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曾是保育類動物的非法進口大國,經過20年的宣導與執法,這項污名已經洗清,但落難野生動物還是不少。牠們的新家何在?又是誰在照顧牠們呢?
早上8點,走進設於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校區內的「屏東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照養活動正要開始,只見工作人員將切好的蔬菜水果一一塞入台灣黑熊活動區裡的樹洞、獼猴觀察區裡則送上紙箱包裹。
「將食物塞入樹洞,是為了延長黑熊的攝食時間,避免產生呆坐、不自主搖晃、不安地來回走動等刻板行為,」研教組林靜芬解釋,熊科與犬科,例如熊、狐狸、狼等動物,在野生環境中的活動腹地相當大,一旦被圈養監禁,就像人入牢籠一樣,很容易焦慮,繼而出現各種刻板行為,甚至自殘。
那麼,為什麼要用紙箱裝食物餵台灣獼猴呢?
照養員曾淑娟強調:「這是給獼猴增加生活樂趣的新點子!」把獼猴喜歡吃的各種堅果及猴餅乾與碎紙混合後,放入回收紙箱中,再將紙箱打包放入籠舍裡,讓獼猴們試著「找」出藏在裡面的食物。
遠從英國「猿猴世界」來的紅毛猩猩募捐牌子,讓民眾知道台灣曾經為大量走私紅毛猩猩及其他野生動物,付出相當大的國家形象代價。
無言的創傷
一隻豬尾猴悠哉的吃著富含水分但味道刺鼻的洋蔥,原來靈長類併群區就在眼前;知名的公紅毛猩猩「弗斯特」緩緩走到鐵籠旁,大大的扁平面盤裡嵌著一對略顯憂傷的眼睛,原來牠曾為憂鬱症所苦。
1993年「弗斯特」遭棄養後被送進高雄市壽山動物園收容,因為會向遊客吐口水而被單獨禁閉在地下室,這一關竟關了十幾年。這十幾年來,「弗斯特」就住在一間陰暗髒亂的狹小水泥籠舍裡,只能從一扇小小鐵窗中窺見陽光。因為豢養環境惡劣,「弗斯特」轉到收容中心時已出現憂鬱症狀。
負責照養的劉祖源表示,「弗斯特」4年前剛來時,會用麻袋將自己整個套住,還習慣整天面向牆壁、完全不願意接觸外面的世界。照養員貼心地把對外的籠面釘上木板,讓牠暫時「眼不見心不煩」,獸醫也開立兩星期的抗憂鬱藥物「百憂解」治療。
幾個月後,「弗斯特」才慢慢願意轉過身,透過木板縫隙窺視籠外世界。為了讓牠熟悉人聲,照養員試著播放收音機給牠聽,並讓牠到戶外活動區舒展筋骨。如今「弗斯特」的憂鬱症雖已改善,但偶爾還是會有拿起石塊丟擲的憤怒、躁煩情緒反應。
而另一個讓人於心不忍的,就是金剛鸚鵡「波波」。這隻混血的大型藍黃金剛鸚鵡原為民眾飼養的寵物,大約4、5歲時,有一天,「波波」不明究裡地咬死了從小一起生活的另一隻藍黃金剛鸚鵡,還開始自殘,甚至啃斷自己的腳趾頭,飼主只好向收容中心求援。
照養員張淑萍表示,「波波」5年前被帶回收容中心時,右腳腳趾的第一趾關節已全部被啃斷。為了讓牠儘快停止自殘並適應新環境,照養人員每天輪流陪伴逗弄、分散牠的注意力,同時幫牠介紹新「朋友」。經過半年的仔細照顧,「波波」總算逐漸穩定下來,現在已經有隻感情不錯的同伴。
台灣黑熊喜歡爬樹,收容中心依照野外習性,為他們佈置了消防水帶床。圖中的「黑皮」看來若有所思。
刻板行為
另一隻情緒不穩時就會喃喃自語的「小芭」,是隻空有翅膀卻失去飛行能力的「鮭冠鳳頭鸚鵡」,由於當初飼主所用的籠子太小,導致「小芭」肌肉萎縮、脊椎側彎。
「鳥類如果從小沒有學飛的環境,就會失去飛翔能力,」張淑萍表示。更荒謬的是,由於鸚鵡科的鳥種都具有語言天份,所以在寵物市場相當受歡迎,但很多飼主的不當教導,許多鸚鵡進收容中心時竟然滿口髒話,「小芭」剛來時也是三字經不斷,教人聽了又氣又好笑,所幸在照養員悉心調教下,「氣質」已改善很多。
現任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也是收容中心主任的裴家騏表示:「幾乎所有動物剛進入收容中心時,不是受傷、生病、營養不良,就是極度的緊迫、害怕或行為失常,都需要及時的醫療照護和身心復健;其中以行為的正常化最困難,所需時間也最久,部分個案甚至永遠無法恢復正常。」
圈養動物出現刻板行為,通常表示牠正處於空間或心理上的緊迫狀態,有深層的焦慮、壓抑或某些需求必須釋放出來,所以會發展出一個刻板、一再重複、僵固的行為模式以求「心安」,「有些動物甚至會精準到每一步都踩在同一個點上面,」裴家騏說。
為了改善這些受創動物的圈養品質,避免牠們的生活過於單調,照養員發揮巧思,例如利用水管充當樹藤,為長臂猿營造3D立體擺盪空間;利用消防水帶不易破壞及安全的特性,製作猩猩及獼猴迷宮以供牠們消遣娛樂;為原本居住在中南美洲樹冠層的金剛鸚鵡架設樹枝,讓牠們在樹上休息或走動時,可以感覺到真實樹木的彈性……。
收容中心也儘量協助動物重新過群體生活,將不同的物種混合照養,豐富彼此間的互動關係。
「通常經過這些努力,大部分的個體都能恢復牠們在自然界中的常態行為模式,擁有比較健康的身心,」裴家騏說。
紅毛猩猩是收容中心內的重要成員,除了「弗斯特」之外,由南部假期樂園動物園收容而來的「假期」,也有著一段滄桑過往。圖為照養員與「假期」的互動。
告示牌的秘密
1992年成立的「屏東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佔地約2.5公頃,原是一處休耕果園,16年來用心經營下,已成為一座機能完善的收容中心,擁有行政中心、醫療中心和20棟(超過100個單位)面積大小不等、結合室內和戶外的動物照養區。
收容中心大門內豎立著一個捐款箱和一小塊告示牌,牌子是橘紅色、可愛的紅毛猩猩頭部造型,呼籲遊客:「踴躍捐款,幫助牠們蓋新家,也幫助拯救牠們被走私到台灣、正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同胞們」。
許多人或許會好奇,這個告示牌為何用英文書寫?裴家騏透露,這個牌子原來是他向英國「猿猴世界」要來的「紀念品」。
1999年裴家騏受邀到英國「猿猴世界暨猿類收容中心」考察,正當「猿猴世界」負責人科寧先生興奮地引領他進入紅毛猩猩區的時候,意外發現這個告示牌,頓時,賓主間彼此都非常尷尬,裴家騏當下更感到無地自容。
裴家騏表示,「猿猴世界」每年約有30到50萬名來自各國的遊客進入參觀,換句話說,這個已經豎立超過10年的牌子,至少已經有超過300萬人次看過。「這些遊客是不是都認為台灣是一個為了暴利走私動物,但又不懂得好好照顧、不負責任的國家呢?台灣人是不是個個都想擁有珍禽異獸,卻不在乎瀕危保育動物的死活呢?」
事實上,「猿猴世界」並沒有錯怪台灣,當他們1987年立起這塊牌子時,正是台灣寵物市場刮起紅毛猩猩風潮的時候。跟所有經濟乍富的國家一樣,台灣人對寵物的需求日增,1980年左右,少數人從不同管道引進紅毛猩猩、長臂猿等靈長類動物,然後高價賣出,但引領飼養小紅毛猩猩熱潮的,竟是媒體的推波助瀾,讓台灣一度背負「野生動物殺手」的惡名。
1988年間,華視綜藝節目「頑皮家族」製作單位,與新竹六福村野生動物園合作,利用紅毛猩猩「小莉」在節目中與主持人張小燕搭檔演出,結果大受歡迎,節目收視率屢創新高。部分寵物商於是伺機炒作,把小紅毛猩猩塑造成天真的小孩來照顧,為牠們包尿布、以奶瓶餵食牛奶,經常抱在胸前一起出遊、同吃、同睡,完全擬人化的包裝,讓寵物玩家愛不釋手。
但在歡笑聲背後,殊不知紅毛猩猩從叢林捕捉、跨國運輸、市場販售、換手飼養,每個環節都可能造成大量傷亡。裴家騏指出,在野外,每捕捉一隻小紅毛猩猩,意謂著要先殺死在牠周邊兩到三隻保護牠的成年雌猩猩;運送過程中,平均4隻小紅毛猩猩只有1隻存活。也就是說,消費者手上的每一隻靈長類野生動物,代表背後最少有7隻、甚或整個家族的生命跟著陪葬。
黃金蟒為緬甸蟒的黃化種,美麗冷酷的外表和華貴的氣息,是吸引人飼養的原因,但長大後長達3公尺的體型令人生畏,遭棄養者也不少。
協助執法
1989年,我國第一部「野生動物保育法」終於立法完成,明令禁止非法的野生動物貿易行為。之後各縣市政府、警察機關和海關人員更聯手出擊,大力查緝和沒收經由非法手段捕獲、販賣的本土野生動物,或從其他國家走私進口的瀕危野生動物。
裴家騏表示,由於各相關單位均缺乏適當的醫護能力,使得多數被沒入的動物,在等候查證、法院判決或送返原生地的漫長過程中,往往無法得到適當照料。當時各縣市負責該項業務的農業局裡,偶爾可見被沒入的保育動物,可憐兮兮地被繩子綁在辦公桌的桌腳旁。
行政院農委會驚覺到後勤照養單位的重要性後,開始逐步設置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1992年委託屏科大、宜蘭大學、台北動物園及高雄動物園分別成立官辦收容中心,提供遭沒入的野生動物一個緊急醫療、復原以及暫時居住的處所。
裴家騏苦笑表示:「當初農委會撥款興建房舍時,以為只要能讓執法單位無後顧之憂地放手查緝,或許10到15年內,台灣就可以杜絕動物走私,收容中心也可以功成身退。」
然而,隨著台灣寵物市場的不斷翻新,加上飼養奇禽異獸的癖好與炫耀財力的心態,讓非法走私更形猖獗。為了遏止歪風,「野生動物保育法」於1994年重新修訂,規範比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嚴格,並大幅提高對違法者的懲罰,執法單位也鐵腕取締,屬於保育類的動物,頓時成為非法飼主們的燙手山芋。
飼主除了畏於民事、刑事責任的嚴懲外,原本可愛的小寵物隨著年齡增長,往往變成潛藏高度危險的大麻煩。因為當可愛依人的紅毛猩猩寶寶,長大成用一根手指頭便可勾起250公斤砝碼的大力士;像小貓般頑皮好動的小老虎,逐漸長成數百公斤重的巨無霸;個性溫馴的長臂猿,突然出現攻擊咬人等種種改變時,許多既無專業能力,也無足夠心力和財力的飼主,只好將力大無窮、野性難馴的動物長期囚禁在鐵籠裡,甚至乾脆棄養。
因此這幾年來,偶爾會傳出一、兩則紅毛猩猩或馬來熊脫逃、傷人的社會新聞,甚至連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二」中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小貓熊」,也曾被發現流落高雄縣街頭。
為了讓動物均衡飲食,收容中心的照養員根據每個區域的動物數量分配食物,每日都要攝取水果和蔬菜各4種以上,還有各類五穀雜糧等,比多數民眾更講究呢。
飼主無知又無情
根據估計,在台灣外來瀕危的長臂猿、紅毛猩猩、各種老虎和馬來熊,被非法豢養的數量都在百隻以上。收容中心截至2007年底,就收容了844隻,包含靈長目、食肉目及鳥類、兩爬類等,來自世界各地的野生動物。而每一隻背後,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曲折苦難。
裴家騏表示:「通常人們飼養寵物,是為了尋求心靈寄託,甚至將牠們視為同伴或親人;但野生動物多數不具備這種與人親暱的特質,無法和主人產生緊密的感情聯繫。加上牠們的飼養難度極高,而許多飼主對牠們卻十分輕忽,仍把牠們當成『畜牲』看待,而高死亡率導致市場供不應求,更讓野生動物的生命權毫無保障。」
國人不當飼養寵物的風氣由來已久,台灣獼猴「古意」就是無知飼養下的受害者。
去年3月被棄養,幸遇好心的外籍學生送到收容中心的「古意」,經診斷患有「纖維性骨不良症」,這是一種長期缺乏鈣質所引起的症狀。
「很多飼主誤以為猴子只吃香蕉,其實獼猴在野生環境中的食物取材相當多元,包括各種堅果、果實、花、昆蟲等。」為了幫「古意」迅速補充鈣質,剛來的第一個星期必須天天打針,看著已3、4歲,體型卻只有正常獼猴一半大小的「古意」挨針,照養員曾淑娟相當不捨。由於長相怪異加上體型瘦小,「古意」並不被猴群認同,即使痊癒,但歷經幾次併群實驗失敗後,瘦弱的「古意」只能孤獨生活。
另一個不可思議的獼猴個案則是「弄獅」,被發現時宛如棄嬰般,一歲多的「弄獅」被塞在鳥籠裡,裡面還塞有毛巾、狗衣服、奶瓶和奶粉,只差沒有「希望善心人士代為撫養長大」的書信!
「初到收容中心時,牠會用衣服把自己整個蓋住,然後頭一直晃一直晃,就像陣頭裡不斷搖頭晃腦的舞獅一樣。」照養員於是依照牠的刻板行為,幫牠取名「弄獅」(台語)。
台灣觀眾喜歡從東南亞購買原木,許多外來物種的幼體也就在無意間被夾帶進口。圖為長大後的澤巨蜥。
主動出擊,跨國合作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這兩起獼猴棄養案例就發生在去年,而裴家騏也記得今年初在高雄縣野放魚鷹(一種以魚為主食的鷹類)時,一名媒體記者表示,野放時她躲得遠遠的,因為擔心萬一魚鷹「兇性大發」會被「啄死」。可見雖然經過多年的保育宣導,國人對野生動物仍停留在一知半解、充滿錯誤想像的階段。
然而抱持這些誤解的何止一般民眾?即連動物園裡所謂的專業照養員,對野生動物也同樣不尊重、不瞭解,才會有照養員不敢進籠舍餵食,只敢在籠外將食物「丟」進去的怪象;也才會發生動物園獸醫被河口鱷咬斷手臂的事件;更不可思議的是,咬人的河口鱷一直被園方當成尼羅河鱷,直到意外爆發後才在專家鑑定下正名。
近年來,收容中心除了協助「保育法」的執法外,更主動出擊,積極在國內尋找當初曾經過申請、合法作為寵物或展示的瀕危保育類動物,主動拜訪飼主,關懷動物們的照養環境與健康狀況,並提供實質幫助,以改善牠們的福祉。
收容中心除了發揮照養功能外,1990至95年間,更與台北市動物園一起協助「世界人猿基金會台北分會」,前後3次,共計有33隻未成年紅毛猩猩,從台灣被帶回印尼婆羅洲東岸的「加里曼丹紅毛猩猩復育中心」。
收容中心還與英國猿猴世界、越南Cat Tien國家公園,共同在Cat Tien 國家公園的「仙島」上設立「瀕臨絕種靈長類中心」,並於2007年11月舉行動土典禮。這個中心將協助越南政府,收容長期被非法獵捕和買賣的黃金頰長臂猿、銀葉猴、白臀葉猴和懶猴等瀕絕物種,希望台灣也能在全球的動物保育工作裡盡一份心力。
2005年,農委會組織調整,收容中心業務移由林務局接續辦理,除了大幅提升經費至每年6,000萬元外,還新增設了「海洋生物博物館」和「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另在台中國立中興大學設了一處急救站。
(左)缺乏鈣質的小獼猴「古意」剛來中心時長相古怪、孱弱不堪,是名副其實的「瘦皮猴」。圖為獸醫為牠施打營養劑時,牠的驚恐模樣。
愛牠,就不要擁有牠
回首16年前,收容中心從一個放置在研究室裡的大型狗籠,發展成今日關照動物福利、積極向外尋求合作、主動對外提供專業服務,以及兼具社會教育、人才培訓、科學研究和野生族群保育工作及營隊培訓的機構,並預定於今年9月完工啟用大型的「生命教育館」。裴家騏深刻體悟:「野生動物的非法貿易,並非單一原產國或消費國的責任,唯有有效且深入的國際合作,才能解決野生動物保育的棘手議題。」
「我們也期許民眾,不要隨意飼養寵物;若已經飼養,愛牠就請不要拋棄牠。畢竟,每一隻動物都是獨立而有尊嚴的個體,都有喜怒哀樂的情緒,都應該被好好珍惜。」
此外,「沒有需求就沒有殺戮」,杜絕買賣,野生動物才毋須被迫離鄉千里,一生過著痛苦且孤獨的生活。
「畢竟,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星球,自稱萬物之靈的人類,更應該學會愛護地球上的每一個生物,」裴家騏望著收容中心裡的一隻隻落難動物,誠摯而沈痛地說。
為了讓動物間彼此互動,豐富牠們的生活,中心常將動物混合照養。圖中被棄養的年老白手長臂猿「阿璐」,正關注地瞧著牠的同伴動物鴨子。
鮭冠鳳頭鸚鵡「小芭」因從小無飛行空間,長大後「有翅難飛」,只能靠著鳥喙和爪子,一步步慢慢挪動。
一頭成年紅毛猩猩的力氣,抵得上7-10個成年人,牠們的活動環境,需由長型螺栓、消防水帶以及木頭電線桿等堅固材質所組成,才不會被這些破壞大王輕易摧毀。
金剛鸚鵡「波波」因為焦慮憂鬱而自殘,將右腳咬掉了3隻腳趾的趾關節。
獼猴進食是按照位階,由「老大」先吃。為了讓弱勢個體可以順手撿拾後趕快藏起來吃,照養員要將食物平均分散各處。圖為餵食白煮蛋,猴子自己會剝蛋殼喔。
這種色彩鮮豔、常被民眾搭在肩上招搖過市的「綠蜥蜴」,可能是未來幾年國內棄養最嚴重的物種,造成外來種問題值得注意。
(右)進入中心6個月後,「古意」在每天曬太陽復健及施打鈣劑下,慢慢恢復生猛猴型。
已成為台灣動物保育傳奇之一的收容中心主任裴家騏,將無限愛心灌注在這些落難動物上。圖為他與白手長臂猿「豆豆」(左棕毛者)及白頰長臂猿幼猴「阿丹」(右黑色)戲耍。
原產於非洲的蘇卡達陸龜,為全球第三大陸龜,背甲可達一公尺,為走私者最愛的陸龜之一。
這種色彩鮮豔、常被民眾搭在肩上招搖過市的「綠鬣蜥」,可能是未來幾年國內棄養最嚴重的物種,造成的外來種問題值得注意。
收容中心門口前的大草原停車場上,豎立著中心的標誌。
靈長類都是群居動物,相互理毛更是獼猴間重要的社會行為。可惜「古意」因為過於瘦弱,不被猴群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