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島內眾家高手之長
9歲就邁向棋士之路,小周俊勳自己又是怎麼想的?
「小時候去學校上課,常常得承受同學的異樣眼光及各種難聽的外號,像有人一看到我就大喊『鬼來了!』,因此我很怕去學校,爸爸要我不再上學專心學棋,反讓我很高興。至於外界批評是父母幫我決定未來命運並不公平,『棄學就棋』其實也是我自己的選擇,」周俊勳說。
離開學校,遠離一般人成長的世界,或許是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小周俊勳痛下苦心學棋,在每一盤棋單純且截然分明的勝負世界裡,贏多輸少的他找到了自信,忘卻紅面的天生缺陷,從此,圍棋成為他人生最重要的伴侶,「黑」與「白」也成為他眼底深處唯一的顏色。
周俊勳是第一個台灣培養的本土棋王。他指出,自己沒像張栩等人到日本學棋,是因為家裡環境不允許。「我家有5個小孩,媽媽原本在小學任教,但一度為了照顧我們而辭去教職;爸爸則是專職『司機』,從小到大就是帶著我到處下棋。那時去日本起碼一年要花一百萬日圓,我家根本負擔不起。」
雖然無法到日本學棋,在台灣島內卻有許多貴人願意幫助他圓夢。像台灣棋界的重要推手、縱橫台、美兩地的大實業家應昌期,就視他為棋界的明日之星,不惜出資請來當時的一流高手,如林聖賢(職業7段)、彭景華(職業7段)等人,輪番與他及林至涵(排名全國第二、現為職業8段)等人下指導棋,為他們的棋力奠下了良好基礎。
「小時候和不同風格的眾家高手學棋,幫我練好了紮實的基本功,這是一般棋士難有的經驗,也是我能脫穎而出的關鍵,」周俊勳分析。
嶄露頭角
隨著周俊勳在棋界漸漸闖出名號,他也被越來越多的棋手賞識。11歲那年,台灣業餘6段高手梁友,將周俊勳推薦給中國成都頂尖棋士、有「西南王」美譽的宋雪林,從此展開了他中、台兩地的隻身學藝之旅。
「棋士需要在強敵環伺的環境中磨鍊才會成長,成都棋院的對手都很強,一不小心就會失手。例如在台灣下10盤我可以贏7、8盤,在那裡,贏面可能就只有5成,」周俊勳說。
在成都棋院習棋3個月,周俊勳開了眼界,棋力也更上一層樓。13歲那年,他參加中國的全國定段賽(職業棋士考試),一舉拿到職業資格,隔年他也取得台灣的職業資格,並且一連數次拿到「國手」、「名人」、「永大盃」、「棋王」等國內知名棋賽的冠軍。
多年來,他固定往返於兩岸,甚至遠赴韓、日與各地高手對奕。他就像是古代到處找人練劍的俠士,藉由不斷過招、修正弱點,探究自己的極限,這樣的過程一直持續到今天,即使在他贏得世界冠軍後都不曾懈怠。
世界冠軍的甜美果實
在2007年LG盃世界棋王賽決賽現場,周俊勳對上了目前在中國排名第3、職業8段的胡耀宇。由於棋壇公認胡耀宇的棋力略勝周俊勳,多數人都看好胡耀宇奪冠。
「我自己在開賽前也覺得技不如人,所以並不緊張;相反的,胡耀宇背負的壓力比我大的多。沒想到我在『三番賽』(3戰2勝)首局就大勝,那時才開始覺得自己是有機會奪冠的;第二局,我輸了半目,難過地掉下眼淚,幸好很快地調適心情,最後一局以半目獲勝,現在想來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
周俊勳自認拿到世界冠軍是運氣好,不過從小跟他一起下棋的好友林至涵卻認為,這是他謙虛的說法。
「任何競技比賽都有運氣成份,但僅有運氣沒有實力是不可能打進世界決賽的。阿勳的實戰經驗豐富、下棋時很冷靜,都是他能獲勝的因素,」林至涵分析。
從圍棋學會冷靜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文豪川端康成著名的圍棋觀戰記《名人》一書中曾提及:「一般棋士,從對局者的態度或表情,通常可以察覺此棋的勝負;但是,我覺得對名人(指棋戰主角之一的秀哉名人)而言,這句話似乎並不客觀……。」周俊勳下棋時也以「面無表情」著稱,觀賽者很難從他看似陷入冥想的神情中,看出任何勝負端倪。不過只要比賽一結束,他就立刻恢復成那個原本喜怒形於色的大男孩,迫不及待地打電話給新婚妻子鄭淑卿報告今日戰況。
即使下了多年的棋,面對輸棋,周俊勳有時仍會陷入低潮,此時鄭淑卿是他重要的精神支柱。「我會陪他去散步,一走就是兩、三個小時,或者去看場電影轉換心情,像輸掉王座挑戰賽首局那天,我們就去看了《黃金羅盤》,」她笑說。雖然周俊勳曾為輸了首局比賽沮喪不已,不過最終仍以「5戰3勝」的戰績,取得衛冕「王座」的三連霸。
下棋時似乎不動如山的周俊勳則坦言,自己並不冷靜。「我的個性其實很衝動,是接觸圍棋後讓我變得冷靜;因為棋盤上瞬息萬變,一子落下,戰況可能全盤翻轉,如果不冷靜、判斷不夠透徹,就會輸棋。」
談及未來心願,周俊勳表示,他很盼望政府及民間能投入更多力量,改善台灣現有的職業圍棋環境。「至於我自己,當然是希望能再多拿幾個世界冠軍囉!」他爽朗地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