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長葉菊蘭七月初表示,國家每年要支付五十億的公務預算來彌補台汽的虧損,為求擺脫此一財政包袱,必須以民營化來解決。
事實上,「國營事業民營化」早已是世界潮流,我國政府從民國七十八年開始確立民營化政策,隨後並訂定時間表,民營化法制及釋股作業也陸續展開。不過,民營化作業進度卻明顯落後。
民營化乃必經之路
台汽在去年九月決定民營化後,便積極朝員工集資接管的方向進行。葉菊蘭表示,採取員工集資承接營運方式,是為了避免員工失業。
從今年六月起,台汽公司釋出全國包括省道、國道共三十八條路線給台北客運、桃園客運、台中仁友客運、豐原客運等民營業者。原有三千名員工,也僅留下一千人,其餘皆辦理退休、資遣、輔導轉業或至民營客運公司任職。
由一千零九十名台汽員工每人出資三十萬元成立的國光公司,則接手經營台汽公司九十六條營運路線,包括四十三條省道路線、五十三條國道路線,除了買進原台汽車輛四百多輛,又新購進三百多輛新車,並租下二十三處場站,十五處保修場。同時,國光客運也優先雇用三百多名未出資的台汽駕駛員。
台汽民營化目前雖順利上路,然而對年齡在四十五歲到五十歲之間的台汽老員工而言,不僅滿五十歲退休領月退優惠「終身俸」的希望落空,還可能面臨中年失業的困境;許多老台汽員工,一時很難接受薪水、年資、福利不如以往,又要評比績效的「民營」體制,無論是選擇留在國光公司或離職者,都頻頻發動抗爭。
就連為台汽員工舉辦的就業博覽會也乏人問津,雖然民間客運業者提供四百五十多個工作機會,但在台汽員工意願不高的情況下,仍有三百多個名額出缺。
抗議聲中上路
國光公司七月一日凌晨零時正式上路,然而,營運首日仍然抗爭不斷。
一日凌晨,在台北國光號總站發第一班車時,原台汽工會成員抗爭,引發暴力衝突。基隆站一百多名老台汽司機也集體罷駛,抗議底薪太低,基隆站緊急調派台北、中壢、新竹等站人車支援,但仍引起乘客抱怨連連。
交通部長葉菊蘭到宜蘭參加北宜高速公路平原線開工典禮時,也有大約一百名台汽員工趕赴現場拉白布條抗議。
另外,台汽工會及職工福利委員會仍有近一億五千萬元的資產,處理方式也引發各方爭議。
工會及福委會計劃將這筆錢部份移做向交通部等單位抗爭的經費,交通部則將提案要求結算福委會資產。然而台汽工會表示,工會處理資產所得的三千六百多萬元,在六月七日經過半數以上會員出席的會員大會通過,將做為工會抗爭的經費,因此,在近一百二十位員工尚未如願轉任公務機關之前,台汽工會將會繼續運作,這筆錢暫時不會結算。
目前仍擁有至少一億兩千萬資產的台汽福委會則指出,將財產均分給員工在現行法令下並不可行,必須等到行政院勞委會修訂相關法規後,才能發還給員工。
雖然餘波蕩漾,但台汽總算趕在國發會決議的期限內(九十年六月前)完成民營化的動作。反觀其他公營企業,受到不景氣或法令未完成的影響,民營化的時間紛紛延後。
經建會副主委何美玥指出,新的時間表預計在今年年底完成中華電信、中央再保險、台機、漢翔等企業民營化,台電、中油則必須等「電業法」、「石油管理法」立法完成後才能推動民營化,因此時間將分別延至九十四年底與九十二年底。
台汽民營化的模式能否做為政府國營事業民營化的典範,目前仍未可知。看來,國光公司的經營成績,不僅影響一千多名集資成立國光公司的員工,同時也攸關政府推動國營事業民營化的成敗。
p.046
台汽民營化過程風波不斷,員工數度集體赴勞委會門前抗議,以爭取生存權、工作權為訴求。
(薛繼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