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貿上,台灣是越南的最大投資國;在婚姻市場中,越南卻是台灣的最大「進口」國。
台越關係,從經貿夥伴走向聯姻親家,看似毫不相干,其實互為因果。在輿論關注7萬6,000位越南新娘在台甘苦的同時,台越聯姻還有另一章──許多隻身在越南打拚的台商、台幹,在當地娶妻生子,落戶生根,成為越南的「台灣新郎」。
無論身處越南的「台郎」,抑或是遠嫁來台的「越娘」,越來越多的台越聯姻,牽動的不只是兩個異國聯姻的家庭,還影響著兩國社會的未來……
位於越北河內,專事生產空氣壓縮機及氣動設備的金王機械有限公司小老闆葉耿泓,與越南籍女友阮明慧交往快2年,即將論及婚嫁。
葉耿泓來自典型的台商家庭,家中成員除了母親「留守」台灣外,其餘皆分散各國──姊姊遠嫁到中國杭州;駐守家族企業泰國廠的哥哥娶了泰國籍老婆;葉耿泓在2005年派駐越南廠,在飛往越南的班機上,與生平認識的第一位越南姑娘相識、相戀;父親則往來各國工廠間巡視──一家5口分居4國,難得聚首,即便是闔家團圓的春節過年,每個人還是得堅守崗位,頂多用電話互道恭喜。
「我們家彷彿是個小型聯合國,下一代語言不通,日後團聚,可能還得請翻譯!」葉耿泓不禁哈哈大笑,笑聲中透露了台商四海為家的豪邁與無奈。
從越南到台灣,簡志榮與陳凰鳳一家4口,齊心克服大環境的衝撞與壓力,見證台越聯姻家庭絕對有幸福的可能。
把自己投資進來
跟隨台商向外拓展的腳步,「台郎」在異鄉締結姻緣的機會也大增;近年台商的熱門投資國──越南,自然也順勢成為熱門聯姻國。
根據駐胡志明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統計,從1995年至今,通過結婚面談的越南新娘總計9萬5,406多人,但實際入境人數只有7萬5,946人,其間約二萬人的差距,多是在越南打拚的台商或派駐越南的台幹所娶的在地新娘。
2000年,台灣紙業駐越代表張伯煒在越南娶妻時已36歲。
「我本來就打算長期留在越南,但娶越南老婆卻是誤打誤撞。」張伯煒不諱言,越南有許多行業不開放給外地人,如不動產,台灣人投資置產時,若找人頭登記風險很高;基於經濟安全上的考量,許多台商乾脆與本地人結婚。目前越南各地台灣商會的會長、理事、常務理事,多是娶越南老婆的台郎,尤其是自營商,往往一面賺越南錢,一面也「獻身」為越南女婿。
至於張伯煒自己,雖然沒有抱定娶越南老婆的打算,但也許是已過適婚年齡,1999年到越南不久,偶然機會認識了在外商JohnnyWalker擔任行銷的另一半,7個月後,就決定走入結婚禮堂。
具有中法混血血統的張伯煒太太,外貌出色,但性格上仍是傳統的越南女性。張伯煒表示,語言上的差異雖使夫妻間的溝通不能很「達意」,但相處上最大的障礙,卻是越南人「打死不認錯」的強悍民族性,結婚7年來,仍舊常常因此產生摩擦。
下一代,是家庭的延續、社會的未來。台越聯姻下的孩子,無論身在越南或台灣,教養問題都應該受到重視。圖為河內還劍湖畔一景。
孤夜無伴枉少年
異鄉的孤寂,是台越聯姻的另一種觸媒。
「實在太無聊了,」林俊宇原來在台灣的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天天沒日沒夜的加班,從來也不覺得寂寞,但派駐越南河內的龍生科技擔任財務經理不過才3個月,他就耐不住異鄉寂寥,決定要找個感情上的寄託。
「一堆人等著看我『始亂終棄』的笑話,怎麼能落人口實?」長相斯文俊俏的林俊宇坦言,他與越南女友在婚前就已經同居,在工廠及台商圈引發不少耳語和揣測。女友懷孕後,他立即決定結婚以示負責,「先有後婚」的他,在2個月後就要當爸爸了。
和其他娶越南老婆的台郎一樣,林俊宇和老婆間的最大難題,在兩人間的社交生活缺乏交集和信任。
「不論是和台商朋友聚會或一般工作上的交際應酬,帶老婆參加,她覺得格格不入,無聊難耐;不帶她去,她又放心不下,不時打電話來追蹤催促。」但如果角色互換,林俊宇也不願意參加老婆與越南親友或姊妹淘們的聚會。「嘰嘰喳喳不知道在說什麼、笑什麼,我根本是鴨子聽雷!」林俊宇無奈地說。
現年30歲的洪子鍵,當年一退伍就與哥哥洪子乾來到越南平陽省的神浪工業區,投入友人投資的自行車花鼓、鋼絲、鋁輪圈製造及電鍍加工等工作,現任越南旺昇國際公司廠長,哥哥洪子乾則擔任經理。
「當初家人叫我們出來見世面,沒想到一轉眼已經7年,」回首當年那股有如初生之犢的勇氣,洪子鍵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兄弟倆離鄉時,正是「春風少年兄」,自然而然在當地結交越南女友,不過兩人命運卻大不相同。
台越聯姻結婚面談通過對數表
近水樓台先得「越」
拜近水樓台之賜,去年11月,小洪與相交多年的公司員工結婚了。
「在我看來,娶台灣或越南老婆沒什麼差別,」洪子鍵說,自己在異鄉打拚,需要一位顧家、默默付出、無須他費心煩憂的另一半。娶當地老婆沒有環境適應問題,而且相對於台灣女性「三高」(學歷、收入、身高)的擇偶條件,越南女性的溫婉、勤儉舉世知名,對他來說或許不是「最愛」,但卻是最理想的選擇。
「如果像妳這樣獨立自主,到處趴趴走,我每天光擔心就夠了,哪還有心工作?」洪子鍵指著遠從故鄉來越南採訪的女記者說。
婚後,洪子鍵夫妻倆依然住在工廠樓上的宿舍裡,小小套房就是他們的家。越南老婆守著先生和5個月大的女兒,甘之如飴,洪子鍵也感到心滿意足。「老婆太黏」是他唯一的小抱怨,「下班時間一到,她就會下樓找人,」洪子鍵笑說。
在弟弟的感情修成正果、走入婚姻的同時,32歲的洪子乾卻與相交5年的越南女友黯然分手。
一直以來,洪子乾與女友既是感情伴侶,也是生意上的伙伴。他大膽地用女友的名義投資土地、放高利貸、跑單幫賺差價,在本業以外賺了不少外快。在看似公私兩便、也順理成章論及婚嫁之際,卻赫然發現女友「劈腿」。震驚之餘,洪子乾不動聲色地開始「避險」,逐漸將女友名下的不動產轉成現金後,兩人協議和平分手。雖然感情受挫,所幸避免了一場「人財兩失」的悲劇。
異鄉的寂寥,同樣會在已婚台商、台幹身上發生。特別是早期赴越投資的台商多屬已婚中年族,感情走私的情況頗為普遍。
對於同鄉在越南「包二奶」或養「地下夫人」,台商們都心有戚戚地選擇心照不宣。一位台商遙指同餐廳在另一桌餐敘的台商說,那5位台商中就有4位有小老婆。前些時候,有位台商的父親過世,他帶著越娘生的兒子回台奔喪,台灣大老婆這才知道老公不僅在越南包二奶,連孩子都已經七、八歲了。
寂寞難耐和不想讓人看笑話的心態,讓林俊宇派駐越南半年後就走進結婚禮堂,並且很快就要當爸爸了。
台郎越娘有兩種
台商、台幹在越南因近水樓台或日久生情而「情定越娘」,異國姻緣本就有悲有喜,不足為奇。情況較特殊的是,除了越南的「台郎」故事外,台灣這邊的7萬6,000名「越南新娘」遭遇,也從各方面拉扯、影響著台郎的命運。
以近年來越來越嚴格、讓駐胡志明台北辦事處人仰馬翻,結婚者也怨聲連連的「婚姻面談」為例,「早期娶越娘風氣未開之時,根本沒有什麼面談機制,」琦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申請越南投資編號第2號的簡志榮,在越南與往來企業中擔任會計工作的陳凰鳳相識相戀2年,1993年在越南正式結婚。「當時我到胡志明辦事處跟主任說我要結婚,辦事處問明我單身、無不良紀錄,就給了我一張證明公函,去向越南政府申請結婚登記。」
1996年後,台灣這邊經由商業仲介、快速配對的台越婚姻越來越多,到辦事處申請的人數劇增,不得不發展出限號排隊候審,以及篩檢過濾以防假結婚、真打工的「一對一」面談機制。
當然,對於有感情基礎和實際交往經驗的越南台郎與越娘而言,再嚴格的面談也不會造成障礙,只要據實以對,很輕易就能過關,通過率可以說百分之百,但看到辦事處中,那些侷促不安的另類中下階層台郎,與出身越南貧困「下6省」農村的越娘,還是讓同為越南女婿的台商們很不好過。
雖然越南華人僅佔全越人口的3%,但受儒家文化影響,在風俗民情上與台灣卻頗相似,即便經濟條件不同,但對下一代的栽培與關愛卻無異。
台灣不疼,越南不愛?
目前已隨夫婿定居台灣,對兩種台越聯姻都有深刻認識的陳凰鳳指出,文化差異原本就讓跨國婚姻充滿挑戰,而缺乏感情基礎、急就章的「仲介婚姻」,雖不乏各取所需的圓滿例子,但更多的是幻滅、無奈。於是,台灣人虐待越妻、越妻攜子倉皇逃回越南等負面訊息,在台越兩地頻傳,甚至被做成DVD在越南電視台播放,引發越南各界抨擊這種「商品化越南婦女」的買賣式婚姻。
越南輿論不贊同,更糟的是,國內媒體也常刻意「標籤化」台越聯姻家庭。陳凰鳳最忿忿不平的是,曾有台灣媒體以「湄公河畔的台灣囝仔」來形容在越南的台灣孩子,把他們描述得處境堪憐,還發動公益募款,大賺同情錢。
「媒體號稱越南有3,000名台灣孤兒,實在言過其實,」駐胡志明台北辦事處處長陳杉林指出,據內政部統計,留在越南超過2年的台灣籍兒童只有七百多人,其中有很多根本是越南台商的孩子。
就算真是台越婚姻破碎下的「台灣孤兒」,在越南的文化氛圍裡,當地政府及家庭都不會坐視不理,基本的權益也不會因此被剝奪。
胡志明辦事處秘書柯玉w是從小在越南長大的華僑,她指出,越南是母系社會,歷史上有很多女英雄。雖然一般家庭普遍重男輕女,但女兒同樣可以分家產,甚至不把嫁出去的女兒當外人,「外孫才是自己的孫,內孫卻不一定是自己的孫」的觀念在越南根深柢固,台灣媒體把越南外婆家形容得如此不堪,更激起了越南人的反感。
洪子鍵以廠為家7年,與原為同事的太太婚後仍住在工廠樓上的小套房裡。妻兒的相依相守,是他在異鄉打拚最大的動力與安全感來源。
越娘看台郎
越來越多的負面消息,也大大影響了台郎在越南的形象,使得原屬高社經「外商」地位的台郎遭受池魚之殃;加上台商「包二奶」的惡習難改,台郎在婚姻市場上不再是無往不利。
在越南當了10年台郎,7年前才和太太陳凰鳳與一雙兒女返台定居的簡志榮,當年是自由戀愛結婚,婚後與老婆娘家往來密切、相處融洽,但後來嘗試為小姨子介紹台灣男友卻碰了釘子,因為大學畢業、在外商公司工作的小姨子因整體社會觀感看不起嫁給台灣人的越娘,斷然拒絕步上姊姊的後塵。
今年6月,越南精密工業有限公司經理廖仁成,終於與相識5年的阮氏翠娥共結連理,分別在台越兩地宴客,這也是好事多磨的例子。
新郎倌廖仁成表示,老婆是自己公司的同事,但兩人從若有似無的曖昧階段,到真正認真交往,卻是近2年的事。原因是不僅他會擔心文化差異,女方家裡也對女兒的台灣男友存疑;再加上越南媒體對台灣男人的連番負面報導,雙方遲遲無法進展,直到廖仁成33歲、阮氏翠娥31歲──眼看就要變成高齡產婦了,才認真地考慮婚嫁。
外表秀氣的阮氏翠娥,說起中文來慢條斯理,卻非常樂意與人分享跨國婚姻的心得。
「他的脾氣、修養很好,很少大聲說話,」阮氏翠娥十分滿意自己的台灣老公,就連原先戒慎恐懼的台灣公婆,實際相處後也讚不絕口。她說,幾次隨丈夫放假回台灣,非但不用做家事,公婆甚至還買好早餐給她吃,疼愛她有如自己的女兒。
若要雞蛋裡挑骨頭,阮氏翠娥認為台灣老公唯一的缺點是「不夠浪漫」──這也是越娘眼中「台郎」的共同缺點。或許是受法國殖民遺風影響,越南人普遍較台灣人浪漫,時興送花表達情意,或以喝咖啡、唱歌跳舞聯絡感情;相形之下,以工作為重心的台郎,較少將心思放在經營浪漫情調上,顯得嚴肅、功利許多。
日久他鄉是故鄉?
撇開社經地位的差異不論,整體而言,由於越南的殖民經驗及其與歐洲的緊密關係,國際化程度比台灣高,對異國婚姻的接納度相對也高,但當地的台越家庭仍各有調適壓力,其中孩子的教育是最大的難題。
因為大環境的關係,越南台越家庭的孩子自然跟著媽媽學母語,但台籍爸爸總希望孩子也能會中文,因而多不惜鉅額學費(一學期約7萬元台幣)、千里迢迢送孩子到胡志明台北學校就讀。在台北學校附設幼稚園中,有來自13個國家、近百位學童,其中65%來自台越聯姻家庭。
「台越家庭的孩子通常都會一點中文,但語法多不正確,必須及早矯正,」該校幼教主任陳秀玲說。
為了孩子的教育,也有台商、台幹選擇在孩子學齡前舉家返台。
國泰人壽的越南河內辦事處代表洪聖博已結婚13年。姻緣彷彿天注定,他才剛到越南2星期,就在大熱(地名)吃喜酒的場合巧逢另一半。在越南當了3年台灣新郎,10年前,洪聖博帶著老婆、孩子回台灣定居。洪聖博跟老婆學了一口流利的越南話,久居台灣的太太則不僅能說國語,甚至連台語嘛也通。
2年前,公司要到越南設立辦事處,越語流利的洪聖博自然是不二人選。洪聖博二度派駐越南,老婆為了2個孩子的就學問題,反倒只能留在台灣。「現在是我幫她照顧越南的父母,她幫我照顧台灣的父母,」洪聖博笑說。
越南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秘書長沈銘仁,則稱得上是台越聯姻的「先驅」。1989年赴越投資的沈銘仁,在越南當了近10年的台郎,4年前帶著老婆和2個孩子移民加拿大,自己則來回加拿大、越南,當起空中飛人。
「在越南交通亂、環境複雜,孩子根本出不了門;家鄉台灣又對外籍配偶不友善;再加上兩個孩子的教育問題,」沈銘仁說,自己考慮再三,最後選擇讓孩子遠離父母的出生地,移民「第三國」加拿大。
台越聯姻,幾家歡樂幾家愁,從宏觀來看,牽涉到國家安全、社會、教育、文化,也是人口結構問題。從個人及家庭的角度而言,台越聯姻的箇中滋味,猶如越南的調味醬魚露或水果榴璉,接受度因人而異,感受也不盡相同。
但無論如何,從經貿走向聯姻,從事業伙伴變成「一家人」,這一步對家庭而言是一小步,對國家社會而言,卻是一大步,需要國人給予更多的關切和祝福。
越南女性勤儉、刻苦,往往是家庭的重要支柱。「下6省」的農村女性,甚至願意犧牲自己,遠嫁他鄉以成就娘家。
繼台灣之後,近年投資越南風氣日盛的韓國,也成為越南新娘下一個主要輸出國。在胡志明著名的法式建築紅教堂前,一對對異國聯姻的儷影也成為風景之一。
男人面對著街道喝咖啡、聊是非的景象,在越南隨處可見。到底是無可救藥的浪漫?還是天性懶散?答案見仁見智。
男女分開進行的面談室外,等著嫁來台灣的越娘,面對一個未知的答案和難以預料的未來,惶惑不安寫在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