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討厭」的苦役
相傳4代的邱家麻油行,創始人是邱禹博的曾祖父邱萬春(綽號「畚箕春」,以在麻油淡季編織畚箕而得名)。祖父邱居忠(綽號「麻油居忠」)在世時說過一段「傳奇」:日治末期,受戰爭影響,食用油的產銷受到嚴格管制,當時大樹鄉有8家麻油同業,大夥兒都是躲到偏僻的山林私榨麻油,山下還派人看守,遇有「狀況」便拉扯連到山上的鐵線,通報眾人緊急解散,否則便要換來日本警察大人一頓毒打。運送麻油時也煞費苦心,通常會把麻油桶埋在剛剛採收的新鮮龍眼堆裡,以掩飾麻油濃郁的香氣。
濃眉、粗壯、自稱年輕時「個性火爆」的邱文鎮,是邱家第三代傳人。他從國小2年級起就幫忙雜工、邊做邊學,國中2年級就能挑大樑。他回憶,以前手工更繁重,一旦運轉就不能停手,而做錯一個步驟,阿爸的長柄木製吸菸筒就會重重落下來,毫不留情,「我真的很討厭這個苦役,好幾次都想放棄!」
話雖如此,與麻油「糾纏」半輩子的他似乎也被麻油「改造」了:「其實麻油真的很可愛,是所有食用油中最穩定、最溫和的,只要懂得它,會你是一輩子的好朋友!」他還說,芝麻曾經「救他一命」:原來,他幼時體弱多病,連醫師也束手無策,父親便用祖傳秘方為他調養──以黑芝麻粉配牛奶,再混入土雞蛋黃──每天一杯下來,讓他體質大為改善,對榨麻油技藝的領悟也特別快。
當兵回來後,邱文鎮在賢內助王祝慧的鼓勵下正式從父親手中接棒。他發揮巧思,琢磨改良專業的炒麻機、冷卻筒、碾碎機與油壓機,不變的是維持「手工蒸胚」、「木柴焙炒」等關鍵環節。
邱文鎮解釋,「蒸胚」是利用水蒸氣將芝麻蒸熱,目的是讓芝麻中的油質軟化,以利壓油時油質的引出;過程中邊以手工攪拌則能讓芝麻受熱更均勻、透徹。相較之下,機械化蒸胚的方式會讓芝麻殘留多餘水分(榨出來的麻油存放不久);而一般工廠生產線乾脆省除蒸胚程序,以溶劑溶解油脂,再用機器提煉萃取,大量而速成,卻讓營養成分遭受破壞,甚至得摻入沙拉油等人工添加物來改良口味。
至於堅持使用木柴的理由為,柴火的火質「柔軟」,燃燒時產生的煙比木炭少,卻能釋放滲透力強的遠紅外線,木材的芬多精更能增添香氣。「就像人『不怕硬拳怕軟拳』,瓦斯火是『硬』去燒的,成品就是沒那麼好。」又,會「看火」的人,同樣份量的柴可以燒得更旺更久,同時靠目測與經驗隨時添加木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