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死」、「上樹」兩不成
曾有個故事說:兩個好朋友走在郊外,一個見熊遠遠地過來了,沒有通知朋友,自己先爬上樹逃命;另一個發現熊時,爬樹已來不及,靈機一動,就躺在地上裝死。熊過來嗅嗅地上的「死人」,興趣缺缺地走了。
熊走後,躲在樹上的人下來,問裝死的朋友:「剛剛熊在你耳朵旁說了些什麼?」裝死的人回答:「熊告訴我別和臨危只顧自己的人做朋友。」
這是個寓言;若真要細究「裝死」能否逃過熊的攻擊,專家們會勸你最好不要。
因為大部分的熊,包括台灣黑熊在內,都是雜食性動物。摘水果、採蜂蜜、抓小動物,它樣樣能幹;對於死屍、腐肉,也來者不拒、絕不挑嘴。五十年前,日人鹿野忠雄觀察台灣黑熊習性,就曾親睹「台灣黑熊取食雲豹吃剩的獵物」。
可以想見,碰到台灣黑熊,人若裝死,正好讓它「肉」來張口。
那麼,上樹又如何?在別的地方也許行得通;但在台灣,想藉此逃得性命——門兒都沒有。
不動則已,一動人就遭殃
熊有七屬九種,亞洲特有的黑熊,體型比灰熊、北極熊等「輕盈」。台灣黑熊則是亞洲黑熊的一支,人立時,體型比人略矮,爪彎、利如刀刃,爬起樹來又快又穩,只要它伸爪一撈,落荒逃上樹的人,難免被「撕」下一塊肉來。
碰到台灣黑熊是不是就註定死路一條呢?這其實得看運氣。台灣黑熊慵慵懶懶,不愛滋事;若非有必要,它根本「懶得理你」!
研究熊的專家奧格登.譚納所著的「熊與食肉動物」書中說,黑熊主要分佈在森林茂密的地方,早就學會利用濃密草木掩護避敵,漸形成不喜挑釁的性格;不像生長在大平原上的灰熊,因為無遮蔽,較易挺身爭鬥。
因此,若不巧與台灣黑熊狹道相逢;人只要站著不動,它也就「散散地」看你一眼,繼續走它的陽關道。
如果人沉不住氣,想先發制「熊」,台灣黑熊受到挑釁,或正好饑火中燒,情況就不妙了。
與台灣黑熊正面衝突過的山胞,說它氣力奇大無比,一巴掌揮過來有一、二百斤重,足可打死人。它攻擊時的速度也快得驚人,「熊與食肉動物」書中形容它短距離內,跑得比馬快。
貪睡的獨行俠
在台灣,黑熊以在中、北部中央山脈出現的紀錄為多。成熊有一百多公斤重,除胸前兩片月牙狀的白斑,全身毛粗黑;四肢貼地走時,乍看像隻黑毛豬。比起貓熊、北極熊等,黑熊恐怕是同類中長得較不可愛的。
台灣黑熊通常獨來獨往。據鹿野忠雄的觀察,它們在冬季交配,然後公熊離去,母熊妊期八、九個月,產下一到三隻小熊。小熊跟著母親一年,或到母熊又要交配時,就離開母親,獨立生活。
冬天,熊特別貪睡,找個隱蔽的洞穴或大樹穴,就安安穩穩地進入夢鄉,一覺可以睡個幾星期或幾個月,許多人因此誤以為熊會冬眠。
其實熊的長睡與冷血動物的冬眠不同。「睡覺期」內,它的體溫與新陳代謝都保持正常;偶爾會起來活動,遭受攻擊,也會醒來應戰。為了有個好睡,熊練有「肛塞」的功夫——將排洩物儲存起來,睡飽後再一併解決。
熊的口水好吃?
長睡中,熊可以不吃東西。本草綱目中說:「熊冬月蟄時不食,餓則舐其掌,故其美在掌。」
「熊掌」因古人一句話,千百年來被中國人視為「八珍」之一。嘗過熊掌的倪匡卻說,未仔細「料理」過的熊掌,味如嚼蠟,好吃是因為作料放得多。
更煞風景的是,熊掌若真因熊舐過而珍貴,吃熊掌不等於吃熊的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