船上源源流出,湛藍大海剎時污油密佈,如何防堵海岸污染,已成海洋台灣的重要課題。(聯合報林秀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