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年來,每到3月繁星放榜,各界都會檢視「頂尖大學是否繁星點點」;今年全國11所大學醫科首次集體摘星,格外引起關注。
3月9日繁星放榜,明星高中必爭的台大醫學系,錄取了來自兩所私立高中以及中南部7所都會區明星高中共9位學生。
其中,桃園縣治平中學王韋力,成為該校創校48年來第一位,同時也是全縣私立高中第一位錄取台大醫科的學生。
王韋力的國中基測成績可上台北市建國中學,但他選擇留在家鄉就學。治平中學位在桃園楊梅,校園至中壢市鬧區約二十分鐘車程,雖非地處偏鄉,卻也是一所典型的小鎮學校。
放榜隔天,被媒體冠上「偏鄉繁星」稱號,讓小康家庭出身的王韋力有點啼笑皆非。
治平中學高中部主任楊世傑分析說,教育的城鄉落差,倒不在貧富,而是在文化刺激的多寡,「國立大學多在台北,教授常到市區內高中演講,藝文活動也比較頻繁,長期下來,台北的高中生給人見多識廣的印象,就連講英文的腔調都很不一樣。」
而為了實現縮短城鄉差距、落實社會正義的理想,「繁星」開辦6年來,就只以學測級分與在校學業成績排名作為篩選學生的依據,不作口試等其他的評比。
繁星立意良善,但一開始並非所有科系都願意參與。全國菁英薈萃的醫學系,包括台大、成大與輔大醫科,唯恐立法院凍結頂尖大學和教學卓越補助經費,才遲於今年首度「招星」。
就讀私立東山高中的吳英龍,是台大醫學系今年繁星招生唯一錄取的台北市高中生。
榜單開出,原訂招收兩人的台大醫學系,最後卻因比不出學生高下而「被迫」增額錄取7人;位在台中的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也增加錄取2人。
總計,今年全國醫學系繁星實際錄取80人,占核定招生總名額1,105人的7.2%,增加的名額須從7月指考分發名額裡扣除。
升學金字塔頂端的都會明星高中,早已不滿繁星制度所凸顯的「雞首效應」(同為學測滿級分,在偏鄉高中學業成績全校第一名的學生,比在高手雲集的都會明星高中排第二名的學生,有更高的機會錄取),這次台大醫科增額摘星,更令他們跳腳。
以國立大學台大、成大、陽明醫學系的繁星錄取標準來說,第一道篩選門檻都是學測5科頂標,通過之後再比較「學業成績排名」,如果還比不出高下,在校再依自訂的篩選條件,例如台大比的是在校學業總成績、學測總級分,以及生物、化學、英文、物理及數學單科學業成績等7大比序項目。
然而,層層比下來,由於申請醫學系的學生幾乎都是滿級分的頂尖學生,無法分出高下,才會發生超額錄取的現象。
「還好台大醫學系只多收7人,而不是二十幾人,不然一定會被(明星高中)考生和家長罵死!」台大教務處註冊組主任洪泰雄說。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統計,今年學測創288人達滿級分的紀錄,其中雖然只有66人報名繁星,但並非每人都能如願上榜。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何卓飛分析指出,北部明星高中學生即使考了滿級分,但若在校成績排名不到前1%,篩選過程中很容易就被刷了下來。
根據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的統計,今年繁星醫學系報名383人,實際錄取80人,錄取率20.8%,只有繁星總錄取率41.16%的一半,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由過往經驗看來,由於學測的難度與鑑別度都比指考低,預估未來出現學測滿級分的人數也將越來越多,因此今年醫學系增額錄取的情形絕不會是唯一個案。
就讀桃園縣治平高中的王韋力,是全縣第一位考上台大醫學系的私校學生。
醫學系學生的人格特質攸關日後的行醫表現,如何事先發掘具同理心、富道德感的良醫人才?該不該面試、如何面試?更是繁星入學管道的爭議焦點。
而在彰顯社會正義的議題上,根柢的懸問是:面試究竟可以促成階級流動,或只是刻板複製?
由於城鄉教育資源的落差,都會區高中擁有較強師資,在筆試成績上,偏鄉學生很難考贏都會區學生,更遑論才藝培育或數理、語文等學科競賽的表現。
一般認為,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在口試甄選上較占優勢,可靠父母的社經地位「包裝門面」、美化審查資料;反之,弱勢學生比較不會應對,口試表現明顯吃虧;繁星制度不設口試,用意也是在此。對此說法,醫教界並不認同。
「醫學系的繁星名額,應該更具有城鄉平衡的理想性,」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前醫學教育部部長、台大醫學系學生劉玠暘,在系上電子報發表〈沒有光害的地方,才看得見繁星〉一文加以強調。
劉玠暘指出,醫學系應該對繁星學子寄予的期望是:「突破城鄉差距的障礙,或發揮自我、或返鄉服務以改善偏鄉區域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
換言之,醫學系的繁星應該來自偏鄉,未來也希望他們能將所學回饋於偏鄉。劉玠暘憂心,在沒有面試、推薦函等「非成績」機制的把關下,目前透過繁星管道進入醫學系的,多數恐非「繁星」(偏鄉學子),而是城市「霓虹燈」(都會學子)。
其實,口試或面談,已是國外大學醫學院招生的標準程序,面談者的提問沒有標準答案,但涉及價值與倫理判斷,旨在測試申請者的人格特質,如:「你贊成立法強制夫妻婚前篩檢愛滋病毒嗎?」「你如何幫助拒絕接受幫助的病人?」
今年2月病逝美國的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擔任教育部醫教會常務委員期間,發表《醫學教育白皮書》指出,醫學系全面面試已是醫教界的共識,台灣約有5成醫學生並非自願唸醫,而是為了順從家長的期望,不少學生心理與課業適應不佳,而「面談有助於事先篩選出這些不知為誰而讀的學生。」
黃崑巖在白皮書裡指出,以美國為例,醫學院是大學畢業後的專業訓練,錄取一名醫學生的依據,90%靠面談,「雖然我國醫學系學生年紀較輕,和美國不同,但面試仍較一試定江山有鑑別力。」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前醫學系主任黃天祥在〈如何選擇醫學生〉文中提到,台大醫學系已培訓近百位面談老師,含精神科醫師、內外科教授,可評估考生是否具備科學分析、邏輯思考、創新、領導與溝通表達能力,以及關懷他者的人格特質。
黃天祥說,雖然國內醫學系口試只能分配給每位考生30分鐘,不像美國是一整天,但仍有助於適性選才;以前曾有國際奧林匹亞數理競賽金牌學生直接保送台大醫學系,後來發現志不在醫科,入學後極不適應,日子過得很痛苦,「醫學系是通才教育,只對某些科目感興趣的學生,恐怕要多加考慮。」
黃天祥認為,繁星管道與個人申請同屬甄選入學,兩者都要看學測成績與學業成績,但唯獨繁星不考口試,有失公平。
台大醫學院今年首次參加繁星招生就增額錄取,引發擠壓名額、對考試分發學子不公平的爭議。右為台大醫院一景。
雖然不少醫學系教授認為,醫學系對面試甄選已做好準備,但面試是否反而凸顯城鄉差距?又是一個見仁見智的難題。
針對大學甄試入學比例越來越高的趨勢,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日前憂心指出,書面資料審查和面試,對富爸爸的小孩有利,對弱勢小孩明顯不利,若完全採推甄入學,恐將無法照顧弱勢學生,因此,他堅持台大醫學系未來的繁星和個人申請比率只會提高到三成。
對此,成大醫學院院長林其和持相反意見,他認為,透過面談,才有機會拉平城鄉差距。
林其和反問:「一位來自城市、參加許多課後補習的高中生,跟一位出身鄉下、放學回家得幫忙煮飯、做家事,但未來願意回鄉行醫的學生,兩人成績相當,如果你是面談教授,你會錄取誰?」
「偏鄉學生擁有較少資源,但表現卻和都會學生一樣好,豈不證明他們更優秀?面談可拉偏鄉學生一把,彌補他們因為社經資源不足、文化刺激不夠而不曾有過的機會,」林其和說。
繁星不口試,醫學系有意見。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認為,醫學系初步可以彈性分配繁星與個人申請的名額,「我們也不建議繁星一次開太多」。
「招生取才是大學自主的權責,大學應慎重決定自己的做法,」何卓飛說。
據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的統計,經教育部核准招收醫學繁星名額最多的是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招生20人,占該系總招生14.8%;名額最少的是輔大醫學系,只招1人,占比僅2.2%;台大醫學系實際招收9人,占比7.8%。
何卓飛強調,教育部暫不考慮明年開放醫學系舉行繁星口試,但會研議在學科分不出高下時,加入術科成績比序。
台大校長李嗣涔與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也表示,口試有違繁星計畫的初衷,不贊成醫學系採行。
醫學系爭取入學加考口試,對大學繁星招生是利是弊?有待進一步研議。圖為台大醫學院內一景。
台大醫學系準新鮮人王韋力,與即將成為同學、現就讀台北市私立東山高中的吳英龍,都是學測滿級分;就讀私立南山高中的陳逸慈學測74級分,是新北市考最好的女狀元,錄取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三人都說,如果加考面試,他們也不擔心,會以平常心準備。
去年,在班上與吳英龍爭第一名的同學早一步跳級考上台大醫學系,9月將以學長身分幫吳英龍迎新。吳英龍說,跳考的壓力很大,要提前學完高中三年課業,所以當時他選擇按部就班,高三以拚學測滿級分為目標。
談吐沉穩的陳逸慈心中的第一志願其實是生命科學系,但親友為她分析就業市場趨勢後,她幾經考慮,決定改走性質相近的醫科。班導師吳美慧稱讚陳逸慈細心、樂於傾聽、合群的特質,非常適合當醫生。
陳逸慈曾經入選中研院生命科學高中人才培育計畫資優營,對基礎研究充滿興趣,她希望未來當一名研究型醫師,開拓未知的醫學領域,並將成果嘉惠於病人。
吳英龍與陳逸慈兩人都是典型的台北小孩、見多識廣,吳英龍的父親還是中央警察大學的副教授;反觀留在桃園讀高中的王韋力,則在今年初來台北參加大學博覽會、與北部明星高中生交談後,才驚覺「談吐有差」、「有被嚇到」。
「北部學生表達想法很積極,開頭用語都是『我、我、我…』,個人主義較強;我們則是比較含蓄,很不一樣,」被媒體封為「偏鄉繁星」的王韋力觀察說。
就讀私立南山高中的陳逸慈,今年學測考74級分,榮登新北市女榜首,在校各科學業成績排名都是全校前1%,經由繁星管道錄取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成大醫學院院長林其和指出,國外醫學系行之有年的面談制度在台灣尚無法取得共識,就是因為公平性與正確性還不能說服家長與社會大眾。「人們擔心學生的外表、談吐與才藝表演會左右面試的結果,弱勢者將很難翻身,顯然醫學系與社會大眾,都還有進步和思考的空間。」
對此,全國醫學系已於三月初開會做成決議,針對面談對醫學教育的正面效益進行長期研究。「醫學系應將面談過程透明化,要有數據、有分析,供社會大眾檢視,以減輕他們的疑慮,」林其和建議。
台大醫學系教授黃天祥則說,長久以來,台大醫學系都是全國考生的第一志願和熱門科系,相對也必須承受來自社會各界高度期待的重擔,只是「社會大眾對於挑選過程公平性的關注,高於對學校自主性之尊重,」希望透過經驗的交流與逐步改進,期望社會能給予學校更大的自主性。
世上沒有完美的升學制度,筆試與面試各有優劣。醫學系爭取開放口試的結果,將會導致繁星規則大轉彎,或促使制度升級?有待教育部、醫學教育界與社會大眾進一步尋求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