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年前,當電冰箱仍為稀有之物時,每至夏日,孩子們對店家、小販出售的冰品莫不趨之若鶩;尤其是刨冰,更令孩童著迷。當年的刨冰機是手搖的,一塊四方、晶瑩的冰塊,被刨成片片雪花,盛在透明的塑膠碗、盤裡,澆上一些配料,看來多麼悅目、可口!當年的刨冰種類不多,只有清冰、仙草冰、愛玉冰、綠豆冰、四果冰數種,而多數家長深怕冰塊是不潔的水做的,吃了會壞肚子,總是禁止孩子吃刨冰,這亦使得刨冰分外迷人。在父母反對、荷包不寬裕的情況下,那怕是一碗清冰——刨冰上澆點糖水和紅色酸梅滷,在孩子心中已覺十分滿意,並留下一份歡愉的回憶。如今時代進步,民生富裕,各色冰品花樣繁多,各有不同的講究,但仍有許多人對刨冰情有獨鍾,讓我們看看如今刨冰是怎樣一個局面了。
時至今日,刨冰的花樣日益繁多,亦有不同的考究,但它仍是物美價廉,最受大眾歡迎的冰品。炎夏裏吃盤刨冰,不僅清涼、解渴,在口味上也可得著不同的滿足,某些材料紮實的刨冰還可充饑飽腹。而它在視覺上給人晶瑩、剔透的感受,尤具消暑的功效。
每至夏日,大街小巷的冰果室生意特佳,供應的冷飲有汽水、果汁、冰淇淋、雪糕……等,而其中多半以刨冰為大宗。
圖2.3:各色入口即化的綿綿冰有草莓、花生、鳳梨、巧克力、牛奶等不同的口味。(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刨冰種類愈來愈多,選擇時費躊躇
刨冰的種類愈來愈多,每家冰果店牆上掛著的價目表,都是洋洋大觀,看得人眼花撩亂。刨冰臺上的容器內,則裝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生、紅豆、甘納豆、綠豆、地瓜、粉條、玉米、布丁、米苔目、仙草、愛玉、杏仁豆腐、粉圓、麥角、西貢米、草莓和各色蜜餞……等,適合不同人的口味,任君選取。而且可以互相搭配,讓你吃一份刨冰,即可嘗到不同的口味。
大部分顧客喜歡吃蜜豆冰、八寶冰之類內容豐富的大雜燴,既不會遺漏任何口味,又省卻了點冰時花腦筋挑選的麻煩。而小孩子就不一樣了,孩童的心靈單純,連吃冰也不愛繁複的花樣,只要一種口味,就能讓他們心滿意足,吃得津津有味。
古代雖無電冰箱和製冰器,但在夏天也有冰。只是,那是冬季時從凍結的湖面切割下來陰藏的天然冰塊,數量少且不夠「衛生」;大部分用來冷凍食物,極少直接食用。
根據古籍記載,周朝時,採冰、藏冰是中國人冬日裏的大事,朝廷中還有專門負責的官吏——凌人。周禮曰:「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後人推測,在每年冬季,朝廷派人把湖面或河面的冰鑿鋸成塊,再把冰埋藏在山陰處的地窖裡。冰埋好後封住出口,上用泥土和稻草交錯覆蓋,以防藏冰散熱溶化;其上再搭個蘆棚,遮蔽日曬。
圖2.3:各色入口即化的綿綿冰有草莓、花生、鳳梨、巧克力、牛奶等不同的口味。(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古時王公貴族才得享用冰
炎夏來臨,便挖出窖藏的冰塊。冰除了供應皇室使用外,朝廷也賜冰給王公大臣;得到賞賜之人,莫不視為殊榮。在三伏天裡,冰比任何賞賜都來得實用。
唐朝時,冰是一種珍貴的貢品。天寒地凍的塞外國家,常將山區千年不化的「長堅冰」快馬進貢京師,潔冷如故,亦為貴族獨享的珍品。
清代,除朝廷官吏能在夏日用冰外,民間也在冬季將水引進田裡,待凍結後,便割取冰塊,陰藏起來,到夏天再賣給海產店,用來冰魚蝦;海產店就把冰塊藏在木製有腳、內襯厚布的小方櫃裡,以減緩化冰的速度。也有小販買下冰磚,再用麻袋包裝,推著小車,敲成小塊零星叫賣。
天然冰難免有細菌,食用時得承擔壞肚子的風險,但仍有不少人禁不起「誘惑」,吃了再說。
六十多年前,歐美發明製冰器與電冰箱,使夏日吃冰不再是難事,且能選擇淨水製冰,食用時無須憂慮衛生問題。但當時我國民生尚不富裕,使用電冰箱者不多,製冰廠販賣的冰塊仍相當稀奇。而購進冰塊的冰果室或一般家庭,因乏冷藏設備,冰塊在適當利用前耗損頗大,因此吃冰仍屬奢侈之事。
圖4:玉米冰是近年來才風行的,採用的是豔黃的甜玉米。(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冰品演變,反映出社會進步
臺灣在民國四十年以後,社會安定下來,開始逐漸發展,製冰、賣冰業也開始興起。冰塊供應得多了,有不少家庭和冷飲店已有能力購置電冰箱了,冰塊使用、食用開始普遍。當時街頭除有許多賣支仔冰的小販外,也有小販把冰塊敲成拳頭大小,放入玻璃缸內,加入楊桃汁或鳳梨汁、檸檬汁、紅茶等販賣;也有業者用銼子戳冰、削冰,或以狀似刨木器的工具刨冰,再添加仙草、愛玉、酸梅等作料出售。
接著,人工手搖刨冰機出現,操作者用手搖轉,冰屑即紛紛落下,省卻不少人力。再接著電動刨冰機問世,刨冰極為便捷,只消一按鈕,冰塊瞬間變成白花花的細冰。
一盤美味的刨冰由冰、糖汁、配料組成。冰可分粗細,各具特色,各有所好:蜜豆冰宜用刀削冰塊,一粒粒的碎冰,吃在嘴裏咔嗞、咔嗞地,很有嚼頭;而細柔的刨冰,與糖水、配料攪拌後,較易融化,有如冷飲。
澆在刨冰上的糖水通常以白砂糖熬煮,水不必放太多,用細火慢慢熬,直至略呈黃色的稠黏狀(但也不必太稠),滋味最甜美;也有人喜歡以黃砂糖熬煮,另有一種糖香。
圖5:月見冰中的月亮,其實是個生蛋黃。(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吃刨冰時也有考究
作料可算是刨冰的「主角」,前面舉過許多種類,某些加上奶水、煉乳後滋味更香,譬如:紅豆牛奶、綠豆牛奶、芋頭牛奶、草莓牛奶、布丁牛奶、麥角牛奶……等,都極受歡迎。
有一些刨冰配料適合單獨食用,如:愛玉、仙草、杏仁豆腐……。仙草與杏仁豆腐味道獨特而重,與其他配料混合,吃來滋味混雜,並不相宜。而愛玉冰宜加一點檸檬汁食用,混合他物後,品評不出那份清香、沁涼的滋味。
愛玉凍是種老少咸宜的消暑食品,但製作卻頗費事,真正的愛玉凍不加洋菜、色素,不用鍋煮,而是用水洗成的。作法是將愛玉果的小粒籽剝下,以紗布包裹,浸入盛滿冷開水的容器中以乾淨的手揉搓,把籽內透明黏液洗出,直到手有生澀不滑之感為止,十多分鐘後自然凝凍,呈淡淡的琥珀色,透明美麗。
連橫的「臺灣通史」上記載,愛玉籽發現於清道光年間:當時有位常往來山區採買土產的商人,一日到嘉義辦貨路過大埔時,天熱甚渴,他行至溪邊,以手掬水正待飲用,突然發現手上有一層透明薄凍,吃在嘴裡,清涼可口。他看到水面飄浮著自樹枝掉落的果實,用手一摸,上有一層黏液,猜想可能是果中黏液遇水凝結而成。商人感覺十分新奇,於是把果實帶回,水洗成凍,摻糖而食,風味極佳;他亦分食親友,甚獲好評。商人靈機一動,作起果凍生意,從此大發利市。他有個女兒,年輕貌美,名喚「愛玉」,常幫父親研凍出售,因此市人哄稱所製之凍為「愛玉凍」。
愛玉加碎冰、冰水、蜂蜜或糖漿,再配上一點檸檬汁,芳香撲鼻,滋味極美。
圖6:蜜餞和軟糖是四果冰的主要配料。(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仙草凍
和愛玉一樣受歡迎的是生津止渴的仙草凍。仙草的主要原料是祛熱消暑的草藥,製作方法是將仙草加水熬煮,再加碱和蕃薯粉攪拌而成,陰涼後即成仙草凍。仙草茶是中國傳統的消暑飲料。目前仙草乾外銷量頗大,只要有華僑的地方,就能吃到仙草凍。
仙草凍在亮光照射下,黑亮中透著紅褐,晶瑩無渣;入口滑潤細嫩,咕嚕咕嚕地就滑入喉嚨裡。據說仙草不但退火祛毒,還可助消化。
圖7:地瓜冰。圖8:麥角冰。(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刨冰配料愈來愈多
刨冰的材料愈來愈繁雜,除了傳統的愛玉、仙草、四果、杏仁、紅豆、綠豆、粉條……之外,像草莓、烏梅、西貢米、玉米、地瓜、脆圓、湯圓、粉粿……等,都是逐漸發展出來的。
湯圓近來年才加入刨冰行列。糯米小湯圓原來都加在酒釀、紅豆湯等熱飲中食用,如今在刨冰系列中也很受歡迎。潔白、豔紅的小圓仔咬在口裡,軟中富有彈性,十分可口。製作好吃的圓仔得懂訣竅,材料必須挑選糯米中的「新米」,新米圓仔煮熟後要用涼水沖過,再侵入糖汁中。這道冷沖手續十分重要,能使圓仔保持韌性和柔軟,即使遇冰也不易硬化。
與湯圓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涼圓(有人稱脆圓),只是原料有別:一為糯米,一為蕃薯粉。涼圓也是新近流行的口味,咀嚼時比湯圓更富彈性,年輕人最喜歡。透明的涼圓如加一點顏色,如:紅、黃、紫……,淺淺的色彩,又具晶瑩的亮度,更為引人。
西貢米亦屬涼圓的一種,惟顆粒較小,多呈粉紅色,一顆顆渾圓、透亮,玲瓏可愛。
酸梅冰吃來生津止渴,提神解勞。道地的酸梅冰是將曬過的青梅不加水,以鹽醃約四個月,打撈起來再加糖、蜂蜜和其他香料漬成酸梅滷。酸梅滷味佳的關鍵在蜂蜜,加蜜能化平淡為神奇,使酸梅滋味香醇、爽口而不澀。烏梅冰製法與酸梅冰類同,不過材料把青梅換成烏梅。
圖8:麥角冰。(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選料、火候十分重要
芋頭冰的材料有講究,最好採取有「甲仙芋」之稱的水芋,特別香軟,質地卻又很紮實,咀嚼時不會有硬脆、粗澀之感。地瓜則宜用桔色的「粉心」甘薯,滋味甜,色澤也美。
豆類的烹調以火候和時間的控制最為重要。以小紅豆為例,先用大火煮至水沸,再以文火煮二小時,加糖,再煮一小時。文火能使紅豆鬆軟而不糊爛,熟而不焦。加糖的時間若太早,紅豆不易熟;太晚,糖分不能滲入豆內,風味便大為遜色。至於其他豆類如綠豆,需時較短,烹煮約一、二小時即可;甘納豆需時七個鐘頭,時間較長;費時最久的則屬花生,要八小時以上。
「月見冰」有個極富詩情畫意的名字,常吸引顧客品嘗。原來它是把刨冰堆成尖塔狀,澆上牛乳、巧克力汁,再於尖峰放置一個生蛋黃,象徵月亮。吃時須將各種配料攪拌均勻,美味又營養。
銷路向來遙遙領先的刀削蜜豆冰,價廉物美,可謂集多種口味之大成。它不但配料多、滋味好,年輕人尤其喜歡咀嚼碎冰時的聲音與感受。蜜豆冰材料豐富,有:紅豆、綠豆、麥角、花生、軟糖、圓仔、蜜餞和西瓜、香蕉、蘋果等各色水果,再鋪上一層鑽石般的碎冰,晶瑩奪目。糖水中摻一點香蕉油,有一股甜香味,應是使蜜豆冰膾炙人口的大功臣。
圖9:內容豐富的刀削蜜豆冰。(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新式刨冰風行一時
近來市面上出現許多新式冰品,有綿綿冰、搖搖冰、泡泡冰……等,也風行一時。仔細探究,各式花樣其實皆由刨冰衍化而來。
所謂「搖搖冰」,味道實與刨冰加果汁大同小異,只是冰更細緻,作法略有別:搖搖冰初問世時,是把打好的果汁(如百香果汁、檸檬汁)倒入桶內,再將桶放入另一灑鹽(鹽可使冰塊溫度再降低)的大冰桶內,以人力搖晃數小時,果汁便凝成含有細冰屑的液體。現在一般搖搖冰多以機器製作,只消把果汁、刨冰放入電動會搖晃的容器內,便能自動做出搖搖冰。
「綿綿冰」又叫「泡泡冰」,製法是將稠黏的原料如花生醬、草莓醬放入大碗內,加上刨冰,再不停加以攪拌,直到發泡呈雪花狀為止。綿綿冰吃在嘴裏軟綿、細柔,很像冰淇淋。
各種冰品的滋味與外觀,供給我們味覺與視覺無上的享受,使得炎炎夏日不顯得漫長和酷熱難當。
圖1:花生冰。(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2:甘納豆冰香甜可口。(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3:洋洋大觀的刨冰品目。(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4:八寶冰的花樣多,各有不同組合,這一盤全是澱粉類的,口味相當和諧。(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5:綠豆冰。(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6:紅豆牛乳冰。(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7:五花八門、琳琅滿目的各式刨冰配料。(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8:芋頭冰。(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9:冰果室冰箱中陳列的雞蛋布丁。(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1:愛玉、杏仁豆腐和酸梅滷。(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2:紅白相間、又香又軟的小圓仔。(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3:十分便捷的電動刨冰機。(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4:老式的手搖刨冰機。(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5:酸梅冰。(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6:鳳梨冰。(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7:色澤漂亮的涼圓。(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8:西貢米冰。(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9:粉條冰。(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10:仙草冰消暑解熱,且能助消化。(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11:果凍也是刨冰的配料之一。(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1:酸酸甜甜的梅仔冰。(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2:學生們吃自助冰,從盛料、刨冰到加糖,一切自理。(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3:小朋友對刨冰最為著迷。(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4:玻璃圓筒內都是醃製水果。(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5:楊桃冰。(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
圖6:這是傳統的鳳梨冰。(鐘永和/楊小萍/楊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