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2009)11月16日新流感疫苗在國中小學全面免費施打以來,截至今年1月18日,全台接種劑量達556萬劑(其中國光507萬劑、瑞士諾華49萬劑),接種率占人口的24%。
兩個多月來,隨著施打人數增加,全國中小學的停課數量從1,925班的高峰減少到只剩2班;新流感確診的住院人數也從11月的228人降至12月的122人,顯見施打疫苗對疫情控制頗具成效。但不幸的是,疑似的不良反應和死亡案例也陸續傳出,這些副作用引發了「緩打潮」,接種量也從12月12日單日最高的50萬劑滑落到1月初僅餘2萬劑,令衛生單位憂心不已,如果施打人數太少,無法形成良好的群體免疫效果,新流感疫情恐將再反撲。
為了提高施打率,也為了讓民眾安心,衛生署宣布自1月9日開始,民眾可以自行選擇國產的國光或是進口的諾華。但疫苗真的是「外國貨」比較好嗎?接種與不接種的風險各是什麼?在決定挽起袖子前,又該注意什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截至今年1月10日的統計,H1N1新流感延燒半年以來,已造成全球一萬三千多人死亡,美洲地區人數最多(7,016人),其次為歐洲(2,788人)、西太平洋地區(1,447人),台灣也有38人因新流感死亡。
為了迎戰這波同屬由1918年西班牙超級致命病毒(俗稱豬流感)變異而來的H1N1病毒,世衛組織很早就呼籲各國以接種疫苗來預防疫情蔓延,全球各大藥廠也如火如荼地展開生產,但因過去全球每年流感疫苗的平均產能大約只有9億劑(主要供應老人和幼兒施打),實不足以供應此波全球68億人口所需。這些急湧而至的訂單,讓英國葛蘭素史克、法國賽諾菲巴斯德、瑞士諾華等大廠商應接不暇。
台灣每年平均要打20萬劑的三合一新生兒疫苗、二百多萬劑的一般流感疫苗,此次新流感疫苗已施打556萬劑,對疫情降溫很有幫助。圖為行政院員工正在施打新流感疫苗。(莊坤儒攝)
在國外疫苗一劑難求下,我國衛生署曾兩次公開招標採購,但均告流標,於是生產新流感疫苗的重任,就落在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季節性流感疫苗生產經驗的國光生技肩上;而為了應付國光疫苗上市前(從生產到完成人體試驗約需4∼5個月時間)的空窗期,衛生署也同時緊急向瑞士諾華藥廠以一劑7.95歐元的高價(約合新台幣380元,為國光的兩倍)訂購500萬劑疫苗,首批運至的疫苗優先供應莫拉克風災災民、第一線醫護人員和幼兒(6個月至一歲)、孕婦等施打;國光疫苗也於11月中旬如期全面供貨,在中小學施打。
直到12月下旬,幾例疑因疫苗致死案例經媒體披露後,施打人數急轉直下,並引發國產疫苗是否安全的爭議。
攤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數據,至1月18日止,全台1,051件疑似不良事件中,國光疫苗有892件,發生率為每10萬劑17.5例;諾華有89件,發生率為每10萬劑18.1例。而總計298件疑似嚴重不良事件(如導致死亡、危及生命,或造成永久性殘疾、胎兒先天性畸形等),國光有277件(每10萬劑5.4例),諾華有16件(每10萬劑3.2例),兩者相去有段距離。疑似死亡案例,國光有28件,諾華則為2件。
疫苗安全無虞,但仍有風險從傳染病襲擊人類幾百年的歷史來看,疫苗的研發被證明是最能拯救生命、最能遏止傳染病肆虐的方法之一。
疫苗的運作基礎是,藉由讓身體的免疫系統接觸少量且經過減毒的致病微生物,讓人體產生抗體,好在下一次敵人真正來襲時擊退它們。然而,疫苗並不是所有疾病的萬靈丹,也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例如老年人的免疫系統可能因太虛弱,無法對疫苗做出足夠反應;而某些病原則因特別狡猾善變,可以躲避疫苗引發的免疫防禦機制,例如瘧疾、結核病與愛滋病等,仍是目前疫苗技術無法克服的疾症。
從禽流感、各種季節性流感年年爆發看來,流感病毒最詭異之處就在於每隔幾年就會來次大變異,甚至在不同物種間傳染。面對已絕跡40年、此波卻來勢洶洶的H1N1新流感威脅,政府若不做任何防範,實屬不智,也是失職。
但任何決策都有風險,尤其人體是極其精微的構造,同一支疫苗在不同接種者身上引發的反應各不相同,極端情況下的確有可能造成傷害甚至死亡。別的不說,上一波豬流感警訊的出現,就曾引發一場全球公衛史上的大災難。
1976年美國豬流感烏龍事件:任何人都會作出同樣決定
1976年1月,18歲的美國新兵大衛•路易斯入伍不久就出現發燒、流鼻水、全身痠痛等流感症狀,入院幾小時後就因肺炎死亡,軍隊也相繼有三百多名士兵病倒。大衛的檢體送交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檢驗後發現有豬流感病毒,讓防疫官員大為緊張,因為1918年造成全球4,000萬人喪生的正是豬流感,防疫專家擔心,這會不會是致命流感再次來襲的前兆?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一時陷入了兩難困境,儘管病例少而分散,但在防疫如作戰、料敵從嚴的思考下,10月初美國公衛單位作出「為全民施打豬流感疫苗」的破天荒決定,當時美國人口約有兩億,為此國會還特別通過1億3,500萬美元的撥款計畫,10天內就有100萬人接種。
然而,約略同時,各地也零星傳出有人注射疫苗後不久即死亡的消息,各種關於疫苗安全的質疑紛紛出籠,逼得正在競選的福特總統偕同夫人當著電視鏡頭注射疫苗。
12月中旬,當美國公衛單位驚覺情況失控,下令停止注射時,已經有4,000萬名民眾施打了疫苗,其中疑似造成67起死亡案例,另有不少民眾出現手腳無力、吞嚥困難等神經病變。更烏龍的是,最後這個全國總動員的事件竟是虛驚一場,豬流感根本沒現身!
事後,有三千多名無法判斷因果、在注射疫苗「兩年內」出現四肢無力、神經受損症狀的美國民眾,集體向美國政府求償,若全數賠償,估計金額將超過35億美金。美國政府也委請哈佛大學調查事件原委,以作為未來決策的殷鑑。
事隔33年,同樣的豬流感恐慌,同樣的全民(全球)施打,可以確定的是,疫苗研發技術已遠非昔日可比。雖仍有一些瑕疵(如,日前美國傳出回收80萬劑給3歲以下幼兒施打的法國賽諾菲巴斯德藥廠疫苗,原因是藥效比標準低了12%),但全球疫情的確日漸緩和,可見防疫發揮了絕佳的保護作用。
然而,對於新流感疫苗的副作用和疑似死亡案例,仍有一些細節必須釐清。
疑問1:疑似嚴重不良事件和致死個案,原因是什麼?至1月18日前,在國內通報的298件疑似嚴重不良事件中,有30人死亡,47人仍在住院治療,其餘多已康復。這些病患出現的症狀多為痙攣(27例)、顏面神經麻痺(35例)、免疫性血小板低下(10例)、血管炎(7例)等,多與個人病史有關;而施打疫苗最擔心的副作用──過敏性休克,則因第一線醫護人員防範有方,反倒沒有出現。
1月7日,衛生署公布第一波6例鑑定死因結果,包括年齡最小的9歲男童,死因為鏈球菌感染、敗血症休克;年紀最大的82歲老先生,死因為心臟病發,都可確定和疫苗無關。
至於台中婦產科醫生劉錦成的7歲兒子,住院二十多天,從腳部紅疹、發燒不退,出現嚴重併發症死亡,劉父懷疑是疫苗成分誘發自體免疫疾病而死亡。經法務部法醫研究所解剖、採集檢體鑑定後,認為是因感染一種B19微小病毒,侵犯骨髓紅血球造血細胞,導致噬血症候群,造成肝脾腫大、多處器官組織壞死、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不全症,最後腦幹出血死亡,無法證實與疫苗相關。劉小弟病情複雜,會因這個常見病毒死亡,實在罕見。
前疾管局長、成功大學醫學院病理學教授蘇益仁從另一角度解釋說,不管打不打疫苗,台灣每週都會發生顏面神經麻痺事件約有389件、抽筋或痙攣842件、腦中風1,532件、心肌梗塞745件等。現在的最大問題是,這些平日就不斷發生的疾病,因為一個月密集施打500萬劑疫苗後,民眾自然就將這些共同發生的偶合事件,和打疫苗扯上關係。
蘇益仁解釋,國內嬰兒一出生就要打三合一(白喉、破傷風、百日咳)疫苗,一年20萬名新生兒,分散在12個月內施打,雖然也有零星後遺症,但大家少有感覺;每年200萬劑的季節性流感疫苗,分散在9月底到次年1月的5個月內施打,也出現過疑似不良通報和死亡案例,大家也不覺得問題嚴重。
因密集施打、死亡個案被放大檢驗、衛生署沒有在第一時間說清楚等因素,造成民眾對疫苗政策的信心崩盤,現在任何專家學者出面喊話,也敵不過失去愛兒的父母的眼淚,確實令人遺憾。
疑問2:打不打疫苗,風險在哪?世衛組織估計,此波新流感死亡率為0.45%,高於一般流感的0.1%。以過去經驗來看,台灣每年平均有4,500人死於流感和其併發症,占10大死因的第9位,依此推估,若新流感不加遏阻,也不以「克流感」藥物積極治療,致死人數可能破萬。
不同的是,一般流感多侵襲老人(80%死亡者為65歲以上老人),但H1N1病毒卻可能造成免疫力較強的青壯族出現「免疫風暴」,也就是說,免疫系統為了攻擊入侵的新病毒,在殺死病毒的同時也出現激烈的免疫反應,損傷了肺臟、腎臟,甚至因器官衰竭而死亡。
蘇益仁觀察,這個秋冬季的一般流感疫情並不嚴重,病毒之間似乎相互干擾,毒性強的H1N1把流感「壓」下來了。但從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H1N1)、1957年亞洲大流感(H2N2)的歷史經驗看來,隨著氣溫回升、流感病毒減弱後,可能因重組成某種新型、未知的病毒結合體,而造成6個月後出現更嚴重的第二波疫情,因此今年秋天台灣更要警覺,民眾也仍然得面對要不要打疫苗的問題。
有人將拒打疫苗比喻成賽局中的「搭便車」行為,只要別人都去打,就有群體免疫效果,自己不冒風險也可以安全。這樣的想法雖然理性,但現在看來,如果大家都不去打,情況就變成必須力求自保,「誰先打誰安全」。而對付新流感沒有更好的方法,只有讓疫苗爭議回歸到科學論證的專業軌道上,才能征服這個看不見的敵人。
新流感疫苗屬於不活化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注射部位肌肉疼痛、紅腫等副作用,少數人會出現發燒、倦怠的輕微反應,一般於接種後1、2天內恢復。青少年可能在接種後短時間內因賀爾蒙或心理緊張等因素突然昏厥(即暈針),應注意預防昏厥後跌倒或其他意外發生。
2、禁忌:
*已知對蛋白質或疫苗其他成份過敏者,不予接種。
*6個月以下幼兒,不予接種。
*過去注射疫苗曾經發生不良反應者,不予接種。
*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不予接種。
*發燒或急性疾病患者,宜予延後接種。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