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稱職的接棒者
邱顯曜受的教育雖然不高,但是他很懂得品質第一、求新求變的道理。他經常主動尋求製刀的新知識,和兄弟交換意見,並且在經濟能力範圍內購買機器代替部分人工。
邱顯曜指出,做一把士林刀,從切割牛角、鋼板、鑽孔到接合、磨光,共需四十個步驟,如果全靠手工,一個人一天恐怕只能做好一把,有機器代勞就省時省力得多。例如用拉繩法鑽孔,就不如用手搖鑽床;手搖鑽床又比不上電動鑽床。就因為有改進,士林刀的生意才能通得過時代的考驗,持續不衰,而鎢鋼菜刀的發明,更為士林名刀店開創了新的局面。
「做菜刀的動機來自顧客。」邱顯曜說:「有很多顧客到我們店裏想買把菜刀,卻失望而去,因此激發起我的動機,從民國五十七年開始,除了做士林刀外,開始試做菜刀。」
「起初我們菜刀的原料是用高碳鋼或合金鋼,做出的成品不太理想,既會生銹、又不耐用。在五金行做事的老三邱顯貴就到處打聽有無更好的刀材,結果發現有一種三層夾鋼——兩面是不鏽鋼,中層夾鎢鋼,既不生銹,又兼具硬度和韌度,很適合做菜刀。」
民國五十八年第一批鎢鋼菜刀上市了,上市以後銷路很好,從此士林名刀店聲譽直線上升,經營的情況愈來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