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起,祖先堅心過台灣,不知台灣生做啥款?……
思想起,黑水要過幾層啊,心該定,碰到颱風攪大浪,有的抬頭看天頂,有的啊,心想那神明。
思想起,自到台灣來住起,石頭嚇大粒,樹啊嚇大枝。一角開墾來站起,小粒的,用指頭搬摳,血流復血滴……
思想起,雙手挖土要耕田,無牛得駛刁刁難,時間啊,暫時你得等,子孫啊,攏是雙手抓土飼你們長大漢啊!——「唐山過台灣」陳達
民歌手陳達去世多時,當雲門舞集放起這段描寫祖先渡台艱辛的「唐山過台灣」,年輕觀眾一樣要為這沙啞聲下所傳達的詩史而血脈顫動,潸然淚下。
要說歌仔、歌仔仙、歌仔冊,一般人總陌生,其實這「唐山過台灣」就是一首「歌仔」,陳達就是一個歌仔仙,歌仔用筆墨寫下成冊的就是歌仔冊。
五十五本的梁祝手抄歌仔冊中,梁山伯成了北討匈奴的馬上英雄,並與祝英台雙雙復活、結為連理。(鄭元慶)
來自底層的聲音
歌仔冊,也叫歌仔簿、閩台歌冊,通常以發源於台灣且最受歡迎的歌仔戲為曲調,由歌者即興填詞,七字一句、四句一聯,順口押韻,唱出民間故事、社會大事。民俗學者郭立誠以為,歌仔冊上承敦煌變文、宋元講唱,和彈詞、木魚書一樣,皆是俗文學的一種。
這些歌仔,早在歌仔成冊之前,就由老百姓口耳傳唱,你加一句、我刪一段,歌仔也就越來越精鍊,越來越能反映時人的生活感受。
「歌仔冊就像今天的大眾流行歌詞,不過它不是由某一個作詞者所作,而是一代代由大眾集體創作而成」,彰化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臧汀生表示。
早期台灣歌仔冊全自閩南廈門一帶進口,之後本地印刷業起步,變成直接盜印,氣得大陸的歌仔冊書局在書皮上印著「翻印者,無恥小人」、「翻印者,男盜女娼」等惡毒咒語。
從史詩般的「昭和敗戰新歌」,到描寫社會奇案的「台南運河奇案歌」,還有逗趣的「戶蠅蚊子大戰歌」。在民間傳唱成形的歌仔冊生動地記錄下當時的生活。(陳健銘收藏)(陳健銘收藏)
山伯上馬、英台現胸
延續大陸的傳統故事經過傳唱之後,便會發展出本土化的「新編情節」。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洋洋灑灑發展出五十五本歌仔冊,故事是受傳統社會習俗壓抑而不得上學堂的英台,女扮男裝赴學後,與同窗山伯相愛,無奈父親將她另配他人,而致山伯傷心病逝,英台哭墳投墓。在他們雙雙化蝶的悲劇後,山伯不但還了魂,還北征匈奴奏凱歸鄉,與英台結成連理。
曾以閩台歌冊為碩士論文的曾子良便表示,「對墾拓性格的台灣人而言,不太能滿足那種淒美遺憾的愛情故事」,於是梁祝在歌仔冊內喜劇收場,而且文弱書生梁兄哥成了文武雙全的英雄人物;此外,在羅漢腳的性幻想下,英台還有寬衣現胸,以證明自己是女兒身的大膽表白。
日據時期,開始有大量描述本地風土民情的歌仔冊創作出來,像是描寫苦命煙花女「金快」和情郎褲帶相連,同跳運河殉情的「台南運河奇案」,還回銷大陸,改編成話劇演出。此外,「由於台灣遭受異族統治,探索歷史的歌仔冊特別多;光復後,則以趣味性題材和追求自由戀愛的歌仔冊為主」,歌仔冊收藏者陳健銘表示。
位於新竹城隍廟對街的竹林書局,是本地僅存賣歌仔冊的書局。
渡台悲歌
《台灣通史》的作者連橫說「台灣固無史」,是指沒有官家正式為之做史,然而老百姓卻用歌仔寫史。單是描寫先民墾拓的歌仔冊,就近十種。有衣錦榮歸的「甘國寶過台灣歌」,也有最後「愁苦致病,無人照顧……死無棺木,骨骸暴露。豬狗爭食,並無墳墓,家後妻小,不知其故」悲慘下場的「勸人莫過台灣歌」。
就一隻月琴、一把椰胡,人們可以從「盤古開天闢地歌」,唱到「鄭國姓開台灣歌」,再到日據時抗日的「台灣民主歌」,一口氣再唱它「昭和敗戰歌」,而到「歡迎祖國歌」,台灣三百年,無不在歌裡。
有嚴肅的史歌,也有輕鬆俏皮或宗教勸世的生活寫照。像是「戒鴉片歌」,傳神地形容出吃鴉片者「胸膛像水缸,雙手如鐵錘」的枯槁模樣;而「八七水災歌」則細述大災難的慘狀。「來綁養女歌」、「長工歌」則唱出卑微人物的心聲與無奈。就像時下才流行過的「做總統大家有機會」、「現金寄在股市」等流行歌曲,都是社會的寫景。
已經過世的竹林書局老闆林有來,年輕時是個歌仔戲演員,除了唱戲,平日出口便是七字的四句聯,還整理了不少歌仔冊。(鄭元慶翻拍)(鄭元慶翻拍)
無要撿錢啦
歌仔的流傳,除了每一個傳唱的百姓,還有一些專業歌手。這些歌者的舞台,不是街弄巷閭,就是廟會市集。他們大多是社會的邊緣人,像是在手臂綁著寫有曲目的垂條,任人抽籤點唱的乞丐,或是走江湖賣膏藥的「王祿仙仔」;還有更專業賣歌仔冊的歌仔仙。
這些人生歌手,找了塊地坐定就是舞台,先用歌仔來引人,把散落的人們一一向自己拉近,然後發給每人一本歌仔冊。
起了七字調,緩緩唱起「陳三」和「五娘」的情和愛;轉個江湖調則換個風景,由南到北,「台南出產麻布袋,蘇澳出名大白灰;苗栗竹山出柿粿,南勢出名烏龍茶……」唱起「台灣物產歌」。
觀眾多了,來些趣味的,就唱「戶蠅(蒼蠅)蚊仔大戰歌」或「果子相褒歌」,把寶島水果王國裡,枇杷皇帝、柑仔皇后,和香蕉元帥、楊桃禪師之間的秘辛一一道過。
唱累了,來個收尾「這本聽了有歡喜,一本三角拿來買」,歐吉桑、歐巴桑也滿意地掏出錢來買個一、二本。拿了歌本,合自己喜歡、曲調任意配,人說「歌仔別人作、心情自己的」。
自從收音機、電視普及以後,歌曲流行快速進入空中,創作也進入專業化的階段。不再像歌仔時代,曲牌有限,每個人只要稍加練習就可以既是歌者,又是創作者。現在每首歌皆有自己的新曲調,而且曲的音樂性往往還強過詞的內涵,結果大家忙著學新歌,人人原有的創作力都反而萎縮了,對於今昔流行歌的比較,臧汀生不禁戲謔地說,「真是災禍」。
一本歌仔冊在手,三、兩好友拾幾個熟悉的歌仔調盡情哼唱,這就是古早時代流行歌的流行法。(張良綱攝)(張良綱攝)
新竹名產歌仔冊
歌仔沒落了,連帶地出版歌仔冊的書局也一一歇業。目前在新竹城隍廟口對街上的竹林書局,是全省僅存還出版歌仔冊的書局。
「我講得不清,若我公公在時,與人聊天談生意,便出口就是七字的四句聯」,竹林書局現任老闆吳照美表示。十年前,曾出版過三百本歌仔冊的公公林有來臨終時,要她答應不會讓竹林在她手中消失,因而在中南部幾家後繼無人的歌仔書局歇業後,竹林成為台灣最後的一家。
對於未來,她自架上抽了一本紙都變黃了的歌仔冊,指著封底:「歌仔冊現今是吃短銷慢,你看這民國四十九年再版的,還賣不清呢!還好現在算命、武術的書很暢銷,不然光靠賣歌仔冊哪吃得飽!」
目前除一些「天天開心」、「日日春」等鄉土性電視綜藝節目,仍會參考或引用歌仔冊,另外強調草根性的選舉人還可能有新的歌仔創作。三年前的選舉,當選台北縣長的尤清的智囊團,就將他的政見寫成七字仔四句聯,以達到「唱得比說得好聽」的效果。
阿公的歌仔
但這畢竟只是曇花一現,無法落實在現實生活中。現在,只有在歌仔戲大本營的宜蘭,和昔時唱歌風氣鼎盛的羅東、桃園等地的公園內,還聚有一些髮稀視茫的老阿公、老阿媽一起唱歌仔。
有的帶了支吹(瑣吶),有的取出折扇,一側身就是一個「展扇花」架勢。有的什麼也沒帶,就帶著「聲音」來。九十二歲的蕭老先生不會吹拉彈唱,也不會許多歌仔調,就只用從私塾學來的吟詩調,一個人唸著影印放大的歌仔冊,大聲唱著他們那個時代的故事、風情和青春。
〔圖片說明〕
P.86
盲歌手楊秀卿和丈夫楊在興一個唱歌仔一個拉弦,相偕相持走唱江湖賣膏藥。現在也經常在民俗晚會上「純」表演。(卜華志攝)
P.88
五十五本的梁祝手抄歌仔冊中,梁山伯成了北討匈奴的馬上英雄,並與祝英台雙雙復活、結為連理。
P.89
從史詩般的「昭和敗戰新歌」,到描寫社會奇案的「台南運河奇案歌」,還有逗趣的「戶蠅蚊子大戰歌」。在民間傳唱成形的歌仔冊生動地記錄下當時的生活。(陳健銘收藏)
P.90
位於新竹城隍廟對街的竹林書局,是本地僅存賣歌仔冊的書局。
P.91
已經過世的竹林書局老闆林有來,年輕時是個歌仔戲演員,除了唱戲,平日出口便是七字的四句聯,還整理了不少歌仔冊。(鄭元慶翻拍)
P.92
一本歌仔冊在手,三、兩好友拾幾個熟悉的歌仔調盡情哼唱,這就是古早時代流行歌的流行法。(張良綱攝)
P.93
把曲目繫在手上任人點抽的「抽籤仔」,以歌仔來算人命運,也為自己賺口飯吃。(取材自「民俗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