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斗笠、趿著膠鞋、手拿著農保單的老農民,三五結伴地在嶄新氣派的長庚醫院高雄分院候診室裡,等著「台北大學畢業的年輕醫師」叫他們的號。
照理說,進了這種貴族醫院,若沒有三兩銀子,很難全身而退;可是這些老農民卻神色自若的拿著大小藥袋走出醫院。
原來,是有了農民保險。
「農保實在『功德無量』!」今年八月一日搶先提前實施全面農民保險的高雄縣衛生局長郭啟盛,下了這樣的評語。
他說:農保開辦後,大幅改善了偏遠地區農民的醫療習慣。從前農民生病,往往捨不得找醫生接受現代醫學的正統療法,尤其碰到要住院、開刀,更會疼錢疼得「一病變兩病」。在這種情形下,不是生一場病傾家蕩產,就是成藥、密醫、偏方、草藥郎中,乃至於乩童神棍大行其道,最後延誤病情,甚至枉送性命。
農藥中毒及噴灑農藥引發的慢性病,是農民的特殊疾病之一。(鐘永和)
醫療普及,農民獲益
農保使得農民願意走進醫院,因而獲得了較正確的醫療保健及衛教知識,並提昇了農村醫療水平。
在三年試辦期間,農保的確令農民「近悅遠來」——在尚未試辦的地區中,一些農民想盡辦法將戶籍遷到鄰近鄉鎮,以享受農保福利;而一些原先不願意和農會打交道的農民,也因為要取得農會會員資格才能投保,所以紛紛加入農會。
另一方面,對於平均收入較城鎮勞工偏低的農民而言,農保的給付和補助,提供了他們「養生送死」最基本的保障。「農民現在才比較有安全感、比較不會怨嘆!」高雄縣大寮鄉農會負責辦理農保的保險部主任洪友一說。
為了協辦農保,農會出錢出力,居功厥偉。(鐘永和)
為全民健保立基
為了照顧屬於弱勢團體的農民,行政院在民國七十四年十月廿四日,頒佈了「台灣省農民健康保險暫行試辦要點」,在全省近三百個農會中,先選擇四十一個農會、十一萬九千多名農會會員做為投保對象。
第一期試辦兩年後,又在七十六年十月開始第二期試辦,將農保範圍擴展至一百十三個農會、廿四萬餘農民。而在農民迫切要求下,台灣省政府更提前宣佈從今年十月廿五日開始,全面施行農保,將全省八十七萬農會會員納入保險範圍。
所謂農保,指的是專為農民所辦的健康保險,目前它包含疾病、傷害、生育三項給付及喪葬補助等項目,是一種很基本的社會保險制度。
比起屬於「綜合性」社會保險的公、勞保,農保的保障範圍較小,不包括失業、殘廢、退休和死亡等給付。何以會產生「厚彼薄此」的原因,是公、勞保為「雇主保障雇員」模式,雇主負擔了多數的保費,故保障的範圍較廣。
由於農民自己即為雇主,理需自付全額保費,但政府為貫徹全民健康保險的理想,義不容辭地為農民負擔一半的保費;但因農保的虧損甚鉅,給付項目暫時還無法擴大。
農村人口老化嚴重,加上老年人疾病罹患率高,形成農保的一項「隱憂」。(鐘永和)
眾所矚目的一大步
比起民國卅九年開辦的勞保、軍保,以及四十七年開辦的公保,農保的起步的確稍晚。但它卻如同靜水中投下的一塊巨石,猛然激起了國人對「社會福利」、「社會安全」的高漲意識。
於是,農保被賦予「台灣社會保險再突破」、「全民健康保險試金石」……等額外的重責大任,它的意義也遠超過前幾項保險。
在農保的實施已獲肯定評價時,另一方面「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農保,卻在結構設計及管理上,暴露出相當嚴重的缺失,令許多學者專家大聲疾呼「不要第一步就跨近懸崖!」——所謂「懸崖」,正是許多社會福利國家已面臨的財務赤字「無底洞」。
農保試辦三年,受惠農民不過廿四萬多人,就已虧損九億六千多萬元,擔任行政院經建會「全民健康保險規畫小組」顧問的吳凱勳相當無奈地指出:「農保是先天不良、後天失調」,他表示,設計時法令制度就不夠周延,開辦後又不能有效杜絕醫療浪費,以致虧損累累。
農保試辦之初,囿於經費不足及為了管理方便,於是引用農會法規,設定以農會會員為投保對象,於引發了種種弊端。
畜牧業、養殖業、果農、花農…,都在農保保障範圍之內。(張良綱攝)(張良綱攝)
鑽「每戶一人」的漏洞
首先,農會法規定農會會員每戶以一人為代表,而「每戶一人」的後果,是農民都將農保資格讓給家裡的老、弱、病、殘,於是投保名單上不乏年近百歲的「人瑞」,投保農民的平均年齡也高達五十五歲,比勞保的卅三歲高出許多。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薛立敏指出,這種做法,違反了保險理論中「健康的人比不健康的人多」,以及「愈多人投保,危險愈分散」的法則,而形成「逆選擇」,使得農保成為「高危險群大集合」,根本喪失了保險的原意。
高雄縣農業局農會輔導課課長吳舜宗則指出,由於農會法製定在前,完全與保險精神不搭調,把它引用在農保上,當然「牛頭不對馬嘴」。
例如農會會員雖然一戶一人,但卻未限定是「哪」一人,會籍轉移與新會員加入都相當容易。於是有年老多病、享有農保的公公,先將會籍轉給懷了孕的媳婦,等媳婦生完孩子、領到生育給付,再將會籍轉回來;或是家中有人即將住院開刀,也先申請會籍轉移……。
「這些都是人之常情,要怪也只能怪農保法令訂得不周延」,吳舜宗說。
針對以上「漏洞」,第二期農保試辦中,已經限定新加保地區中的七十歲以上農民不得投保,而各項保險給付,也增列「合格期限」——生育給付須加保滿十個月,住院給付則需滿四十五天。第二期農保虧損大幅減少,這些新限制是一大助力。
令人無奈的是,由於「回饋老農民」的呼聲強烈,在「一人一戶」的不合理限制尚未能解除前,省政府決定從今年十月廿五日全面農保開始實施的同時,重新將七十歲以上老人納入保險範圍。會不會因此再導致財務困窘?許多學者都不表樂觀。
農保實施後,可促進農村社會安定,減少流動性。(張良綱攝)(張良綱攝)
神仙來賣也虧錢
即使在現行農保「一戶一人、危險集中」、「投保年齡沒有上限」等不利條件下,如果能發揮「以保險養保險」的精神,按照準確算出的每人應繳保費收費,再做合理使用,或許還能使農保的收支平衡。
若要進一步健全財務結構,還可以將每月所收保費,提出某一百分比(如百分之五)做為「安全基金」。「『安全基金』就好比洞庭湖調節長江水:到達某一上限時,就降低保費費率,嘉惠所有投保人;而少到某一下限時,又及時調高費率,避免出現赤字」,吳凱勳提出他的構想。
可惜這一份構想藍圖始終沒機會實現——農保從一開始就在赤字中掙扎,哪有餘力設置安全基金?但更大的問題不在虧損,而是出現虧損卻無法調高費率,只有任憑虧損愈滾愈大。
「其實當初根據評估,保費費率要在百分之八以上才算合理,後來由於民意機構怕農民負擔不起,硬是打了折扣,(第一期百分之五.八;第二期百分之六.八)」,吳凱勳打了一個譬喻:「就好像成本一塊錢的商品,非要賣八毛,就是神仙來賣也會虧!」
稻農的平均收入偏低,他們企盼農保已久。(鐘永和)
自助、互助並重
「其實農民花錢買安心,多交點保費也是樂意的」,高雄縣大寮鄉農會洪友一說。目前費率百分之六.八,投保金額每月八千四百元,也就是每月應繳保費五百七十一元,其中政府負擔一半、農會負擔百分之十,農民只繳百分之四十(二百廿八.五元),負擔並不算重。
當然,也有人認為政府辦保險是「德政」,何必斤斤計較盈虧?但話說回來,「保險是自助互助的社會福利體制,如果有了虧損就推到政府身上,則投保人『自助』的精神就會被抹殺」,承擔農保業務的勞保局總經理林江風指出。換句話說,投保人不會把珍惜保險資源當做是維護自己的權益,因而「不拿白不拿」、「隔壁阿伯沒事就跑醫院,我繳同樣的錢,怎麼可以吃虧?」……等情形紛紛出現。
群體醫療中心是偏遠地區農民的第一線醫療單位。(鐘永和)
不上醫院,吃虧?
雲林縣去年就發生農保特約醫院為了招徠生意,以專車接送農民看病,中午時間加發「免費便當」;如果想「住院觀察」,不但病房中有空調設備、有護士噓寒問暖,還可享用消夜點心;就是沒病也可以憑門診單換維他命或外敷膏藥……,於是一時農民趨之若鶩,創下了一千張門診單在兩天內被索取一空的驚人紀錄。
「貪小便宜的心理人人都有」,負責籌畫農保立法的內政部社會司長蔡漢賢指出,「要教育民眾認識保險、建立保險倫理,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教育民眾」需要長遠計畫,而眼前要有效杜絕醫療浪費,最好的方法還是實施醫療費用「部分分擔制」。例如號稱在西元一九九○年以前達成全民健康保險的韓國,就規定投保人看門診要負擔高額的自付比例(平均高達百分之五十五)。也就是說,一次門診若要三百元,投保人自己要負擔一百六十五元。這樣,投保人在進醫院前,會先為自己的荷包想想,也就不會發生「扔掉的藥比吃掉的藥多」的弊端了。
「『保重病不保小病』本來就是健康保險的原則。看小病不會造成投保人的財務負擔。因此與其把保險資源浪費在無關痛癢的小病上,還不如將它留到投保人罹患重病時,再做更有意義的使用」,薛立敏說。
「部分分擔」遭擱淺
醫療費用「部分分擔制」幾乎是所有相關學者專家一致認可的辦法,也已經順利通過立法。不過目前卻被部分民意代表以「待勞保局之財務改善後再實施」為理由,遭到了擱淺的命運。
「『部分分擔制』不能實施,勞保局的財務又怎麼能改善?」在「兩難」中進退不得的勞保局總經理林江風苦笑著說。
另一項勢在必行的措施則是「分級醫療」與「轉診」制度。政府早在農保開辦前,就著手籌畫偏遠地區的群體醫療中心,利用原有衛生所的設備及人力,增聘一兩位駐診醫師為民眾看病,再配合各小鄉鎮的開業診所,構成第一線醫療單位。
但農保的實施,無形中略為扭曲了這種農村醫療體系。受理農保的群體醫療中心雖然吸引了更多的病患,但也有部分農民認為「既然同樣一張門診單可以到榮總,那不去不是太可惜了嗎?」於是少數農民把「不必自己出」的看病錢當成車錢,「看病帶觀光兼訪友」,跑到大城市去「逛」醫院。
亟待實施分級轉診
至於沒有農保特約身分的小診所,流失病患的機率就更大了。
「農民一向節儉,又沒有固定工時的限制,為了省幾百元多走幾條街,找一家農保特約醫院,是絕對甘願的」,吳凱勳指出,現在農保「一戶一人」,就影響一般農村開業醫師的生意,如果明年七月農保正式立法,將四百萬左右農業人口全部納入農保,那開業醫師不更要叫苦連天了?也因此,如何重新規畫農村醫療網、落實醫療「分級」與「轉診」,都是亟需努力的。
做為全民健康保險第一步的農保,儘管問題不少,但由於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什麼事情都攤開來討論了」,因此它的逐步改善,也是可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