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看的客語劇
細數客台製作的戲劇,其實產量不算大。隨著這幾年台灣電影的復興,影視工作者的數量並未相應增加。電影拍攝經費高、酬勞高,電視台必須以更高的金額吸引優秀的影視從業人員,戲劇製作費便跟著上升。黃桂慧表示,自己剛接戲劇組時一集的製作費大約80萬元,不到十年時間,現在一集已增加到200萬元左右。在預算不變的情況下,連續劇的製作便從早期一年兩檔、兩年三檔,如今約是一年一檔的頻率。
若仔細觀察客台歷年的戲劇作品,除了戲劇製作精緻化,還會發現戲劇取材也有顯著的改變。黃桂慧表示,早期客台戲劇方向以「客家人客家事」為主,希望透過戲劇向大眾介紹台灣這塊土地上有個客家族群,他們有哪些打拚、奮鬥的故事。像是2007年推出的《大將徐傍興》,由演員溫昇豪飾演有「台灣外科第一刀」之稱,也是台灣棒球推手、美和中學創辦人的客家裔醫生徐傍興。或是2009年的《十里桂花香》,描述鼎泰豐創辦人楊秉彝與客家裔的妻子賴盆妹,他們是如何創業奮鬥,打造台灣的小籠包傳奇。
但以宣揚客家成就為主的戲劇做久了,勢必會遇到瓶頸,尤其以真人為藍本的戲劇,必須深入挖掘具有戲劇張力的人生故事,所有的劇本內容都必須取得當事人及家屬的同意,有時候一磨就是一年,其前製準備可能還比原創劇本來的更久。再加上同樣題材做久了,會強化客家的界線,讓觀眾誤以為客台的戲劇只做給客家人看。為打破這樣的刻板印象,電視台轉換戲劇目標,改以議題性的取材,讓客語連續劇能吸引更多非客籍觀眾。像是2010年的青春校園劇《牽紙鷂的手》,是以中輟生遇上教學風格特殊的老師而展開的故事,也是編劇呂蒔媛第一部獲得金鐘獎的作品。客台讓戲劇內容能更面向大眾,試圖以具親和力的連續劇作為民眾認識客台的入門磚。
對於沒接觸過客語連續劇的民眾,黃桂慧推薦可由《出境事務所》入門,劇情以禮儀公司為背景,找來實力派演員吳慷仁、柯淑勤等詮釋生死議題。每個人都會有親友離世的經驗,劇中演員完美詮釋人在歷經生離死別時,可能有的情緒反應及行為表現,「讓觀眾可以套入自己的經驗產生共感,從中得到安慰,是一部蠻療癒的作品。」黃桂慧表示,客台的戲劇,在首播時或許不那麼受注目,但好的題材與堅強的演員陣容,使作品歷久彌新,上檔幾年後仍能受到民眾青睞。以《出境事務所》為例,透過網路影音平台的數據分析,自2015年首播至今,仍是客台最受觀眾歡迎的戲劇作品,不斷有新的觀眾收看。
客家電視台盼以《烏陰天的好日子》,讓大眾對精神疾病患者有更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