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牌的豆漿
有感於永和豆漿的盛名,原本從事仲介服務的林炳生,敏銳地搶在一九八五年將「永和豆漿」變成他的獨門註冊商標,並成立弘奇食品公司,開始機械化量產永和豆漿,將「永和豆漿」變成一個品牌來經營。
創業初期,林炳生針對台灣無數的早餐店,提供濃縮豆漿,早餐店只要按照比例兌入開水,就能熬出一定品質的香濃豆漿,大大節省了早餐店小老闆們的勞力。接著,弘奇食品開始生產罐裝豆漿飲料,讓豆漿進入全自動生產,銷往麵包店、學校、超市等等。
一九九七年,林炳生的小弟林建雄加入弘奇公司,原本就是行銷管理出身的林建雄,在一次大陸市場考察中首次到了上海。訝異於上海的繁華,林建雄當下買了輛腳踏車,跑遍上海灘,越看越興奮,於是決定以上海為進軍大陸的登陸點。
豆漿渠道
進入大陸市場,一開始林氏兄弟依然從事豆漿飲料製造,然而因為大陸的行銷費用太高,收款時間又長,首戰失敗。痛定思痛,他們決定改絃易轍,建立永和豆漿餐飲店的銷售網路,然後藉著餐飲店的品牌效應和渠道來銷售自家的商品。「在大陸,誰有銷售渠道(管道),誰就是贏家,」林建雄表示。
一九九九年,第一家「永和豆漿」連鎖店出現在上海浦東地區,菜單上,除了豆漿外,小籠湯包、春捲、蛋餅、炒米粉、牛肉麵、皮蛋瘦肉粥,各種美食小吃齊聚,大大開展了大陸民眾早餐的選擇項目。
這樣型態的中式早餐店,並非創新,早在九五年,一樣由台商經營的「永和大王」已在上海、北京享有一番盛名。於是為了與西式快餐與其他中餐品牌區隔,步步為營的永和豆漿採取「農村包圍城市」與「區域授權」的方式,選擇由二級城市進入。
「為了降低成本,即使在上海,我們也是先在郊區的金山、嘉定、周庄、青浦等地先佈點,再逐步擴展到都會中心,」永和豆漿總經理林建雄表示。策略的成功使得他們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北到長春、煙台、濟南,東到上海,南到廣州、深圳、珠海,總共發展出八十多家連鎖加盟店,營業額從三百萬人民幣迅速擴展到兩億多人民幣。
滿街都是永和豆漿
根據大陸一項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瀋陽針對快餐的調查,經常吃中式快餐的人數是吃洋快餐的一倍以上。永和豆漿在大陸快速流行,除了用餐品質與環境的改良,更得力於台灣商人最擅長的加盟連鎖型態。
台灣的加盟品牌在大陸向來被熱烈推崇,許多想要加盟的當地人,都是捧著現金毫不遲疑地加入。例如在台灣以麻糬起家的元祖食品,在大陸轉型改賣精緻糕點後,目前已經發展出兩百多家門市。而台灣第一家進入大陸的簡餐店上島咖啡,更已發展出五百多家加盟店。
然而,大陸的抄襲跟風興盛,在「永和」二字成為大陸中快餐代名詞之後,「光是在上海就有一百家以上、以永和為名的餐飲店,」總經理林建雄無奈地表示。永和豆漿在台灣、香港、澳門、大陸都有完整註冊,但自從一九九七年開設上海第一家永和豆漿快餐店以來,打擊仿冒的訴訟就不曾停止過。立在每一家永和豆漿門口那一個可愛的稻草人娃娃,就是為了在眾多混珠的魚目中,讓消費者易於辨識本尊身份。
由台灣到大陸,由鄉村包圍城市,如今在大陸年輕人的網路小說裡,經常會出現小說裡的主人翁,在二十四小時全天營業的永和豆漿餐飲店裡,深情對談到天明的場景。
這源自中國的豆漿,因緣際會成了台北永和的名產,如今藉著台商的轉型,又讓這街邊的早餐,蛻變為大陸中式快餐代名詞,也成了大陸都會不可或缺的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