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依水而居,卻也為河川帶來文明垃圾。因都市開發過程中累積滿坑滿谷的垃圾而受傷的臨河沿岸,能不能恢復往日綠意?
經過十多年的整治,位於新北市大漢溪下游的新海人工溼地,已成為當地居民散步、騎單車的最佳休憩地方,處處充滿生機,吸引不少候鳥來此過冬。這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大漢溪流經新北市三峽、樹林、土城、板橋等區域,全長約135公里,是台灣北部第一長河,在板橋江子翠與新店溪匯入淡水河。
過去半世紀以來,大漢溪沿岸因人口逐漸增加,工廠聚集,但卻沒有適當的垃圾處理場,於是成為清潔隊傾倒、掩埋垃圾的地方。這些堆積如山的文明惡果,不僅惡臭沖天,汙染河川,每逢大雨一來,更嚴重阻礙水流;1996年賀伯颱風挾帶豪雨來襲,隨處漂流的垃圾阻塞河道,導致氾濫成災,一直是沿岸居民的夢魘。
為了讓民眾免受淹水之苦,並改善河川水質,1992年起,當時的台北縣環保局開始執行「大漢溪沿岸舊垃圾場遷置計畫」,直到2004年4月底才清運完畢。
新海三期人工溼地水生經濟作物區具有淨化水質的效果,也做為校外教學參觀之用。
從小在板橋長大的溼地導覽志工吳麗雲回憶說,垃圾清除乾淨後,縣府先興建河濱自行車專用道,又花了6年在大漢溪下游陸續打造新海一期、二期、三期人工溼地,對板橋人的生活產生莫大的改變。
現在每逢假日,總會看到全家大小騎單車出遊,來此親近大自然,體驗溼地生態之美。
從板橋國中後門往大漢溪畔的方向前去,一片廣達13公頃的遼闊綠地映入眼簾。
「2009年完工的第三期人工溼地,獨特之處在於設計成農村水田環境,讓都市民眾多一些體驗農村風光的機會,」吳麗雲說。
在設計的8個水生經濟作物區,分別種植水稻、茭白筍、空心菜、芡實、水芋、台灣菱角、荷花、龍骨瓣莕菜,除了能幫助淨化水質外,也做為校外參觀教學之用。
家長與老師可以帶孩子來探索這個藏身於都市中的人工溼地,穿梭在田間小路,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看見俗稱「凌波仙子」的水雉在菱角上築巢;5、6月時荷花盛開,朵朵荷花隨風搖曳,嬌美動人的姿態,總吸引不少人駐足觀賞、拍照,好不熱鬧。
許多人都是來到這裡聽了志工解說導覽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水芋田、稻田、蓮花池,都是人工溼地。」
位於大漢溪下游的新海人工溼地,幅員廣大,每天可淨化1萬5,000噸家庭汙水,堪稱是人口密度集中的新北市的淨水池。
到底什麼是人工溼地?人工溼地又為何可以淨化水質?
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教授兼水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楊磊表示,人工溼地是一種用於水汙染防治的生態工法,利用工程技術及人為手段,來強化溼地去除汙染物的能力,以達到淨化水質的目的。
1960年代,美國開始將人工溼地的概念應用於汙水處理,1970年代進入實用階段。
二十多年後,這個新生態工法也引進台灣。1996年,為了研究水生植物淨化汙水的效果,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首先在台南仁德區的二仁溪畔,設置一座小規模的人工溼地,觀察溼地淨化水質的實際效能。
爾後在國內學界共同研究投入下,2001年,包括成大、海洋大學、中山大學等紛紛向環保署建議,人工溼地可做為水汙染防治的另一種新選擇。不過環保署考量人工溼地可能會違反《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法》而未採納。
楊磊說,921大地震後,生態工法的觀念才剛引進國內,後來在工程會溝通下,環保署自2002年開始補助各地方政府建造人工溼地,2004年完工的新海一期人工溼地,就是一個試辦例子。由於示範成效良好,台北縣政府接著在原址擴建第二期、第三期人工溼地,並分別於2006、2009年啟用運轉。如今,大漢溪沿岸已有8座人工溼地。
空心菜。
和汙水處理廠相比,人工溼地的優點是造價及維護費用低,節能減碳;但缺點是,如果水中汙染物濃度高,就需要較大的溼地面積才能達到淨化水質的效果。
2005年,大鵬灣國家風景管理處曾打算興建兩座汙水處理廠,但估計造價高達新台幣50億元。楊磊向管理處建議,何不改建成6個人工溼地,只需要新台幣1.5億元,兩者造價成本差距33倍,經濟又環保,利弊立見。大鵬灣人工溼地的總面積約為50公頃,至今已營運6年,水源有三分之二來自附近養殖場,三分之一則是社區汙水。
「不過,人工溼地不可能完全取代汙水處理廠,這只是削減汙染物的權宜之計而已,」楊磊提醒。
就淨化水質的效果來說,汙水處理廠可以運用曝氣、沉澱、消毒等工程技術,處理含有重金屬、汙染物濃度較高的汙水,但較耗電,而且無法脫氮除磷;反觀人工溼地,因水生植物能轉化太陽能,進行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氮、磷及營養鹽,淨化後的水再排入河川,不會發生水質優養化的問題。其缺點是負荷量有限,僅能用於處理生活廢水。
不過,楊磊指出,美國因地廣人稀,採行的方式大多是在人工溼地旁邊興建汙水處理廠,先用以處理生活廢水後再流入人工溼地做為水源,兩相搭配,淨化水質的效果更好。
美國環保署曾整合了人工溼地的研究成果,2000年公布「人工溼地設計準則與手冊」,將人工溼地淨化水質的流程設計成3段式(第一密植區、開放水域、第二密植區),供各國參考。經過30年的推展,美國至今已有超過五百多個人工溼地。
蘆葦。
反觀台灣,因地小人稠,民眾不喜歡住在汙水處理廠旁邊,多數人工溼地所淨化的汙水,並未先經過汙水處理廠處理,所以我們的做法是,讓髒臭汙水先在人工溼地的「初沉池」、「沉砂池」短暫停留,扮演汙水處理廠去除重金屬的角色,並使懸浮固體、砂石等沉降後,再流經交替配置的「密植區」、「開放水域」及「生態池」,利用微生物及水生植物將有機物分解,以吸收氮和磷,把髒水變乾淨,流到河川中。
新海一期、二期人工溼地淨化水質的方式,就是這樣設計,4~6天後即可將家庭汙水轉化為乾淨活水,排入大漢溪,不但可補充大漢溪歷年缺水之苦,最後排放至淡水河中的水也很乾淨。
不過,以廢水為主要水源的人工溼地,若要運作良好,必須定期維護及監控水質變化。
例如水生植物的生長若阻礙到水流,就要收割採收;其次,若廢水中的汙染濃度變高,也會增加對人工溼地的負荷,在操作策略上應減少進水量,採用較長的「水力停留時間(控制流水在溼地的停留天數)」,或較小的「水力負荷速率(溼地面積每平方公尺每天可處理的流量)」。通常在固定進流量下,水力停留時間越長,對淨化水質的幫助越大。
根據新北市環保局的統計,新北市市民所產生的汙水,9成是家庭汙水,1成為工業廢水;以板橋新海汙水抽水站為例,一日所處理的汙水量,共計4萬5,000噸。
「新海一期、二期、三期人工溼地的水源,皆來自新海抽水站放流渠道排放的家庭汙水,每天可分別處理6,000、4,000、5,000噸的汙水。」新北市環保局水質保護科科長陳美玲解釋說,剩下的三分之二廢水則是透過新海截流站,流進新莊汙水抽水站,再進入八里的獅子頭汙水抽水站加壓,送至八里汙水處理廠處理後,經海洋放流管排入數公里外的大海中。
環保署估計,台灣每人每日平均生活汙水產生量約為200公升,新海人工溼地每天約可處理1萬5,000噸汙水,相當於7萬5,000人產生的汙水量。
陳美玲指出,若以處理1噸汙水的成本來比較,汙水處理廠得花費5元,人工溼地卻僅要0.2至0.7元,非常划算。
紅冠水雞。
人工溼地中,有些地方看似雜草叢生,但千萬別小看這些水生植物,它們可是天然的濾淨器,讓水質變乾淨清澈的大功臣!
水生植物千百種,如何選擇有其專業考量。「以淨化水質的效果而言,蘆葦、水蠟燭(又名香蒲)是首選,」楊磊指出,蘆葦的根性發達,可以增加附著在地下莖及根部的微生物,減少汙染物,美國人特別愛用,但台灣人偏愛栽種景觀性植物,如睡蓮、荷花等,花開時煞是美麗,但淨化效果較差。
蘆葦、香蒲主要栽種在密植區,屬於挺水型水生植物,盤根錯節的根部深入溼地底層的土壤內,交織成蜘蛛網狀,能攔截水中懸浮固體和汙染物,而且耐汙染,生命力旺盛,侵占性極強,即使在大水漫淹後也能迅速恢復原貌,是人工溼地不可或缺的要角。
挺水型水生植物還有水芋、空心菜、茭白筍等,能抑制水面的藻類,對於去除水中氮、磷的效果極佳,也是常見的蔬菜。
但陳美玲提醒說:「這些植物都是用來淨化汙水,尤其是空心菜能吸收高含量的重金屬如汞、鎘、鉛,民眾千萬不要採摘回家食用。」
「初沉池」是人工溼地的第一道關卡,讓髒臭汙水中的懸浮固體先在此沉降。
經過8年的時間,隨著水質改善,新海人工溼地已煥發出一片盎然生機,蘆葦叢中鳥兒覓食整羽,某些冬候鳥還出現了留鳥的習性,甚至連台灣罕見的棉鴨,也曾在此留下倩影。
「每逢秋冬,這裡的天空很熱鬧,因為環境變好了,鳥兒才會來棲息、覓食,甚至還曾看過可遇而不可求的彩鷸,令我驚訝不已,」吳麗雲興奮地說。
2010年,新北市環保局曾在此進行生態調查,共紀錄到35科96種鳥類、64科210種植物。除了常見的白鷺、黃小鷺、黃鶺鴒外;保育類鳥類如瀕臨絕種的黑鳶、遊隼,珍貴稀有的鳳頭蒼鷹、彩鷸,還有台灣特有亞種鳥類如大冠鷲、紅嘴黑鵯等。
花嘴鴨是台灣常見的冬候鳥,2004年出現後,隔年已在此繁殖定居;被暱稱為「長腿姊姊」的高蹺行鳥,也選擇留下,一口氣孵了7、8窩的鳥蛋。即使到了4、5月,偶爾還可以看見樂不思蜀、不想北上返家的紅尾伯勞、小水鴨。最令人驚喜的是,向來喜歡乾淨或排水良好水域的翠鳥,也出現了,足見這裡的水質已明顯轉好。
新海人工溼地占地遼闊,騎自行車是體驗美景的最佳選擇,沿途鳥鳴聲不絕於耳,水生植物迎風搖曳,烏龜在枯木上慵懶地曬太陽,無疑是在匆忙都會生活中,最饒富野趣的心靈饗宴。
服務項目:提供學校及企業申請免費導覽,需1個月前預約。
蓮花。
高蹺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