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像木雕出色
通霄雕刻如何打出知名度?關鍵人物是李金川。四十年前,通霄鎮欲建一座媽祖廟,當地父老禮聘住在鎮上南和里的李金川負責廟宇雕刻。他刀法靈巧、刻工細緻,令人激賞,後來禁不住鄉民的要求而開班授徒,調教出不少優秀的弟子,為地方培育了人才,也帶動鎮上的雕刻風氣。
雕刻家朱銘就是李金川的第一代嫡傳弟子;以山地木雕知名的陳炯輝及擅於雕刻歷史人物的蔡明輝,則屬於第三代。
或許是老師傅擅長神像雕刻吧,大部分弟子都「主修」佛像佛具,並以此維生。在通霄內湖裡有家「木魚」工廠,所做的木魚最小有如拳頭,最大的大到一點五立方公尺,在地方上有「木魚王」之稱。除了內銷,還外銷至日、泰、韓、印度等佛教國,可謂生意興隆通四海。
去年七月,省立博物館、教育部等單位合辦「苗栗木雕巡迴展」,通霄鎮就有不少雕刻好手應邀展出。
拿藺草編帽蓆也是通霄人的拿手絕活兒,可惜名氣沒苑裡、大甲響。
雖然通霄的蓆帽業幾乎與苑裡和大甲同時開始,產量甚至超過大甲,但因產品都轉至大甲輸出,「反而讓大甲『喧賓奪主』,自己落得沒沒無聞」,一本刊物寫道。
有人猜測:這或許與通霄的民風有關。個性保守的通霄人,不擅於自我宣傳,以致在打知名度時吃了虧。
「通霄住民一直是保守得可愛」,出生、定居在此的名作家七等生說。