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產與野生有別
台灣大學動物系副教授李玲玲表示,由遺傳學上來看,生物長久以來自然演化結果,各種動物有其特有的習性、構造……,不同種動物不太可能自然交配、繁殖。
即使加入人為因素,將它們關在一起,彼此也不見得會看上對方,就算被湊合成功,但血統相差太遠,如獅、虎交配,結果通常有幾個可能:根本不會生育、生下不良的下一代、或是第二代不孕。因此,這種人類「代替」上帝創造出來的動物,通常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又絕跡。
但有人以為,老祖先也曾將馬、驢交配,產下的騾子兼具二者優點,更有耐力和負重力,成為很好的運輸工具,也沒看到什麼不良影響;獅、虎的配對又何嘗不能試試看?
事實上,為了人類利益,畜產科學家常會把不同的動物配對,如水牛配乳牛、山羊配綿羊,「但那限制在同一種動物下的不同品系,而且是在人類已飼養、觀察及研究很長一段時間的畜產動物,不是用在人類還不夠瞭解的野生動物上;」台灣大學畜牧研究所教授宋永義強調:「而且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大多數人的利益,不是為滿足少數人的好奇。」
牛頭對馬嘴,對出什麼?
「獅子、老虎是野生動物,把它們關在籠子中已不夠人道,還要強迫他們不自然配對,實在說不過去」,農業委員會保育科陳超仁的看法傾向於人對動物應講「人道」。
台灣大學動物系教授林曜松則以為,即使不以道德論此事,但這樣做仍令人擔心。
馬配驢雖是早有的事,而且現在因為人們已有更便捷的交通工具,已很少「製造」騾子,也未發現騾子曾對環境產生什麼不良影響,但這並不表示不同種動物交配就都不會有不良結果,很可能只是因為人類對大自然的瞭解仍太有限,所以還不知道而已。尤其是如果這類情形多了,後果就更難預料。「因此最好不要輕易去攪亂自然狀態」,最近應農委會之邀來台演講的美國動物學家BartOgara博士也說。
李玲玲則表示,若是為了學術上的驗證,想知道不同種動物配出來是怎麼回事,或是為了動物科學上的研究,這樣的行為才算有意義。
龍配龍,鳳配鳳
現代人在生活富裕之後,喜歡與眾不同的東西,而且有餘力去追求。因此有動物園以擁有稀有的動物招徠遊客,例如把雄山豬和母老虎關在一起,希望它們「完成好事」;去年底還有動物園把黑熊染色,說是「黑白熊」;許多人養寵物,也以擁有別人沒有的動物為傲。
「如此也造成許多世界瀕臨絕種動物非法進口」,農業委員會主管動植物進出口的保育科技士吳冠聰說,而且因為有人肯出高價,就有人到野外去抓,使野生動物數量不斷減少,再加上亂交配野生動物,使保存各種動物品種的希望也愈渺茫。
「動物世界可做的事還很多」,一位生態學者舉例說,像不久前成立的貓狗收容中心就很好;動物園則可把動物在自然環境中的生活情形、動物與人的關係介紹給大眾,不只是將它們關在水泥地、鐵欄桿中,或去製造「四不像」。「不要做本末倒置的事」,師範大學生物系副教授王穎也強調。
中國人傳統有「龍配龍、鳳配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的說法。大自然有其自我演化、汰選的能力,人類如果扮演喬太守,在自然界亂點鴛鴦譜,會為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