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手工藝的一大特色,是與自然風土條件相結合;台灣竹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理由很簡單,因為台灣盛產竹,加上氣候炎熱,自然產生了竹製器物。
古人有言:「食者竹筍,庇者竹屋,臥者竹榻,戴者竹笠,履者竹鞋,炊者竹薪,書者竹紙。」可見竹對於中國人生活關係之密切了。
尤其台灣在工業未發達之前,一切生活用具,多取之於竹,無論房屋、漁具、農具、交通工具、各種容器、裝飾物品、玩具,無不以竹製成。
圖中竹凳,屬於台灣種類豐富的竹椅中,最小型而樣式最簡單的一種。它的造型合乎基本的使用條件,此外不加無謂的裝飾。
椅子總有四隻腳,這種竹凳雖亦如是,卻是橫躺的,真正接觸地面的腳只有二隻。
竹材取自多肉牢固的長枝竹,四腳各取竹之一節,而兩端剛好截在有節頭的部分(有節頭才更加牢固,不易裂開),接觸地面的二橫腳較上面的二腳略粗略長,從竹凳的側面看,成一梯形,無論實用或視覺上,都更具安定感;而四腳之間共以十竹片相接連(其中有二竹片置於椅面下方),椅面則以更細的竹片密合排列而成。
這樣的竹凳,從視覺看,已有其巧妙的構成,親自使用時,或用手抓起來把玩,才更能感受其堅固厚重的特質。
這種竹凳產自台南關廟,說是此地歷史最悠久、最馳名的竹藝村之傑作。它代表在台灣自然風土環境下,運用自然材質,以最簡單的製作條件來完成的工藝品。
我國古代保存手工業生產最早的文獻資料「考工記」中說:「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竹凳在最簡單的加工技術下,發揮了素材之美,結合民間手工藝實用、美觀、經濟的三大要素,正是這種美學觀的最好發揮。
竹凳厚重大方的造型,加上竹材的肌理質感,擺在現代家庭的任何角落,仍有無比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