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國外留學規程修訂草案」由教育部送至行政院審議,草案中准許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但男性須服完兵役。
和我國許多背景相似的韓國,也在六年前開放「中留學生」出國。也和國內情形一樣,大多數的韓國留學生飛往美國、日本;而他們第三熱門的留學地,居然就是中華民國台灣。
這些韓國的「中留學生」為什麼選擇來台?他們面對新環境與文化如何調適?適應過程與大學畢業才出國者有何不同?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不只存在於傳統中國,也盛行於韓國。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韓國曾被日本佔據,做為殖民地的人民,他們受教育的機會被嚴重剝奪,以致於光復後,「只有接受教育才能出人頭地」的想法,更廣泛存在社會各階層;「沒念大學,將來就沒希望」的讀書至上觀念,甚至比我國還強。
每年的嚴冬二月,韓國有四十餘萬名學生同時揮別高中,迎接他們的是和卅餘萬重考生一起參加的激烈競爭。這場大學聯考註定有五十餘萬人要落榜;而像漢城、延世、高麗等一流大學,錄取率更是千中取一。
台大大學部目前有一百餘位外籍生,其中以韓國學生最多。圖為柳玉晶、柳係相姊弟。(張良綱)
「中留學生」出國去
大學之門雖窄,但那原是高中畢業生唯一能走的路;一項教育政策的改弦更張,使韓國萬千學子另有他途可行。
一九八一年,韓國文教部宣佈實行「海外留學與短期研修自由化」方案,開放高中畢業生與大學在校學生到國外留學,藉以滿足有能力送子女出國者的需求,也對日後國家走向國際化、自由化所需要的人才,預先扎根。
為了顧及「中留學生」的學業、語文能力以及生活適應等問題,這項留學辦法規定:念完大學一年級,或成績要在前百分之十的高中畢業生,並通過文教部的留學國語文考試後,才可申請出國留學或進修。但不少「有辦法」的人,雖然不合規定,還是能用「商務」的名義出國。
韓國學生在台唸書,常要將英文轉化為韓文理解,考試時再翻為中文答題。(張良綱)
「華語熱」的誘惑
開放當年,有近一千五百名的高中畢業生透過正當申請程序出國留學,約佔參加聯考人數的千分之二。他們大部分申請前往美國,到中華民國上大學的約有一百人。
他們為什麼選擇來台圓青年的第一個大夢——大學之夢?
世界華語熱,是主要原因之一。根據估計,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共十餘億人說中國話,華語有成為未來國際性語言的趨勢。到中華民國學華語,是很好的選擇。
依照我國教育部的統計,去年在台註冊的外籍學生,共有來自六十個國家的三千六百餘人;其中在各大專院校就讀的正式生(包括博、碩士)有近七百七十餘人,韓國學生最多,佔了五百九十四人。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秘書陳浩二分析,韓籍學生高達百分之七十五的主因,是「中文在韓國就業市場的實用性與發展性」。他解釋,目前韓國有四十多所大專院校設立中文科系,每年有近兩千名畢業生,而市場上仍有供不應求之勢。
今年六月中旬,來自漢城的田炳德自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早在五月間,他就接到三星企業的聘書。他並不是特例,很多韓國留華學生,都還沒畢業就被網羅,然後快快樂樂地帶著學位和職位返鄉。
語文溝通能力沒問題,就容易和同學打成一片,上課也愉快。圖為鄭完順上體育課的情形。(張良綱)
「學位」便宜
吸引韓國留學生的另一個原因,是自由中國的學費、生活費比歐美、日本便宜許多。
目前韓國外債高築,國民平均所得僅二千餘美元,送子女出國唸書並非易事,自然得好好算計。
目前就讀於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三年級的鄭完順,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念英語,英、美等英語系國家當然是理想的去處」,溫柔順巧的鄭完順說:「但總不能拿父母的養老金買一個學士學位吧!」
她清楚地算出,到英國倫敦唸書一年大約要二萬英鎊(約台幣一百一十萬元),才能應付昂貴的生活費和學費;而她在台大外文系一年的學雜費不過新台幣二萬元,一個月一萬二千元就能過得悠閒舒適,兩相比較,在英國念一年書就足夠在台灣念得學位。鄭完順精打細算:「省下的錢,到美國拿個碩士學位還綽綽有餘;何況,在台灣還可以多學一種語言。」
抽空下廚,炒道韓國菜,聊慰鄉愁。(張良綱)
大學、研究所適應有差異
目前就讀於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的朴玲實還覺得到這婺有安全感。在地理上,台北到漢城只要二小時飛機,來回一趟總是比到英、美容易。在生活上,中、韓人同為黃膚、黑髮,走在台北街頭不會有人對她特別注意,比起走在人高馬大的白人陣中,壓力少得多。
來台七年,從政大中文系畢業後,現就讀於輔大大眾傳播研究所的趙真皓,與數十位韓國留學生接觸過,他發覺研究所與大學部的學生有顯著差異。
「大學畢業後再出國唸書的人,通常是自己想唸書,主控權操之在我;而高中畢業的留學生,很多是在父母鼓勵或安排下來的」,趙真皓說:「主動與被動兩種不同態度,在課業及生活的適應上,前者顯然比後者順利得多。」
目前國內大學對外籍學生的入學申請,是以他的高中成績取決,只有師大等少數學校要求先通過中文測驗,才可以入學。因此,除了極少數在母國上過華僑學校外籍生,大多數在正式進大學唸書前,所有的中文訓練只有在師大、國語日報等語文中心上過的六至八個月課。
趙真皓的父親來台談生意,父子趁此敘天倫。(張良綱)
字到用時方恨少
語文學習能力因人而異,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的柳玉晶在師大國語中心只上了三個月,與中國人交談就應付裕如,而且口音、語調都是標準的北平腔。「無論是想到的、看到的、讀到的、聽到的,甚至是夢到的,全逼自己用中國話和中國字」,柳玉晶公開秘訣。
中文會話在應付日常生活雖已足夠,一旦正式上課,聽、讀、寫仍然夠令人頭痛了。
「太多的中國字看不懂,得花很多時間去弄懂意思;一到用筆的時候,左拼右湊好不容易寫出一個字,但是前看後瞧都不像字,實在是很洩氣」,師範大學國文系一年級鞠泰淵的經驗如是。
大一就是個大挑戰。語文能力還不夠,又得修國文、中國通史、國父思想等近十個學分的共同必修科目;這些學科正是常讓外籍學生「死當」的煞星。
台灣大學大學部有八十多名外籍生,由於人數較多,學校當局為他們另外開設中通、國文等班,但是很多學生還是被詩詞古文、中國歷代政經文化的遞變,搞得頭昏眼花。「五千年的歷史,只有幾堂課怎麼弄得清楚嘛!」台大外文系三年級的鄭完順感嘆說,雖然老師上課已儘量放緩進度,考試也手下留情,無奈答題人實在很難用方塊字表達出心中的意思。
出國唸書,要比在自己國內求學付出更大的心力。(張良綱)
「沒有人會替你唸書」
目前在台的韓國留學生以讀中文、歷史的最多,念電機、機械的較少。對念文史學科的外籍生來說,他們只要把中文弄好,功課就可以應付了;但是對修理工、社會科學的外籍學生來說,由於國內這方面所用的教科書多半是英文書,「唸書時,經常是把英文轉化為韓文,加以理解;考試時還得再翻為中文答題」,政治大學政治系二年級的李鐘升說。
學業適應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大一與大二上學期的一年半內。很多在母國表現優秀的外籍生,在收到留學生涯的第一張成績單時,為分數之低大感挫折。如今,鄭完順回想起大一「滿江紅」的成績單說,當時直想大哭一場。
那時,她不斷告訴自己:「沒有人會替你唸書的。」她堅持不轉學,「留在一流大學中,與來自全台灣最優秀的學生一塊比試較量,只要成績達到中等,就表示自己的程度還可以了」,她說。在她的努力下,成績終於漸入佳境。
「雖然有不少成功的例子,表現平庸的學生更多,被退學的也日漸增加」,一位韓國留華學生表示,面臨語文適應不良的壓力,有的人在生活、課堂上充滿挫折,表現出來的就是焦慮不安、失眠、無助、沒耐性……,會熱切地渴望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裡。他們想回家,又覺「無顏見江東父老」;有的就把生活重心轉移到與相同國籍學生的小圈圈。
難開金口求幫助
和大部分的東方學生一樣,韓國留華學生也不輕易開口向人求助。與他們頗有接觸的師範大學外籍學生輔導室主任陳鵬翔說:「他們有剛烈、好強的民族性,認為意志力可以克服困難。」他發現這些年輕人常把問題埋在心裡,因為他們從小就被教導在別人面前要喜怒不形於色。
這樣的性格,使得客居異地的留學生處理人際關係的主動性較弱;尤其是與異國人士相處,由於文化背景不同,看事情的態度有異,距離就更大了。
「在自己國家成長,有許多社會規範是完全不自覺的,雖然沒有成文列條的規定,但是很自然地會知道在什麼場合,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台灣大學經濟系四年級的金信一說,他剛到台灣的時候很迷惑,為什麼班上同學對於他喝酒總是另眼看待,甚至有一位女同學還好意地勸他不要「酗酒」。
其實韓國的天氣寒冷,喝酒能祛寒;再加上金信一身為長子,從小就被訓練喝酒,以備代替父親向親友敬酒。他記得以前在韓國學校做化學實驗時,有回突然想喝酒,馬上去買了一瓶汽水配食用酒精,老師同學就一起喝起來了。「從沒想到喝酒還會被當成奇特的事!」金信一說。
寂寞.挫折.渴望愛
飲食習慣的不同,也造成許多人的困擾。
世界各國對韓國吃,印象最深的大概是泡菜,大部分人卻不知道許多韓國菜甚至比日本菜清淡。一位剛來台灣的韓國學生,一吃學校附近的中式自助餐,就上吐下瀉。因此他抽空自己下廚,不過還是常在外頭解決民生問題。為了減輕油膩感,他拚命吃辣椒,四年下來,他得了胃潰瘍。
「在韓國的時候,我唯一的工作就是唸書,一切都有父母當靠山,如今一個人要負責所有的生活瑣事」,來台六年,從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念到三民主義研究所的河善植說,留學歲月往往不像出國前想的浪漫可愛,因此在生活、課業有挫折時,最渴望有一位知心的異性朋友。
感情花絮也是留學生相傳的話題。一位曾與同為來華留學生交往的女生說,韓國留學生的圈子總共不到六百人,今天你做了什麼事,明天大家全知道了;在這種情形下,男女交往的壓力很大,兩個人稍為走近一點,別人馬上把你們當成一對,往往雙方覺得並不合適,卻礙於大家的眼光,不敢分手。所以她常以自己的經驗,勸別人如果要交個同為韓國留學生的男、女朋友,要多加慎重。
在婚姻觀念相當保守的韓國社會,異國婚姻受到的阻力也相當大。金信一表示,在韓國,如果想要往政界發展,異國婚姻會影響仕途。此外,他自認有點大男人主義,台灣的女孩子太能幹了,他只好敬而遠之。
尋得好夢代價高
人生價值的追尋、良師益友的肯定、職業的抉擇、情誼的承諾,是心理學博士吳靜吉歸納出來的「青年的四個大夢」。在現代社會中,大學校園應該是最佳的「尋夢園」。
不過,對於旅居異國的留學生而言,圓這四個夢,要付出更大的心力與代價;韓國在華學生如此,我國出外的留學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