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故宮博物院、法國在台協會、與聯合報共同主辦的《法國繪畫三百年》展,從民國九十年十一月十五日展出後,將持續四個月,直到九十一年二月二十日落幕。
此次展出的八十件作品,年代從十七世紀延續至二十世紀初,長達三百年,策劃此次展出的法國博物館聯會執行長杜雷,將之分為大世紀、享受愉悅生活、效法古風英雄、浪漫、寫實、印象、以及自然與理想七個時期,觀眾可以依時代逐一觀賞法國藝術流變,欣賞不同階段、流派與風格的大師作品。畫家則從普桑到塞尚,舉世知名的米勒、莫內、竇加都有作品入列,堂堂六十五位畫家畫作,陣容堅強,更重要的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每一幅畫,更是各時代重要代表。
比如代表十七世紀晚期的《母與子的肖像》,在巴洛克藝術家米尼亞赫筆下,畫中人奢華高雅的風尚一覽無遺。由於當時人們喜愛留下個人肖像,也落得虛榮與膚淺的批評,但這幅畫卻因為精湛的技巧與優雅畫面,彌補了缺乏原創性與對畫中人物深刻瞭解的缺點。十八世紀後,歐洲畫家的命運受社會與政治情勢影響,知識份子繼承文藝復興時代遺緒,試圖直接學習古希臘、羅馬文化,產生了以賈克—路易.大衛為中心的新古典主義,也走出了奢華品味。此外,如米勒的《牧羊女與羊群》、竇加的《舞蹈課》、傑里柯的《慾望偏執狂》等,俱是每一階段的重要經典。法國在西洋繪畫史上的重要性不言可喻,觀眾藉此可以對西洋藝術史有一認識。
這次被形容為「夢幻大展」的法國繪畫三百年展,同時搭配印象派名家雷諾瓦二公子、世界電影史重要導演之一的《尚雷諾影展》。畫展期間,尚雷諾的《大幻影》、《馬賽曲》、《遊戲規則》、《鄉村的一日》等四部經典影片,同時在故宮每週日下午三時輪番免費播放。雷諾瓦父子「同台展現」大師風範,顯見主辦單位的慧心安排。
法國文化蓬勃、藝術活力無窮,正可作為現下台灣致力「藝術廣披、文化扎根」政策的取經對象。留法多年的文建會主委陳郁秀也藉此機會召開一場《理性與感性的對話》,邀請法國國立博物館聯會主席Mme Francine Mariani-Ducray、執行長M.Philippe Durey、與法國藝術促進協會主席M. Robert Lion、法國駐台協會主任Mme Elisabeth Laurin等人同台座談,請教法國推廣藝術欣賞、博物館收藏及策展政策,以及在國際上行銷法國文化的經驗作法。
已有百年歷史的法國國立美術館聯會,成立於一八九五年,結合了三十三家國立美術館力量,肩負蒐購、管理國家典藏品,與服務大眾、主辦特展、推廣文化等任務。美術館聯會更不時提供經驗與專業技能,幫助提升非國立美術館水準,讓法國博物館能長期維持多樣面貌。至於成立於一九二二年的「法國藝術活動協會」,更是負責將法國藝術推廣至世界各地的功臣。它們與法國外交部互動密切,將法國海外工作人員組成文化網絡,遍及全球八十四國、設有五百個文化中心,有近五百位外交人員、文化參事,共同努力輸出法國文化,讓各國有機會認識法國文化。駐地人員也成為法國國內表演、藝術等機構蒐集資訊的重要管道。
高峰疊起,萬流競走,歷史與畫家的碰觸,交織出一幅幅名畫,成就一場豐富的《法國繪畫三百年》饗宴,讓台灣人細細品嚐藝術的極致。
p.068
身逢路易十五時代,十八世紀畫家傑昂─巴普提斯特•葛茲的油畫作品《破水罐》,被歸類於「享受愉悅時代」。畫中少女至井邊取水,不小心打破水罐,粉嫩臉蛋之下的性感衣飾,暗示了少女已失的純真。(故宮博物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