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間不看診的宮原眼科,一處領不到錢的第四信用合作社,如何成為台中舊城區近來最熱門的新興景點?
答案,就在立足台中10年的日出集團身上。
距離台中火車站不到100公尺,一棟有著寶藍色斜面玻璃屋頂,磚紅拱門廊道,樓高4層的建築佇立街角。
門前巴洛克式圓柱上方,斑駁的「台中衛生院」字樣,依稀可見。推開大門,陽光穿透囍字樣樓板,灑滿挑高空間。畫著嫦娥的海報垂降在前方,準備迎接中秋佳節;拓印上台灣本土植物的巧克力,放在猶如藥櫃的展示台裡,看來精緻可口。
揉合華麗、復古風格,由日出集團改建的宮原眼科,正為沒落多時的台中站前舊商圈,注入活水。

結合在地文化與歷史記憶的感性行銷,日出門市別具風格。
台中是鳳梨酥、太陽餅等糕餅業者的大本營。同樣源自台中的日出集團,卻一改傳統路線,以西式的乳酪蛋糕起家。
創辦人賴淑芬,2000年赴日學習壓花,返台後,在台中開設工作室教導壓花,同時經營茶坊,賣起輕食、下午茶。沒想到,店內一道飯後甜點「綠茶山藥乳酪蛋糕」極受消費者歡迎,她乾脆關閉工作室,專心經營茶坊,2002年,又在台中美術館綠園道旁租下新店面,取名「日出大地」。
負責操刀日出品牌形象的日出董事長尤杰曾是公務員,29歲時,他放下穩定生活,赴美學習油畫、珠寶設計。返台後,因緣際會結識創辦人賴淑芬,成為日出一員。
當年的創業班底中,還有年僅22歲的日出總經理翁麗棻,她自屏科大餐飲管理系畢業後,加入日出。三位核心成員加上幾位二度就業媽媽,這群沒有包袱的日出團隊,早在國內文創熱潮興起前,就為自家產品與門市放入各式文化創意。
2003年底,日出的第2家門市「日出‧修道院」,即發想自乳酪蛋糕起源處歐洲的修道院。小小的店面,不僅放上修道院圖片,擺起長椅,店員也穿上修士灰袍,充滿十足歐洲中古風情。
而古樸的茶票、傳統的大紅花、台灣原生動植物,舊時的歷史圖片等在地文化,也都是日出設計上的重要元素。充滿在地特色的設計,讓日出的產品成為行銷台灣的最佳禮品,也和團隊「越鄉土越國際」的理念不謀而合。
在每年春節、中秋等重要銷售旺季外,日出還會推出自家獨有的「啃書節」、「鳳梨節」、「詩人節」、「茶花節」活動,以故事行銷產品。「我們就是在玩,10年前還沒有人懂得文創時,日出就已經開始在做了,」翁麗棻說。

日出法式軟糖禮盒,以及拓印上原生植物裝飾的巧克力,都頗受歡迎;更有許多顧客慕名前來,只為一嚐招牌產品冰淇淋。
不光是行銷包裝,就連口味研發,日出也領先同業一步,在2006年研發出全台第一顆土鳳梨酥。
翁麗棻說,由於乳酪蛋糕須低溫冷藏,保存期有限,不適合作為伴手禮。為了便於客人攜帶,日出開始研發鳳梨酥。
起初,日出以傳統冬瓜膏製作內餡,後來嘗試跳脫傳統做法,找來各式土鳳梨試做。歷經五、六百斤失敗作品後,日出發現偏酸、纖維較粗的開英2號最適合用來製作鳳梨酥,烹調後的內餡,也能保有鳳梨的酸香和風味。
「不懂5號,你不懂香水;不懂2號,其實你不懂鳳梨。改良種五光十色,對鳳梨老農而言,『2號仔』才是正港鳳梨,……。土鳳梨酥2號,親吻台灣大地!」這番感性兼具創意的文案,讓鳳梨酥披上了時尚的外衣,更在全台颳起一股土鳳梨酥熱,一舉推動日出業績邁向高峰。
2010年,這群愛玩、敢想的團隊,更大膽將創意延伸至舊宅改建。2年前,日出相中台中站前的「宮原眼科」作為新店,但這項決定外界並不看好。
翁麗棻解釋,宮原眼科的位置,曾是台中最繁華的區域。日據時期,日本政府有意將現為台中中區的榮町,打造為台灣小京都,街道規劃整齊,綠川環繞。由於鄰近車站,早年是來來飯店、遠東飯店等百貨商場聚集地,包括太陽堂、萬益豆干等在地老店,也都發跡於此。

日出法式軟糖禮盒,以及拓印上原生植物裝飾的巧克力,都頗受歡迎;更有許多顧客慕名前來,只為一嚐招牌產品冰淇淋。
隨著歲月更迭,站前社區老舊,在人潮與商鋪漸漸轉往台中七期重劃區後,近年已無商店願意進駐。「其他人聽見日出準備設店,都笑我們瘋了,」翁麗棻說。
然而,這處沒落的城區對於日出團隊而言,卻有著滿滿的歷史記憶。「我們要振興中區!」這群生於台中的在地團隊,喊起看似天真的口號,買下八十多年歷史的宮原眼科,啟動改造的第一步。
隨著改建進行,宮原眼科的歷史也被一一喚醒。興建於1927年的宮原眼科,是由曾任台中州協議員、台灣總督府台中病院院長宮原武熊所成立。1929年,他辭去院長後,在昔日台中站前的榮町,現為中山路、綠川東路交叉路口,設立台中首家眼科診所。
二戰後,宮原武熊被遣返日本,該處由國民政府接收,並改制為台中衛生院,在用途增廣後,原有空間逐漸不敷使用。台中市政府雖有意遷址,卻因經費窘迫而暫停計畫。
1956年,在地望族張瑞禎出面與市政府達成協議,以鄰近舊市議會的一棟新樓交換此地。轉為私人產權後,宮原眼科曾一度遭到侵占,訴訟期間,被劃為9戶出租,包括《台灣日報》、《青年戰士報》均曾設址此處。
1970年,法院雖判決張瑞禎勝訴,但因年久失修,建築日漸頹圮。加上921地震、颱風侵襲,建體毀損嚴重,部分建物更被台中市政府列為危樓。風光一時的宮原眼科,難逃拆除命運。

日出法式軟糖禮盒,以及拓印上原生植物裝飾的巧克力,都頗受歡迎;更有許多顧客慕名前來,只為一嚐招牌產品冰淇淋。
為了重現昔日風華,團隊找上曾為日出設計土鳳梨酥館的建築師楊書河操刀。他找來大學同學,建築師蘇承斌、崑山科技大學講師陳公毅共同設計。而負責室內設計的蘇承斌,就讀中原大學建築系的畢業作品正是宮原眼科。他對這棟古蹟滿懷感情。
「比起修建難度,最困難的是情感部分,」蘇承斌說。在桃園執業的他,小時候即生活在宮原眼科旁的建國市場,親眼見證了中區商圈的興衰起落。
被日出「振興中區」口號所振奮的他說,比起一般業主要求用罄每處空間,日出董事長尤杰一改常態,請託設計團隊,留下值得保留的遺跡。
為了完美呈現,設計團隊曾在「修舊如舊」和「修舊如新」兩派建築理論中拉鋸,最後折衷以新舊並陳的方式修復。宮原眼科面向綠川的整片紅磚牆面,全數修復保留;而沿著中山路的毀損紅磚,則以原樣不加修復。
在視覺設計上,設計團隊大量融入日出愛書的企業文化。在挑高空間裡,放入2米高的書櫃陳展商品,並大量採用書本概念點綴空間。揉合書香味、復古味的複合空間,成了宮原眼科的主基調。
耗資千萬以上,歷時2年,2011年底完成改建後,日出為了區隔另三家分店,又推出冰淇淋、巧克力與珍珠奶茶三項產品,同時也一反行銷手法,刻意隱去品牌名稱,留下「宮原眼科」命名新店。新舊混雜的風格加上獨特行銷手法,成功創造話題,吸引人潮。
一年不到,日出在不到一公里外,又購入建於1966年,前身為台中第四信用合作社,後被聯邦銀行收購的建築。今年8月,樓高7層,外覆淺藍瓷磚,呈現後現代風格的建築,也以昔日的名稱「台中第四信用合作」亮相。許久不見的活力沿著中山路,悄悄復甦。

日出總經理翁麗棻率領團隊,成功喚醒宮原眼科的往日風華,也為沉寂多時的舊商圈注入活力。
在宮原眼科、第四信用合作社相繼開張後,也有業者陸續跟進。日據時代曾是青年旅社,後改建為商務旅館的老字號寶島大飯店,也以煥然一新的風貌,與宮原眼科為鄰。
看著街區緩緩變身,身為老台中人的作家劉克襄,更寫下〈一家糕餅業的台中夢想〉一文,「接下來,日出還會如何營運,我們無從預知。但此一加碼行徑告知了,當台南以整個台南展開生活美學時,台中有一糕餅業者,正嘗試著用自己的信念,挽回這個城市車站前的頹敗和沒落。」
擅長訴說歷史記憶,玩轉創意的日出,正以自己的力量,一點一滴地實現「振興中區」理念。這場改造城市的華麗冒險,已然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