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美軍俱樂部 (沈祖海╱1968年)
由於台北市文化局所推動的「老房子文化運動」,接下修復任務的黃巢設計工務店負責人黃建華,座右銘是:「設計是因為人而存在,不是為了思想而存在的。」因為這個正確的判斷,讓原本將近頹圮的老屋,成功重燃起復興的火把。
就座落在草山山腰上,被217戶俗稱「阿督仔厝」的美軍宿舍所簇擁的美軍俱樂部,浩浩蕩蕩地擁有約900坪的廣闊佔地,挑高的ㄇ字型紅磚建物,在過去還擁有一座深達3公尺的露天標準泳池,如今搖身一變,成為複合了餐飲、展覽、表演、黑膠典藏的多功能空間。
黃建華說,提案期間,他反覆聆聽著英文老歌,想像著在戰爭的年代,美國人在交誼空間裡唱歌、跳舞、迎接新年的場景,巧妙的是,承包案子的業主錸德科技,也是台灣最早製作黑膠唱片的公司,這個巧合,讓他將音樂的元素融入空間規劃的企劃。
這幢房子,最早由曾擔任美軍顧問團顧問工程師沈祖海所興建,因著歷經不同時期的擴建、改建,建築體融合了木、磚、鋼、RC(鋼筋混凝土)等四種類型,針對繁複的設計,建築團隊一點也不敢馬虎,特地找來老師傅運用楯接、鐵件的傳統工法,將破敗的屋頂重新修復;黃建華設計了落地的格子鋁窗,呼應著美國南方鄉村建築的風格;最特別的則屬屋頂的瓦片,生產的窯廠雖然早已收起,但在廠商的倉庫中居然還保存著數千片當時沒賣掉的陶製雙溝瓦,因著窯變的緣故,雖不如現在的產品顏色一致,反而有金橘、黃橙、石榴紅等漸層色澤相互錯落,一如歷史層層疊加的痕跡。
這幢建築先後奪得倫敦設計獎、台灣建築獎、金點設計獎等大獎,但對黃建華來說,獎項只是錦上添花,最令他得意的是,能看見老空間恢復活力,遊客接踵造訪的盛況。
穿越綠影斑斑的台大校園,美援遺痕在戰後建築專家謝明達的解說之下逐一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