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環起落,見證夜市風華
1960年代的圓環盛況空前,附近戲院、秀場和酒店夜夜笙歌,繁華商圈從圓環延伸到寧夏路、重慶北路、民生西路一帶。很多人會到附近商家採買布料、機器零件,到江山樓一帶尋花問柳,再專程到夜市大快朵頤,三元號滷肉飯、再成號的蚵仔麵線和麻油雞等小吃的盛名超過一甲子。
風水輪流轉,當東區大樓越蓋越高,西區老舊市區逐漸頹敗,圓環也因1993年、1999年兩次大火,建築物傾倒,復建後僅剩十餘攤繼續營業,有些老店則搬遷到重慶北路上。
2001年圓環拆除,準備改建,「就像臍帶被切斷,影響很大,加上環境髒亂,生意非常差,只有社區老人來光顧。」寧夏夜市協會總幹事林定國說,新圓環變成一棟封閉的玻璃帷幕後,就像博物館,逛夜市的感覺沒有了,客人反應不佳;遷進去的攤商發現一個月電費竟然要幾十萬元,不堪負荷,陸續又搬出來,成了一棟蚊子館。
當時趁著圓環改建,市府也準備針對寧夏路進行環境改造,但寧夏路南端的住家卻希望攤販一舉遷移。經過兩年協調,取得折衷方案:將163個攤販集中在店家較多的北端、靠近蓬萊國小的路段,西側則維持通行,攤商可在下午5點到凌晨一點營業,白天必須保持交通暢通、街區整潔安靜。
在生意越來越差的危機意識下,寧夏夜市協會幾經協調,設定以「環保」為活化夜市的主軸。
夜市最為人詬病的就是油汙、廚餘處理不當,2003年市府決定協助夜市統一在每輛攤車洗水槽的下方設置油脂截留器,並在街道入口兩端地下埋設汙水集中系統,徹底解決油汙給人髒兮兮的感覺。
寧夏夜市的可口小吃,包括潤餅(左)、烤香腸、燉排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