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的起點
除了傳達業主的訊息,開放地廣納意見、勾起大眾的思考與討論,是許多策展人背後想要達成的意圖。
因白晝之夜與劉真蓉結緣的台灣電力公司,可說是台灣基礎建設的始祖,近年老企業盤點了老水壩、老電廠的資料,捧著這些文資素材,卻不知道如何跟民眾溝通,因而找上了衍序規劃設計。
劉真蓉的團隊一股腦兒地跳下去研究,梳理資料,了解台灣的電力供給最初是仰賴水利發電,水力則依附山勢地形而生,因此可說台灣的電力是從大地而來。
「電力大地──台灣電力文化資產保存特展」就從1919年一張古地圖說起,當時日本人盤點了台灣地勢與水文,做為未來50年發電所的預測。依附山川大地而建置的供電系統,構連著台灣現代化發展的脈絡。雖然如今水力發電佔總發電量極低的比重,但是,「台電文資展的背後,更可以討論的是台灣的電力未來要往何處發展,這或許是當今社會的敏感議題,但卻是電力公司需要跟台灣社會溝通的課題。」劉真蓉說。
王耀邦則提及先前策劃的「港區邊緣,策一種時空過渡的可能」展覽。利用閒置的基隆市警察局第二分局為辦展空間,不花預算在空間整修,只在裡頭安置大量的植栽,請花藝師在空間中稍事妝點,請詩人創作關於基隆的詩,在基隆多雨潮濕的氣候,展場裡的植物愈發欣欣向榮,許多民眾紛紛從台北專程搭車到基隆來,體驗空間的過渡性。
王耀邦提出:「是否『翻修』是都市空間的唯一途徑?」希望引發大眾對閒置空間更多的思考,更多公共性的想像,這或許就是策展推動改變的開始。
2019年春天,文博會蓄勢待發,劉真蓉接下文博會的棒子,更將場館擴展到華山文創園區、圓山爭艷館、松菸文創園區、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以及台北機廠一隅。玩心不減的劉真蓉,打出「Culture on the move」的主題,對接傳統與現代的表演藝術,台上3分鐘,台下10年功,不停擺的演出,展演文化的變動與產出的永無休止,一場文化的動態實驗進展中,怎能不讓人引頸期盼呢?
一夜限定的「神嬉舞夜」,結合老宅、光影與電音搖滾的元素,是一場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
「電力大地──台灣電力文化資產保存特展」引人思考台灣未來能源的方向。
策展讓劉真蓉深入地方,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林格立攝)
衍序規劃設計於2018年桃園農業博覽會策劃「鼓勵好室Green House」,用溫室實現未來生活家屋的想像。
「UP TO 3742|臺灣屋脊上」用科技載具把台灣的高山壯闊搬進展間,讓觀者體驗一種新的觀看方式。(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