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教基礎,海外學中文的老字號
中文是最難學的語言之一,如何讓人學得有趣,是海外華語教師最大挑戰。
目前在美國,各大城市都有與台灣合作的華僑學校及語言中心,有些甚至提供免費課程,歡迎更多人學習。
早在1956年,台灣便已踏出海外華語教學的第一步,在美國紐澤西成立台灣第一所海外華語教學中心──台北語文學院,培訓外籍傳教士的中文能力;由於教學效果卓著,1959年起,更與美國國務院合作,代訓美國駐華外交人員。至今它已成為最老牌的海外華語教學中心。
我國退出聯合國後,官方的海外華語文教學工作受阻,僑務委員會遂與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和國語日報等民間團體合組「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總部設在台北,透過學術組織的力量延續海外華教工作,並自1977年起,開辦華語文師資研習班,至今已培養一萬多位華教人才,分布在全球兩千多所僑校中。
僑校教師以當地僑胞為主,他們熟悉僑社環境,和學生溝通也較容易,成為海外華教的中堅。這些僑校中有半數採全日授課,其餘則配合學生需求利用週末假日開課。
不是中文好就會教
早年華語師資的培訓,著重在文字學、聲韻學和訓詁學三科;銘傳大學華語文教學學系主任江惜美指出,過去強調的中文專業能力,已不足以應付新的挑戰,現在的華語師培,還需要教育心理學、教學方法等跨領域多元能力的支援,不僅要「懂」,更要會「教」。
此外,華語教師身居文化傳播的前線,因此也納入「華人社會文化」、「俗文學」等,加深教師的文化涵養,並將這些內涵應用在教學現場。例如,「玉」指的是美麗的石頭,背後有溫潤之德、象徵君子之美等深厚的文化意涵,了解這層意涵,才能了解中華文化為何特別推崇玉,不只是美麗的石頭而已。
中文熱,華教成為新顯學
2006年,美國大學先修課程加開中文後,許多大學、中學相繼跟進,使得華語教師供不應求,薪資也水漲船高,大學華語教師的月薪美金3,000元(約新台幣9萬元)左右,已成許多台灣年輕人嚮往的目標。
新加坡也來台灣招募幼兒華語教師,除了開出每月新台幣5萬4,000元的薪資外,並供應餐食,補貼機票,待遇相當優厚。
因應這波趨勢,國內各大學紛紛開設華語教學課程,包括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大學在內,目前共有二十多個相關系所,每年培育約一千名華教人才。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暨研究所主任陳振宇表示,所上畢業生約有6成投入國內外教學單位,有人受歐美國家的高待遇與開放的社會氛圍吸引,有人偏好日本、韓國文化魅力,紛紛選擇出國教華語。
已在歐洲擔任華語教師13年的林欽惠,2001年便前往荷蘭萊頓大學教學,去年轉赴德國哥廷根大學東亞學系教授中文課程。
「這十多年來,學中文的人明顯變多,教中文的學校也增加很多,」林欽惠說。2001年,她的班上學生只有30人,2007年,卻增加到150人;在義大利的同事甚至有100個學生擠在一間教室上課的經驗,「中文熱無庸置疑,」她說。
到荷蘭之初,林欽惠和好幾位語言學、漢學博士角逐華語教師職缺,只有師大華教所畢業的她擁有教學專業,順利獲得萊頓大學的教職。
如今林欽惠在哥廷根大學不僅教學,也負責甄選新教師。「華語教師的缺口一直存在,希望台灣送更多優秀老師到海外」她說。
海外教學的另一個困難在於如何融入當地,適才適性教學,用學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教課,才能拉近師生的距離。
累積十多年的教學經驗,林欽惠發現,學生的母語是影響他們中文發音好壞的關鍵。例如,俄語發音很複雜,因此俄國學生比較容易揣摩中文發音;荷蘭文拼音習慣與漢語拼音不同,因此學生容易把「他們」念成「搭們」、「看書」念成「幹書」,讓她哭笑不得。
人跡罕至之路
全球華語教學市場雖大,但區域差異卻不小。師大華教所主任陳振宇指出,年輕人嚮往歐洲跟美國,願意前往東南亞地區教書的少之又少,畢竟在薪資待遇上,離歐美國家尚有一段差距。而且年輕人從事海外教學,另一個誘因是想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因此通常偏好距離較遠、風俗習慣差異較大的國家。
反而是滿懷教育熱忱的退休教師,沒有經濟壓力,非常樂意前往東南亞國家教華語,對他們而言,東南亞生活步調慢、物價指數低,離台灣又近,是退休後能夠繼續貢獻所學的好去處。
事實上,東南亞具有龐大的華語教學商機,泰國、菲律賓、印尼等國都與台灣有密切的經貿往來,特別是來自這些國家的勞工,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的重要組成分子。台灣雇主希望雇用懂中文的勞工,同樣地,在東南亞地區的企業也希望雇用懂中文的員工,無論觀光或與華人洽商,都能派上用場。
學生的需求決定市場
學語言的動機不外乎功能與文化,陳振宇認為,許多外國學生學習中文主要是為了與中國大陸的商業往來,因此多半傾向從簡體字學起,而在教育市場上,滿足學生的需求才是教學者的首要任務。
「我們想教的,不一定是學生想學的,」陳振宇表示,要在全球華語教學戰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得拋開一廂情願的想法,用市場思維面對簡體字的挑戰。就市場角度而言,一位教師能夠同時教正體字與簡體字,顯然勝過只會一種的教師,因此正簡兼修,學習漢語拼音,將是新一代華語教師的基本功。
「台灣老師兩種都可以教,」江惜美強調,許多外國學生在接觸中文一段時間後,隨著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增加,便會對正體字產生更多興趣,市場自然會打開來。
培養經營者開拓市場
「全球華語教學如果是一個戰場,台灣缺乏的不是士兵,而是前線的指揮官。」陳振宇認為,台灣最欠缺的不是教師,而是懂行銷、管理,以及能夠在海外拓展業務的經理人。因此目前師大華教所正規劃企管、財經、行銷課程,培育具有遠見的領導型人才。
整體而言,台灣在華語教學國際市場上仍保有教學優質、風格活潑、教材方針自由優勢。
反觀對岸的「孔子學院」,雖聲勢浩大,但也傳出不少爭議。美國大學教授聯合會今年6月發表聲明指出,孔子學院忽視學術自由,嚴格控管教師甄選和課程內容,重創了美國大學內的學術自由。聲明中更建議,「除非孔子學院的課程與教師能享有學術自由,否則各大學應停止彼此間的合作。」
在這場世界華語大戰中,台灣與西方世界共享的民主、自由價值,或將成為台灣逆轉勝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