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十八年,日本第一勸業銀行獲准在台設立分行,成為在我國設立的第一家外商銀行。民國六十年,外商銀行數目增為六家。近十年申請來台設立分行的外商銀行更形增加,至七十二年三月底,獲准的已達廿七家;另外還有多家銀行向我方積極探詢或排隊等候。由此可見,外商銀行對我國經濟環境與前途充滿信心;而外商銀行的營運作風,也對國內金融業務產生相當的影響。
臺北市南京東路一帶,是國內外銀行匯集之處,有「臺北華爾街」之稱,其中有許多家外商銀行。這些外商銀行都座落在外觀新穎、氣派的大廈裡,辦公室內部亦寬敞明亮、鋪有地毯、並綴以各式盆栽。行員多半是穿著正式、考究的年輕人,男士西裝革履、女士襯衫窄裙,個個神采奕奕,顯得效率十足。最令人矚目的是,在現代化的華麗外表之下,外商銀行在營運上也有獨到之處。
圖2:外商銀行的營運作業普遍已走上電腦化。(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外商銀行紛紛來台設立分行
所謂外商銀行,是指外國銀行在我國設立的分行。在海外設立分行,是目前各國大銀行發展業務的趨勢,因為銀行一面吸收存款,一面把存款貸給需要資金者,並提供各種貨幣往來服務(例如匯兌等),從中賺取存放款間的利息差額與手續費。隨著國際貿易日益頻繁,銀行為了提供各地客戶快速便捷的服務,並拓展業務,便紛紛跨出國門,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
中國大陸淪陷以前,上海等大商埠就設有外商銀行。政府遷台後,有鑑於中日雙方貿易往來日漸密切,便於民國四十八年准許日本第一勸業銀行在臺北設立分行。這也是我國第一家外商銀行。
同時我國對美國及東南亞的貿易也日益增加,如有信用可靠的美國或東南亞銀行做媒介,可增進我國在進出口方面的便利。因此,政府在民國五十三年核准美國花旗銀行,五十四年核准美國商業銀行及泰國盤谷銀行來台設立分行。到六十年底,外商銀行數目增至六家。
由於我國經濟快速成長,加上許多大銀行積極在亞洲地區尋找新據點,近十年申請來台設分行的銀行愈來愈多,至今獲准設立的有廿七家,其中以美國銀行最多,佔十四家;英國、法國、加拿大、新加坡居次,各為兩家;日本、泰國、菲律賓、德國、荷蘭各為一家。
圖3:美國商業銀行,座落在外觀氣派雄偉的大廈裏。(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基於互利原則,准予外商銀行設立
外商銀行到國外設立分行其目的,自然是在賺錢,因此考慮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穫利潛力,一是放款風險。
在穫利潛力方面,由於我國利率與國外有段差距,銀行能從中賺取相當的利潤;且我國經濟一直持續成長,貿易總額由民國四十八年的三億九千萬美元,六十年的卅九億美元,增至七十一年的四百一十億美元,廿年來成長達一百倍。近年來許多國家、地區的經濟成長出現赤字,我國經濟仍勉力維持正成長,市場環境被各方看好。
在放款風險方面,臺灣社會秩序安定,物價穩定,外匯存底超過一百億美元,至民國七十年債負比率只有4%,曾被國際知名的經濟刊物「歐元雜誌」列為債信最好的國家之一。許多外商銀行經過詳細調查,都認為此地有利可圖,便紛紛爭取在台設立分行。
從我國立場而言,政府准許外商銀行設立,也有很多原因。首先是開發中國家為了發展經濟,需要藉外商銀行引進大筆資金,並把它所屬國的投資者帶到國內;其次是希望藉外商銀行參與業務上的競爭,帶動國內金融機構的進步。此外,我國退出聯合國後,有識之士倡導「金融外交」,亦希望藉與外商銀行的往來,加強與無邦交國家的實質關係,並提高我國在國際金融界的地位。
「基於上述考慮,政府對准許外商銀行在台設立分行的態度趨於積極。初時是以美國銀行為主。」一位財政部金融司的官員說:「惟自中美斷交後,政府為避免外銷市場過於集中美、加地區,乃於民國六十九年核准六家歐洲銀行設立分行,希望有助於我國與其他地區建立貿易關係。」
圖4:英商建利銀行,是目前唯一由國人當分行負責人的外商銀行。(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外商銀行業務內容及範圍皆有限制
外商銀行申請來台設立分行,至少要具備下列三項條件之一:
一、和我國銀行往來十年以上,同時申請前三年與我國銀行及企業來往總金額達十億美元以上,並對國內企業中長期授信達一億八千萬美元以上。
二、具有地區代表性,所屬國家尚無其他銀行在我國設有分行。
三、基於平等互惠原則,如果我國銀行經他國政府准許設立分行,我國也准對方銀行在此設立分行。
各國准許外商銀行設立,都基於互利的立場,同時為了避免外商銀行「喧賓奪主」,挾雄厚資本壟斷國內市場,對外商銀行的業務內容及範圍有所限制,我國也不例外。
民國六十九年頒佈的辦法規定,在分行數目方面,每家外商銀行只能設一家分行,地點限於臺北市或高雄市;營業對象只限於工商企業,不包括個人;同時不能吸收新台幣定期存款,只能吸收活期及支票存款(但外幣不受限制)。這就是為什麼外商銀行的櫃台業務不像國內銀行那麼忙碌的原因。
由此可見,除了不能吸收儲蓄性台幣存款之外,國內銀行能做的業務,外商銀行也多能做,包括非儲蓄性台幣存款(即支票及活期存款),外幣存款,短期融資或中、長期放款,及各種進出口業務,例如匯兌、簽發信用狀、貼現、承兌、押匯、託收等。
圖1:在我國設立的外商銀行,除少數主管是外國人之外,多數行員都是中國人。(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提供完善的進出口服務
由於外商銀行分支機構分佈全球各地,此乃國內銀行不及之處,因此外商銀行常能提供國內銀行辦不到的服務。
例如,本地的進出口商可以請外商銀行透過它的分支機構,調查國外客戶的信用狀況。外商銀行也可根據各分支機構蒐集的資料,提供本地客戶有關的商情,或代為介紹新客戶,對國內工商界開拓新市場頗有幫助。
進出口業務是各外商銀行重要業務之一。泰國盤谷銀行因這方面業務鼎盛,使它能以一個亞洲銀行,在美商銀行的競爭壓力下,仍大有斬獲。在我國設立的各外商銀行中,它近兩年的盈餘都能排在前三名。
盤谷銀行是泰國潮州幫華僑辦的銀行,也是東南亞最大的銀行,業務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基本客戶也多為這一帶的華僑。臺北分行負責人陳海洲說:「盤谷銀行的業務不斷擴展,是因為我們提供客戶完善的服務。」
陳海洲指出,在國際貿易上,買方常擔心匯出貨款,收不到貨物;而賣方則顧慮運出貨物,收不到貨款。這時可由銀行充當中間人,替買方開信用狀給賣方,做為買方收到貨物後付款的保證,使國際間的貿易往來方便不少。
陳海洲說:「我們替進口客戶開信用狀時,一定替客戶多方著想,在信用狀上明列足夠的條件。例如客戶要進口機器,我們除了要求賣方在機器上船前先請專家查驗之外,並只答應收到貨物後先付七成費用,另外三成等賣方把機器裝好發動後才付,以保障客戶的權益。」
圖2:美商波士頓銀行成立才兩年,負責人潘克禮為增進對本地的瞭解,常親自拜訪客戶。(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積極主動爭取客戶
放款是外商銀行另一項主要業務,它的特色是,放款人員不坐在辦公室等顧客上門。他們在主動尋找新客戶的同時,也保持與舊客戶的關係。客戶在獲得外商銀行的貸款後,行員還會經常登門拜訪,一方面保持聯繫,以瞭解客戶營運狀況,一旦發現情況有變,可採取適當的因應措施;另一面就更積極了,如果客戶的營運情況樂觀,就看看能不能做成下一筆生意。
銀行放款有信用放款和抵押放款兩種,前者不需要抵押品,後者需要。外商銀行根據自己的判斷,除抵押放款,也做了不少信用放款。
外商銀行積極的作風,使許多人誤以為向它們借錢很容易,其實也不盡然。每家外商銀行都設有徵信部門,負責調查客戶的信用,看準沒有問題才借。當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去年美商運通銀行就因吃了許多收不回的「呆賬」,裁員十多人,元氣也大傷。
由此可見,在商言商,所有銀行在營運時都希望把風險減至最低,利潤提到最高,不願做賠本生意,只是在作法上各有巧妙不同而已。英商駿懋銀行負責人戴陽說:「我們不在乎客戶的大小,我們要找的是信用可靠的客戶。」
圖3:美國花旗銀行是目前國內業務量最大的一家外商銀行。(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逐漸將放款目標轉向中小企業
但什麼是信用可靠的客戶呢?最明顯的是指財力雄厚、規模龐大的企業。駿懋銀行副理邱垂龍指出,像台塑、南亞等「超級大戶」最受歡迎。但這類大企業畢竟不多,且多半已被先來的外商銀行捷足先登;如後到的外商銀行想「分一杯羹」,就必須彼此「殺價」,把利息壓得很低,獲利率也會減低。
邱副理說:「駿懋銀行才成立兩年,對我們這種新設立的銀行來說,為獲取較多的利潤,除招攬大客戶外,還要開發新客戶,因此把貸款對象轉移到中小企業。而先設立的外商銀行,在外商銀行數目增加後,難免有大客戶被拉走,為了發展業務,也不得不找些中小型客戶,使中小企業有更多貸款的機會。」
新設的外商銀行為了和其他銀行競爭,在放款方面各有不同的作法。美商波士頓第一銀行副總裁費宗浩說:「我們放款最注重人的因素,只要對方是專注、敬業地從事生產,有發展潛力,無論企業大小,我們都願考慮和他往來。」
波士頓銀行放款時相當謹慎,但也曾有判斷失誤之時。費宗浩說:「儘管如此,我們仍然認為目前的方向是正確的,只是往後對客戶要設法更深入的瞭解。」
波士頓銀行負責人潘克禮為增加對客戶的瞭解,除了看客戶的財務報表之外,還會親自登門拜訪。他說:「這樣做一方面自己可以學到更多東西,一方面能更熟悉此地工商業的情形,以便向總行報告。」
圖4:外商銀行講究室內佈置,圖為花旗銀行的會客室。(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授權充分,運作靈活
一般而言,外商銀行行員的放款權限相當大,但也有例外。例如日本第一勸業銀行,幾乎每筆放款都要得到東京總行的批准,放款的筆數不多,呆帳也是所有在台外商銀行中最少的。據說新的分行負責人湯本恭三上任後,作風比較積極,放款筆數也已增加。而泰國盤谷銀行也比較保守,只做短期的進出口融資,不做中、長期貸款。這兩家銀行都採穩紮穩打的策略,據判斷可能和東方人謹慎的個性有關。
一般來說,歐美銀行的授權較大,而且授權大小和分行的規模成正比。美商花旗銀行是目前在台外商銀行中業務量最大的,據說這家銀行主管級人員的放款授權金額高達數百萬美金。
行員得到的授權大,相對負的責任也多。但一般而言,只要在授權範圍內,達到預期的工作目標,替銀行賺到錢,上級也就只看結果、不問過程,讓行員放手去做。
講求績效,是外商銀行遵奉不渝的圭臬,只要表現得好,階級和薪資可以迅速提昇,年資並不重要。例如歐文銀行一位新進行員,曾在一年內調薪五次。一位台大經濟系畢業、美國留學歸來的女士,進入外商銀行工作兩年就升為副理。但是如果幹不好,處境也會很難堪。
一位外商銀行行員說:「如果表現不佳,老闆或許不會開除你,但把你調到不重要的位置,或對你的態度變得冷淡,明顯的在冷凍你,也夠你受的。因此在外商銀行做事,要隨時抱著做不好就得走路的心理,一點也不能鬆懈。這說明瞭為何外商銀行行員多數是年輕人,因為年輕人較有衝勁,也較能承受工作壓力。」
圖5:花旗銀行新任負責人柯溥仁說,花旗銀行已建立完善的行員訓練制度。(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亞洲銀行較有人情味
分行負責人的心理壓力自然會比行員更大,因為他們負責整個分行經營的成敗,如果績效不好,馬上會被調走。最近有一家歐洲銀行經營不善,總行認為原負責人是「老外」,不瞭解本地情況,因此換成中國人。
但也不是每家外商銀行都只看表現、不看年資。一般而言,亞洲銀行比較有人情味。日本勸業銀行經理周詩傳說:「我們兼顧成績和年資,只不過業績佳的人升得快一點,業績差的人自然就升得慢一點。」
泰國盤谷銀行負責人陳海洲指出,盤谷銀行為求人事穩定,讓每個行員都有升遷的希望,盡量以內升為主,並依行員的能力、性向分配工作。
他說:「我們的做法是,新進行員每六個月輪調一次工作,讓他們熟悉各部門的業務,一旦看出他在某一部門的表現特別好,就讓他固定做某一項工作。」
在台設立的外商銀行中,除負責人或少數高階層主管是外國人,其餘均為中國籍。我國政府對外商銀行的外籍行員名額有一定比例的限制,原因是希望增進國人就業機會,並期望外商銀行幫我國訓練人才;而外商銀行也樂得如此,因為外籍負責人多不諳本地情形,也需要有本地人的協助。
圖1:日本勸業銀行提供打字機給客戶使用,客戶能當場打字填表格。(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重視行員的訓練
外商銀行行員的待遇高,升遷快,所以能網羅許多人才。但流動率仍然很高,主要由於挖角風氣很盛。不僅新設的外商銀行向已有的外商銀行打主意,就是本地廠商,與外商銀行往來久了,如果看中某位行員的處事能力,也為了借重他對外商銀行的瞭解,可協助公司和銀行打交道,往往不惜高薪禮聘。花旗銀行由於成立時間較久,且對行員的訓練嚴格,因此成為後設外商銀行挖角的對象,因此有「銀行大學」之稱。
一般來說,外商銀行對行員的訓練相當重視,大致可分職前訓練和在職訓練兩種,其中以花旗銀行最具代表性。
花旗銀行有一套完善的行員訓練制度,對新進行員,依工作性質不同,給予不同內容和時間的職前訓練。例如主管儲備人員至少要訓練六個月以上。另外也常派員參加各種相關業務訓練班,或遠赴設在馬尼拉的花旗銀行亞洲訓練中心受訓。
甫上任一個月的花旗新任負責人柯溥仁說:「花旗銀行對人員訓練十分重視,目前臺北分行的行員,每人平均每年有八天的在職訓練。」
雖然有些外商銀行因規模較小,或成立時間還短,尚未建立整套的職前或在職訓練制度,但表現良好的行員,都有到海外分行實習或考察的機會,等到吸收更多工作經驗之後,即予調升更高的職位。
2:簽發信用狀等進出口服務,是外商銀行的重要業務。(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作業普遍電腦化
在福利制度方面,多數外商銀行辦有人壽、醫藥、意外等保險,有些且有房屋貸款。成立較久的銀行有退休制度,有些銀行滿五十五歲才有退休金,如花旗銀行、歐文銀行;有的則無論做三年、五年都有退休金,做得愈久,金額愈高,例如勸業及盤谷銀行。
外商銀行的營運作業多已走上電腦化,目前花旗臺北分行已將電腦和國際電信系統結合,能廿四小時和全球各分行保持密切聯繫,隨時獲悉各地分行的營運情況,把資金做最合適的調度,因此被稱為「不夜銀行」。
目前有六家本地銀行透過花旗銀行的全球通信電腦系統,和花旗總行聯繫。最近花旗銀行並打算在重要客戶辦公室內裝置終端機,客戶可隨時從終端機獲知自己在花旗帳戶的一切情況,減少到行洽詢的麻煩。
不斷動腦筋、想新點子,以提高服務品質,是許多外商銀行業務不斷成長的重要因素。外商銀行在本地持有的台幣頭寸有限,無法滿足客戶對台幣的需求,花旗銀行於是率先推行匯票「承兌」業務——經過外商銀行的承兌,客戶可持票向國內票券市場兌現台幣。
另外國內銀行與外商銀行間的「換匯」業務,即台幣與外幣的交換,也是外商銀行提議實施的。如此,外商銀行可取得更多的台幣資金,國內銀行也可將貸不出去的「爛頭寸」換成外匯,改做其他用途,對雙方都有益。
圖3:日本勸業銀行放款一向審慎,新任負責人湯本恭三作風較為積極。(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放款數目逐年增加
外商銀行作風主動,不斷創新求進,加上行數增加,業務量不斷成長。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民國五十年外商銀行的放款額只有七千萬美元,約佔我國全體金融機構放款總額的0.36%。民國六十年放款額增至四十七億美元,佔總放款額的4%。到七十年時,放款額高達九百八十億美元,佔9.3%,可見外商銀行對我企業界的放款額度積極成長。
雖然目前外商銀行受到機構數目及服務內容與範圍的限制,就整體而言,仍難與我國銀行抗衡,但已令國內金融界有耳目一新之感。外商銀行的優點是效率高、授權快、重視市場策略運用;相形之下,國內銀行不免予人手續繁複、作風保守、效率低的印象。
一位資深的國內銀行界人士指出,外商銀行是以做生意的方式辦銀行,他們做生意的手法,有時比生意人更內行。而國內銀行多屬公營銀行,用辦公務的方式處理業務。由於立足點不同,難以相提並論。
他說:「辦銀行不交際應酬是不成的,但是公營銀行的交際費很少,可說微不足道,很難擴展關係、建立交誼。另外,外商銀行通常一件事只要兩三個主管開個會就能決定,但本國銀行無論大、小事都要層層請示,步調上慢了許多。」
圖4:日本勸銀是國內最早設立的一家外商銀行。(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公營銀行營運難以突破
一位在公營銀行服務多年的行員說:「在公營銀行服務,待遇一般比外商銀行低,升遷也多半要看年資,和工作性質及能力無關。工作有績效的人得不到獎勵,難免使人意興闌珊,無意創新業務,也因此留不住好的人才。」
這位行員指出,在國內銀行工作,做的好是應當的,如稍有疏失,例如碰到呆帳,則要受嚴格的調查,小則影響考績,搞不好還要背上瀆職的罪名。因此為求自保,行員多半不敢負責任,抱著「少做少錯」的心理,放款也一定要求有抵押品或擔保。
他說:「有些客戶我們覺得頗值得給予融資,但他沒有抵押品,我們就不敢貸款給他。其實銀行貸款難免會有風險,所以每家銀行都有呆帳準備;公營銀行的呆帳準備,信用放款和抵押貸款各佔資本額的1%和3%,而外商銀行則至少在5%以上。」
當初政府開放外商銀行來台設分行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能帶動國內金融業務的進步;而外商銀行積極主動的作風,確實對國內銀行界產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其中對某些銀行的影響相當顯著。
5:泰國盤谷銀行採穩紮穩打的營運方式,業績頗佳。(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對我銀行作風有相當影響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總經理何顯重指出,外商銀行的作法有頗多值得借鏡之處,為了和它們競爭,國內銀行在營運觀念及作法上,多少有所改變。過去國內銀行坐等顧客上門,借錢一定要有抵押品,被指責為「當鋪作風」。現在也已開始主動爭取業務,並替客戶設想,提供適切的服務。
以中國商銀為例,何總經理說:「外商銀行有所謂account officer的作法,就是一個行員負責幾個固定客戶,對客戶做持續而深入的瞭解,並依客戶不同的需要,個別提供一套服務,使客戶除了得到資金融通之外,還能獲得許多營運的輔導。外商銀行對客戶提供的服務是從整體著眼,例如某客戶和銀行有數種業務的往來,只要整個算來賺錢,某項虧一點也無所謂,目前中國商銀已仿效這種作法。」
何總經理又指出,外商銀行每個部門都設有成本及利潤分析中心,對業務的規畫周詳,這點中國商銀也隨之跟進。另外,由於我國多年來採固定匯率,國內銀行行員面對浮動的國際匯率,較缺乏靈活調度的能力;而外商銀行處理外匯業務的經驗豐富,因此中國商銀也常派員參加它們開辦的訓練班。
他說:「目前我們的行員多已能機動處理外匯業務。例如,在美國借到一筆錢,發現歐洲美元市場利率較高,當即賣出,轉手之間,馬上賺取一筆可觀的利潤。」
圖6:盤谷銀行負責人陳海洲說:「我們最注重提供客戶完善的服務。」。(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銀行開放民營遭受多方阻力
國內銀行受到外商銀行積極、主動、服務至上……風氣的影響,在營運方式上多少有些改變,但是公營銀行囿於現有法規的限制,實難有明顯的突破。一位公營銀行國外部經理說:「我們十分明白外商銀行的優點在那裡,自然也清楚己身的缺點,但是若想大幅度的向他們學習,實在不太可能。因為如果人事、會計上的束縛不能解除,頂多能學些技術層面的東西,例如電腦作業,對整個銀行運作的現代化,仍難有大幫助。」
目睹公營銀行的效率偏低,多年來社會上對銀行開放民營(包括增設新的民營銀行,及已有的公營銀行開放民營)的呼籲不斷,但至今未能實現。據說是因牽涉的部門太多,各方意見紛歧所致,其中包括某些既得利益者不願放棄公營銀行能提供的便利,如貸款、用人等。因此一般皆認為,如果公營銀行本身不能在制度上做根本的改革,再多的外商銀行,也難以帶動國內銀行的徹底革新、全面進步。
外商銀行雖然賺了我國不少錢,但它也引進大筆資金,借給工商界,對我國經建發展頗有助益。它同時提供就業機會,為國內訓練不少人才,也有助於提高我國在國際金融界的地位,及加強與各國的實質關係。最近國內計畫設立「境外金融中心」,預計外商銀行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圖7:由於營業對象限於工商業者,外商銀行的櫃台業務不似國內銀行忙碌。(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有助於境外金融中心的成立
我國是外匯管制國家,外匯可隨時匯入,但匯出時有限制,因此國外資金多半不願流入我國。境外金融中心成立之後,外匯在此中心能自由流動,且不必繳稅,應能吸引外國資金存放我國。外商銀行在世界其他金融中心如紐約、倫敦的業務經驗,將有助於帶動臺北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由此可見,引進外商銀行對我國而言是利多於弊,因此國內對外商銀行的印象一向頗佳。然而去年由於經濟不景氣,有些外商銀行為求自保,紛紛抽回客戶到期的貸款頭寸,不予延期,使一些廠商因此資金周轉不靈,陷入困境。此時國內銀行表現得很有人情味,對有困難的企業,給予貸款展期、增加貸款或提供新客戶貸款……等協助;但仍有些廠商「回生乏術」,使得許多與這些廠商有往來的銀行無法收回債權。相形之下,這幾家外商銀行的現實作風,使國內對外商銀行的好感大打折扣。
一位資深銀行界人士針對上述情形說:「某些外商銀行過於短視,只圖近利而損及與本地工商界、銀行界的關係,從長遠來看,恐將得不償失。」
對外商銀行而言,它們為賺取更多利潤,莫不希望我國政府能放寬對外商銀行營運的限制。尤其最近美元利率居高不下,台幣利率一連降低數次,工商業者偏愛借台幣,使外商銀行的業務受到影響。我財政當局為使外商銀行能獲取較穩定的新台幣資金來源,已考慮准許外商銀行吸收六個月內的定期存款。
如果政府對外商銀行的限制逐步放寬,並依照目前的規定,每年准許兩家新行設立,會不會對國內銀行界造成不利的影響呢?
圖1:英商駿懋銀行負責人戴陽,對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充滿信心。(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餅將會愈來愈大
中國商銀何總經理認為,只要外商銀行對我國經濟發展確有幫助,即使銀行數目繼續增加,各行賺取的利潤也還是會增加,不會減少。他舉一個例子說:「就如大餅的五分之一,要比小餅一半來得大的道理一樣。」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國內大多數的外商銀行都賺錢,其中美商銀行臺北分行是它各分支機構中最賺錢的單位之一。這充分顯示國內經濟繁榮,工商業蓬勃發展,因此金融活動頻繁且金額甚鉅。如果國內信用市場就像個餅的話,多數外商銀行的負責人都相信:這塊餅將愈來愈大。
圖2:外商銀行的行員皆幹勁十足,同時也很重視工作時的儀表,期能予顧客良好的印象。(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圖3:英商駿懋銀行櫃台作業情形。(楊永山/楊小萍/魏嬡)
圖4:在外商銀行工作,外語能力非常重要,工作壓力亦大,行員多是年輕人。(楊永山/楊小萍/魏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