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筆比拿鋤頭重」,婆婆媽媽辦報
2011年,社區裡一群婆婆媽媽、保險員、大樓保全,更拿起筆桿創辦《熱炒久久‧三蘆社區報》,報導地方大小事。
即使曾經笑稱「拿筆比拿鋤頭重」,但這群毫無經驗的學員,無不卯足全勁,務求專業。
58歲的李麗卿,只有小學學歷,當了記者後,從每則50字的篇幅慢慢開始練習,經過兩年訓練,如今已躍升「資深記者」。
高職畢業的杜金寶,時常枯坐在電腦前七、八個小時,只為了寫出一篇好報導;61歲的學員鄭良生,即使不會電腦,也一字一句地寫下來,再請別人鍵入。
起初只是玩票性質的學員,隨著報導漸漸深入,不但技巧愈趨嫻熟,甚至挖掘出地方第一線故事,並策畫出《勞動百工圖》和《移動中的三重》系列報導。前者介紹三重蘆洲一帶車床產業、佛像雕刻師傅,後者則尋訪三重台灣移民群相。
李麗卿年輕時,即從宜蘭來到三重,採訪時聽著來自雲林海口、花蓮後山的受訪者憶及落腳三重的奮鬥故事,都不禁讓她想起自己的過往,並重新凝視所處的三重,找到在地認同感。
74年次,平日擔任社工師的江玟誼儀表示,一直以來,她對父親從事的模具繪圖工作充滿好奇,卻苦無機會認識。透過《勞動百工圖》採訪計畫,她不但尋訪了三重車床、五金加工等在地產業,傾聽受訪者說起過往時,彷彿重回父親當年在異鄉打拚的時光。
盛媛表示,有別於其他社大公民記者課程,《三蘆社區報》的十多位記者群,除了一手包辦採編流程外,還身兼派報生,負責將每2個月出刊的社區報,送往鄰近的社區、學校,無意間也促進社區的互動,還舉辦了讀者見面會,魅力不輸知名作家。
過去三重、蘆洲居民為了謀生,根本無暇關心社區,遑論參與公共事務。然而,2008年蘆荻社大面臨的遷校事件,卻意外喚醒居民,開始關懷公共議題。
蘆荻社大學員們開心地學習太極拳和鼓樂,熱情不分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