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首位女主祭
3年前,這位國立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前身為花蓮師範學院)的副教授爭取擔任彰化社頭蕭家宗祠百年首位女主祭的事件,對許多人仍然記憶猶新,對蕭昭君及她的伙伴們而言,那卻只是習俗文化改革大夢中,一個小小卻關鍵的里程碑。
話說1990年,當蕭昭君拿到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時,在鐵路局擔任機車助理、從小非常疼她的父親就曾興沖沖跑去問家族中的祖祭主委「女兒可不可以當主祭?」得到的回答卻是:「博士可以,女的不行」。
2006年,蕭昭君嘗試親自跟宗祠管理委員會的蕭氏宗親「對話」。
「宗祠祭祖儀式,百分之百是父權文化的具現,」蕭昭君解釋,事實上除了主祭都由「德高望重」的男性擔任,女人不得參與儀式的任何環節,女人的名字也不會出現在墓碑上及娘家祖譜中──出嫁女子列入夫家的「公媽」牌中,單身女子則無處歸屬。
性格爽朗豪俠、已婚而未生孩子的她,想力爭的是,一旦女性可以參與祭祖,就有機會留名家族,因為每一位主祭者,禮成後都會送一塊匾額留在祠堂內成為歷史紀錄。
更進一步,女主祭的實踐,其實也是在「打開除魅的視野」。蕭昭君解釋,掌握「儀式詮釋權」的人向來不會去考慮儀式對女性的歧視,反而經常會用「如果不這樣做,會禍及子孫」的恐嚇來確保特定儀式得以繼續維繫;大部分女性無法承擔罪名,只好無奈就範。因此她要用行動證明:「人人都可以向神祈福,神的祝福是不分性別、雨露均霑的!」
經過一年來的積極爭取與學習(從走台步、念祝文到嫻熟儀式程序),蕭昭君終於在2007年的農曆元月12日擔綱主祭。祖祭當天非常轟動,由於女主祭創舉事前傳開,許多非蕭家人前來觀禮,各大媒體也湧入報導。
雖然這是蕭昭君生命中的唯一一次(主祭年年換人做),然而,「人生處處是性別的戰場,行動隨時可以展開。」為了讓行動持續發酵,蕭昭君與「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伙伴們於去年4月完成《女生正步走,牽手催生女主祭》紀錄片,積極展開全台校園巡迴放映活動,至今已歷近30個場次。
令蕭昭君深受鼓舞的是,首場放映會時,有3位來自桃園埔心、分別擔任宗親會前後任主委及執行秘書的客家老先生,特地前來「致謝」──老先生們說,是蕭老師的「義舉」讓他們理直氣壯地拿著剪報去向家族裡的反對派遊說,以致在大前年他們終於能將一位過世多年、對家族卓有貢獻但牌位卻流離在外的「姑婆」奉入宗祠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