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日亞航機上一條頭髮那麼細的裂縫,我國的消費者大舉杯葛,有道理嗎?
統計數字告訴我們,百分之八十的空難是在地面上發生的,為什麼?
韓航客機之後,日航班機最近又因為偏離「航道」,險遭不測。海闊天空,任君遨翔,「航道」又是什麼?
如果你自己、或是你所關愛的人計畫搭飛機旅行,我們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去年,台灣地區有七十五萬人次曾經搭飛機出國。全世界來說,這個數字更是驚人:去年一年就高達八億三千五百萬人次。
在今天,飛機也許還不是最便宜的交通工具,但無疑是最快捷、同時也是最安全的。
根據合眾國際社統計的結果,今年的情況卻不樂觀。估計到目前為止,在民航機意外事故中喪生的人數,已高達一千七百五十人,是民航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
怎麼回事?難道科技愈來愈進步,飛航安全反而在「開倒機」嗎?
「僅由死亡人數的增加,並不能斷言飛航安全在退步」,交通部民航局局長劉德敏解釋:「今年雖是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卻不是失事率最高的,因為乘客大量增加了。」
飛航首重安全
事實上,自從廿世紀初萊特兄弟發明第一架飛機以來,飛機製造業確實不斷在進步當中。
以波音七四七——全世界第一部巨無霸噴射客機為例,從設計到製造,共花了三年時間、二十餘億美金、一萬三千小時風洞實驗。更「奢侈」的,是設計成功之後,波音公司共製造了五架同型飛機,專做引擎、駕駛員操縱系統、自動導航系統和剎車器等各種實驗。
譬如:重達三百廿三公噸的波音七四七,在每小時九百五十八公里的時速下飛行,機翼能否承受四——六倍的大氣壓力?機身金屬(大部份是質堅而輕的鋁合金)是否足以對抗機艙內外壓力的差異而不爆炸?引擎與所有零件的最大磨損程度為何?……直到一切條件均符合嚴格的標準,再經駕駛員在空中試飛後,巨無霸噴射客機才大量生產。
誰是罪魁禍首?
嚴謹之處不止如此,就是飛機零件,也常常比需要的還多備一套,以防萬一。例如飛機的「心臟」——發動機,至少都有兩個(波音七四七有四個,空中巴士A三○○有二個);起落架上的輪胎,每邊各有四至六個;就算是全都爆了,也可以在跑道上加鋪一種高速膨脹泡沫,冒險以「狗爬式」迫降。多備油料,自然更不在話下。就是正、副駕駛的餐點,也不一樣,防的是——兩人同時中毒。
在一般人看起來,這些防範措施幾乎已經到了「神經緊張」的地步了。既然一切如此「多慮」,為什麼最近全世界的飛機還染了瘟疫似的,接二連三出現墜毀、漏油、爆胎、鳥擊等事故呢?
「現代科技改善了飛機的構造與配備,這對飛航安全絕對有幫助」,中華航空公司航務處副處長李雲寧指出。一九六○年以後,飛機失事率陡降,就是因為由機械或天氣引起的空難,已經大大減少。
那麼,問題出在那裡?
過去廿年的統計資料透露了一個秘密,就是每三件空難,有兩件是由駕駛員的錯誤所造成的。
對症下藥,從人下手
世界各國對民航機駕駛員的飛行技術、身體及心理健康,都有極嚴格的要求。
以我國為例,一位由空軍轉來的飛行員在取得民航局執照之前,必須先經過一年在地面學術科以及飛行訓練。由熟悉座艙操作程序,到觀摩、模擬飛行,最後才開真飛機。
經過這樣嚴格的訓練,好不容易考取執照後,還不保險從此金飯碗在握。民航局為了防止駕駛員日久生疏,每半年還要再考核一次。
體格方面的要求也同樣嚴格。民航局設有航空醫務中心,飛行員若是飲食不節制、生活過於放縱,只要半年檢查時間一到,身體說了實話,飛行資格就岌岌可危了。
因有這層壓力,大部份駕駛員的生活並不如一般人想像的多彩多姿,除力求作息正常外,下了飛機就是打球、游泳、練身體。近年已經很少人因為高血壓、心臟病而丟執照的。
軟硬兼施的心理戰
身體與技術都容易鑑定,心理狀況卻不好掌握。
「我們公司有個規定:飛機起飛前,任何人都不准和駕駛員吵架,免得他們情緒受影響,在天上出亂子」,華航公共關係室的柏慧雯說。
除了「委曲求全」,航空公司也相對要求駕駛員應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況。例如,在飛行前八至廿四小時內,駕駛員不准喝酒、打牌、熬夜。
「如果我們發現駕駛員家中有婚喪、疾病或夫妻不和的情況時,也會主動要求他們請假,等問題解決,一切恢復常態後再談」,華航航務處處長劉鍾蘇說。
這點的確關係重大,一九八二年日航在東京灣摔掉一架飛機,目前雖仍未公佈確實失事原因,但日本各大報紙推判,極可能是因為機長前一天和太太離婚,心情惡劣而造成的。
不過這可是一個難題——夫妻和不和,公司怎麼知道呢?
「只好『監視』他們的私生活啦!」李雲寧半開玩笑地說:「其實,也不過利用平時一起打球聊天時,多注意一點罷了。」
以華航駕駛員的背景,要這麼做並不困難。國內民航機飛行員幾乎都來自空軍,今天的同事,可能是廿年前的戰友,彼此之間早已有深厚的袍澤之情。
「自己」未必可信
對付人可能發生的錯誤,目前最好的辦法是——藉助外在客觀的標準。
飛機起飛及下降時,要做一連串拉桿、按鈕的動作,駕駛員稍一不慎,就可能忘了某一步驟。因此,一定要由一旁的飛航機械員對著「流程單」照本宣科,駕駛員再一步步跟著做。
除了容易忘記,駕駛員也會有突發的視覺偏差或誤聽的情形。發生在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的世界第七大空難,就是因為機長在南極一片雪白的天地中發生「雪盲」,誤撞上一座雪封的高山。
所幸現代化的飛機上,已儘量運用各種儀表來指示飛行狀況。藏在機鼻部份的雷達,可以掃瞄到飛機前方三百哩的雷雨與高山,讓飛機及早閃避;精密的儀器降落設備,可以在夜間或大霧時幫助駕駛員安全降落。航空公司對駕駛員的要求是:信任儀表,甚過信任自己。
儀表是否真的可信,取決於維修制度是否完善。這也是各國民航局和航空公司所不敢掉以輕心的。
飛機要定期健康檢查
在我國,維修制度是依據美國聯邦航空總署的「標準操作程序」,配合台灣鹽度較高、金屬較易生鏽的海島型氣候而制訂的。
據華航機務處處長孫明琨表示:各型飛機的維修期限都不一樣。以波音七四七為例,除了平時的維修,飛滿二萬五千小時,還要整架飛機拆開來大修。這時,飛機的操縱、發動、油壓……,總共四、五十個系統,只要零件稍有磨損,都要更換。機身部份則塗上螢光,以X光檢查肉眼所看不到的裂縫。
除此之外,每架飛機在機場停機坪時,還必須接受飛行前檢查、過境檢查、過夜檢查等等。這些都由領有執照的技師負責,確認一切沒問題後才放準飛行。
理論上說來,只要維修程序符合標準,一切確實執行,所有的飛機都是安全的。也難怪日本亞航公開宣稱:只要維修得好,飛機可以飛五十年、甚至一百年。
果真是這樣嗎?
「民航史上,並沒有資料顯示飛機安全與機齡的絕對關係」,華航機務處處長孫明琨說:「但飛機每起飛一次,就要增壓、減壓一次。使用年限高了,難免產生金屬疲勞的情形。」
老飛機易「搞飛機」?
高空空氣稀薄、氣壓低。為了讓乘客保持和平地一樣的舒適與安全,民航機起飛後都會在機艙內增加氣壓(每平方英吋八點六磅)。這就像氣球吹脹了氣,只要用針輕輕一戳,馬上就洩氣變形;增了壓的飛機只要有一個小小的裂隙,也可能會爆炸。
世界各航空公司平均機齡各有高下。華航最近陸續引進一些新型客機,使國際航線的十七架飛機,平均機齡僅三.九八年,是目前世界各國航空公司中機齡最輕的。
但是國內航線的飛機,包括華航與遠航,平均機齡都在十年以上。最近交通部已協調財政、金融單位,給予中華、遠航低利貸款,購買新飛機,以改進國內的飛航安全。
新飛機固然比較可靠,但是維修一樣重要。現在國內的一千六百位維修人員,分別來自空軍機械學校,工專或大學機械系學生。其中需要做較技術性工作的人,都領有民航局甄試合格、發給的執照。他們除了負責國內航機的維修,國外航空公司飛機在台灣過境時,也常請求代為修護。遠航就代替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維修,華航則替星航、泛美、韓航等公司維修。
「機翅膀」專家
修護飛機分工很細,通常修翅膀的只負責固定的一隻翅膀,修機鼻的只看機鼻。就像醫院裡,耳鼻喉科醫生絕不看眼科一樣。
除了負責「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飛機醫師」外,在飛航安全系統中,還有一群不可或缺的「空中交通警察」。
人們常說:「海闊天空,任君遨翔」,其實大謬不然。不只航海要避暗礁、洋流而有「航海線」,就連浩瀚無垠的天空,也有其固定航道與空層。
以台灣為例,西元一九五二年,國際民航組織將北緯廿一度至廿九度,東經一二四度至一一七.三○度劃歸中華民國管理。但其中,只有十分之一的空域由民航機使用,國內外班機出入台灣都要經過這條「空中走廊」。萬一誤入禁區,就可能被我國空軍攔截「揍下來」。
同時,由於二萬五千呎以上的空層空氣稀薄、阻力小,噴射機飛起來最省油。基於經濟效益的考慮,每架飛機都想搶這個空層,也會造成「交通阻塞」的情形。
「在天上,不能像陸地一樣擺個紅綠燈指揮交通,只有靠航空管制人員來安排飛機的優先順序」,民航局中正機場塔台台長王照說。
如來佛,孫悟空
航管人員是飛航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幕後功臣。去年在美國,曾有兩次私人小飛機的駕駛員突然心臟病發死亡,結果毫無經驗的婦女和商人臨危受命,靠著航管人員指引,居然也平安降落機場。
航管人員除了引導飛機起降,還要在每架飛機間做好「隔離」的工作。「在同一空層的飛機,前後要間隔十哩;同時出發的飛機,上下要隔二千呎」,中正機場航管員徐偉說明隔離的原則。
利用雷達,航管人員能隨時掌握飛機行蹤;利用無線電通訊設備,航管員能把機場的天候狀況、是否已獲准起降、分配在那個空層、航道等消息告訴飛機。
但是天空那麼大,航路那麼長,助航設備再好,也無法將一架飛機由起飛「看」到下降。因此,航管員要分「地盤」。
例如,機場上空三千呎以下的區域,是由機場塔台負責;等飛機飛出這個區域,就交棒給「近場台」的管制人員,等飛機飛出機場五十浬外,再傳棒給台北區域管制中心。
靠著這些現代化的助航設備,以及各航區的分層負責,飛機就像孫悟空一樣,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但是若塔台航管人員在尖峰時間反應不夠快,延誤了各航空公司飛機的正常起降時間,增加耗油量(波音七四七在天上一小時就飛掉一萬美金),「孫悟空」也可能一怒之下,填張「小報告」告「如來佛」一狀。
掉以輕心,再安全的地方也危險
更大的壓力來自千百條人命。「駕駛員只負責一架飛機的安全;我們常常一個人手上就有一、二十架。萬一處理不當,造成的災禍會更大」,航管員徐偉說。
發生在民國六十六年的世界第一大空難,雖然不是航管人員造成的錯誤,卻是由於荷航機長誤聽了塔台的指示,在未獲准起飛時起飛,撞上跑道上的泛美班機,造成五百八十二人死亡的慘劇。
最大空難竟發生在地上,這豈不有點匪夷所思?其實不然,根據統計資料,有百分之八十的空難,都在地面發生。
「因為在起降過程中,有許多複雜的程序,只要配合不當,就容易出毛病。」李雲寧解釋。
除此,跑道上的小石頭、機場附近各種飛鳥,也可能成為飛機的剋星。
根據國際民航組織一九八四年報告統計,去年世界各地飛機,共發生三千一百五十九次鳥擊事件。無巧不成書,也是在飛機起飛與下降時間發生最多。
對旅客而言,大部份空難發生在地上,也許倒不是壞消息。
聽天命前先盡人事
「旅客在飛行安全上也是很具影響力的」,華航空服訓練組組長沈文成表示,一般人一上飛機,大都抱著「生死有命」的態度。其實,只要具備基本的救生常識,就可以使危險減至最低。
因此,像如何穿救生衣、安全門在什麼地方,以至於何時該繫安全帶……,這些小事,都輕忽不得。據醫師說,今年駕機投奔自由的蕭天潤義士,幸好在緊急迫降時繫牢了安全帶,否則就不只斷幾根骨頭了。
但若飛機突然失速下墜,又正好沒繫安全帶,該怎麼應變呢?
「立刻蹲下,降低身體重心,再抓牢身邊固定的物體」,沈文成說。
飛機起飛時嚴禁煙火亦有原因。
「起飛前在停機坪加油,起飛時加足大馬力,都會使艙內油氣較重」,李雲寧解釋。
民國六十九年的世界第四大空難,在利雅德機場燒死了三百零一人。肇事者就是旅客自己——一些回教朝聖者在飛機上以小瓦斯爐烹煮食物,引起了那場火災。
但聳人聽聞、死傷動輒上百人的大空難,畢竟是少數;有許多逢凶化吉的飛行事故,更有無數次快樂平安的旅程。只要飛航安全系統的每一環——包括旅客、駕駛、維修、飛航管制……都盡了責任,飛,仍是人類最美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