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的三大「惡習」
「一個人以為不要緊,就什麼都不要緊了。」林語堂認為這種華人特有的美妙觀念,與美國人講究效率的特質形成奇特的對比。
他說,他曾經看過一家工程公司以「『差不多正確』是不夠的!」為廣告標題,這讓他覺得,美國人的三大惡習根本就是講究效率、講求準時、希望事業成功。美國人之所以那麼不快樂、那麼神經過敏,就是「求全的慾望已近於淫」。
他舉「回信」這件事為例說:「回信能使大學教授變成有效率的商業經理。」
他說,一個人在接到信件後馬上回信,結果是好壞各居其半的。如果不回信,頂多錯過幾次好約會,但也可能避免掉不歡而散的可能;如果把信擱在抽屜裡3個月後才拿出來看,會覺得沒有回的必要;過3個月再看一次,你就會知道,回信根本是浪費光陰。
林語堂心裡有一種類似「理想國」的先知式幻覺:幻想一千年後紐約曼哈頓的住戶都變得行動緩慢;美國的「進取者」(Go-getter)都成了東方式的悠閒人,病人不必預約,急診室也取消了,病人同醫生可以討論人生哲學,救火車變得像蝸牛一樣慢,消防員還會跳下車和圍觀民眾吵架。如果「理想國」能夠實現,人們就可以盡情享受許多悠閒的下午了。
躺臥床上為人生至樂
林語堂知道他的「理想國」不可能在紐約實現,但他可能不曉得,21世紀的台灣會變得比他所稱的「美國人的罪惡」還罪惡。
數位時代來臨後,效率、準時、成功,成為資本主義的「普世價值」,不要說回信,e-mail、行動電話總是隨call隨到,報紙、周刊、24小時的電視新聞快遞世界紛爭和名人八卦的最新進度給你,沒有選擇。
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中幽默地說:「我相信躺臥床上為人生至樂之一;我發現,同意此事的人都是誠實的人,那些不相信卻在床上『躺臥』(lying,英文雙關語「說謊」)的人都是騙子,實際上,他們白天下了床也一定滿口謊言。」
依照林語堂的這種邏輯,台灣失眠人口越來越多,躺臥床上成為苦差事,難怪社會上也會謊言滿天飛,詐財事件不斷。
讀《生活的藝術》幾乎就在檢視現代社會最根本的病灶,如果林語堂能看到台灣今日的發展,他或許會說:「三隻魚閃標」的笑話沒什麼不好,偶爾說說名人的小八卦也無傷大雅,但那樣的機巧和興致,若也能幽默地轉換到「躺臥床上」這樣的悠閒事上,或許人們會變得更快樂。
林語堂若看到現代社會會講什麼?閱讀《生活的藝術》,藉由想像中的林語堂之口,讓我們說出心底最真實的想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