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90年代的台灣流行樂界,有個像彗星般耀眼的形象符──他頂著略帶自然捲的西瓜皮髮型,在當年嶄新落成的台北火車新站中,載歌載舞地高唱著:「喔!啥米攏毋驚……!喔!向前走!」輕快的旋律、滿懷抱負的歌詞,讓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沒錯,他就是林強,一個曾經以「向前走」一曲,改變了台灣台語歌壇的創作樂手;一個曾是名導侯孝賢、陳國富、林正盛等人,最愛選用的男演員,他所主演的《戲夢人生》、《好男好女》、《南國再見,南國》等片,至今仍讓影迷津津樂道。
只是,最近10年,他的身影,鮮少在媒體中出現,讓人不禁懷疑他是不是就像許多當紅明星,因為在娛樂圈玩不出什麼新名堂,只好選擇人間蒸發?
其實,林強並沒有消失,只是從充滿商業扭曲的主流樂界,回歸到他所鍾愛的音樂本質。這幾年來,他投身電子及數位音樂的創作,並為多部廣告、電影製作配樂而得獎無數。脫掉虛偽的偶像面具,現在的他,是無限自由的跨界音樂旅人。
汽笛聲長鳴、人聲交談、搓牌、丟牌、講手機的嘈雜聲響起。一個長鏡頭掃過移民船上的人群,在氤氳縹緲的水氣中,船上的乘客姿態各異,做著不同的事,背景音樂則是川劇的《林沖夜奔》清唱,搭配晃盪著空靈意象、延綿流長的電子合成音樂。
上圖為電影《三峽好人》劇照。
相得益彰的電影配樂
這是中國導演賈樟柯榮獲2006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名片《三峽好人》開頭。這部電影以全球矚目的三峽大壩工程為舞台,由男女主角遠來此地尋妻、尋夫的故事,帶出大壩工程對當地民眾生活的影響,以及紀錄四川奉節──這個即將被水淹沒的古老城市最後即景,是一部寫實地近乎紀錄的劇情片。
而整部電影的配樂,則以環境音、傳統戲曲的聲響,加上充滿現代科技感的電子合成音樂鋪陳而成。看似完全不搭軋的三者,拼貼起來卻如此自然,令人不禁好奇,到底是哪個配樂者,能如此精準地在想像與具象間,不慍不火、恰到好處地以音樂烘托背景、醞釀情緒?
看到片尾,答案揭曉:音樂──「Lim Giong」的名字映入眼簾。是的,你沒看錯,這個「Lim Giong」,就是我們熟悉的林強:一個曾以「向前走」一曲,紅遍大街小巷的歌手,而他現在的身份,則是台灣知名的電子音樂創作人,也是頗受兩岸知名導演肯定的電影配樂製作人。
睽違螢幕10年的林強,潛心於電子音樂的創作,近年已成為國內外電影配樂和多媒體影音創作的搶手人才。上圖為電影《三峽好人》劇照。
愛玩音樂的庄腳囝仔
林強本名林志峰,1964年出生於彰化市孔廟旁;不過與孔夫子為鄰,似乎並未對他帶來什麼薰陶。從小就不愛唸書的林強形容:「別人是看到教科書『越看越討厭』,我是還來不及討厭就睡著了。」
或許是受到愛唱日本「演歌」(傳統日本歌曲、民謠)的老爸影響,林強在國中時開始愛上音樂。當時恰是校園民歌的全盛時期,老師在台前上課,他就在抽屜放著歌本偷偷哼唱,從「木棉道」、「微風往事」等民歌,一路進階到YMCA、Abba、Bee Gees等西洋樂團的歌曲。
升上高中,林強全家從彰化遷居台中,轉行改賣豬腳,這家店就是現在台中市赫赫有名的「阿水師豬腳大王」。
不過熱愛音樂的林強,對豬腳沒有太大興趣,他學吉他,並且和同學合組樂團,整天就在地下室敲敲打打。「有時候白天做生意,客人還會問:你們樓下是不是開夜總會呀?」他笑說。
此時的林強,已不只是唱別人的作品,也開始嘗試創作。整天浸淫在音樂的領域中,可想而知成績不會太好。「我根本不是讀書的料,高中唸了5年、換了3個學校,後來還是媽媽透過關係拜託,才勉強從青年中學的音樂班畢業,」林強笑說。
因緣際會一砲而紅
「火車漸漸在起走,再會我的故鄉和親戚,親愛的父母再會吧!鬥陣的朋友告辭啦!
阮欲來去台北打拚,聽人講啥米好康攏在那,朋友笑我是愛做暝夢的憨子,不管如何,路是自己走……。」
這是林強的經典名曲──「向前走」開頭,其實也是他離鄉背井,遠赴台北尋夢的心情寫照。高中畢業、服完兵役後,他決定北上找機會,為了安撫父母,他表明如果在台北找不到合適工作,就回鄉跟他們一起賣豬腳。
學歷不佳的林強,起初當然找不到什麼好差事。為了生活,他當過MTV的選片員,也在海山唱片行賣唱片。1988年,他報名參加「木船民歌比賽」,決賽時所有歌手都唱國語歌,只有他唱自己寫的台語歌「茫.惘.夢」,當時真言社傳播公司的老闆倪重華,覺得這個年輕人很有意思,力邀他到公司當製作助理。
擔任助理兩年,林強陸續創作,老闆再把這些歌拿給滾石唱片的李宗盛、陳昇等人聽。所有人都覺得「向前走」這首歌很特別,因此決定幫他出唱片,那是在1990年底,林強27歲。
在《向前走》專輯問世之前,一般人對於台語歌的印象,多半停留在男歡女愛或哀怨命運的悲情苦調,從來不知道台語還可以結合搖滾、積極而正向地反映個人的生活經驗與夢想,營造出獨具草根性的生命力。
或許是因台灣樂壇從未出現這樣的曲風,「向前走」一問世彷彿就在流行樂界丟下一顆炸彈,引起廣大的迴響及媒體報導;這首歌雄峙當年最紅的綜藝節目《金曲龍虎榜》──「台語最受歡迎歌曲」冠軍達40週之久,林強也從默默無名的鄉下小子,一躍成為家喻戶曉的偶像歌手。
林強在《南國再見,南國》中飾演黑幫兄弟,為了入戲還下海到幫派鬼混,在這部片中他也第一次扛下電影配樂大樑。
不快樂的偶像生活
不過一夕暴紅的麻雀變鳳凰身份,卻讓庄腳囝仔出身的林強極不自在。被包裝成偶像的他,被迫捨棄路邊攤的隨興品味,改穿Armani的名牌服裝,在綜藝節目上隨著主持人的無聊訪談起舞;更由於被賦予「新台語歌復興運動第一人」的名號,他在各種公開、非公開的場合,都必須暢談被唱片公司定調的理念,努力營造健康、清新的形象。
「其實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很平凡的人,我只是單純地喜歡音樂和電影而已,今天湊巧因為歌紅了,大家就賦予你很多想像,說穿了都是唱片公司和媒體操作的商業手法,」林強無奈地說。
1992年,他推出第二張作品《春風少年兄》,專輯依舊大賣了50萬張,然而唱片公司斧鑿運作的痕跡卻更加明顯,他的3首非主流創作和陳昇的部分作品都被唱片公司擱置,使他備感失望和厭倦。
林強指出,《春風少年兄》的曲風和《向前走》大同小異,而他與唱片公司在音樂理念上的矛盾,也在這張專輯中凸顯出來:林強想要突破自我,但公司只想要另一張更賣錢的《向前走》。
「除非我自己也想當偶像,或者是我可以為了追逐名利而妥協,但事實上我都不是,所以我過得很不快樂,」他如此表示。
因為不快樂,林強自承脾氣也變得很暴躁,時常會因為小事而生氣開罵;遇到無法認同的採訪也會拍拍屁股一走了事。「很多媒體批評我,都說我紅了也開始耍大牌,沒有人明白我心裡的掙扎與不滿,」他感嘆地說。
名導演侯孝賢慧眼相中林強演戲,非科班也無演戲經驗的林強在第一部戲《戲夢人生》就擔任男主角,表現不俗。
娛樂世界告別主流
「打開電視,一堆笑容同款古椎的面;打開電台,生活除了情愛,就無別種歌通唱?打開電視,一堆扮空裝瘋被消遣的歌星,……。娛樂的世界,極樂的世界,白吃的世界,瘋狂的世界。」
林強在娛樂圈打滾數年所觀察到的不合理生態,以及對自己偶像生涯的嘲諷,終於在這張1994年問世的《娛樂世界》專輯,完全爆發出來。
《娛樂世界》是結合電音和搖滾曲風的作品,整張專輯充斥著電子舞曲、工業噪音與電吉他的各種迴音聲響,所釋放的電流量不斷地直擊聆聽者心臟最強壯也最脆弱的部分,再搭配上抽象畫的詭異封面,更徹底顛覆當時流行樂壇清一色以偶像明星沙龍照為唱片封面的慣例。
除了樂風的大膽挑戰,這張專輯也可以聽到林強對當時台灣社會的敏銳觀察,他嘗試以歌詞批判娛樂工業及兵役制度、關注環境問題並觀照弱勢族群,整張作品的人文色彩濃得化不開。
然而或許就是因為樂風太前衛了,雖然這張專輯在今日得到極高的評價,不過當年卻是飽受批評。林強指出,甚至有歌迷買了《娛樂世界》後退還給他,上面還寫著「狗吠狼嚎、震耳欲聾,我再也不會買你的專輯!」
「但是我自己知道,這才是我真正的我,這才是真正我想做的音樂,」他堅定地說。
上圖為電影《三峽好人》劇照。
亦師亦友的侯孝賢
曲風另類,又不願配合打歌宣傳的林強,很快地成為唱片公司的拒絕往來戶,加上專輯銷售成績不佳,他一夕之間從人見人捧的偶像打回平凡人,收入更是大幅銳減。雖說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不過林強坦言,這段過程他也曾經有過掙扎,有過矛盾。
「還好侯導欣賞我,幫我找到了另一條出路,」林強說。
林強口中的「侯導」,就是在台灣影壇舉足輕重的導演侯孝賢。兩人結緣於林強找國寶級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合拍單曲「黑輪伯」的MV時,當時侯孝賢也在籌拍以李天祿一生為藍本的電影《戲夢人生》,因此在片場巧遇。
「隔天我就接到侯導請真言社老闆打來的電話,問我有沒有興趣來演戲。雖然我沒有演戲經驗,不過身為侯導的影迷,他來邀我,我當然二話不說就同意,」他笑說。
提及當年為何會找毫無演戲經驗的林強合作,侯孝賢表示,林強唱歌時在舞台上的爆發力和創作力讓他印象深刻。「那是一種形而外的自信,讓人一見難忘,我想或許也可以讓他把這樣的能量用在電影表演上。」
林強並沒有讓侯孝賢失望,兩人一共合作《戲夢人生》、《好男好女》、《南國再見,南國》等3部電影,他都擔任男主角並深獲好評。儘管如此,沒有受過科班訓練的林強,卻表明自己不會演戲,前兩部都演得不好。
「後來侯導教我一個方法,他說:既然你不會演戲,不懂得怎麼詮釋劇中人的心境,你就來真的吧!」
因此他在演出《南國再見,南國》裡的黑道混混時,每天早上在家裡就換好充滿「台味」的花襯衫戲服、帶上兩包煙和檳榔出門,然後就到侯導製片引介的幫派堂口,跟一群「兄弟」鬼混。
「包括賭博、抽大麻、上酒店,所有在道德上我覺得不能做的事,那段時間全做了。然後我才發現,人如果有心墮落,速度之快,難以想像,而且快到你嚐到罪惡的快感後,想要回來也回不來,」他如此形容。
不過身為侯導口中「最有自覺」的演員,林強很清楚他自己在做什麼,他利用這段探測道德界限的日子,發洩自己在主流歌壇被壓抑許久的情緒,也成功詮釋出劇中的黑道混混角色。
「相較於音樂,電影是林強比較不熟悉的藝術形式,不過在拍完《南國》一片後,我覺得他整個人都放開了!」侯孝賢說。
熱愛音樂的林強18年來創作無數,從早期的流行音樂到廣告、電影配樂、多媒體音樂,不但題材多元,風格也充滿變化。
從《南國》配樂到電子音樂
侯孝賢不僅提點林強的演技,也幫他開啟另一條音樂之路。為了激盪林強的創作力,他大膽地把《南國》的電影音樂,交由當時毫無配樂經驗的林強製作。
林強也不負所託,他找來「彼得與狼」、「濁水溪公社」等獨立樂團,及雷光夏、趙一豪等當時公認的非主流音樂怪咖一同創作,生動地以音樂描繪出劇中這群在底層中打滾的黑幫兄弟:他們的淚與悲、情感與現實拉扯的生活群像。林強為電影量身打造的「自我毀滅」一曲,後來也獲得1996年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因為這次的製作經驗,我發現音樂和影像結合而產生的化學作用是非常有趣的,同時也更堅定未來要走的路,」他表示。
1997年以降,徹底與主流娛樂圈告別的林強,開始密集地接觸電子舞曲和數位音樂,他和朋友合組「Groove island」、「和 Party」、「bit everysound」等音樂團體,走遍各個咖啡廳、廢棄倉庫、藝廊廣場,甚至華中橋下、林口片場等場域,當DJ、辦活動來推介他們喜歡的電子音樂。
林強指出,電子音樂的形式其實是非常多元而自由的,只不過在台灣通常都把它與夜店、毒品、嗑藥等負面名詞連在一起,而他和這群DJ朋友,正是希望能打破這種刻板印象。因此他們所舉辦的電音派對,都是選播聆聽性較高、節奏不規律,甚至找不到主題、抽象至極的音樂作品。
草根、生猛的「向前走」一曲,顛覆了當年台語歌一片男歡女愛、悲情苦調的曲風,讓林強一夕暴紅。
從《千禧曼波》到《驚蟄》
創作電子音樂更成為林強的生活重心。他曾與朋友合組「Fluid-mix」(流體音樂)工作室,專門接廣告配樂及網路音樂的製作案,現在則以自己的獨立創作為主,領域更擴及電影、紀錄片配樂,以及結合其他多媒體素材和表演團體的跨界音樂。
雖然電子音樂在台灣的市場不大,然而林強卻打破眾人眼鏡,意外地在這裡開拓另一片天。
2001年,他為了償還與魔岩唱片的舊合約,製作了一張電子音樂專輯,唱片公司聽一聽認為沒市場,就把作品冷凍起來。沒想到該張專輯後來被侯孝賢拿去當作電影《千禧曼波》的配樂,還勇奪當年金馬獎的「最佳電影原創音樂」。
隨著《千禧曼波》在歐洲大受歡迎,林強獨特的電音風格,也開始在國外漸為人知。
世界4大影展之一的「坎城影展」,以及法國知名的電影及音樂製作發行公司「mk2」,就在《千禧曼波》大賣之後,力邀林強至法國發表新作。2005年,林強在坎城影展發表了結合影像與音樂的新作品,取材自故宮贊助的數位內容,以及其他台灣藝術家的影像創作,令在場的各國觀眾及藝評者為之驚豔不已。
mk2為林強發行的專輯《驚蟄》,也在坎城影展首演。這張作品以「立體音畫」為創作理念,為了凸顯台灣的在地特色,林強走遍各個角落,蒐集了雨聲、蟲鳴、鳥叫、人聲對談,與歌仔戲、大鑼等傳統器樂聲,甚至打麻將洗牌聲、夜市攬客呼喊等各種自然或人為的環境聲響,拼貼在蕩漾著春天蓬勃氣息的電子節奏中,再配合他自己深具磁性的嗓音,為聆聽者拉出一條條饒富趣味而具象的風景線。
這張極受好評的作品,果不負眾望地贏得2006年的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同年份他為故宮擔任代言人、並負責音樂創作的廣告「Old is New」,還獲得美國博物館協會繆思獎的「最佳推廣與行銷類金獎」。
林強在結合多媒體和表演團體的跨界音樂創作上獨樹一幟,常受邀到影展等活動演出。上為第30 屆金穗獎頒獎典禮。下為北市文化局舉辦的夏日數位音樂季。
堅持理念「向前走」
睽違了近10年後,「林強」這個熟悉的名字再度躍上主流媒體,只是他這次的身份,已不再是隨著商業擺佈的偶像歌手,而是充滿自信的音樂創作人。
今年年初,他與台灣其他多媒體藝術創作者合作的作品「光音種子」,在台中國立美術館展出4個月之久,還獲邀至「新加坡華人藝術節」演出;明年一月,他也應新聞局之邀,將在坎城唱片展的「台灣之夜」,演出結合偶戲、舞蹈表演及電子音樂的「三郎賣茶」多媒體影音作品。
本性隨和且不太重視名利的林強,談及自己多年來起起伏伏的音樂創作歷程,態度平靜而淡然。他說,他不在意自己的作品被高估或輕視、被炒作或冷落,只是想透過各種形式的創作來表達理念,並且從中得到難以言喻的樂趣。
他不是電音宗師、也不是什麼偉大的藝術家,只是那個唱完「向前走」18年後,依舊堅持走自己路的林強。
●淺談電子音樂●
「電子音樂」簡稱「電音」,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電子合成器、效果器、電腦音樂軟體、鼓機等電子設備所產生的電子聲響。 電子音樂可約略分成Techno(電子電音)、Trance(迷幻電音)、House(浩室)、Drum and Bass(鼓打貝斯)等類型。它的發展與夜店文化、熱舞派對密不可分,透過DJ播放電子音樂,這些活動的氣氛才能炒熱起來。 不過也就是因為電子音樂常與夜店、熱舞派對等名詞連結,致使許多人對電音的印象僅停留在震耳欲聾的電子舞曲。事實上電音的應用範圍相當廣,包括電影配樂、廣告配樂,甚至某些流行歌、搖滾樂中都會出現,只是一般人不易發覺。 |
林強在結合多媒體和表演團體的跨界音樂創作上獨樹一幟,常受邀到影展等活動演出。上為第30 屆金穗獎頒獎典禮。下為北市文化局舉辦的夏日數位音樂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